• Skip to primary navigation
  • Skip to main content
  • Skip to primary sidebar
  • 主頁
  • 關於本網站
  • 聯繫
  • 姊妹刊Northwest Asian Weekly
  • Asia Pacific Cultural Center

西華報 Seattle Chinese Post

西華報

ad_WADOH_Stay_Safe

  • 新聞
    • 本地新聞
    • 美國新聞
  • 短評
  • 副刊
  • 意見
    • 吳靖雯博客
  • 分類廣告

華人社區

黑客新手法 紐約法拉盛老人遭騙6000元

February 24, 2024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紐約市華人社區出現新型詐騙,一名居住在皇后區法拉盛的八旬老人iPad突然出現一條英文「防詐騙」警告,導致她設備不斷震動,關也關不掉,當老人按照警告上的指示撥打電話,一名說中文的華人「防詐騙機構」客服,指示老人到 CVS購買禮品卡(gift card),成功詐騙6000元。

繁榮社區基金會(PCF)社安隊表示,該會收到舉報,80多歲的路女士當時正在乘坐公車,手裡拿著的iPad突然開始震動,並出現一條英文的「防詐騙」警告,她想取消這個警告卻發現根本操作不了,看到警告上有指示電話,於是路女士就打電話過去。

接起電話的是一名華人,對方自稱是「防詐騙」機構的工作人員,不僅詳細的說出了她的銀行帳戶信息,還提示她盡快將錢全部取出以防止帳戶被盜,並稱「不要告訴任何人,按指示要求做」。

該名工作人員要求老人到CVS購買禮品卡,並且將卡背面的條碼信息拍照上傳,路女士誤以為對方是政府人員,於是乖乖遵從指示照做,直到損失6000元,才反應過來對方是詐騙。

繁榮社區基金會會長張鵬轉述路女士,她表示,由於此前未曾經歷過這樣的詐騙,當iPad持續震動且關機無效時,她出於恐懼和擔憂,匆忙將錢提了出來,在購買禮品卡的過程中,連CVS的店員都感到不尋常,問了她購買原因。

但當時路女士並沒有把店員的關心放在心上,因為被冒充客服的詐騙者說服,相信對方會「保管」這些禮品卡,沒想過這是詐騙者將錢款轉移的手法。

對於這樣的新型詐騙,張鵬表示,這也是他首次看到這樣的手法,對方疑似黑進iPad設備釣魚,並透過手段,破解存在iPad裡的銀行帳戶信息。

他強調,若懷疑自己可能成為詐騙受害者,應立即向警方報案並聯繫銀行或相關機構;張鵬也呼籲民眾需提高警惕,對任何未經請求的安全警報保持警惕,在遇到可疑情況時,應保護個人敏感信息,如銀行帳戶和信用卡資料等。

Filed Under: 新聞, 美國新聞 Tagged With: 新型詐騙, 法拉盛, 紐約市, 華人社區

華州華人聯合會團結起來

July 9, 2020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圖片:美國華裔社區的代表展示他們贊助的支票。左起:護士 Miao Wang,西雅圖華中科技大學校友會副會長Qiong Chen,華州華人聯合會秘書Hong Qi,科克蘭市信息技術副總監 Xiaoning Jiang,護士 Xuemei Su。(照片由華州華人聯合會提供)

本文作者:Mahlon Meyer 馬一龍

他們不是英雄。他們簡直是驚慌失措不知如何處理。但最終,他們阻止了許多人的死亡。

在知道他們的父母因COVID-19而困守家中時,當聽到成千上萬人死亡的消息時,華盛頓州華裔美國社區的許多人士,將他們的驚慌情緒轉換成行動。利用他們在中國的每一個可以聯繫的管道,迅速而有效地為華盛頓州提供了超過一百萬個口罩。他們用龐大的物資和金錢捐助本地醫院。最終,他們幫助華盛頓州從傳染病的重鎮,變成了美國最安全的地區之一。

協調EvergreenHealth捐款的主要負責人Jennifer Hoyord表示:「這個直接的轉變是因為華人社區率先進入我們的州,協助一線醫療人員,醫生和護士以及社區抗擊COVID-19的大流行。」

華州華人聯合會(United Chinese Americans of Washington State—簡稱UCAWA),是一個非營利組織,是聯合本地65個華裔美國人組織形成的一個聯合機構,其網絡遍佈中國多個省份,由於組織的努力,在此次疫情時獲得了原本無法獲得的物資。

UCAWA副總裁Sean Shi表示:「美國人不知道中國人對疫情的恐慌,並且至今仍然有感到驚慌不安的情緒。」義工們全天候工作,為本地區許多醫院和退休中心,籌集資金並協調口罩和其他個人防護設備的購置,運輸和分發。

時任西雅圖蘇州學者協會創始人和首任主席的Sean Shi,把在自己家鄉的朋友和熟人中,願意並渴望捐贈2萬個口罩的物資想方設法的送到華州。然後,他進一步加強了聯繫,並讓家鄉的市政府和省政府各捐贈了2,000多個口罩,而當時是中美兩國關係處於最低點之際。

墨瑟島(Mercer Island)華人協會理事長Linhui Hao出國前,在武漢修讀病毒學,而武漢是中國疫情爆發的中心城市。她在俄亥俄州立大學生物學專業畢業獲得博士學位後,搬到西雅圖。她將自己的科學訓練轉化為精算技能,整整熬夜一個月製表並記錄UCAWA籌款的金額和進展。她說:「我會讓孩子們在晚上10點上床睡覺,然後自己熬夜直到早晨。作為一名科學家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作息,我曾經也是這樣焚膏繼晷日夜不歇地做研究。」

她表示UCAWA需要贏得社區的信任。「我不能犯任何一個錯誤。 我一再重複核檢所有捐款和物資,確定無誤後,於每晚將其發佈公諸於眾。」她說。在他們的第一個活動推展中籌集了140,000美元,並將其快速有效地提交給Evergreen 醫院,這是華州第一家也是受災最嚴重的醫院。隨後他們又籌集了10,000美元,為退休社區和其他醫院購買了更多物資。

UCAWA總裁Winston Lee幫助監督了許多工作。UCAWA與蓋茨基金會合作舉辦了一次會議,邀請中美兩國領先的科學家和醫生分享他們的經驗,並了解他們應對大流行的不同方法以及彼此之間可以學到什麼。「當地方和政府準備放寬社交距離措施,使人們的生活恢復到新的正常水平,而病毒仍在傳播並且沒有接種疫苗時,必需採取什麼措施來減少反彈並維護公共健康?」這是他們考慮的問題。

一些項目被擱置了。UCAWA早些時候就開始與表爾威學區(BSD)合作,將麻省總醫院和哈佛大學的心理健康顧問作為顧問。專家是華裔和華裔美國人的精神科醫生,他們對華裔學生所面臨挑戰的特殊性深表讚賞。疫情大流行時,他們計劃將工作擴大到其他學區。Lee說,UCAWA仍在6月13日組織了一個網絡研討會,以解決BSD中的學生和教師在心理健康方面的種族主義問題。

同時,在恐慌的驅使下,對擔心他們的新房屋會遭到跟舊房屋的命運,UCAWA領導人對這些人也竭盡所能地提供幫助。Winston Lee向麥當勞叔叔慈善組織(Ronald McDonald charity)運送了口罩。UCAWA成員在表爾威市政廳外組裝了成堆的用品盒,以便來自八個地區醫院小組的代表們,可以安全地取回這些口罩。他們還向當地警察捐贈了安全設備,洗手液和其他用品。

Lee說,UCAWA與韓裔美國人,日裔美國人和猶太人社區的領導人一起,就種族主義問題與國會候選人進行了交談。

他們的瘋狂工作,導致他們忽視了自己的健康。Shi天天開車去機場,與來自中國航班的飛行員會面。他們帶來了急需的醫療用品。但是,華州華人聯合會需要機長「點頭」才能卸載物資。

這就意味著,Shi每天都在和其他飛行員談話。他說:「我最後咳嗽了兩個月。」每次咳嗽時,都會擔心自己是否已遭被感染。但是他堅持不懈,最終完成了UCAWA將要分發的數以百萬計的口罩工作。

Lee在接受採訪時,他一半的臉還是腫的。因為在瘋狂工作時,他忽略了牙齒,整日與其他小組舉行會議,協調工作。最後,他不得不拔掉牙齒。「很痛」他說。

病毒學家Hao也開始咳嗽。但是一位醫生朋友告訴她,她不太可能感染該病毒。這位朋友對她說:「與普通感冒相比,感染病毒會帶來完全不同的感覺。」她意識到她是因過敏引起的咳嗽。

最後,Evergreen Health基金通過,由於他們的支援和贊助,將其新的重症監護病房的兩個諮詢室命名為「中國社區聯盟醫師安靜諮詢室——Chinese Community Alliance Physician Quiet Consult Rooms」以表彰他們的善行義舉。Hoyord在一封電郵上寫道:「如果沒有他們的幫助,Evergreen Health不會有今天的狀況。Evergreen Health認為應該對華人社區深表謝意,而這種命名是永久表示感謝的一種方式。」但是,儘管美國華人社區團結起來為華州提供幫助,但現在又再次分化。

UCAWA秘書Qi Hong說:「最近警察的殘酷對待和導致George Floyd的死亡,震驚了美國和華裔社區,並在華裔社區引起了深刻而全面的討論和辯論。」

她說:「華人社區本身的意見分歧,並且揭示了兩代人之間的差距。作為社區的一員,我發現自己在努力闡明雙方的選擇,並試圖合理地分析他們的立場。我們希望美籍華人社區能夠繼續為社區服務,並增加我們的政治參與精神。作為少數群體,美國華裔選民的投票率一直很低。儘管最近有所改善,但遠遠不夠。我們不應像過去幾個月那樣陷入黨派糾紛和爭執,而應進一步融入社區。」

Filed Under: 副刊, 社會, 首要 Tagged With: COVID-19, UCAWA, 口罩, 疫情, 社交距離, 美籍華人, 華人社區, 華盛頓州, 華裔

健安推出全新支援性住屋護理服務

June 20, 2019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健安的耆老居屋總監梁漢倫。
本文作者:戚安琪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就要面對接踵而來的轉變,不管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

一位參觀健安耆老居屋的長者說:「我覺得自己變得愈來愈虛弱,更開始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這就是為什麼我在尋求住屋護理服務的原因。」

健安是大西雅圖華人社區人所共知的長期照護機構,於2014年開始擴建的第一階段,當中包括新建的社區中心和短期復康中心。為了努力創建友好老齡社區,他們即將開放全新的耆老生活輔助居庭及成人家庭護理家園,讓區內的長者擁有更多的住房和醫療保健服務選擇。

健安的耆老居屋總監梁漢倫一直致力於整個建設的前線工作。他表示在過去這一年來有許多老年人和家庭向健安詢問並分享他們對於安老的需求。他說:「隨著我們的身體和記憶的退化,很多人開始擔心自己的健康,擔心未來無法獨自照顧自己。」

他指健安的目標是幫助每個人了解所有的護理選擇,並根據他們的需求提供最好的服務。全新的支援性住屋護理服務包含日常膳食、社交活動、家政服務以及照護服務。「對於那些正在經歷記憶力衰退和身體逐漸虛弱的人來說,選擇住在輔助居庭或護理家園中是非常有幫助的。」

為您的親人找到一個舒適、安全、合適、負擔得起的生活居所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面對要離開自己住了多年的家,搬進一個提供護理和起居服務的環境,對長者自己和家人們都存在各種壓力。而健安也因此而希望能為創建一個人們能稱之為家的地方。梁漢倫指他們去年特地到了密爾沃基精心挑選定制適合長者的家具,並確保它們堅固舒適和易於清潔。他續說,讓入住的老年人樂安居而不是「過日子」是這個服務最著重的其中一環。

除了擁有一個安全的居所之外,大多數有興趣入住的老年人認為他們最需要的就是可負擔得起的護理和為切合文化需要的服務。有一位長者說著:「我很期待認識許多跟我說相同語言的人,也期待住在提供合我口味、有亞洲美食的地方。」

新的耆老居屋位於健安社區中心旁,住戶們可以參加各種健康和社交活動,如EnhanceFitness 鍛練課程和卡拉OK等等。梁漢倫表示,他們還計劃根據每個人的需求提供不同的菜單和日常活動,希望這兩所全新的耆老居屋將幫助老年人安享晚年,並繼續實踐健安自成立時以來服務社區的使命。

在過去的三十多年裡,健安一直擴展其服務通過專業護理、家居照居和社福服務,以滿足社區的不同需求。健安的長期支持者伍俊民說:「我們一家長期以來都不斷的支持健安,但最讓我感動的是那些致力於照顧老年人的專業工作者。隨著耆老居屋的開放,健安就可以服務更多的老年人。知道健安能在安全和關愛的環境中照顧我們的父母和祖父母讓我們感激不盡。」

梁漢倫很高興這個社區能夠完成如此巨大的里程碑,並感謝健安的員工、捐贈者和義工們的付出和努力,幫助老年人安逸地享受晚年生活。

健安耆老生活輔助居庭和陳德堯及鍾麗華伉儷成人家庭護理家園的盛大開幕慶典,將於2019年6月29日上午10點至11點30分舉行。本次活動是向公眾開放。

Filed Under: 副刊, 社會, 首要 Tagged With: 住屋, 健安, 家政服務, 老年人, 華人社區, 西雅圖, 護理

成为民主党史上首位争取总统候选人提名的亚裔人士--杨安泽

April 11, 2019 by Hao Yi Xu 1 Comment

本文作者:敬恒

杨安泽(Andrew Yang)是美国近半个世纪以来首个宣布参与总统大选的华裔。

首位亚裔民主党籍总统参选人杨安泽日前拜访纽约美国福建公所时,透露自己上大学前曾在中餐馆担任打杂小弟,他说:「我从一个在中餐馆的打杂小弟,到现在想要竞选美国总统,我希望证明亚裔美国人能在各个领域与其他人竞争。」因此能了解华人在海外打拼的艰辛,并认同华人为美国创造许多就业机会,希望藉由自己的参选,证明亚裔美国人能够在各个领域与其他人竞争,甚至是竞选总统。

杨安泽表示他参选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希望告诉美国主流社会,「移民并非美国的最大危机,而是美国自己本身的技术和发展,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最大危机。科技取代人力,让普遍就业机会消失,影响许多仰赖劳工的州和产业,但美国人不愿意承认,最后就把问题怪在移民身上。」

杨安泽说,大部份的美国政客不在乎华人社区,他此次的竞选能够让更多人看到华人力量,证明华人和其他移民和所有的美国人一样都是平等的。

杨安泽在本年1月19日出席洛杉矶台美商会创会39周年活动。他在会上表示,「尽管我是第一个(亚裔参选总统),但选总统本是台美人应该做的事,我们热爱这个国家而且够聪明,能提供多数美国人需要的观点;我父母亲来到这里的原因跟大家一样,为了给下一代更好的生活;我们从这个国家获得了很多,现在国家需要我们。」

竞选政见

在争取2020年美国总统提名时,杨安泽提出的主要竞选目标之一就是提高每个美国成年人的基本收入以应对自动化快速发展而对劳动力市场的挑战。

看到因自动化(automation)带来的失业问题愈来愈严重,以「人性至上(Humanity First)」为竞选口号,宣布争取代表民主党参选2020年美国总统,竞选办公室位于纽约曼哈顿中城。

为预防自动化带来的失业危机,杨安泽提出「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的政见,亦称「自由红利(Freedom Dividend)」,给每位美国成年人每月1,000美元,予以让市民有金钱负担进修及学习去解决被自动化取代的危机。若落实此计划,每年需要约2兆美元的预算支出;除调整现有的福利预算结构外,杨安泽计划利用征收增值税(value-added tax)等方式,补足资金缺口。

对于曾被评价为「川普的反面」,杨安泽表示,他跟川普也有相同的地方,就是会试着找出问题所在,并想办法去解决,但他的解决方法是顺应时代潮流,而不是像川普一样走回头路。此外,川普认为美国经济的一大挑战是移民问题,杨安泽对此持反对意见称,人工智慧等新科技正在取代人力,不只现在已经发生在制造业上,接下来包括零售业、速食业、电话客服、卡车司机等行业也将面临冲击,「科技才是冲击美国经济的一大挑战,而不是川普所责怪的移民问题。」大多数政治人物没有兴趣谈这些,他们不懂科技、不懂经济,他们不想谈那些他们没有解答的问题,而「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出来选总统。」

杨安泽表示若他能在今年6月得到2%至3%的支持率,并筹得400万元竞选经费,将可参加民主党辩论,让更多​​人听见亚裔的声音,希望获得民众支持。 (相关报导请看头版新闻)

背景

● 出生日期:1975年1月13日-

● 出生地:美国纽约 Schenectad

● 代表的政党:民主党

●家庭背景

父母均是来自台湾到美国的移民,当二人都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研究院就读时相遇。父亲为物理学哲学博士,曾于IBM及通用电气的研究实验室工作,拥有69项专利权。母亲则以统计学硕士学位毕业,随后从事艺术。父母现在住台北,杨安泽几乎每年拜访台湾,并以身为台美人为荣。妻子是伊芙琳杨,他们有2个儿子,分别是6岁和3岁。

●教育过程

中学于新罕布什尔州(New Hampshire)的Phillips Exeter学院就读,于1992年毕业。其后考进Brown大学修读经济及政治学,于1996年成功取得学位。之后到哥伦比亚法学院进修,攻读法律博士学位,于1999年毕业。

●职业生涯

1999年,从哥伦比亚法学院毕业之后在纽约市的达维律师事务所开始他的律师职业生涯。

2000年,离开事务所创办Stargiving.com网站,这家网站是一个与名人相关联的慈善筹款网站。 Stargiving.com起初从投资者手中获得了一些投资,但在2001年关闭。

之后,加入了一家从事医疗保健软件的创业公司——MMF System。他在公司担任副总裁,这是他的第三次就业。在医疗保健软件行业工作4年之后,杨安泽离开了MMF System公司。

随后,他加入了由朋友Zeke Vanderhoek创办的一家小型备考公司——曼哈顿备考。 2006年,杨安泽出任这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在担任曼哈顿备考的首席执行官期间,杨安泽给公司制定的经营策略就是主要针对研究生管理科入学考试提供备考服务。在他的经营之下,曼哈顿备考从最初的5个门店扩展到69个门店,并于2009年12月被卡普兰公司所收购。 2012年,杨安泽辞去该公司的总裁职务。

在曼哈顿备考在2009年年底被收购之后,杨安泽开始致力于建立一个名为《为美国创业》的非营利性奖学金计划。该计划最终于2011年成立,其目的旨在「通过动员美国下一代企业家在美国城市创业来为美国制造就业机会,并为这些创业者提供创造就业所需的技能与资源。」2017年3月,辞去首席运营官一职。

●奖项

2012年获白宫变革领袖奖(White House Champion of Change)

获2015年全球创业精神总统大使奖(Presidential Ambassador of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Filed Under: 副刊, 政治, 首要 Tagged With: 亞裔美國人, 台灣, 失業, 就業, 川普, 民主黨, 科技, 移民, 經濟, 總統大選, 美國, 美國總統, 華人, 華人社區, 華裔

成為民主黨史上首位爭取總統候選人提名的亞裔人士--楊安澤

April 11, 2019 by Hao Yi Xu 2 Comments

本文作者:敬恆

楊安澤(Andrew Yang)是美國近半個世紀以來首個宣佈參與總統大選的華裔。

首位亞裔民主黨籍總統參選人楊安澤日前拜訪紐約美國福建公所時,透露自己上大學前曾在中餐館擔任打雜小弟,他說:「我從一個在中餐館的打雜小弟,到現在想要競選美國總統,我希望證明亞裔美國人能在各個領域與其他人競爭。」因此能了解華人在海外打拚的艱辛,並認同華人為美國創造許多就業機會,希望藉由自己的參選,證明亞裔美國人能夠在各個領域與其他人競爭,甚至是競選總統。

楊安澤表示他參選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希望告訴美國主流社會,「移民並非美國的最大危機,而是美國自己本身的技術和發展,成為國家未來發展的最大危機。科技取代人力,讓普遍就業機會消失,影響許多仰賴勞工的州和產業,但美國人不願意承認,最後就把問題怪在移民身上。」

楊安澤說,大部份的美國政客不在乎華人社區,他此次的競選能夠讓更多人看到華人力量,證明華人和其他移民和所有的美國人一樣都是平等的。

楊安澤在本年1月19日出席洛杉磯台美商會創會39週年活動。他在會上表示,「儘管我是第一個(亞裔參選總統),但選總統本是台美人應該做的事,我們熱愛這個國家而且夠聰明,能提供多數美國人需要的觀點;我父母親來到這裡的原因跟大家一樣,為了給下一代更好的生活;我們從這個國家獲得了很多,現在國家需要我們。」

競選政見

在爭取2020年美國總統提名時,楊安澤提出的主要競選目標之一就是提高每個美國成年人的基本收入以應對自動化快速發展而對勞動力市場的挑戰。

看到因自動化(automation)帶來的失業問題愈來愈嚴重,以「人性至上(Humanity First)」為競選口號,宣佈爭取代表民主黨參選2020年美國總統,競選辦公室位於紐約曼哈頓中城。

為預防自動化帶來的失業危機,楊安澤提出「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的政見,亦稱「自由紅利(Freedom Dividend)」,給每位美國成年人每月1,000美元,予以讓市民有金錢負擔進修及學習去解決被自動化取代的危機。若落實此計劃,每年需要約2兆美元的預算支出;除調整現有的福利預算結構外,楊安澤計劃利用徵收增值稅(value-added tax)等方式,補足資金缺口。

對於曾被評價為「川普的反面」,楊安澤表示,他跟川普也有相同的地方,就是會試著找出問題所在,並想辦法去解決,但他的解決方法是順應時代潮流,而不是像川普一樣走回頭路。此外,川普認為美國經濟的一大挑戰是移民問題,楊安澤對此持反對意見稱,人工智慧等新科技正在取代人力,不只現在已經發生在製造業上,接下來包括零售業、速食業、電話客服、卡車司機等行業也將面臨衝擊,「科技才是衝擊美國經濟的一大挑戰,而不是川普所責怪的移民問題。」大多數政治人物沒有興趣談這些,他們不懂科技、不懂經濟,他們不想談那些他們沒有解答的問題,而「這就是我為什麼要出來選總統。」

楊安澤表示若他能在今年6月得到2%至3%的支持率,並籌得400萬元競選經費,將可參加民主黨辯論,讓更多人聽見亞裔的聲音,希望獲得民眾支持。(相關報導請看頭版新聞)

背景

● 出生日期:1975年1月13日-

● 出生地:美國紐約 Schenectad

● 代表的政黨:民主黨

●家庭背景

父母均是來自台灣到美國的移民,當二人都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研究院就讀時相遇。父親為物理學哲學博士,曾於IBM及通用電氣的研究實驗室工作,擁有69項專利權。母親則以統計學碩士學位畢業,隨後從事藝術。父母現在住台北,楊安澤幾乎每年拜訪台灣,並以身為台美人為榮。妻子是伊芙琳楊,他們有2個兒子,分別是6歲和3歲。

●教育過程

中學於新罕布什爾州(New Hampshire)的Phillips Exeter學院就讀,於1992年畢業。其後考進Brown大學修讀經濟及政治學,於1996年成功取得學位。之後到哥倫比亞法學院進修,攻讀法律博士學位,於1999年畢業。

●職業生涯

1999年,從哥倫比亞法學院畢業之後在紐約市的達維律師事務所開始他的律師職業生涯。

2000年,離開事務所創辦Stargiving.com網站,這家網站是一個與名人相關聯的慈善籌款網站。 Stargiving.com起初從投資者手中獲得了一些投資,但在2001年關閉。

之後,加入了一家從事醫療保健軟件的創業公司——MMF System。他在公司擔任副總裁,這是他的第三次就業。在醫療保健軟件行業工作4年之後,楊安澤離開了MMF System公司。

隨後,他加入了由朋友Zeke Vanderhoek創辦的一家小型備考公司——曼哈頓備考。2006年,楊安澤出任這家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在擔任曼哈頓備考的首席執行官期間,楊安澤給公司制定的經營策略就是主要針對研究生管理科入學考試提供備考服務。在他的經營之下,曼哈頓備考從最初的5個門店擴展到69個門店,並於2009年12月被卡普蘭公司所收購。2012年,楊安澤辭去該公司的總裁職務。

在曼哈頓備考在2009年年底被收購之後,楊安澤開始致力於建立一個名為《為美國創業》的非營利性獎學金計劃。該計劃最終於2011年成立,其目的旨在「通過動員美國下一代企業家在美國城市創業來為美國製造就業機會,並為這些創業者提供創造就業所需的技能與資源。」2017年3月,辭去首席運營官一職。

●獎項

2012年獲白宮變革領袖獎(White House Champion of Change)

獲2015年全球創業精神總統大使獎(Presidential Ambassador of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Filed Under: 副刊, 政治, 首要 Tagged With: 亞裔美國人, 台灣, 失業, 就業, 川普, 民主黨, 科技, 移民, 經濟, 總統大選, 美國, 美國總統, 華人, 華人社區, 華裔

Bloodworks 與華人社區合作

September 1, 2017 by Lei Pei Leave a Comment

對有需要的患者來說,您的捐血可能是對患者生死攸關的關鍵。

每年,西北Bloodworks Northwest組織幫助超過55,000名患者獲得拯救他們生命的輸血。組織需要來自不同族裔背景的人的捐血。上個月,該組織會見了大西雅圖地區的華人社區領導者,討論如何促進社區參與捐血活動。

隨著西北地區亞裔人口不斷增長,需要輸血的亞裔患者愈來愈多。西北Bloodworks組織首席醫療官Yanyun   Wu博士表示,理想情況下,社區血液供應最能得到捐助者的最大支持,捐助者密切反映了各種族群體和病人的服務。Wu博士說:「科學進步使得捐血者與患者密切配合,可減少在輸血時發生免疫系統反應的機會。在某些情況下,我們知道當捐助者和患者具有相似的種族背景時,可以實現最佳的匹配。」

捐血者。(照片由Bloodworks Northwest提供)

一名陳姓(Y.P.   Chan)移民表示:「就個人而言,對於我來說,這次會面是非常有價值的經驗,因為我從Wu博士的演講中,了解了捐血的科學和事實,以及華人(亞裔)社區面對本地供求矛盾的挑戰。」陳姓移民表示,Bloodworks需要能說流利普通話的工作人員。他表示新移民每天都在增加,面臨著語言障礙,但他們想要參與捐血活動以貢獻社區。這位陳姓移民鼓勵他同齡人參與各自喜歡的組織,同時也要求大家熱心捐血。

西北Bloodworks組織者與社區領袖會面,討論增加血源及如何參與捐血活動。(照片由Bloodworks Northwest提供)

華盛頓大學與西雅圖大學華人學生聯絡人Wesley Tanoto表示,這裡有99%的外國學生是華人。他建議與西北Bloodworks合作創建實習計劃,學生們可以擔任翻譯人員,並協助市場營銷和外展工作。

Jim   Xiao提出發起社區媒體宣傳活動以促進Bloodworks的發展並招募志願者。Nancy   Yang建議將Bloodworks材料翻譯成中文,並使用中文社交媒體移動應用程序WeChat來廣為宣傳。

西北Bloodworks戰略與運營總監Vivian dela Rosa表示,她將率先制定行動計劃。她說:「我們會致力加強與各方的合作。加強合作、加強文化適應、教育和交流以達到該組織的使命和宗旨。」

 

夏季需要血液通常較高,每天需要約800名的捐助者。西北Bloodworks服務包括為近100個西北醫院提供足夠的血源供應。捐助者可以在任何捐血中心安排預約,方法是瀏覽網站:schedule.bloodworksnw.org或致電1-800-398-7888。

Filed Under: 副刊, 首要 Tagged With: Bloodworks Northwest, 捐血, 華人社區, 華盛頓大學, 西雅圖大學

川普和華人社區有什麼共同之處?

July 20, 2017 by Lei Pei Leave a Comment

靜雯博客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
nwasianweekly.com
under the opinion section


名稱的內涵?

中國與台灣官方名稱的區別在「人民——People’s」這個字。中國的官方名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的官方名稱是中華民國。

如果在稱呼中國時省略「人民」可能會導致抗議、不信任和爭議。這雖是一個很小的細節,但會立即激起中國與台灣的困惑。在外交方面,如果對方沒有正式道歉,可能會引發國際危機。令人驚訝的是,川普總統的政府最近對中國的官方名稱處理脫線(反應或行為超乎常人預期,雖不是正面,但也不全然負面形容),過去,我從來沒聽過美國行政當局會犯這個錯誤。

脫線的川普團隊

官員對其他國家國名的稱呼不應該有誤差,這是對世界各國的尊重和了解全球知識的表徵。政府官員在處理或宣佈與其他國家事務時,應該使用的是正式名稱。

然而,川普的團隊在德國漢堡(Hamburg)舉行的G-20會議上,就是在川普總統白宮新聞發佈的副本中,把習近平國家主席說成為中華民國總統(台灣的正式名稱)。哎呀!我可以想像中國官員在讀到這條訊息時的面部表情。習近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主席,川普政府在這一點上犯下的錯誤是不可原諒的,中國可能會認為是輕蔑的態度,寫出這樣新聞稿的人是應該被解僱的。

果不出料,中方立刻提出這個問題,美國表示道歉。不論是台灣和中國,對於其他國家以不正確地名稱提及他們國家的稱號,都是會十分敏感和憤怒的。諷刺的是,台灣想把自己與中國區分開,更習慣於不被稱為中華民國。因此,「台灣人」一詞出現在美國人口普查表格上,並以「台灣台北Taipei Taiwan」作為參加奧運的官方名稱。

為什麼會發生錯誤?

在協議和國際關係的處理上,川普的行政管理絕非專業,只要看看他的兒子Donald Trump Jr.就可窺知一、二了。Trump Jr.在選前造成混亂的俄羅斯醜聞中,甚至不知道外援在選舉中的幫助是違反美國法律的,他們怎麼會這樣的無知、天真又愚蠢?

川普是否了解到要聘僱有經驗、有能力的外交官的重要性?麻煩的是,川普要的是只是對他表態忠誠的官員,這些人多半在國際舞台上的處理上,既沒有專業知識、也缺乏經驗或技能。

川普在中國與台灣,以及在中國本身的事務處理上,他的團隊顯然是青澀無經驗的。川普肯定不知道如何處理這些外交策略,他認為習近平會聽他的話來阻止北韓的導彈試驗,無論他向習近平是說什麼話,看來是完全徒然無效的。

川普在G-20會議期間捅了多少愚蠢或粗心的錯誤?無數。例如,他的團隊人員不認識某些領導人,張冠李戴的混在一起。我可以想像川普團隊在G-20會議上有如一場馬戲表演,他們不應該做得更好嗎?但是川普和他的團隊在學習曲線上的表現是陡峭下滑。更麻煩的是,川普太懶得學習,注意力又短暫。如果團隊沒有一個優秀的領導榜樣能夠遵循,如何能期望他的團隊有學習的能力和機會?

川普需要停止像做生意的方式去掌理美國政府。在商場中,你可以擺脫錯誤,包括使用錯誤的名稱和流程,可以重新再開始,因為錯誤會很快地被遺忘,惡行也不會被國際傳播。然而外交不是這樣運作的,在今天複雜的世界,發生的任何事無論多麼小,都被認為是一種討厭的行為,會破壞國家間雙邊合作的機會之窗,可能需要等待很長時間才能有下一次改善旳機會。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最近川普的脫線是不足為道的,我不知道為什麼大家老是替他找藉口?

華人社區

華人社區近年來也出現了同樣如上所述令人尷尬的錯誤。儀式主辦者無論是說中文還是英文,常常把中國和台灣的官方名稱給混淆不清了。

近來情況好些了,司儀只有在說到英文名稱時還會犯錯誤,但提到中文的官方名稱則是正確無誤。中國的官方中文名稱比台灣要多4個字。遺憾的是,主辦者甚至沒有意識到犯了錯誤。

當我在一次活動中提出這個問題時,組織者回答說:「我懷疑是否有人真正仔細在聆聽。」真的沒有人在聽嗎?

但是,幾位非華人來賓、特別是出席晚宴的當選官員們,卻聽得一清二楚。無論我們喜歡還是不喜歡,錯誤都是華人社區要做的的反思。我在想,他們會笑華人社區嗎?他們會認為我們像川普團隊那樣粗心大意嗎?

華人觀眾可能沒有聽到司儀宣佈了不正確的中國名稱!但我聽到了。這些觀眾在忙嗎?或者也許他們並不在乎?

這種培養錯誤的態度是否可以被接受?我們要傳遞給年輕一代的訊息是什麼?還是華人聽眾想要的是「另外版本的事實——Alternative Facts」,就像川普團隊裡Conway女士說的那樣。

組織者們很幸運,沒有中國或台灣官員出席這些活動,否則他們一定會走出來抗議。過去官員如果不能坐在主桌上都會提出抗議,或者如果他們的國旗沒有掛在晚宴廳裡,或者如果主辦單位沒有將某方較對方先被引薦,都會引起不快。現在,如果一方知道對方會來,這一方就不會出席;再說如果他們要發表演講,主辦單位要請哪方先上台說話?

這個現象造成了有些主辦單位不希望邀請中國或台灣,或者是只邀請一方官員的麻煩。如果一個社區只想聽到讚美之聲卻無視批評之語,這個社區永遠不會進步強壯的。

我知道這篇博客不會讓中國或台灣任何一方感到高興,也不會讓川普或華人社區滿意。但我不是一個假消息的提供者,我只是一個真相作家!我承認,我們分享了在名稱上錯誤的狀況,希望讀者告知我們並指出錯誤,因為我們需要追究責任。這就是為什麼我喜歡互聯網,可以沒有限制的做多次的重寫或修改,直到完全正確。

1973年在華盛頓大學第一次上新聞系的課程,我學到了關於新聞名稱重要性的教訓。如果學生們使用了來源錯誤的名稱,教授會給我們一個E。不管內容寫的有多好,教授都不會讀它,只會在頁面頂部上寫下一個大的E的評分。當我拿回作業時,這個E讓我的心都碎了。現在,我很感激教授當年對學生強烈要求需做出正確名稱報導的愛,這也是我寫這篇博客的動機——我是愛這個國家和華人社區而寫的。

Filed Under: 吳靖雯博客, 意見 Tagged With: G-20, 中國, 人民, 台北, 台灣, 團隊, 外交, 川普, 德國, 習近平, 華人社區

Primary Sidebar

亞太文化中心專欄

亞太文化中心透過 GiveBIG項目需要您的鼎力支持 還有時間捐款請繼續發揮您的力量和愛心

對您的繼續支持我們衷心感激! 我們非常感謝在GiveBIG 項目推廣期間付出的每個人——您們的支援為APCC的心臟加強動力! 目前仍還有時間給予和幫助我們在保護文化,支援青年,並建立跨代社群的努力。 … [繼續閱讀……] about 亞太文化中心透過 GiveBIG項目需要您的鼎力支持 還有時間捐款請繼續發揮您的力量和愛心

公共衛生中的文化代表:與AANHPI流行病學家的對話

隨著公共衛生部門的不斷發展,對不同觀點和文化代表的需求從未如此重要。在最近對一位公共衛生專業人員的採訪中,我們探討了文化認同和代表在公共衛生部門的重要性,特別是在亞裔美國人、夏威夷原住民和太平洋島民(AANHPI)社群。 公共衛生對流行病學家意味著什麼 受訪者是華盛頓州當地郡衛生部門的流行病學家,是來自韓國的第一代移民。她對公共衛生有著深刻的承諾,在監測和分析健康資料以預防疾病和促進我們社群的健 … [繼續閱讀……] about 公共衛生中的文化代表:與AANHPI流行病學家的對話

Kīkaha O Ke Kai獲APCC Heal Grant項目 $25,000 贊助金

Kīkaha O Ke Kai正在期待所謂的「雙胞胎」,預產期有望在今年夏天。在獲得亞太文化中心25,000美元的贈款後,俱樂部購買兩輛被稱為「雙胞胎」的Kai Wa'a Hydra Pro OC6獨木舟。這筆贈款還允許俱樂部翻新三艘舊的獨木舟。         Hydra Pro是最新、最輕的設計。 Kai … [繼續閱讀……] about Kīkaha O Ke Kai獲APCC Heal Grant項目 $25,000 贊助金

社區活動 / 文藝訊息

生活訊息

CID的 Chew Lun 大樓懸垂倒塌  4月25日位於第7大道南416號的Chew Lun … [繼續閱讀……] about 生活訊息

活動訊息

非洲節 5月10日。非洲精神節在西雅圖中心的軍械庫提供音樂和舞蹈表演、時裝秀、工藝品市場和食品供應商。 波蘭節 5月10日(下午12點至4點)。Pierogi Fest … [繼續閱讀……] about 活動訊息

生活訊息

CID社群成員繼續反對Sound Transit 唐人街-國際區(CID)社群再次為未來而奮鬥,讓他們的聲音被聽到,他們的需求被優先考慮。隨著Sound … [繼續閱讀……] about 生活訊息

更多社區活動 / 文藝訊息

Copyright © 2025 · News Pro on Genesis Framework · WordPress ·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