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kip to primary navigation
  • Skip to main content
  • Skip to primary sidebar
  • 主頁
  • 關於本報
  • 廣告價目表
  • 活動
  • 聯繫本報
  • 姊妹刊Northwest Asian Weekly

西華報 Seattle Chinese Post

西華報

  • 新聞
  • 短評
  • 副刊
  • 意見
    • 吳靖雯博客

華盛頓大學

「神藥」羥氯喹隕落 華大醫學院證實其無預防新冠作用

October 29, 2020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本報訊)近日,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稱,一項研究表明羥氯喹(hydroxychloroquine)在預防由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引起的疾病方面沒有任何效果。

研究人員表示,根據大量隨機研究的初步數據和對照得出結論;「與確診感染新冠的患者有密切接觸並服用羥氯喹的人,與同樣條件下服用安慰劑的人感染病毒的可能性相同」。

羥氯喹在今年早些時候得到了極為誇大的宣傳,甚至被總統川普大肆吹捧,希望將其作為對新冠病毒的潛在治療方法。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早前曾批准對羥氯喹的緊急使用許可,用於治療部份住院的新冠患者,但出於對安全方面的擔憂,同時有證據表明其有效性不足,該藥緊急許可已於6月被取消。

在羥氯喹收到矚目後,研究人員啟動了關於該藥物的研究。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這項研究是為了確定低劑量羥氯喹和阿奇黴素(azithromycin)聯合治療的方案,是否可以防止新冠患者住院甚至死亡。兩種藥物的聯合治療方法,目的是確定藥物是否能阻止病毒進入人體細胞。

官方顯示,此次研究共計有800名志願者參與實驗,所有志願者均有一名家人或密切接觸者確診感染新冠病毒。華大醫學院副教授Ruanne Barnabas博士說:「我們今天獲得的數據提供了有力的證據,證明民眾不能通過14天的羥氯喹治療過程,來防止感染新冠病毒。」

Filed Under: 新聞, 本地新聞 Tagged With: COVID-19, FDA, 川普, 新型冠狀病毒, 華盛頓大學

華大研究出租廣告措詞 隱晦含意分化族裔與鄰里區

September 10, 2020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本報訊)根據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一項專門針對租房廣告用詞的研究報告顯示,雖然聯邦自五十多年前經已規定,禁止出租房屋的任何歧視行為,包括種族與性別等等,但在本地出租房屋廣告中,卻還是發現很多鄰里區的出租廣告,一看即可以分辦出區內的族裔階層及特徵。

當然現時租房廣告用字已較含蓄,並沒有如一九六八年以前會直接指明祗租給白人租客的字句。但房東為了吸引他們心目中的租客,都會用上一套市場共識的編碼語言。例如本地以白人為主的首府山及中央地區,出租公寓廣告上大家鮮有見到提及建築備有「二十四小時安全監控及私人地域」的字眼。因為有監控設施表示該區並不安全。這些用字大多數會呈現在西雅圖南區出租廣告。

在白人區的出租房廣告不難發現大多數強調鄰里區步行性良好,建築物典雅,靠近飲食娛樂場所。反之而在非白人區的出租屋廣告大多強調出入方便,靠近公共交通。但近年由於強調減廢氣與環保,公共交通方便又被混合在不同的族裔居住鄰里區內。

今次華大的研究並沒有做任何結論,因為租客有權選擇自己喜歡的鄰里及他們認為合適的族群,故此那些隠晦含意的廣告詞也是應市場需要而會繼續出現。

Filed Under: 新聞, 特寫, 社區新聞, 首要 Tagged With: 出租, 廣告, 族裔, 歧視, 華盛頓大學, 西雅圖

華大醫學院模型預測 全球新冠病毒致死人數年底將突破280萬

September 10, 2020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本報訊)日前,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健康測量評估中心(IHME)模型預測,新冠病毒在全球範圍內造成的死亡人數在年底前恐增加190萬人,總死亡人數將上升至280萬。美國在秋冬恐將再現感染高峰,年底前死亡人數可能會攀至41萬人,若放鬆管制更可能升至62萬人。

IHME研究人員指出,秋冬疫情大幅取決於政府政策,以及民眾是否遵守社交距離等公衛規範。若嚴格遵守防疫規範,全球可在今年年底挽救77萬條性命。

根據IHME模型,明年1月1日前,美國的死亡數最可能達41萬451人,最佳情況為28萬8381人,最糟則為62萬29人。全球方面,死亡數最可能累計至280萬人,最佳情況約為200萬人,最糟約為400萬人。

IHME所長默里說:「我們將面臨致命12月的前景,尤其是歐洲、中亞和美國。但科學證據明確可見,戴口罩、社交距離並限制社交群聚,有助避免病毒傳播。」

Filed Under: 新聞, 本地新聞 Tagged With: 口罩, 新冠病毒, 疫情, 社交距離, 華盛頓大學

西雅圖華裔禹道瑞八月就任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處長

August 27, 2020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本報訊)來自西雅圖的華裔禹道瑞(Mason Yu), 於二O二O年八月被委任為美國在台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高雄分處處長。

禹道瑞於二OO一年進入美國國務院,最近的職務為美國國務院行政局助理國務卿特別助理。他曾任職於美國國務院駐外使領館運作局局長室特別助理及遠期規劃處行政官,以及東亞太平洋事務局執行辦公室行政官。在外派資歷中,禹道瑞曾於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及美國駐沙烏地阿拉伯達蘭總領事館擔任行政官,並於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及美國駐上海領事館擔任領事暨經濟官。他的第一份駐外工作是美國駐新加坡大使館的總務官。

禹道瑞在華盛頓大學取得政治學與大眾傳播學士學位,並於美國海軍陸戰隊指揮參謀學院取得軍事研究碩士學位。他已婚,並育有一名年幼小孩。

禹道瑞雙親均來自台灣,早期移居美國後由加州再定居於西雅圖。父親是著名國際華裔環保專家暨京劇票友禹如斌博士,退休前活躍於城市規劃建設與環保推動與教育工作。其母親卜惠玲女士是前任西雅圖中華婦女會會長及西雅圖台灣同鄉聯誼會幹事。

Filed Under: 人物特寫, 新聞, 社區新聞, 首要 Tagged With: 台灣, 國務院, 華盛頓大學, 華裔, 西雅圖

華大秋季安全新規出爐 2,000餘課程將恢復實體授課

July 16, 2020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本報訊)華盛頓大學本月10日在線上會議中草擬了本年度秋季開學的安全新規,和新學季即將推出的各項改變。校方表示這些內容可能將隨著疫情發展做出新的調整。

太平洋12校聯盟(PAC-12)表示,包括華大哈士奇橄欖球隊在內的各校隊,將僅舉辦聯賽,避免其他形式大規模聚會。除體育賽事外,學業課程安排也有所改變。在學校所提供的7千餘節課程中,僅有2千節課左右可提供實體授課,其餘大部分課程將為線上形式。對於那些需要實踐培訓類的課程,線上授課將大大受限,因此這類課程將保持面對面形式授課。

對於此次學校兄弟會宿舍爆發疫情一事,華大校長科斯(Ana Mari Cauce)稱其為「一次真正的學習經驗,真正敲響了警鐘」,她表示在校師生的安全是校方首要考慮條件。

在新學季,參與實體課程的學校在課堂及校內其他公共區域時,如果同時有他人出入均需佩戴口罩。此處所定義的公共區域包括走廊、教室、樓梯、電梯、洗手間,甚至是無法保持適當社交距離的戶外場所。校方領導稱,校內娛樂設施也將分階段開放,包括面對面和遠程教學的健身私教課程等。

此外,校內圖書館仍將保持線上提供服務,但隨著經濟重啟,若金郡進入第3階段復工,則校方也將考慮與之保持一致。同時,諸多安全措施中還包括加強清潔消毒,積極對人群進行病毒測試採樣等。

除安全措施外,華大官員還承認這場病毒大爆發為許多家庭的經濟狀況帶去影響,他們鼓勵有需要的學生聯繫經濟援助辦公室,以查看是否有更多資金可為他們提供幫助。今秋新學季預計將於9月30日正式開學。

Filed Under: 新聞, 本地新聞 Tagged With: 口罩, 實體授課, 復工, 疫情, 社交距離, 線上授課, 華盛頓大學

華大出現聚集性新冠感染 同一宿舍區確診百餘例患者

July 9, 2020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本報訊)7月3日,華盛頓大學宿舍區中暴發新冠肺炎疫情,校方表示,目前至少有800名學生進行了新冠病毒檢測。住在華盛頓大學希臘街區(Greek Row)15個兄弟會宿舍的百餘名名學生確診新冠病毒,另有數名學生家人確診。這個數字隨後可能將大幅度上升,因為目前尚有有數百人還在等待檢測結果,另有超過1千名密切接觸者被迫居家隔離。目前學校已停止一切學生聚會活動,華大在華州的3個校區共計感染病毒人數已超過200人。

此次聚集性感染源頭可能是由於學生派對,爆發病毒的宿舍區至少已經舉辦十幾場派對,且鮮少有人遵守社交距離準則,更少有人佩戴口罩。這些學生多數在出現病症後主動進行檢測,多數人在18-20歲左右,且病症較為輕微,一些人甚至是無症狀患者。

專家表示,疫情在學校宿舍聚集性爆發,與宿舍居住環境人員密集有關,此現象令人擔憂。如果學校在秋季重新開放,可能發生更多感染病例。華大方面表示,今秋或將繼續進行網課,但會隨時根據疫情變化方向調整方案。

Filed Under: 新聞, 本地新聞 Tagged With: 口罩, 學生, 宿舍, 新冠病毒, 新冠肺炎, 疫情, 社交距離, 網課, 華盛頓大學, 隔離

Covid-19疫情大流行的教訓–3

May 21, 2020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靜雯博客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the opinion section


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可以賺錢嗎?你待在家裡會感到百般無聊嗎?為什麼讓別人微笑,實際上對你自己是有幫助的……請繼續看下去吧!

如何對抗不良情緒

朋友Jane Nishita提醒我,諾貝爾獎獲得主、和平主義者達賴喇嘛說:「以下三個因素似乎是可以增加並影響我們的幸福,它們是:有改變自己思維的能力,有經歷感激的能力,有選擇要友善和慷慨的能力。」

新冠狀病毒使許多人感到沮喪,恐懼和焦慮。我們不要老是想著失去的東西,和困坐在家理的孤獨無聊,而是要提醒自己和他人,特別是當情緒陷入谷底時,就要想到這位藏族精神領袖關於「增加幸福感」的建議。

許多牧師和猶太長老們也建議要「讓別人微笑」。伸出援助之手,通過你的同情心和助人的行為,使人們對他們自己和他們的生活感到良好。

疫情期間是搜索或滿足自己激情的好時機。封鎖(lockdown)期間,我的媳婦Tracy除了仍做著她的全職工作外,還把時間用在烘焗蛋糕的樂趣中。她知道我喜歡帽子,所以在母親節那天,特地為我做了一個漂亮又可以吃的「帽子」蛋糕。她還為孩子們的生日製作了精美的蛋糕。有什麼能比得上一個孩子的微笑更讓人感到欣慰的事呢?

帽子形狀的母親節蛋糕。 蛋糕上所有東西都是可以吃的。 (攝影:Tracy Luu)

充分利用每種情況

新冠狀病毒大流行實際上為某些企業創造了機會。據《紐約時報》報導,一家製造咖啡過濾器的德國公司Melitta,現在也正在生產口罩,因為「過濾器恰好可以罩在嘴,鼻子和下巴上」。由於Melitta已經擁有專業的技術和設備,因此它在生產口罩的速度上擊敗了競爭對手。

母親節的前幾天,我收到了一個驚喜,那是一束鮮花和華盛頓大學多元文化校友合作組織(MAP)的卡片。這讓我著實地開心。董事會成員Sumona Gupta想到要向24位MAP的支持者和捐助者送花。一些捐贈者被這個舉動感動,以至於他們立即再次承諾今年捐贈獎學金給MAP。

圖片:華大MAP送給我的花束和卡片。(攝影:吳靜雯)

董事會還向苗族(Hmong)農民訂購了鮮花,這些農民通常忙於在派克市場(Pike Place Market)上賣花,如今像大多數企業一樣受到傷害。哇!一石二鳥,真是太好了!

此外新冠狀病毒大流行竟然也出乎意料的帶來一些好處。退休人員Naomi Minegishi說:「該病毒使我更具科技能力。我通過Zoom會議與市民組織互動。Zoom使我可以在家中完成更多工作。本週,當我在Zoom小組會議上時,我的編輯打電話給我。我去了另一個房間和她作了簡短地交談。之後,我一邊聽討論會並關閉Zoom的相機和麥克風,一邊洗衣服,洗碗並作了舉重運動。我不敢相信我居然可以不離開家就能完成了很多工作。大家都知道並非會議上討論的所有內容都很重要。在面對面的會議中你是別無選擇逃避,只能坐下來聆聽所有的廢話。」

《西華報》的編輯管理Kelly說:「做力所能及的事。疫情期間,宅在家裡並非無事可做,給家人更多的理解和情感支持,也可以通過視頻等方式與親朋好友互送祝福。」

在疫情大流行期間,由於居家令的實施,許多印刷出版物和線上公佈的社團活動行程都消失了,包括我們的版面。我們要怎麼做才能填補這個空間?但COVID-19也為我們提供了無盡的故事和題材。自三月以來,我每週的博客都直接或間接談及與疫情大流行有關的內容。

一些社區組織已經成功完成了虛擬籌款活動,包括鄰里之家(Neighborhood House)和Denise Louie兒童教育中心。這些組織可能沒有籌集到預算的資金,但是虛擬活動確實是具有成本較少且勞動強度較低的優點。

聯儲,聯儲,聯儲

大多數美國人沒有儲蓄。美聯儲的一份報告說,一半的美國人沒有400美元的應急基金,其中包括年收入100,000美元的家庭。太可怕了!當新冠狀病毒爆發時,許多人失去了工作,他們只得被困住而沒有任何經濟緩衝。

《西華報》的本地新聞編輯Pei Le說:「每個人在平日都需要存一些錢。許多美國家庭之所以陷入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機,僅僅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存過錢。在疫情大流行之前大多數人都透支了信用卡,現在他們才有機會學習此課程。最重要的是,儘管我們面臨著危險,但這些人仍然渴望要重新開放我們的經濟,以求得他們自己能維持生計。」

我和丈夫剛結婚的頭幾年總是節儉過著日子。我們經常吃便宜的飯菜,例如白米飯和整隻雞,這足以養活我們倆的肚子,蔬菜等配菜被視為奢侈品。我們偶爾的揮霍是到住家附近的餐廳,享用其1美元的週日特價早餐,包括雞蛋,香腸,烤麵包和咖啡。我們等了四年,直到我們在經濟上可以才生孩子。即使那時沒有很多物質上的享受,我們仍然過得很開心。我的信用卡從過去而且現在僅用於緊急情況。節省了兩年後的回報是,我教書賺的工資足以買我們的第一套房子。

我的建議是大家在疫情大流行結束後,仍然必需計劃若遇到未來的緊急情況下該如何未雨綢繆,包括下雨天基金(a rainy day fund),更新你的遺囑和授權書。這是為了自保。如果一旦周轉不靈,錢被卡住了,誰將會是你的救星?提前預告你的靠山支援,並要他們做好準備。

設不設定目標?

在疫情大流行期間可以設計自己想要的生活,可以設定目標或不設定目標。對於那些因社交距離規令而在精神上遭受痛苦的單身人士,也許你每天都需要訂下目標。

如果你的興趣只是閱讀或看電視,則需要培養更多的興趣和有意義的方式,來度過自己的時間。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欣賞YouTube。如果我想學習畫卡通,拳擊,鍛練身體,或烹飪法國美食,都可以使用YouTube找到我的需要,它可以立即展示許多領域的老師。我不想當漫畫家,但是了解漫畫家將其思想轉變為藝術品的過程,卻是對我很有吸引力。這段日子是學習新知識的最佳時間。

即使沒有目標, 也可以通過臨時安排和自發安排,來放鬆心情和態度。Minegishi說:「我首先列出了自己想完成的事情,在Duolingo上學習俄語。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決心瓦解了,我最終有了一個令我真正感到高興和感激的課程。我學會了忙碌,但對課程沒有設定真正的承諾,義務和目標。」

創造力激增

2020適逢總統大選年,許多媒體都制定了宏偉的計劃,包括以論壇,市政廳為特色的現場直播節目,以及總統候選人在美國主要城市的政見發表會以吸引觀眾和讀者。不幸的是COVID-19結束了所有這一切的計劃。

但是病毒卻激發了記者,藝術家,博物館以及其他專業人士和實體的創造力以吸引觀眾。 華盛頓州歷史學會(Washington State Historical Society) 增加了一個關於COVID-19對華盛頓居民影響的展覽,並正在收集資料。著名的本土,國家和國際博物館已向虛擬觀眾免費開放了他們的寶貴收藏。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提供免費的在線課程。紐約百老匯(New York Broadway)的明星和許多樂團,包括西雅圖交響樂團,都在網上表演。加州聖地亞哥動物園(The San Diego Zoo) 通過命名競賽,為其一隻新生動物組織了一項籌款計劃。

NBC推出了《夜間新聞》的兒童版。《紐約時報》最近出版了兩頁完整的微型單詞拼圖以供讀者消遣。我已保存該副本準備下次需要時隨身攜帶。為了生存,我們所有人都可以為個人和社區的幸福創造一些東西。

不需要實體辦公室

疫情大流行使公司意識到,他們並不需要實體辦公室來完成出色的工作。辦公室為員工制定監督,架構和例行程序。但是它也建立了一個僵化的工作場所,特別是對於有年幼子女的父母和那些必需要進辦公室上下班的人 我的一個有孩子的員工,現在壓力減輕了不少,她喜歡在家工作。令人驚訝的是,她已經達到了大家設定提早截止時間的目標。

為什麼你的那部份至關重要

有些人出於各種原因抗議社交距離禁令,包括自由,工作和流動性。我同情那些需要工作而不能做的人。我希望那些抗議公民自由的人了解,更多的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意味著COVID-19的持續傳播。

社會距離會導致精神困擾。不幸的是,該病毒的不可預測性,並不能為大家提供不實施社交距離的多種選擇。與中國最初的病株相比,該病毒已突變為更強更毒。衛生專家此前曾表示,年輕人將倖免。但事實並非如此。無論如何,有些人已經死亡。現在孩子們正在感染一種奇怪的皮膚病和心力衰竭。專家們也還曾預測,夏季的炎熱天氣會將病毒帶走,然而現在我們仍然看到死亡和感染人數在增加。請不要太責怪這些專家們, 因為我們對COVID-19的很多知識還不能夠有所了解。

誠如《西華報》的編輯管理Kelly說的:「接受變化,明白抱怨沒有用。我們並非生活在一個完美無瑕的世界裡,難免有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抱怨除了傳遞負性情緒,對解決問題沒實際幫助。」

Filed Under: 吳靖雯博客, 意見 Tagged With: COVID-19, YouTube, 口罩, 新冠狀病毒, 派克市場, 疫情, 社交距離, 華盛頓大學, 西華報

社交距離生活 圖片花絮2

April 9, 2020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SeaTac副市長Peter Kwon一直支持本地企業,在疫情期間他為無法離開家的居民,代領並送外賣來幫助鄰里社區。
「我的健身房關閉了,所以我發現了一個非常適合我在線上的鍛練身體的視頻,也節省了我的通勤時間。 為我打開了一個不必離家出門的新點子。」— Charlene Lee
之前研究義大利中世紀詩人,神曲作者但丁(Dante)的學者Adina Meyer,經由與網上另一位義大利但丁學者進行交流,以通過愛及通過世界末日的詛咒和最終的救贖,重新認識了這位偉大曠世的詩人。
西華報員工們在3月17日的一次簡短會議上,進行社交距離工作匯報,為每個人在家工作做好準備。
不能出門遛街的95歲張老太太,在社交距離生活下修改衣服自娛。
在社交距離生話下的Gary Tang,進行了他自己的國際烹飪之旅,甚至是學了繪畫技能。作品從左上方:法式土豆韭菜白蘆筍湯,Yucat n燉豬肉,紅油餃子和一幅Acrylic畫作:勇士
通常在4月份人潮擁擠賞櫻花的華盛頓大學Quad,因疫情蔓延變得很安靜。(圖片來源:Becky Chan)

Filed Under: 副刊, 圖片, 首要 Tagged With: 外賣, 疫情, 社交距離, 華盛頓大學, 西華報

嬰兒多還是離婚多? 中美間在冠狀病毒上的文化差異

April 2, 2020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靜雯博客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the opinion section


州長.英斯利(Jay Inslee)在電視直播上發表講話,命令我們待在家裡與冠狀病毒作抗爭。他沒有提高嗓音,聲音也不刺耳難聽。就像父母懇求孩子一樣,耐心傳達他信息的緊迫性,並沒有提及違抗的懲罰條款。但是在中國,中國人在病毒爆發期間,若不遵守規令仍任意進出公共場所,或不戴口罩等,被公安人員拉走,毆打和拷鎖的畫面,至今仍歷歷清晰的在我腦海中。

但是,中國對冠狀病毒鬥爭的強硬手段似乎奏效。暫時新病例數目並未增加太多。但是,對婚姻的影響卻是驚人的。西安是個位於中國西北部人口為1200萬的城市。根據中國多個網站的數據(包括西華報),自從政府解除疫警,該市重新恢復運轉以來,西安市的離婚率已飆升至3.2%,而這僅僅是今年年初的現象而已。

從統計上講,亞洲夫婦在一起花費太多時間時,彼此受不了。

由於現在正為因應防疫而勸導推行的 距離社交(social distancing)生活方式,被認為夫婦有更多在家裡相處的時間,應該比以前更能建立起親密的關係,怎麼反而有更多的夫妻要離婚呢?上週,喜劇演員Stephen Colbert在他的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節目中預測,由於病毒大家居家留守,可能在美國造成許多嬰兒。這和西安的高離婚率是多麼大的對比啊!

美國人認為,夫妻在一起的時間更多,他們的性行為也會增加。至於是否如此?結果如何?在今年年底或2021年初,Colbert的預測就能見分曉了!

比較這兩個國家的離婚率,有趣的是,中國離婚率甚至在病毒爆發前就在上升,而美國人的離婚率卻在下降。根據2018-19年的統計,這兩個國家的比率相似,每千人約3.2%。該病毒是否會影響美國人的離婚率,將是一個有趣的研究課題。但是,如果大家考慮到經濟原因以及美國人今年因COVID-19造成的所有其他挑戰,這個問題就不會是那麼簡單有答案了。

至於美國夫婦,則相反。即使他們離婚了,他們仍然會在艱難的時刻重新聚在一起。

每週七天每天24小時(24/7)你會想和誰在一起

在疫情危機時期,大多數人都希望與家人在一起,這是一個選項。但是,由於封鎖和距離社交的限制,有些人可能就沒有太多的選擇能與某個人同住。這個某人可能出於必需基本生活的需求,而被迫不得不與他人在一起,而不是因為他或她是一個可以被忍受同住在一起的人。這個狀況有可能包括配偶,父母甚至孩子。一些父母很開明,他們寧願去工作也不願照顧孩子。這就是為什麼在我們的社會中,有父母角色互換的原因,有些男人更喜歡待在家裡,而不想到外面去打拼。

在一次網絡採訪中, 一位美國醫生被問到他每天被規定呆在家的感覺。他說,每晚能夠與妻子和兩個大學生的孩子共進晚餐,是一份很享受的禮物。如果你的孩子還小,精力充沛且在叛逆期,那該怎麼辦?我假設這位醫生有一棟大房子,家裡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臥室,加上家庭房和許多其他房間,而且沒有人要與其他人共用浴廁,所以互相被干擾的情況就少了很多。

但在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的居家環境不同。美國人從未意識到自己有多麼幸運。由於房地產價格昂貴,在中國通常有兩代甚至三代人住在同一個屋簷下。今天中國的房價昂貴,面積更小,更緊湊。個人要擁有自己的空間是不可能的。冠狀病毒封鎖期間大家日復一日的在一起,對於住在同一家庭的人們來說,這將是一個挑戰,衝突和緊張情緖會迅速而頻繁地出現。許多人只會感到似乎跟被困在監獄中一樣,沒有太多的呼吸空間。我在香港長大的時候就是處在這種感覺中。你可能會說那是五十年前的狀況,但是這個狀況並沒有因時間而產生太大變化,許多亞洲城市仍然存在住房危機。

我在高中時期,和祖母及一個弟弟,是住在同一個房間並共用一張雙層床。房間的面積為250平方英尺。在此之前,我是住在一個沒有窗戶,只夠放一張雙層床的房間。我們的餐桌是多功能的,它是我的書桌,是媽媽縫衣服的工作桌,以及與朋友打牌的麻將桌。由於嘈雜擁擠不堪,我常常無法在家能夠安心學習。高三的時候,我不得不逃到天主教主辦的Caritas這個像扶輪社少年男孩與女孩俱樂部的天主教組織,大家在狹窄的房間裡讀書,這個房間到夏天考期近時,甚至有100多人共處一室。在寂靜無聲的房間裡大家埋首苦讀,但仍能聞到陣陣瀰漫在房子裡的汗水味。

來美國讀書前, 我從來沒有屬於自己的一張桌子和自己的單人床。直到我住進美國華大學生宿舍我才擁有了它們, 這給了我一生最大的快樂, 也是我一生中第一次享受居住的自由。十年前, 當我訪問期間到訪北京大學時, 我看到了不怎麼大的學生宿舍, 每個房間可容納四個學生。一名學生說, 如果室友的女朋友在週末拜訪他, 其他室友就必需迴避。

各位想像一下, 一個三代五口之家擠在一間400平方英尺的屋中。房子是位在商店後面的居住單元。客廳和臥室間沒有隔板,只用一道簾幕隔開。這就是我在中國成都偷看一家人時看到的景況。

在封鎖期間,該疾病始發地武漢的居民被禁止外出。所有的食物都是宅送到家門口,並沒有太多考慮到食品是否足夠充裕的問題。而且,居民們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發生了什麼,所有的消息都只能從國有電視台看到的報導而已。在美國,我們有很多新聞來源。在華盛頓州,我們的州長,金郡行政長官和西雅圖市長出現在電視上,並告訴我們COVID-19的嚴重程度,並敦促我們傾聽。我相信他們說的每句話。我相信本地電視網絡和本地報紙《西雅圖時報》對此病毒的報導。我不必擔心那會是假新聞。我們必需數一數我們竟是得到的這麼多的祝福和訊息。

我們的雜貨店和藥房仍然營業。我們還可以見到人,並外出走走呼吸些新鮮空氣,這至少標誌著生活和活動沒有停止仍然流轉並不可怕。我們身處在像冠狀病毒,對我們而言是這麼陌生的狀況下,能在華埠國際區走動,感受到短暫陽光的照射,對我們來說都深具意義。

逆向趨勢

星期天,我收到了來自香港的前高中朋友的一封令人驚訝的短信。她也是畢業於華盛頓大學。她說,中國政府列出了6000多名經驗豐富的醫生,這些醫生在治療COVID-19患者方面有經驗。這些人現在可用於全球範圍內提供信息和服務。這些醫生中的許多人也是說英語的。

突然,美國和中國切換了角色。 我們美國人曾經是全球衛生領域的專家,而如今即使在疫情危機解除後,中國似乎居帶頭的角色。川普總統會接受中國的幫助嗎?如果全球兩個大國可以共同合作,世界將獲得更多利益。 遺憾的是,自去年的貿易戰以來,美中關係一直擱淺。

我們在電話上聊天。她說,目前出現了一些相反的趨勢。兩個月前,許多華裔美國人籌集資金將口罩郵寄到中國。現在,在香港郵政局人們排隊等候將口罩郵寄到英國,加拿大和美國,因為現在大家可以在香港輕易買到口罩,因為疾病得到了控制,且價格也下降了很多。

為了節省口罩和金錢,我在香港的嫂子將自己關在家裡好幾天,這對許多中國家庭來說是很典型的作法。他們甚至都不記得有多少天沒從公寓裡走出來。他們忍住了對孫子孫女的想念。他們耐住了一個多月沒有玩自己喜歡的消遣麻將。每個家庭只能派一個人出去買菜,通常是丈夫。 他們對病毒的重視程度超過了西雅圖人,據我所知,在這個關鍵時期,某些西雅圖人還曾組織過私人聚會,聚會中的每個人都被感染,即使沒有人在聚會前出現症狀。這些人忽視了一個關鍵點,那就是因為你沒有症狀,就不表示你有可能成為該病毒的攜帶者。

她接著又給我發了一條建議:「只要戴著口罩,勤洗手並且不觸摸臉,你就很安全。」我告訴她,許多美國人不理會COVID-19。他們甚至去海灘玩樂。他們也不戴口罩。她說:「據我在新聞中看到的消息,美國人對戴著口罩的人感到奇怪,對戴著口罩的亞洲人有所歧視。」

在香港,人們在2003年SARS爆發後汲取了深刻的教訓。戴口罩是擺脫疾病的保護措施之一。由於吸取了教訓,在香港如果你現在不在公共場合戴口罩,大家會鄙視地盯著你,因為他們認為你很討厭,是病毒的傳播者。她解釋說,美國衛生官員不希望公眾戴口罩的另一個原因是:「美國沒有足夠的口罩來滿足需求。如果政府要求每個人都戴口罩,那麼站在醫療前線的醫生和護士就會遠遠不夠有口罩可用了。」

請聽我們州長的懇求:為挽救大家的生命,請人人都留在家裡。

Filed Under: 吳靖雯博客, 意見 Tagged With: COVID-19, SARS, 中國, 口罩, 川普, 州長, 英斯利, 華盛頓大學, 醫生, 離婚

華大實錄研究新冠社交距離與健康

March 26, 2020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 本報訊) 華盛頓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生Adam Kuczynski(見圖)在華大社會聯繫自然科學研究中心UW’s Center for the Science of Social Connection支持下,利用目前新冠疫情要求居家的情況下,以無經費資助性質,用真實環境進行離群生活如何影響人類健康的研究。

Adam的研究自三月十四日當華州州長宣佈關閉全州學校開始。他的研究將會進行七十五日。每晚七時三十分,五百名參與研究的西雅圖人都會接到來自他手機發出的短訊,Adam會向大家查問自我隔離的感受,是否會想與他們接觸及會否產生焦慮等小問題。

華大社會聯繫自然科學研究中心負責研究社交聯繫的Dr. Jonathan Kanter指出,他的實驗室本已對人類社交行為素有研究,並發現久缺社交會令人類身體有減低免疫力的傾向。他相信目前的實際情況最適合做一個真實的研究。在他指引下,Adam開始收集參與者不同反應。在研究進行第一週,基本上參與者都充滿士氣,也表現得很團結。但在第二週開始,部份人就開始產生焦慮及失望不相信的感覺。Kanter認為這是正常反應,而且反應還會繼續改變。

兩位研究者都會關注參加者的健康情況。在長期與人保持距離時,很容易令人產生情緒低落,再進而會產生各種憂慮,擔心經濟的問題與壓力就因此形成。他們會為參加者提供緩和孤獨的方法。Adam重申最重要是目前大家就要關注這個問題,提早與他人保持聯繫,建立健康精神,開始去進行一些能令自己有成就感的事情,產生快樂。這樣隔離生活就可以安然渡過。

Filed Under: 新聞, 特寫, 社區新聞, 首要 Tagged With: 心理學, 華盛頓大學

  • Go to page 1
  • Go to page 2
  • Go to page 3
  • Interim pages omitted …
  • Go to page 6
  • Go to Next Page »

Primary Sidebar

靜雯博客

2020年的最好與最差

靜雯博客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 [繼續閱讀……] about 2020年的最好與最差

短評

晚節

即將榮列被彈劾兩次的首位美國總統,川普創造了多項美國歷史上的前所未有,功過就留待世人置評吧。但他自我策劃任內最後日子的行為,使成為其四年任期中最雞犬不寧,最令美國社會與政黨分裂,總統成了過街老鼠,卻是不 … [繼續閱讀……] about 晚節

閱讀更多時事短評

西華報電子版(1-16-2021)

[點擊閱讀]

Copyright © 2021 · News Pro on Genesis Framework · WordPress ·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