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個承擔了許多人重擔的人。儘管他周圍一片混亂,他還是設法保持鎮定和執行工作。儘管在採訪過程中一再被打斷,Umair Shah還是講述了他的生活故事,自2020年12月Shah接任衛生部部長以來就展現著讓華州州民熟悉的那種平靜的處事作風。
他的母親30年前中風,這改變了他的生活。在受到Vanderbilt大學一位受歡迎的匈牙利哲學教授的啟發後,他正在前往法學院學習。他放棄了原來的分子生物學專業,雖然他的朋友們已經收到了他們申請醫學院的回應,但他正在為法律或政策工作的生活和學習做準備。但他立即改變了方向。重新回到醫學的領域,
「我姐姐和我經常談論這樣一個事實,當我們作為孩子有需要時,我們的父母絕對照顧我們,我們非常強烈地感受到,當他們作為老年人有需要時,我們有責任照顧他們,因為他們是有健康問題的人」他說。
從那以後,他和坐在輪椅上需要大量照顧工作的母親住在一起。
在德克薩斯州(Texas),Shah在那裡擔任急診科醫生,家人用多名專業護理人員來補充對母親的護理。他的父親也是如此,在他幾年前去世之前,他的父親也和家人住在一起。Shah說這是「他的亞洲家庭倫理文化遺產的一部份」。
當他第一次搬到大西雅圖地區時,他的母親留在德克薩斯州,但最近搬進了他的家,他和他的妻子現在再次負責照顧他的母親。他的妻子在休斯頓(Houston)仍然有牙科診所,最近幾週不得不通勤。他們還有三個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顧,生活節奏十分的忙。
來自德克薩斯州的護理人員突然離開了。因此,除了在華盛頓州與全球流行病作鬥爭之外,Shah現在還得為母親洗澡、清潔、伸展她、餵她、給她吃藥、監測她的脫水情況並觀察感染情況。他最近帶她去海灘尋求一些精神上的釋放。
「這不簡單。你必需全身心投入。」若是沒有朋友和家人以及攜手共度17年的妻子的幫助,這一切都不可能。他形容妻子是「令人難以置信」和「了不起」。
然而, 在他的經歷背後有一張更早的照片。這又牽扯到家人。 Shah在7歲時,他看到父親突然病重。雖然當時他並不知道父親是患了嚴重的腸道炎症(intestinal inflammation)需要手術治療「我所看到的父親在病中只是扭動和我記得的痛苦尖叫。」但在他父親動手術後痛苦消失後平靜了下來。
「你知道嗎?他被治癒了。我總是把這個成績歸功於照顧他的醫生和護士,」Shah說。「每當我想到放棄醫學時,就會有一條線將我拉回來。」Shah參加醫學院考試的那個夏天,他正在做兩份工作。在癌症研究實驗室工作後,他會衝回家穿上必勝客 (Pizza Hut)制服去送披薩,直到凌晨兩點。
在醫學院他對更廣泛的事物的渴望再次出現。他給世界衛生組織寫了信,並被接受到那裡學習。Shah說:「我一直有這種興趣,因為我的移民背景或因為有移民父母,我願意回饋服務資源欠缺的地區。」在那之後,Shah想要在全球範圍內或在政策層面上應用自己的願望與他作為醫生的角色,可以解決的特定社區或個人的需求之間展開了一場拉鋸戰。
在大學期間,他曾想過加入和平隊(Peace Corps)並前往撒哈拉(sub-Saharan Africa)以南非洲的一個村莊工作。但他意識到自己「必需先照顧好家人」。然而,作為一名急診科醫生,他前往克什米爾(Kashmir),然後前往海地(Haiti)進行抗震救災——這是應對全球和國內災難的眾多應對措施中的第一個挑戰。
「我的女兒是2009年9月出生的,幾個月後地震發生了。我在太子港(Port-au-Prince)中部的一個非政府組織與第82空降師共處一地,睡在一個帳篷裡,我記得當時在想『我女兒的生命中幾乎有1/6的時間都在這裡度過。』」甚至Shah自己的童年也是一個蹺蹺板的日子。他的家人已經移民到辛辛那提(Cincinnati),但他母親仍在巴基斯坦(Pakistan)的姐姐患上了乳腺癌。於是,他的母親回去看姐姐,懷上了Shah,Shan就出生在巴基斯坦。在阿姨去世後,他們在他六個月大的時候回到美國。
然而, 後來他回到卡拉奇(Karachi)上一年級和二年級,這加深了他對在其他環境中生活的理解。然後搬到辛辛那提直到大學。從醫學院畢業後, 他在接下來的25年裡在休斯頓弗吉尼亞州醫療中心(Houston’s VA medical center)擔任急診科醫師。與此同時他對公共衛生的興趣與日俱增,最終成為加爾維斯頓郡(Galveston C ounty)衛生區的首席醫療官。隨後,他作為哈里斯郡公共衛生部門(Harris County Public Health)的負責人,領導了700名公共衛生人員,為美國第三大郡的470萬居民提供服務。
正是在那裡他獲得了領導該郡經歷無數颶風、化學事故、新型 H1N1、埃博拉(Ebola)、寨卡(Zika)病毒以及最近在COVID-19前線的經驗。自接手華盛頓州衞生部工作以來,截至發稿時華州超過78%的符合條件的人口已接種至少一劑疫苗,72%的人已完全接種疫苗。Shah還回應了公平問題,調整政策以滿足邊緣化社區的需求。根據社區反饋,他下令延長州政府設立的大規模疫苗接種點的工作時間。
對華州疫苗定位工具的持續調整使其快速高效。使用《西華報》也能夠在幾秒鐘內找到疫苗接種地點。據新聞稿稱,該網站已幫助數百萬人獲得疫苗預約。
Shah也是歷史上最具災難性的颶風之一的響應者之一,2017年的颶風哈維(Harvey)摧毀了德克薩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Texas and Louisiana)的部份地區。「但我不知道這是否哈維比在之後第二年我父親在ICU住院9次來的更難處理」他說。在父親住院的32天裡Shah和妹妹輪流睡在醫院裡照顧他父親,父親當時正在接受透析並在此過程中感染了膿毒症 (septic)。
「作為一名初級保健醫生(primary care doctor)和兒子,我不得不照顧他,因為我們的醫療保健系統基本上已經崩潰。現在有了COVID就更難了,因為在這個可怕的的挑戰時期,當他們的親人的病變得更糟並且有呼吸系統問題,很多家庭甚至無法也不允許親人與患者在一起 。」
至於他的父親,Shah說:「得病後他就再也沒有回家了。」
本健康系列由華盛頓衛生部(Washington Department of Health)提供資金支持,該部門對此內容沒有編輯意見或進行監督。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the opinion section
「你近來怎麼樣?」是典型的對話開場白。但對於社區領袖陸美鳳(Bettie Luke)來說,這句話不僅加深了對話,還引發了一次又一次非同尋常的啟示。最終,它成為了療癒和慶祝的機會。
去年7月,我在一個社區活動上問美鳳過得怎麼樣。我怎麼也沒想到她會把自己的悲傷和痛苦傾訴出來。雖然我沒有準備好回應她的困境,但我是一個很好的傾聽者,同時思考著我能怎樣幫助她。
「今年10月我就80歲了,」這是她的第一句話。這是一個里程碑。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沒有什麼值得慶祝的,無數的悲劇粉碎了她的生活軌道,包括在過去兩年裡去世的親人、愛人和親密的朋友。包括了她的兄弟姐妹、姪女、姐夫以及認識很久的朋友和同事在內總數超過了20人。
「我們這一代有一半人正在消失」她說。
哇! 我坐在她旁邊想。我的「哇」是一聲悲傷的嘆息。盡管我感受到了她的痛苦,但我不知道該說什麼。幾十年來,美鳳一直是《西華報》的忠實支持者。我喜歡她的友誼、領導力和人格。
她的朋友Rosemary Villanueva把她描述得非常好。美鳳體現了加爾各答(Calcutta)修女Teresa的這句話:「我一個人無法改變世界,但我可以往水中扔下一顆石子,在水面上濺起許多漣漪。通過她的熱情、智慧和創造力,她在個人生活和職業生活中都是善良的榜樣。她是一位完美的教育家。」
Anselmo Villanueva說:「她在用顯微鏡和望遠鏡同時觀察這個世界。她關注所有微小的細節,同時也能看到大局。」
就在我們談話的第二天,美鳳的憂鬱令我想到了一個能讓她高興起來的辦法。我提議為她舉辦80歲的生日派對,並且邀請10位對她來說十分特別的朋友。美鳳激動極了。
她在電子郵件中回覆道:「與你的短暫會面,奇跡般地開始驅散我腦海中悲傷的陰雲。而現在,你令人驚喜的派對邀請,更帶給我無法想象的快樂。你出人意料的善良和慷慨的提議,終於讓我擺脫了長久以來的困境。」
其實,我是給她佈展了一項任務,去組織自己的生日派對。而她把這個任務變成了一場創新。我的目的是讓她把注意力從她無法控制的事情上轉移開。安排一個特別的場合讓她忙起來是很好的療癒方法。我建議她可以去挑選餐廳、確定日期和客人。
美鳳說:「你的提議為策劃這次活動創造了一項了不起的使命,把這些【大人物】聚在一起,在同一個時間,同一張桌子上,彼此見面和交談,了解他們對我和生活的影響及改變。」
沒有多少人會把自己生日的重心放在客人身上。但是美鳳做到了。關愛和溫暖是美鳳優雅的品質。她知道如何讓每個人都感到自己很特別。當她分享關於客人Quintard Taylor的故事時,她帶來了他的書,《打造黑人社區:從1870年到民權時代的西雅圖中心區– The Forging of a Black Community: Seattle’s Central District from 1870 through the Civil Rights Era》。你可以想象她是帶了多少東西到這場派對上。
每個朋友還收到了一份裝有巧克力、珠子項鏈、迷你鈴鐺和兩件由她製作的藝術品的禮包。我們每個人還收到了不同的動物口罩作為禮物,她讓我們戴上它合影留念。盡管她的大多數朋友都是老年人,但她善於激發我們每個人內心的童真、樂趣和喜悅。
美鳳邀請了在不同的時間以不同的方式影響她生活的人作為客人。他們是一群非常不同的朋友,其中許多人和美鳳已經認識並共事了40多年,其中也包括我。Villanuevas一家從俄勒岡州的尤金(Eugene, Oregon)開了五個小時的車,就為了參加她的生日派對。晚飯後他們又開了五個小時的車回家。美鳳和她的客人們的情誼是終生且緊密的。
我和美鳳相識於20世紀70年代,當時她是一名多元文化教育的教師培訓師。作為擔任Mercer初中(Mercer Junior high school)的社會學老師,我有幸參加了她的研討會。如今,多元文化主義在許多學區都很盛行,但在當時並非如此。和她的大哥、已故的陸榮昌 (Wing Luke)一樣,她是美國首批亞裔民選官員之一,本身就是一位先驅。另一位客人Arlene Oki說,作為一名作家,美鳳是亞裔「社區歷史學家」。我稱她為我們的「社區百科全書」。我經常向她詢問其他亞裔社區領袖的言論作為《西華報》的引言,因為她是一位講故事的大師,記憶力無可挑剔。
美鳳選擇了華埠的魚躍門海鮮酒家(Joyale Restaurant)。我想她之所以選擇這家餐廳,是因為餐館提供免費的停車位和美味的食物。菜單上有她最喜歡的兩道菜:中式披薩(Chinese pizza)和鮮蝦蒸豆腐(steamed tofu with shrimp)。中式披薩?那是什麼呀?它是用炸好的豆腐絲做成的披薩餅狀的圓餅,裡面包的是碎鴨肉。我在別的餐館沒見過這道菜。
這場中式生日宴會包括北京烤鴨、龍蝦、清蒸魚和其他一些美食。
這是我第一次對朋友說:「去組織你自己的派對,把賬單給我。」這個實驗是為了振奮美鳳的精神。你可能想知道我為什麼這樣做。
因為感激。
去年對我們媒體行業來說是艱難的一年。我們失去了大部份長期的廣告客戶。三月底,我和丈夫打算在五月關門大吉。但隨後奇跡出現了,不僅僅是幾次,而是每週都有。我們仍然在這裡每週都出版發行,一星期也沒有漏掉。
當你感到幸福的時候,一定要記得那些支持過你的人。我感到很幸運,我們能夠繼續出版和服務社區。美鳳總是用她親切的筆記和卡片鼓勵我們做好工作。在疫情爆發初期,在我們最需要支持的時刻,她是第一個送來支票的人。她的行動和善良照亮了我們奮鬥和艱難的旅程。她激勵我們不要放棄。
這次輪到我向她表示感謝和認可,感謝和認可她對社區裡重要的人、事和組織的支持。這個派對確實達到了我們的目的。
美鳳在活動結束後說: 「計劃這場派對是一段快樂的時光,我可以想出各種點子來慶祝美好的關係和具有寶貴意義的重要友誼和事件。」計劃的過程實際上消除了她的失落感。
天哪!她可真有一套辦派對的辦法,她的直覺和藝術性讓所有客人都感到有趣和難忘。
她在電子郵件中寫道:「在我最近經歷了可怕的損失後,你真的給我的生活重新帶來了光明。 ……你神奇的禮物給我的生活再一次帶來了陽光!」
美鳳!謝謝你和我們分享你的重要時刻。
郡長/ Executive : Dow Constantine
第一選區/ District 1 : Rod Dembowski
第九選區/ District 9 : Kim Khanh Van
修正案1(序言詞更改):贊成 / Amendment 1 (preamble word change):Yes
修正案 2(更改截止日期):贊成 / Amendment 2 (changing deadlines):Yes
第一號席位/Position 1 : Ryan Calkins
第三號席位/Position 3 : Stephanie Bowman
第四號席位/Position 4 : Toshiko Hasegawa
市長/ Mayor : Bruce Harrell
市檢察官/ City Attorney : Ann Davision
第八號席位/ Position 8 : Kenneth Wilson
第九號席位,尚未確定:/ Position 9, at large: Sara Nelson
第四學區/ District 4 : Vivian Song Maritz
第五學區/ District5 : Michelle Sarju
第二號席位/ Position 2 : Dexter Borbe
第六號席位/ Position 6 : Lynn Robinson
第三學區/ District 3 : Joyce Shui
第五學區/ District 5 : Jane Aras
第 36 號諮詢投票(行為健康危機應對) 維持/Advisory Vote No.36 (behavioral health crisis response) Maintain
第 37 號諮詢投票(資本利得稅)廢除/Advisory Vote No.37 (capital-gains tax) Repeal
第 38 號諮詢投票(專屬保險公司的稅)維持/Advisory Vote No.38 (tax on captive insurers) Maintain
第五號席位/ Position 5 : Pratima Lakhotia
第六號席位/ Position 6 : Frank Irigon
第七號席位/ Position 7 : Jesse Tam
第二號席位/ Position 2: Will Chen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the opinion section
雖然我對6月30日華盛頓州重新開放感到興奮,但我有一些保留意見。
我禁不住想知道我們是否準備好了。一個月前,我迫不及待的希望立即重新開放。現在,我卻有第二個想法,因為有些人拒絕接種疫苗。我懷疑我們是否能像拜登總統所希望的那樣,實現並達到讓70%的人口接種疫苗的群體免疫目標。
如果重新開放,應該注意哪些事項?我們可以擁抱和握手來問候朋友嗎?我們準備好員工們每週五天都在辦公室上班了嗎? 我們應該像疫情大流行前那樣經常出去吃飯嗎?我們應該像以前一樣參加大大小小的會議嗎?即使有些地方取消口罩規定,那麼我還應該戴上口罩嗎?哦!我應該穿什麼?是休閒服還是時尚裝?我應該參加西雅圖交響樂團這樣的大型活動嗎?
我曾在三月份的博客中寫道,每當想和非家庭成員共進午餐時,你應該在聚餐前問:「你接種了疫苗嗎?」這在當時很重要,但現在更為重要了。因為你花了一年多的時間來保護自己免受新冠病毒的侵害,付出了無數的犧牲和難以言喻的艱辛。不要因一項魯莽的行為毀了這個結果,那就太不值得和遺憾了。
聚餐時知道自己是坐在一個接種過疫苗的人對面,這會讓你放鬆下來,這樣也就可以充分享受這頓飯了。永遠不要用假設的前題去肯定別人已經接種了,除非在飯局前徵問過這個問題,而且你的朋友也給了明確的答案,你是有權要得到這個答案。這並不尷尬,因為這是攸關生與死的大事。如果你的朋友尚未接種,你應該說:「你還沒準備好出去吃飯。請儘早接種疫苗,這對你自己、家人和社區都有幫助。」
巴西和義大利是(Braziland Italy ) 是Covid期間感染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國家。我明白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在2019年12月在巴西,去過義大利5次。這些國家及其各自的文化禮儀,不僅流行男女之間、女性與女性之間的擁抱,而且也包括男性與男性之間的擁抱。我見過巴西人即使是第一次見面也互相擁抱。也許大流行現在會改變他們這樣的生活習慣。
當通過肢體語言表達我們的熱情,當擁抱我們喜歡的人時,身體會釋放內啡肽(endorphins)這正是 Covid通過人際接觸傳播的方式。被封鎖15個月後,我們渴望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和接觸。但為了大家健康和安全的緣故,不要這樣做。請再等幾個月,即使對方已經完全接種了疫苗。
請大家暫時用碰肘和碰鞋的方式來代替擁抱和握手。我有時會忘記並伸出我的手。如果你也這樣做了,請事後洗手。做正確的事總比事後後悔好。
大流行最讓我不能快意稱心的事是無法參加現場音樂會。我不會那麼地渴望去劇院、去觀看體育賽事或參加戶外節日活動。我想著的是能在西雅圖巿中心Benaroya廳,欣賞聆聽西雅圖交響樂團 (SSO)音樂會的演出。
兩週前,我去了Benaroya音樂廳,很高興看到SSO音樂家和指揮家Ludovic Morlot。音樂廳的容量是2500人,SSO的開放政策是不允許多人參加。第一場活動僅限工作人員(不到30人),第二場活動有150人,我在6月中旬參加的是第三場音樂會有220人。
取票櫃枱被完全取消。來賓憑電子票或電子郵件入場。管弦樂隊平時有40到60名成員,6月10日我看演出的那天只有26位成員。他們的座位安排遵守社交距離準則,彼此分開坐得很遠。每排只能坐兩個人,中間一排可以坐兩到四個人,保持社交距離,並留下多達20個空位。
儘管音樂廳空蕩蕩的,但司儀(小提琴手)還是要求觀眾盡可能多地鼓掌。「我們需要這些掌聲」 他說。我們這些來賓也都努力做到,在每場演出結束後,為精彩節目送上雷鳴般的掌聲和兩次起立鼓掌的讚賞。音樂會沒有紙本節目程序單分發。來賓可以在去之前查閱在線程序。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的門票,指示來賓需進行體溫檢查和接種疫苗的要求。
招待員檢測了每位參加者的體溫,但沒有要求出示接種疫苗的證明。SSO對觀眾人數的測試持謹慎漸進態度,即使它被允許最多容納 50%。我很舒服地觀看整個節目,沒有任何不安。一切都經過SSO深思熟慮和費心安排。
SSO這樣的安排可能會虧本。 但讓音樂家們重返工作崗位總比呆在家裡要好,讓現場觀眾回來是一個里程碑。當音樂家們從椅子上站起來接受掌聲時,沒有一位音樂家不面帶微笑。在這場殘酷的疫情中,音樂會讓觀眾和表演者已經感受到高興和滿足的時光。對於我們所有人來說,這是一個神奇的勝利時刻,會場上所有的人都大聲而清晰地拼出「我們不會向Covid磕頭—We will not kowtow to Covid」。
我的衣櫥裡塞滿了一些漂亮的衣服。但我現在不在乎去穿它們了 。疫情改變了我。我寧願把時間花在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事情上。現在,為了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而穿衣,對我而言已毫無意義。我已經不會去任何地方或是去會見大人物。
在過去的幾個月裡,我喜歡穿牛仔褲。而且我不擔心人們會說我是一個躐踏不修邊幅的人。穿得漂亮是需要花上很多時間,因為除了衣服還需要有搭件配飾,例如珠寶、鞋子和錢包。目前,時間太寶貴了,不能花在選擇衣服上。
幸運的是,這些天我去的大多數地方都是公園、海濱和森林,穿休閒褲是合適舒服的。
但是,如果穿著時髦的衣服給你帶來樂趣,那就去購物吧!炎熱的夏天即將來臨,需要一些明亮時尚的裝。買衣服和配件將支持我們的經濟, 這也是一件好事。
遠程工作是COVID的優點之一。它不僅使員工受益,也使僱主受益。有一家醫院最近終止了其位於市中心的辦公室租約,所有員工現在都在家工作。猜猜它省了多少錢?200萬美元。
大多數像亞馬遜、谷歌和微軟這樣的大公司都知道遠程工作會讓員工更快樂,尤其是那些需要照顧年幼兒女和家人的員工。亞馬遜起初對遠程工作並不感興趣,並試圖推動員工回來。但之後,公司重新考慮其政策,要求員工每週只在辦公室工作兩天而不是五天。谷歌要求員工每週在辦公室工作三天。
由於缺乏對員工的協作和監督,一些小公司可能不希望遠程工作。疫情大流行促使公司負責人更加靈活地滿足員工的特定需求。在過去的15個月裡,《西華報》就是這樣做的。
我對學生回校上課有不同的看法。回想我的大學時光,我很享受那些課堂體驗,以及課後的社交互動。我在華盛頓大學學生活動中心(HUB)大樓,以及圖書館和學習小組同學們的聊天既有趣又令人難忘。校園裡的一些演講嘉賓非常出色。
通過Zoom聽演講是不一樣的感受,課堂裡的能量和對話充滿了力量。在過去的一年裡,無論演講者多麼出色,我都對Zoom演講不感興趣。我承認我討厭Zoom會議。會議上過於緊張和過於僵硬的坐姿,我從來沒有覺得是好的會議環境。
所以作為學生的你,如果接種了疫苗,請在你的學校推動面對面(face to face)的課室教學。這是一種學生永遠無法從書本和在線上課中獲得的教育。
我想念所有的朋友、生意夥伴、企業員工、社區人士和親密的朋友。我們現在的開放趨勢是在7月與那些我們在大流行期間推遲的人約會午餐和晚餐。
但我們需要記住,大流行還沒有結束。只有68%(45.3%至少接種1劑)的美國人口和70%的西雅圖人接種了疫苗。這真是個好消息。已接種疫苗的人仍有機會感染COVID-19,只是無症狀或症狀較輕。然而我們也必需小心保護自己和朋友。
不要超額預訂開放節奏,要慢慢逐步的去做。七月份每週只嘗試一次和一小群朋友一起,然後在八月份增加進度和人數。不必急於回到大流行前的社交日曆行程。
要安全並健康的享受我們的夏天!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the opinion section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口罩一直是東方和西方、左翼和右翼爭論的話題。然而,口罩給我帶來的好處比我想象的要多得多,盡管我也不喜歡戴口罩。
有一段時間還有人拿口罩開玩笑說:「如果你看到有人不戴口罩,那這些人很可能是共和黨人。」關於口罩還有另一個刻板印象,那就是「亞洲人更傾向於戴口罩。」其實也不盡然。去年2月,我的美籍亞裔朋友試圖爭辯說,口罩不能阻止新冠病毒的傳播。現在,她已經有了不同的觀點。
5月14日,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懷著慶祝的心情宣佈,完全接種疫苗的美國人不必繼續戴口罩。他的動機是要鼓勵更多的人接種疫苗。但這條新聞確實給了我一個博客主題,因為它立即引發了民眾的疑惑和分歧。而我們專欄作家喜歡討論的就是像這樣具有爭議的話題。
從那以後,更多接種過疫苗的美國人選擇仍繼續戴著口罩,即使他們可以選擇不戴。不願放棄囗罩的他們,相信口罩可以保護他們免受拒絕接種疫苗者的傷害,同時一些不誠實和自私的人甚至不願透露自己沒有接種疫苗。這扭轉了去年許多美國人對口罩持強硬抵制和懷疑態度的趨勢。這可能是因為大多數美國人以前從未經歷過這種大規模傳染病。這也可能是因為口罩本身起源於亞洲。
在新冠爆發的前幾個月裏,白宮(The White House)和疾病控制中心(CDC)就佩戴口罩的問題給出了完全矛盾的信息。據《今日美國-USA Today》報導,川普的衛生署署長(Surgeon General)Jerome Adams博士,於2020年2月29日在Instagram上發帖稱:「說真的,大家別再買口罩了!」後來他改變了這一說法。
福奇博士(Dr. Anthony Fauci)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後來也改變了看法。福奇解釋說,他不建議使用口罩,是因為他擔心如果公眾大量購買口罩,將導致醫護人員的口罩供應出現短缺。
當然,最大的反對者是前總統川普。他不僅不相信新冠病毒的存在和嚴重性,還用他的言行阻止美國人戴上口罩。在他競選的最後一週,他的籌款集會和在白宮舉行的活動,都不要求參與者佩戴口罩。據《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報導,他的安保團隊中有130多名成員感染了COVID,這一點也不讓人感到意外。據維基百科(Wikipedia)稱,48名與白宮有關的工作人員新冠檢測結果呈陽性。當然,他自己、第一夫人Melania Trump和他們的兒子Baron也感染了新冠肺炎。他不負責任的行為和言語激怒了很多人,包括我的家人。
「川普殺了很多人,」有人說。《波士頓環球報-Boston Globe》等報紙的社論指責他雙手沾滿鮮血。
2015年當選的西雅圖市議員Debadutta Dash在旅行禁令實施前剛從印度回來,他非常認同口罩有助於阻止病毒傳播。印度是目前全球新冠死亡人數和感染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上週,印度僅一天就報告了超過4500例的死亡人數。
當Dash在印度的時候,他很震驚的發現在他入住的酒店內舉行的450人的婚禮上竟然沒有人戴口罩。他覺得很不舒服,於是離開去了另一家酒店。那家酒店內也舉行了盛大的婚禮,依然沒人戴口罩。
Dash說,在印度抗擊新冠肺炎取得了一些成效之後,人們開始放鬆。現在印度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變異病毒(virus variants)。他說:「當病毒進入體內之後,它會重組並變得更加致命。」即便疫苗也不是100%有效。Dash說,表爾威男子Prem Lal Bahoth,是一名IT專業人士,也是Quadrant Resources的一名員工,他在4月份回印度探親時感染了COVID並死亡。他在去印度之前已經接種了強生的疫苗。這名男子還有妻子和一個18個月大的女兒。
我知道口罩有用,盡管我不怎麼喜歡戴。我從香港那個我長大的地方學到了教訓。到目前為止,受益於口罩和其他安全措施,我和家人得以遠離病毒。盡管香港是世界上人口密度第四高的地區,但在最近20多天其居民中沒有出現任何新冠肺炎病例。這是一個里程碑。但香港今年已經幾次達到過這樣的里程碑。唯一的病例來自外來的旅客。
口罩是香港人唯一對抗病毒的武器。不像一些抵制口罩的美國人,沒有人需要強迫香港人戴口罩。每個人都會自動也自愛戴著它,即使是在華氏90多度的炎熱夏天。其他措施,如社交距離和接種疫苗,並沒有在香港得到有效實施。因為在香港擁擠的交通方式和工具下,如地鐵、公共汽車和小巴,是不可能保持社交距離的。當然更別說升降機(elevator)。香港擁有世界上最多的高樓大廈,有9000棟,超過了紐約和任何其他中國城市。
香港人乘大樓內的升降機時怎麼辦呢?我的親戚說:「如果可以,我會等下一次人少些的升降機。如果裡面有4-6個人,那我們每個人都會面朝升降機的牆壁站著。」我在香港的大部份親戚都還沒有接種疫苗。他們有些猶豫,因為每一種疫苗,包括科興(Sinovac)、強生(Johnson & Johnson)和輝瑞(Pfizer)都有一些問題。所以疫苗接種在那裡還沒有被完全接受。目前,我的很多朋友和親戚仍然把自己關在家裏。你能想像住在自己搭建像監獄的閣樓裡,那會有多沮喪嗎?
去年,當新冠死亡人數和感染率急劇上升時,我們報社的業務也遭到了重創。去年5月,Outdoor Research公司(OR)請我們刊登分類廣告,而當時大多數企業都在關閉和裁員。OR公司卻正在招聘、擴張,有超過100個口罩生產崗位,而不僅僅是公司原本生產的運動服裝。那真是一股清流。
所以我採訪並寫下了關於OR公司的文章。口罩啟發了OR公司,反過來也給了我靈感,讓我寫下了他們在「美國製造-Made in America」的精神指引下,所做的創新和創造的就業機會。我感謝它給我提供的報導靈感和給《西華報》帶來的廣告業務。
更令人振奮的是, 得知醫用口罩是在1910年中國東北滿洲鼠疫(Manchurian Plague)時由馬來西亞華裔流行病學家(Chinese-Malaysian epidemiologist)吳連德博士(Dr. Wu Lien-teh)發明的,這一發明同時促使了N95口罩的發明。
吳博士用手術膠帶和紗布綁在一起做成的口罩遮住自己的臉。他的一位法國同事不相信吳博士開拓性的理念並拒絕戴口罩,後來病死了。
西雅圖- 金郡公共衛生官員Jeff Duchin博士(Seattle – King County Public Health officer Dr. Jeff Duchin)在他的推特(Twitter)賬戶上敦促大家仍要佩戴口罩,盡管疾病控制中心(CDC)說如果民眾已經完全接種了疫苗,就可以不再戴口罩。
據《西雅圖時報-Seattle Times》在認同Jeff Duchin博士的一份聲明報導稱,疾病控制中心(CDC)「這麼早就取消疫苗接種人群佩戴口罩的要求」是不明智的。截至5月25日,全美有50%的人接種了疫苗。
這段日子,我們很多人都在考慮旅行。請務必帶上口罩,因為旅客在飛機上仍需要戴上。疾病控制中心(CDC)對於佩戴口罩的指導方針是:除乘坐飛機外,在到訪醫院、療養院、監獄和無家可歸者的收容所時也應佩戴口罩。
出門時一定要記得帶上口罩。在你的口袋或錢包裡放一個,以防萬一,因為你也不知道遇到的人是不是都接種了疫苗。在新冠疫情真正結束前,口罩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救世主。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the opinion section
Toshiko Hasegawa和我有一些共同之處,盡管我們是完全不同的兩代人。但也許我們都是「瘋狂的媽媽」!
Hasegawa生下小女兒幾個月後,隨即宣佈要競選公職。Hasegawa是華盛頓州亞太美國事務委員會執行董事(executive director of Washington State Commission for Asian American Affairs),正在競選西雅圖港專員(the Port of Seattle Commissioner)。如果當選,她將成為歷史上首位擔任該職位的亞裔美國女性。但她不是第一個有孩子的女性專員。前專員Courtney Gregoire在競選獲勝時也有年幼的小孩。而她的媽媽是前華州州長。
雖然有些人認為Hasegawa很大膽,但沒有人有資格評判任何一位想要為自己創造一條與眾不同的、有意義的人生道路的女性。事實上,Hasegawa並沒有把她的小女兒看作自己事業上的負擔或是挑戰。
「我認為孩子正是我競選的理由,」她說。「孕育著她,讓我的內心充滿了力量。」
沒有人會對一個競選公職同時有小孩的男人指手畫腳。社會理所當然的認為女性就是照顧家庭的不二人選,即便有例外,但女性也應該承擔起撫養孩子的責任。而社會從不會這樣要求男性。
我沒有競選公職。但我做過的事也絕對會讓大多數媽媽目瞪口呆。大家知道我是一個出版人。然而,我更自豪的是成為了一個母親,而不僅僅是位報業出版人。當我有了第一個孩子的時候,我的父母和公婆都希望我辭掉教書的工作,留在家裏照顧孩子。我母親認為做家庭主婦是對一個女人來說最好的生活。我試過,但很不幸失敗了。在我的事業取得成功後,我已故的母親和公婆都為我感到非常驕傲。
我確實辭職了。不過兩個月後,我回到華盛頓大學開始攻讀碩士學位。在完成學業的同時,我懷上了第二個兒子。當我的兩個孩子分別在三歲和一歲半的時候,我創辦了《西華報– Seattle Chinese Post》,並在一年後又創辦了《西華報英文版– Northwest Asian Weekly》。感謝丈夫的支持,讓我可以同時投身於這兩份全職工作中。
我們這些職場媽媽正在幫助男人解放他們,因為他們不再是家庭中唯一的經濟來源。這不僅可以減輕男人養家糊口的壓力。同時,多一份收入意味著能帶給家庭更好的生活,並有機會建立家庭應急基金。
我的一位女朋友回到了工作崗位,只是因為幾十年前她沒有700美元來為她的三個孩子開一個投資賬戶。現在,當年那些投資回報已變成了黃金般的高價。
我一直覺得我能在兼顧家庭與事業上做得更好。然而這種負罪感對女性的影響要大於男性,這是不公平的。只有說服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我才能在生活中做出對自己來說最好的選擇。不用太過在乎別人的想法。單顧家庭或只顧事業對我來說都是不夠圓滿的。我們並不是「瘋狂的媽媽」,而是充滿激情的職場媽媽,在照顧家庭的同時,我們也試圖為社會帶來改變。Hasegawa有一長串想要為西雅圖港實現更好未來的清單。
職場媽媽的適應能力很好,可以快速做出艱難的決定,而且對自己的孩子有很好的直覺。舉個例子,在我大兒子5歲的時候,有一次肚子疼。當時,我養育過7個孩子的婆婆來看望我們。那時我正在上班,婆婆在我兒子的肚子上塗了些虎皮油(tiger balm oil)。或許她認為孩子的爸爸在家,所以不用馬上通知我。等我一到家,她馬上告訴我孩子肚子疼。只是看了一眼兒子難受的樣子,我便知道情況很嚴重。
「他需要馬上去醫院,」我說道。我和丈夫立即開車帶他去了兒童醫院。醫生診斷是闌尾炎(appendicitis),他的闌尾破了,需要立刻動手術。我很感激丈夫聽了我的話送兒子就醫問診。
對於那些身為職場媽媽的家庭又需要知道些什麼呢?
在有孩子以前,我喜歡在家裏招待朋友和聚會。一個朋友在日記中寫道,她在一年內在我的公寓吃了三次晚餐。但是有了孩子後,我再也不邀請朋友來我家了。我更喜歡在餐廳招待大家,這樣聚會前後打掃和準備工作的壓力就會小很多。
我不想讓朋友看到我亂糟糟的家。家是我的避難所,可以讓我輕鬆下來的地方。我的廚房和餐桌上到處都是書和文件。客廳裏的沙發是我打盹的地方。
當剛開始投入報業的時候,我什麽都想嘗試。現在我想給那些想要成功的年輕女性一個建議:不要著急。你有一生的時間去實現你的目標,需要的是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做不同的事。花點時間去享受人生中每個階段的冒險和經歷。有時候,需要讓自己慢下腳步,欣賞當下並準備未來。
Hasegawa做了一件我想做而沒做的事,那就是僱一個兼職媬姆。因為經濟壓力大,我和丈夫幾乎全靠我們自己操持,沒有僱人幫忙。我剛開始創業的時候,財務狀況很吃緊。而當我去讀研究生時,我得帶著兒子一起去上課。雖然兒子在整個課堂上很安靜,但我的教授還是不太高興。當我用嬰兒車把兒子帶進課堂時,他朝我做了個鬼臉。實上,當我的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大部份的約會都遲到了。我實在是無能為力。我永遠感激丈夫,當我在華盛頓大學圖書館學習的時候,他幫忙照顧孩子。順便說一下,我念碩士學位的費用也是他支付的。
我很幸運有一位從不抱怨做家務的丈夫。如今,在更平等的婚姻關係中,男性分擔家務可能是很常見的。幾十年前,我曾親眼目睹很多男人沒有盡到這份責任。
當今世界比我們那個時代開放得多。現在家庭主夫和奶爸更容易被接受。我的那些年輕朋友,夫妻正在共同分擔父母的角色。早上妻子照看孩子,下午換丈夫照顧,這樣妻子就可以有一些自己的時間。
撫養孩子需要大家的力量和支援,前參議員希萊莉·克林頓(Hillary Clinton)說。在我的身邊也有一些女性在幫助我照顧孩子。第一位就是我已故的婆婆。她在我生產之後留下來照顧我和孩子,教我如何給寶寶洗澡和吃飯,以及其他寶貴的經驗。
當我創辦報紙時,我已故的姑祖母成了我的媬姆。她和我一起住了3年,直到我最小的兒子長到4歲。如果不是她提出這樣的安排,我永遠也不可能開始我的出版之路。
有一次,丈夫要回香港照顧家人,我媽媽就飛來西雅圖幫我。
還有所有在Calvary路德教會(Calvary Lutheran Church)和我兒子去過的大學托兒所(University daycares)工作的偉大女性。在我兒子入學期間,托兒所沒有男性工作人員。我向所有對我們的生活產生重大影響的女性致敬。
人們認為職場媽媽會忽視孩子。我的孩子們在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負責任和獨立。他們身心健康,並不覺得自己在成長過程中有什麼缺失。我的兒子們非常尊重堅強的女性,因為他們一直把我視作他們的榜樣。當他們小的時候認為我是一家之主。把父母視為平等的夥伴和團隊,而不是其中一個比另一個更重要,這是健康的,尤其是對男孩子來說。也許用「開明的兒子—liberal sons」並不是最貼切的描述,應該說是對家庭動力和夫妻關係有更廣泛理解的兒子。
問問我的兒子們,他們會告訴你,我不總是在家,但我總會在週末和他們共度美好時光。我們經常在吃飯時進行有趣的討論、經常參加他們的音樂會、辯論賽和其他學校活動。
孩子出生後,因為洗的衣服太多幾乎弄壞了我們才用了兩年的洗衣機。嬰兒和小孩需要經常換洗衣服,因為他們很容易把衣服弄臟。
想象一下,如果沒有洗衣機和烘乾機,只能手洗所有的髒衣服,那樣我一定會發瘋的。當我12歲的時候,家裡所有的衣服都是我手洗的,然後再把它們掛起來晾乾。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沒有熱水和暖氣。這段經歷非常折磨人。洗衣機和烘乾機是現代女性的救星。在1937年,也就是這種機器被發明出來以前,所有的衣服都靠女性手洗。她們根本就沒時間去做其他的事情。
還有,我很感激幫寶適(PAMPERS)產品上市。如果要我每天清洗孩子用髒的尿布,我肯定連吃飯的欲望都沒有。感謝上帝,讓我擁有這些工具,也讓如今的廣大女性得以從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
為人父母既是挑戰也是獎勵。我不會為任何事改變我的孩子。此文獻給那些堅持夢想的職場媽媽們,是家庭與事業的兼顧,才成就了我們作為現代女性的驕傲和自豪。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the opinion section
幾週前在我接種強生(Johnson & Johnson)疫苗後得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回應。一開始,有些人的回應是羨慕和嫉妒,因為他們也想要接種只需要注射一劑的強生疫苗,而不是必需注射兩劑的輝瑞(Pfizer)或者莫得那(Moderna)疫苗。但是很快,這些人的羨慕和嫉妒就變成了對我們的擔心,因為6名女性在接種強生疫苗後患上了血栓(blood clots),這導致聯邦政府暫停了強生疫苗的接種工作。
4月13日,在暫停強生的新聞公佈後,我和先生收到了來自親朋好友的慰問短信和電話。我很感謝他們的關心,但我真的那麼需要被關注麼?他們真的了解事情的真相嗎?還只是人云亦云,危言聳聽?
據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和美國疾病防控中心(CDC)的官員所說的「極其罕見」的血栓形成後,我在4月13日早上7點左右收到了第一條有關暫停接種強生疫苗的信息。這是一個令人不安的標題。但當我讀這篇報導的時候,我很冷靜,因為我知道標題下面一定還會有更多內容和事實。
標題的下面一行寫道「680多萬接種疫苗的人中有6人出現了血栓。」所以,如果你像我一樣順著標題讀下去,你會了解到這些是極少數的案例。不到百萬分之一的疫苗接種者受到影響。到目前為止,在接種疫苗的近700萬人中,只有一人死亡。所以,那些被標題嚇到的人,是不是只看了或聽了一個標題,甚至懶得去看餘下的報導?很多人根本不探究這篇報導的內容,當然也就無法了解事實真相。
四月初接種了疫苗的《西華報》一位編輯也拿強生開玩笑說:「看看我兩週後會不會死?」
我和先生在3月13日接種了疫苗。我們感覺如何?我們,尤其是我丈夫很高興也很放心接種了強生疫苗。我對任何疫苗都能接受。機緣巧合,我先生這回如願以償。整個接種過程中,沒有不舒適感,而且過程很快。從進入藥房到打針,不到10分鐘。即使過了幾週,他也都安好沒事。而我在接種後感覺頭有點沈悶。但還沒有嚴重到讓我無法工作。那天下午,我甚至還採訪報導了華埠慶喜公園(Hing Hay Park)舉行的第一次針對反亞裔暴力的抗議活動。整整兩天,我都忘了從胳膊上取下打針後謢士貼的創可貼(bandage)。我只是想讓大家了解,接種疫苗後,我們是多麼迅速地恢復了正常的生活。
不得不承認,在我成為一名新聞從業員之前,我為自己也像許多普通讀者一樣的行為感到愧疚。大多數人並沒有意識到,他們試圖通過與他人分享新聞報導中最可怕的內容和最糟糕的部份來引起關注,因為他們自己也只是關注這些內容,而不是至關重要的事實或全面完整的報導。
人們閱讀新聞時只關注什麼時候發生了什麼,而往往忽略了「誰,怎麼發生的,為什麼會發生」。而這些都是新聞中的關鍵信息。如果只看標題,而不試圖去理解原因,那麼你不僅會錯過這一篇報導,還會助長錯誤的假設,造成誤解。
即使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我也不建議你相信你所讀到的一切。最好的辦法是在讀完報導後提出問題。這篇報導想要表達什麼?這裡面是否存在偏見,是否只是一面或是片面之詞?這篇文章是新聞報導還是觀點評論(commentary)?如果這是一篇嚴格意義的新聞報導,那麼新聞工作者是不是不應該把自己的觀點放進去,除非它有助於理解該報導的複雜性?如果是評論,那麼其表述的觀點是否基於事實和分析?
兩年前,我打電話給《西雅圖時報-Seattle Times》的新聞從業員,因為他在報導市議會選舉時存在偏見。所有白人候選人的照片都被刊登在頭版新聞中,現任市議會成員也包括在內頁,唯獨缺了一名有色族裔女性候選人。結果是,新聞從業員確實提供了所有候選人的照片,但排版人員遺漏了有色族裔亞裔女性Ami Nguyen的照片。這不是故意的。我很高興《西雅圖時報-Seattle Times》後來做了更正。在那之後,Ami Nguyen甚至出現在頭版報導的另一個話題內容中。
當你看到不規範的新聞報導時,要打電話給新聞從業者。有時,他可能甚至都沒有意識到排版這個問題,因為文案編輯通常負責寫頭版報導,而其他工作人員負責圖像和排版。
如果不是打了那通電話,我不會想到事情的真相是這樣的。
我聽說一些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甚至是政府官員,在接種了強生疫苗後都非常擔心自己的健康。這是不理性的。如果你是男性,不應該有這種擔心。還有像我這樣的上了年紀的女性也不用害怕。強生疫苗只對18到40歲的年輕女性有影響,而且受影響的比例非常小。你應該知道接種任何疫苗都有風險。不過風險都是很小的。
美國疾病防控中心(CDC)的工作就是將風險降到最低。因此,它建議暫停接種強生疫苗,並掌握更多關於強生疫苗的信息。同時表示,不接種疫苗將增加感染COVID的風險。
不接種疫苗是一個嚴重的錯誤。那些感染了COVID的人,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即使痊瘡了,也會伴有很多後遺症。他們的肺部受損,大腦意識變得思維不清晰,呼吸短促,肌肉疼痛,還有其它狀況。如果不接種疫苗,只會在新冠疫情肆虐之時給自己和所愛的人帶來更大的風險。
如果要我再選一次,強生疫苗仍然是我的選擇。不作他想。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the opinion section
一年前,美國首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發生在華盛頓州,讀者認為應該管這一天叫什麼?
週年紀念日?這是第一年,但是我不喜歡把它說成是週年紀念日。因為它不是一場慶祝活動,更不是一個意味著一項成就的里程碑。當然,這也不是一個可以讓大家邀請朋友過來聚會的場合。恰恰相反的是COVID期間是不能舉辦任何團聚活動的。
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全球200萬人的死亡,以及美國超過50萬人的死亡。但作為一名記者,我們必需具有大局觀,看到問題的兩面性。新冠大流行所帶來的也不全都是負面的影響。
如果沒有COVID, 前總統川普本可以輕鬆贏得第二個任期。COVID暴露了他在處理國家危機方面的無能和無所作為。
《恐懼-Fear》一書的作者Bob Woodward曾在2017年警告稱,川普是「腹中野獸—the beast in the belly」。只要一場危機就足以令川普無力應對。他的預測是正確的,因為川普在去年一月底就聽取了有關新冠病毒的簡報,但他什麼都沒做。不僅沒有做出應對病毒的計劃,而且還否認病毒是致命的。他對新冠病毒的說法是「它很快就會消失」、「就像普通流感一樣」。他的策略是指責中國。但指責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在病毒傳播之前立即採取行動才是當務之急。
沒有人說川普是個笨蛋,但他用謊言和無心治國的態度,設計了一個阻止病毒傳播的計劃,這導致了他的垮臺。而美國為他愚蠢的領導和性格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正如前參謀長Johnny Mattis所說,川普對問題的理解就像「一個五、六年級的學生」。他不僅不願意學習複雜的科目,而且也懶得鑽研有難度的問題。一位助手向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透露,如果簡報和演示中沒有視頻,他不會碰它們。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研發出三種,而不僅僅是一種新冠病毒疫苗,這是多麽了不起的成就!
從歷史上看,一種疫苗的研發通常需要10-15年的時間。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包括大量的研究、測試和試驗,以及公立機構和私人的共同參與。根據historyofvaccines.org的記錄,目前用於開發、測試和管理20世紀疫苗開發的系統包括標準化的程序和法規。 神奇的是,輝瑞(Pfizer)、莫得那(Moderna)和強生(Johnson & Johnson)都能相繼研發出疫苗。接下來還會有更多的疫苗將陸續問世。
川普聲稱研發疫苗是出自他的想法。我們可能永遠不會知道到底是他還是他的助手提議的。川普政府的確是大力推動疫苗研發並為其提供資金。「別把功勞算在拜登頭上,」川普說。且讓我們就川普將疫苗的想法變為現實給他記上一功。但他卻是全然不具備在全國範圍內實施無縫疫苗接種計劃的能力和遠見。
然後大選開始,拜登最終擊敗川普。一個多麼令人難以置信的時刻!拜登是制訂計劃的好手,他加速推進基層民眾注射疫苗的進度。作為選民的我們,選舉出拜登這樣一位具豐富行政工作經驗的總統,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事。
不僅如此,拜登政府以數百萬計疫苗的訂單,推動了製藥公司的技術創新,比如強生(Johnson & Johnson)的疫苗只需要一針,輝瑞(Pfizer)和莫得那(Moderna)加快生產速度,同時降低疫苗對冷藏的依賴。到截稿為止,已經有超過500萬的美國人接種了第一針疫苗!
盡管COVID期間發生了許多悲劇和痛苦,但塔科馬-皮爾斯郡 的衛生部主任Anthony Chen(director of Health of Tacoma-Pierce County Health Department)表示,他對無數個人和組織在危機期間,發揮和展現出的強烈同情心印象深刻。「我們都受到了某種程度上的創傷,所以人們真正專注在同情心的佈施是一件好事,我希望看到這種情況繼續下去,」Chen在《西華報》社區優秀保健人士獎虛擬活動中說。
因疫情讓許多人不願常出門購物,致使華埠的越華超市生意受到影響,再加上超市前的街道常有無家可歸者聚集,更讓購物的民眾裹足害怕,雪上加霜更加重了超市經營的困難。但當《西華報》舉辦社區優秀保健人士獎虛擬活動時,我爭取越華贊助。越華亳不猶豫的共襄盛舉,慷慨捐出許多禮券,並指名給活動中健安療養院、亞洲人輔導中心和國際診所的保健人士,總金額遠遠超出我原本的預期。他們的慷慨熱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我在此感謝越華超市對西華報和社區的大愛和支持。
無論是對提供幫助的人,還是接受幫助的人,新冠大流行都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我們很多人都想做點什麽來表達關心和愛,讓別人的生活更輕鬆容易一點。盡管在封鎖期間,我們可能做不了太多,但至少我們能在這場新冠大流行中分享一點人道主義。我們大家是命運共同體,不是嗎!
如果我們能預知自己在2020 年COVID期間所經歷的損失和犧牲,我知道我一定無法接受和忍受。然而,在經歷了這可怕的一年後,我想告訴大家,我既不生氣也不沮喪,甚至不會將我所經歷的一切稱之為犧牲。我的心中只有感激。
疫情中的每一天,我們的堅韌和適應力都在成長,同時驚嘆發現我們無限的耐心和忍耐力。這就是我嗎? 我不知道原來我還有這樣的能力,我從生活的細節中尋找快樂,而不是再從欲望去獲得滿足,而想要的東西還可以更少一點。
新冠大流行使我重新去定義成功和失敗。它給我時間去做那些我延宕了很久的事情。我可以專心致力的去做那些我喜歡的小事,包括修補一雙我最喜歡的從日本買的襪子。以前,如果我的襪子破了,我就會毫不猶豫地把它們扔掉。
生活中突然的小驚喜會讓我振作起來,比如在公園裏偶遇一年多沒見的朋友。去年在QFC找到芝士蛋糕工廠餐館(Cheesecake Factories)的甜麥麵包很有趣。我喜歡那些全穀麵包( brown bread)。這家餐館能夠外售產品也是他們生存下來的辦法。
面對COVID,我們必需通過創造力和積極的心態,來幫助自己和他人在生活中繼續向前。我們不可能靠抱怨失去的或無法擁有的東西來生存。
以1月6日發生在國會大廈的暴亂事件為例。這次暴動損害了美國的形象和歷史。然而,它也讓我了解了美國的歷史和憲法,包括11月的總統選舉。
在疫情下川普和拜登的總統大選,這可能是我有生之年所經歷的最重要的選舉,同時這也是美國投票率最高的一次選舉。對8000萬投票給拜登的選民,我們不希望川普贏得下一個四年,我們不想讓川普來應對COVID,因為他不會,也不能,我們希望看到改變和前進……。
COVID週年,挑戰我們的思考和學習力。逆境是生命的偉大導師。我們需要學會如何在風暴中跳舞和遊玩。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the opinion section
農曆新年不是美國的國定假日,但通常為移民病患提供服務的美籍亞裔醫生,會在農曆新年的前後幾天休息,因為這期間沒有人去看病問診。這並不是說亞裔移民想要借新年休息,而是有其原因……
您可以稱在農曆新年的休息,是為了保護自己免受厄運的文化傳統。這讓我立刻想起了我已故的母親和祖母,這是她們為了保持一年的好運,在農曆新年期間必遵守的清單。事實上,這更像是個「必不能做」的一份清單。其中一條就是在農曆新年的兩週,甚至在整個農曆正月裡,千萬不要去看醫生。如果去了,疾病可能會在今年餘下的日子裏一直糾纏著你。我的媽媽和祖母對此深信不疑。
如果需要動手術,很多亞裔可能會推遲到農曆新年後再做。可能我媽媽認為這是保持運勢的規則之一,但真相是,這當中的一些習俗有可能是捏造的。盡管事實上我知道有些習俗是在助長迷信,但我還是聽信了,因為她們是這麼認為的。我聽她們的話不是因為我是一個聽話的女兒,而是因為我尊重她們的意見會讓她們很高興。
如果您真的覺得不舒服,需要看醫生怎麼辦?抱歉了!祖母,今年,我在牛年違反了您的規定,但這不是為了證明您錯了。我不是有意的,只是我需要去做一個必要的醫治。
幾十年來,我一直很幸運,因為我從來沒有在春節期間生病或需要看醫生。然而,我的牙齦在一月份就腫了,而且愈來愈嚴重。我的牙醫建議我去看牙髓醫生(endodontist),做一個根管手術(root canal)來排除可能存在牙齦的膿液或細菌。這聽起來像個小手術。華人不喜歡在農曆新年期間說「刀」這個字。但是情況很嚴重,我不能再耽誤了。
可隨之而來的還有另一個我不想聽到的消息是,唯一一位我能約到醫生治療的日子就是在2月12日的大年初一。她的診所問:「可以還是不可以接受這天的預約。」我的牙齦等不及了,而且真的很痛。
我提醒自己,美國牙醫在農曆新年期間是工作的。好吧!似乎所有跡象都表明今年一開始就不太走運。奇怪的是,我明知道我媽媽和祖母的一些有關農曆新年的習俗是沒有邏輯的。但我為什麼還要擔心牙醫的預約是在2月12日呢?
據Motherly網站報導,2016年一項針對35個家庭的研究顯示,與其他兩代人相比,母親和女兒大腦中控制情緒的部份更相似。我的母親在2018年去世了,但我經常夢到她。她會怎麼說我在2月12日去治療牙齦的決定? 她可能會嘮叨我說:「千萬不要去。」 在我答應了牙醫的預約後我確實有些後悔。然而,我的理智壓倒了我的感情和異議。
在去看牙的前幾天,恐懼一直在我的腦海中縈繞。我想這將會像我在2020年時所經歷的一樣痛苦,當時牙醫為了治療我的牙齒給我戴上了牙冠。我做好心理準備,去承受這些痛苦和所有的不快。坦白說,主要是焦慮和一些愚蠢的想法。我覺得2月12日那天我肯定不能正常吃東西了。「可惜了那令我垂涎三尺的年夜飯!」
我的兒媳Tracy很貼心,她決定在2月11日而不是2月12日,為我和丈夫做一頓特別的農曆新年盤菜。我想在12日那天我應該只能吃一些類似粥那樣比較軟爛的食物。我大喊道:「這將是我一生中最糟糕的年夜飯。」讀者可以想像得出我是個多麼愛吃的人啊!
2月12日,一切按計劃進行。牙髓醫生把我的牙齒從牙冠內側一直鑽開,清洗並固定了牙內的三根神經。她給我開了一粒安眠藥,在兩個多小時的治療過程中,我睡了半個小時。當治療結束,我感覺猶如劫後餘生就像換了一個人。發炎的牙齦一點也不痛了。
回到家,我開始享用前一天兒媳作的農曆新年大餐的剩飯剩菜。我吃東西居然沒什麼問題,包括牡蠣,鮑魚,雞肉,海參,大蝦,臘腸和很多其他食物。我們的食物足夠再吃兩頓呢!
大部份華埠的商家,因這場數十年來在二月份創紀錄之一的大雪,在春節當天被迫關門歇業了。初二有些華埠外的遊人,照往年的到華埠準備觀賞中國新年舞龍舞獅等的慶祝活動,但迎接他們的是失望的冷清和紛飛的大雪。
上星期我得到無數親朋好友的農曆新年祝福,包括我從一整天的治牙慘痛中解脫出來的問候,我深深地感激。 在我看完牙醫回來後不久,天就開始下雪了。這是近幾十年來在西雅圖的歷史上,二月份遭遇的最大的暴風雪之一。一天下來,積雪幾乎有一英呎厚。
大雪和牙醫預約都是我無法掌握的。然而,一切都奇跡般地解決了。感謝上帝,我所有的假設和擔心都是錯的和沒有必要的。再沒有比牛年更令人滿意和快樂的農曆新年了。
《西華報》在暴風雪來臨前一天的除夕印好了,避免了派送報紙的挑戰,更不用說這期報紙還有很多廣告及豐富的內容。如果這能預示我今年的運勢,那我會張開雙臂欣然接受它。
今年的教訓不勝枚舉。在這個與時俱進的時代,並不是每一個農曆新年的傳統都有意義。靈活地遵循傳統。如果做不到,那也不是世界末日。其次,不要太擔心大環境,它絕對超出你的控制。順其自然是最好的解決辦法。這對您和您周圍的人來說,都意味著自由和輕鬆。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如果您感覺不舒服需要看醫生,那就盡快去。您和您所愛之人的健康應該是最重要的。不管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天還是第二天,勇敢的去看您的醫生吧!有時候,推遲一天可能就會變成生死攸關的大事。
請不要因傳統或是習俗上的觀念和作法,奪走了本應屬於自己的健康和快樂。這對您和您周圍的人來說,都意味著自由和輕鬆,不要顧忌太多,更不要胡思亂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