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西雅圖資深副市長和美國小企業管理局(
西雅圖
再見!西華報!
當我坐在桌前準備敲響鍵盤的時候,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油然而生:這是西華報的最後一期出版物了,從此西華報將在我們的生活中消失了!經年之後,可能不會再有人提起它的興衰,但我不會忘記它帶給我們生活的改變!
1991年,我持西華報的H1簽證來到西雅圖,從此開始了延續我在國內《中國舞蹈報》剛剛開始一年多的報紙生涯,這是我來美之前沒有想到的,原本只是想借H1來美與丈夫李恆達團聚,不想吳靜雯社長的一句話:「想不想來試試電腦打字排版?」成就了我生命中一項重要的喜好!從此與電腦寫作、新聞打字排版、平面廣告設計結下了不解之緣。在西華報工作一晃就過去了十七年(1991-2008)。在我記憶中那也是西華報最輝煌的時代:新老華僑翹首盼望西華報週四出報,因為它當時是西北地區唯一的一份華人報紙,每期的分類廣告都能洋洋灑灑三大版,成為新移民的左膀右臂;全美乃至東南亞熱門新聞只有看西華報才知曉;助力華人從政為亞裔發聲、提昇有色婦女地位,吳社長都是功不可沒。恆達舞蹈學院九十年代建校,一路走來也得到了西華報的扶持與幫助!為西華報工作期間,累並快樂著,因為有文字的陪伴!
來美31年,彈指一揮間,剛進西華報時風華正茂的我們也都在與歲月漸行漸遠。還記得剛進西華報不久迎來報紙十週年慶典,同時期也是從新華社來的總編輯宋曉男先生32歲生日,當時覺得都32了啊!現在想想,才32啊!阿蓮、南茜、Monica及當時還在做鉛字排版的Mary…. 至今都記憶猶新!那是一眾用青春撐起西華報的主力員工們,是永遠懷念的一段快樂時光!
西華報41年生涯,是歷史的寫照,它見證了時代的發展:從鉛字印刷到電腦排版、從Fax新聞到互聯網傳媒、從紙版刊物到數碼產品,直到現在的微信,抖音、Instagram, Twitter社交自媒體泛濫,哪有百度/Google查找不到的內容,所以還有多少人會去關注報紙!西華報謝幕了,是歷史的必然,但它永遠值得我們懷念和珍惜!
很難說「再見」!
靜雯博客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the opinion section
因為當這個「再見」意味的是「再也不見」時,通常是很難啟口說出的。
本週是中文版《西華報》和英文版姐妹報《Northwest Asian Weekly》服務社區41年(1/20/1982~1/21/2023)後的最後一期。1月20日是報社成立41週年慶。如果您正在閱讀此博客的印刷版,那麼您拿到的是一件收藏品。如果您正是在線(online)閱讀本文,不用擔心,我的英文版博客將繼續在線登出。
感謝大家在四個十年中給我們的美好回憶、合作、支持、建議和友誼。
自從我們於12月31日宣佈終止印刷版以來,一連串的好心人士以感激、痛苦、震驚、悲傷、難以置信和批評的方式做出了反應。
以下是一些回應:
「你讓我心臟病發作……」
「(從現在開始)有誰再來追究並監督那些(有權力的)人的責任?」
「 我驚呆了……」
「這太令人傷心了(在報紙停刊的消息傳出後)。 一整天都心情欠佳……」
「我能做什麼(幫助)?」
「沒關係。你必需去做你必需要做的事……」
「在線版與印刷版不同。我不喜歡在線上閱讀報紙。」
「如果你在決定停刊前尋求幫助,大家一定會來支持你。但你沒有這麼做。」
「一個好的開始和結束是你們報紙的勇氣,在停刊後為下崗員工制定財務計劃做得很好。」
「我認為是時候了(40年後)……」
「你不應該只是關閉它們(報社)。為什麼不賣掉它?你不需要錢嗎!?」
最後的評語真的傷到我了,或許她是為我著想才有此言,但如果她真的認為我辦報是為了錢,那她就大錯特錯了。我繼父常說:「以你花費在報紙上的承諾、時間和精力,如果換成從事其他行業,你可以獲得更多的經濟回報。」
辦報不比其他的行業生意。如果落入有心人之手,可能會被濫用作為政治上的宣傳和武器、假新聞充斥、對人物和事件的攻訐詆毀,以及在社區中挑起並製造分裂和派系。要找到一位沒有個人意識形態和議程、能夠無畏無懼無條件報導真相、願意接受各方反對意見和各種觀點、並為社區服務的繼任者需要時間去物色考量,遺憾的是我沒時間這樣做。也很抱歉的要說,我並沒有繼任傳承或是轉手出售的計劃。
最令我痛心的是,《西華報》的停刊將造成本區新聞的空白,華人社區將缺乏強大的話語權。不過值得慶幸的是目前的華人社區改變也進步了許多,和我當初開始辦《西華報》時已迥然有別。 今天的社區已經發生轉變,許多人已成為「變革的推手—change agents」。
過去,當我問社區成員,「你投票了嗎?」回答通常是「不」、「也許」、「我必需投票嗎?」「那是無濟於事的。」然而現在的答案通常是:「是」,而且是語氣堅定的說:「是」。自2010年代初以來,社區許多人組織並幫助那些英語能力有限的移民,讓他/她們也能在每次選舉中投下自己神聖的一票。
包括華人社區在內的亞裔,已經擺脫了過去在他們眼前對政治環境的冷漠、無所作為和麻木不仁。今天他們的自信令人震驚和敬佩。因為他們意識到即使自己英語不夠好、教育程度不夠高,收入可能不高於平均水平也不以為意,他們和其他人一樣有權利發表自己的意見並參與政事,通過共同抗爭和反對不公不義的聲音,以投票來行使他們的權利。我們的社區終於了解到,共同努力和團結起來,比單獨對抗的力量要強大得多。
去年,華人社區甚至成立了幾個政治行動小組,購買廣告為他們肯定的候選人背書,在自己家裡舉辦籌款活動,在路上高舉競選看牌,並與其他團體合作建立起支持和聯繫的管道。
之所以能快速發展,是因為社區人士對西雅圖市發生的事態感到不安。他們學到的是抱怨既沒有效率也沒有效果,他們現在知道如何激活自己的聲音,讓它變得更有力、更強大、也更好。
我們的工作不是僅限於成就自己的社區。我們必需建立起聯盟和政治資本。一種方法是鼓勵更多有色族裔競選公職並擔任公職,而不僅是參與一些活動。因為只有民選官員有權讓事情發生或不發生。換句話說,官員有能力提升大家的生活或讓民眾的生活變得悲慘。強化我們社區的政治權力,意味我們的人應該在政府的組織中,必需擔任著主要決策和領導的職位。
對於年輕人來說,進入政壇的門檻之一是先擔任政治家們的助手,並為其他機會打拼自己。已故的政治大師胡國恩夫人Ruth,長期以來一直倡導並努力讓年輕人參政。我們需要選出自己的官員並且要能為我們的社區服務,這樣才能為社區和自己敞開大門。當社區遇到麻煩和危機時,他們可以領先登高一呼幫助我們。另一方面,社區需要為我們的年輕政務官提供經驗並支持這些領導人,以便他們能夠有效地工作並實現造福社區的目標,增強他們未來的抱負、能力和成就。
我們社區2023新年新希望,應該要讓更多有色人士競選公職並獲勝。由於今年是競選西雅圖市議會公職人員十分激動人心的一年。有三個席位已經公佈,實際上可能有四個席次。有傳言和跡象表明,市議員Kshma Sawant可能不會再競選連任,因為她在市議會會議上露面的次數愈來愈少,並且在2022年幾乎沒有發出任何聲音。這不是她典型咄咄逼人的風格。 因此,潛在的候選人應該開始計劃並與社區領袖交談。作為華人社區的我們更應該做好準備。可能會被要求隨時為那些了解我們的問題,並將來為服務我們的候選人,舉辦各樣集會和組織各類活動。沒有你們,我們的社區將會很不一樣!希望社區能盡棄前嫌及彼此的攻擊指責要求,以歡喜的心團結互助共同支持社區的需求和前景。
我知道你們中的許多人認為我們停止印刷版是瘋了,因為我們的大部份收入來自印刷廣告。事實上,印刷媒體正處於十字路口,當年輕一代閱讀印刷品的時間愈來愈少時,它很難為繼生存。要麼我們做出一些關鍵的決定,否則《西華報》在線版也必將無法長期生存。
我們有信心能夠順利完成過渡。包括賀明律師事務所(Herrmann Law Firm)、宇和島屋 (Uwajimaya) 、Lam’ s Seafood、City Produce、西雅圖港務局(Port of Seattle)等在內的一些廣告商和客戶,已經同意從印刷廣告轉向在線廣告。
我們感謝這些商家客戶的超前思考,並支持像我們這樣的少數族裔社區媒體。 我們尤其感謝宇和島屋,它是我們最久的廣告客戶,從開業的第一天就與我們一起做廣告長達41年,從未錯過任何一期。
在向我們發送關於報社停刊印刷版的所有反饋人士中,六年前嫁入我們家的侄媳婦Shinny讓我驚訝和感動。這是她在1990年代初來美國時對《西華報》的回憶,概括了新移民對我們報紙的依賴。她說:「我記得我們剛搬到美國的時候,《西華報》是我們用來找房子和工作的報紙,了解最新的時事新聞等等,當然還有其他幾份免費的中文報紙,但《西華報》是經由別人推薦的週報。感謝副督印人John和您的員工們傑出的表現!」
並非是我自己單槍匹馬編印出版報紙的。(見照片)而是背後有著一群敬業的員工,一週又一週不懈地努力工作,使報紙和我看起來不錯。 在此,我向所有過去和現在的員工、我們的社區、讀者和廣告商鞠躬致敬,感謝41年來的愛護和支持!
再見了!我至愛的「雙胞胎」:《西華報》和《Northwest Asian Weekly》(印刷版)。沒有你們,我們的社區將會很不一樣!
美國國鐵將增開第2班西雅圖至溫哥華往返列車
(本報訊)美國國鐵(Amtrak)日前宣佈,從3月7日開始將在西雅圖至溫哥華線路上增開第2班往返列車,這一線路自此將全面服務恢復到大流行前水平。
美鐵將增加新班次列車的消息通知了華州交通部和俄勒岡州交通部,同時美鐵還表示,它計劃從2023年秋季開始將西雅圖和波特蘭之間的每日旅行次數從4次增加到6次。
任參議院委員會主席的華州參議員Maria Cantwell說:「我很感激美鐵終於走上了全面恢復太平洋西北地區服務的道路。華州的I-5走廊是全國最擁擠的走廊之一,喀斯科特(Cascades)這一服務線路為旅客提供了一個方便的選擇。」
在大流行之前,每年有超過750,000名乘客使用連接華俄二州及卑詩省(BC)的路線。從西雅圖到卑詩省溫哥華的路線在2020年5月因新冠病毒大流行導致關閉邊境時暫停,去年已再度通車。
社區倡導者Hollingsworth競選市議員 爭奪Sawant席位
(本報訊)16日,企業主和社區倡導者喬伊·霍林斯沃思(Joy Hollingsworth)宣佈,她將競選西雅圖市議會議員,爭奪現在由印度裔議員Kshama Sawant擔任的席位。
霍林斯沃思在西雅圖中心區一個擁擠的禮堂前發起競選活動時,她稱自己可以為第3區所有人服務,第3區包括國會山(Capitol Hill)、中心區和麥迪遜公園(Madison Park)的大部分地區以及小西貢(Little Saigon)。
霍林斯沃思在馬丁路德金紀念日活動啟動期間對人群說:「我想帶來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讓所有社區統一化,讓所有的生意統一化。」
霍林斯沃思的競選對手是在此職位上連任3屆的Sawant,她也是市議會中唯一的一名社會主義者,也是目前議會中任職時間最長的成員。她在任期間將重點放在支持保護租戶和工人的政策上,經常挑戰西市的企業利益和市議會制定的警察開支。她在2019年競選中獲得52%的選票,以4個百分點的優勢擊敗了對手Egan Orion。
霍林斯沃思說,她希望在解決飢餓、經濟適用房、公共安全和健康以及獲得健康、可持續食品的問題的同時提升社區。這位候選人是已故西雅圖教育和民權倡導者多蘿西·霍林斯沃思(Dorothy Hollingsworth)的孫女,她在講話中補充說,市議會需要聽取來自非裔美國人和性少數群體(LGBTQ)的觀點,而她將為實現這一目標帶來可能性。
作為西雅圖預備隊的傑出籃球運動員,霍林斯沃思曾效力於舊金山大學和亞利桑那大學,她於2007年畢業,並繼續在華盛頓大學獲得碩士學位。自2013年以來,她一直參與家族的大麻生意Hollingsworth Cannabis。
西市的9個議會席位中有7個將在今年選舉中重選。到目前為止,3名現任議員已表示不會尋求連任,Sawant尚未表態。今年初選定於8月1日舉行,最終選舉日期為11月7日。
追溯半世紀前的歷史 李小龍在西雅圖華埠的第一所功夫學校到底在哪裡?
靜雯博客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the opinion section
2023年對李小龍來說可能是非凡的一年。奧斯卡金像獎導演李安將執導傳記片《李小龍》,這是一部由李安兒子李淳(Mason Lee)主演的史詩級影片。如果電影在2023年上映,將配合李小龍逝世50週年的冥誕。
除了在華埠的《陸榮昌亞洲博物館》的《李小龍永久展覽-permanent Bruce Lee’ s exhibit 》外,西雅圖在李小龍的成長歲月中扮演著重要作用。 雖然李小龍生於舊金山,長在香港,但在父親的安排下,19歲時來到西雅圖,棲身於已故金郡議員周馬雙金(Ruby Chow)的餐廳和寓所。
正是在西雅圖的歲月,他開始打造自己武術品牌的願景,即東西方融合的截拳道(Jeet Kune Do),並被聯邦公認為亞裔美國人獨特創新的武術。
李小龍己然是偶像級的人物,然而他在西雅圖無聲無息創辦的第一所武術學校,仍是撲朔迷離疑團重重持續至今。它到底在哪裡?是在 S. King St.、S. Weller St. 還是 S.Jackson St.?
根據Matthew Polly寫的《Bruce Lee: A life》這本書,說它在 S.King街上。這是真的嗎?這就開始了我對李小龍第一個功夫學校校址在那裡的荒謬到連我自己都覺得可笑的探索。當終於找到它時,我感到很震驚。這從來都不是我考慮的地點,我丈夫甚至也曾在那裡工作了很多個年頭歲月!
探尋
「怎麼突然對中國功夫感興趣了?」知道我對這項運動一無所知的功夫大師Tony Au問道。當時我無法解釋為什麼我癡迷於尋找這個地方。這不僅僅是為了保護我們社區的歷史。也許,直覺促使我這樣做。當我們發現他的第一所學校的位置時,具諷刺的是這居然是我最後一個考慮的地方,然而,幾十年來它一直遠在天邊卻近在我眼前,甚至和我的工作朝夕與共。
半個世紀前,由於命運的曲折,我與偶像李小龍聯繫在一起……
當李小龍在西雅圖還是個無名武術老師時,那時的我是個在香港生活的孩子。當他在1971年作為最炙手可熱的明星回到香港時,我已經離開香港前往美國,並於1971年到達西雅圖。他去世時,我在西雅圖,我只知道他是一個大明星。沒想到,1973年的夏天,他的死亡竟然和我這樣的陌生人聯繫上了。
「李小龍剛剛去世,」我在《華盛頓大學日報 –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Daily》的前編輯,從通訊社(wire service)得知他的死訊後打電話給我。「我想要一篇關於華人社區反應他去世的報導。」這是那年夏天我作為一名學生記者最艱鉅的任務。
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在香港一位中國女演員家中因腦水腫 (brain edema)突然去世。他的死因仍然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據history.com報導,這可能是由對處方止痛藥的反應引起的。最近關於他的死因又有一種說法。即使在50年後,粉絲們仍然對他的噩耗凶訊和周圍的謎團感到好奇,崇拜者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加。
「李小龍和華盛頓大學有什麼關係?」我問編輯。
「嗯,他曾在華大求學,」他回答。
「哦!」得知他甚至住在西雅圖,我感到很驚訝。我當時對他一無所知,只知道他是一位武打電影明星。那時我不知道自己以前看過他的電影。那是六十年代他還是童星時在香港看過他演的《孤兒 – The Orphan》和《雷雨-Thunderstorm》兩部電影。
那時我也是個孩子,所以很難把他的中國演員名字「小龍」和他的英文名字Bruce Lee聯繫起來。我也認不出他就是那些香港電影裡的同一個演員。孩提和成年的李小龍長相看起來很不一樣。
但我不能拒絕我的編輯,老闆。 他可以請誰來做這項工作?我應該是不二人選,因為我是唯一的亞裔記者。然而,作為一名國際學生,我的世界主要集中在校園裡,我很少接觸外面的世界,包括華埠。
「我想在下一期登他的故事,」他說。感謝上帝,《華盛頓大學日報》在夏季是以週刊發行。我還有週末的時間來做這件事。在我要說出另一個字之前,他掛斷了電話。我完全迷失了,就像被困在樹林中,不知道從哪個方向能走出去?我應該從哪裡開始?
我唯一的指引是華盛頓大學。所以我打電話給大學的招生辦公室,他們證實李小龍確實在華大註冊上課了幾個季度,但從未畢業。李小龍也是一個成績不怎麼樣的平庸學生。然而,香港媒體隨後聲稱李畢業於華大,獲得哲學學位。這些都不是真的。那時沒有互聯網。我猜他們都是互相抄襲,用的是沒來得及核實的資料。當時我的這篇文章對這件事,是唯一作了準確無誤的報導。

追踪與華埠的關係
記者的工作更像是一名偵探,將拼圖拼湊在一起。在我的報導故事中,我採訪了三個人,李小龍的前室友楊九福; 華盛頓大學中文教授嚴博士(Isabella Yen)和她的前學生Sue Palmason。楊和嚴教授都在幾十年前去世了。我不記得50年前我是如何知道Sue Palmason的名字的。可能嚴教授是建議我找Sue的人。嚴教授不是我的教授,但她總是熱心幫助學生。
我經常想知道Sue是否還健在。有報料她還在世而且我見過她。但她從來不是我最瘋狂夢想中的那個人。Sue婚後不久隨夫改了原來的姓。
嚴博士在我的那篇文章中說「結合中國哲學和中國功夫是他(李)的夢想。」她接下來告訴我的話是無價的——「李小龍以前在周馬雙金的餐廳工作和生活,」嚴說。
兩年前我來自夏威夷的室友的父母曾帶我去過這家餐廳時。這位餐廳東主且是華盛頓州首位華裔民選官員的周馬雙金和我這位室友的父母是好朋友。我無足輕重只是當個小跟班,在那次會面的場合沒能說上半句話。
當我打電話給周馬雙金時,有個人回應說:「等一下。」我的心怦怦直跳,我希望能從她那得到一些關於李小龍不尋常的花絮。當時沒有西雅圖媒體知道周馬雙金和李小龍間有聯繫關係。作為主流和華人社區之間的橋樑,周是一名社區領袖,與包括西雅圖市長和西雅圖警察在內的民選官員有著密切的聯繫。而李小龍的父親李海泉是一位中國電影明星,他曾要求周馬雙金和她的丈夫、前粵劇明星周少平照顧他的兒子。
「我是Ruby Chow,」周馬雙金說。
「周夫人,我聽說李小龍曾為你工作並和你們一起生活,」我說。「我是華大日報的一名記者。你願意分享一些關於他的事嗎?」
「為什麼人們要問我關於李小龍的事?」她生氣地說。在我進一步詢問之前,周馬雙金掛斷了我的電話。我震驚地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很顯然,兩人之間有些不和。直到最近——50年後,我才弄清楚原因。
「李小龍從不尊重我的母親,」現在是社區領袖的周馬雙金的兒子周英烈(Brien Chow)說。他從沒叫過她Ruby姨媽或周夫人。他從不對她說話。他不尊重我媽媽。當有人試圖和她談論李小龍時,周英烈說她的母親會回答說,『我不需要談他。』他不尊重幫助過他的兩位長輩(周英烈的父母)。
李在周家住了四年。研究李小龍的歷史學家和長期收藏家Perry Lee表示,李小龍與周並不合得來,但向記者展示了周對他產生影響的證據。Perry有一份李的早期名片和他的武術學校的文具,其設計和格式與周馬雙金使用的近似,頗令人震驚,可以看出周夫人對李小龍有著相當大的影響。
找到第一所學校

根據作者Polly寫的關於李小龍的書中陳述,這位偶像首先在 S. King St. 和 S. Weller St. 這兩個地方開辦了他的學校。Polly既對又錯。我無法驗證 S. Weller St.,但我能夠確定李小龍是在 S. King St.開了武術館。
在尋找李最早的功夫學校時,我請Perry找到Sue Palmason,我在華大日報的故事中曾提到她和李小龍的遺孀李琳達(Linda Lee Caldwell)是好朋友。Perry給琳達發短信說這個Sue是誰,她是否還活著?
幾天後,答案來了,既令人震驚又令人欣喜。她不是別人,正是著名的社區活動家Sue Kay,西華報英文版《the Northwest Asian Weekly》不時引用她的話。77歲的Kay結婚不久就改用夫姓。
「你能幫我找到李小龍的(第一所)功夫學校嗎?」我給Sue打了電話。 因此,我們一起踏上了澄清事實的歷史使命。
兩棟並排的建築位於8th Ave. S 和S. King St的街區,Sue確定這是李小龍在華埠的學校所在地,也就是說在陸榮昌博物館對面。然而,她不記得六十年前她是在哪棟樓上的課。也正是在這裡,她招募了李小龍未來的妻子琳達向李學習武術,他們就是這樣認識的。
在8th Ave. S.和S. King St.的拐角處是一個有租戶的兄弟會俱樂部合勝堂 的總部。另一棟樓是1967-1987年陸榮昌博物館的第一個舘址所在地,也是自博物館遷出後《西華報》的社址。
Au安排我和Kay去拜訪協勝公會會長Tony Wong,他知道我們來訪的目的。
「你聽說過李小龍在華埠的武術學校嗎?」我問。
「每個人(老一輩)都說它在我們(大樓)的地下室,」Wong 說。他打開門,讓我們漫步探索地下室。
「SUe,你還記得這個地方嗎?」我問。「你能認出……嗎?」她一步一步走過樓梯時仔細端詳著,回憶著自己六十年前的生活片段。地下室現在主要用於存儲物件。
「我不記得它位於拐角處,」她說。「我不確定。」嗯!我回應了。「我們應該去第二棟大樓(414 8th Ave. S)嗎?」 該建築原為博物館,現已改建為餐廳。
Au敲了敲地下室的門。沒人回應。他推了推門,門沒鎖,於是我們三個人走進了黑暗的地下室。
Sue試圖將她的過去與現在對李小龍的第一所學校的探尋聯繫起來。當我們漫遊下來時,此情此景令我毛骨悚然。如果就是這裡,那麼這些年來,《西華報》的員工都在上層辛勤工作,而我丈夫在地下室裡做了15年的攝影工作和照片沖印,以及印前數字放映。
地下室是我們購買二手相機以加快生產速度的原因,這樣我們就不必再找另一台打印機了。我們不知道李小龍曾經在這裡,年輕而充滿活力,第一次在這個骯髒的巢穴裡,以樂觀和幹勁闖蕩世界。那是琳達和李小龍相遇的地方,也是他們墜入愛河的地方……
「這個(地方)更像我記得的第一所學校,」Sue說,她曾在這裡學習使用雨傘的自衛技巧。「六十年代幾乎沒有針對女性的自衛課程。」
然而,Sue卻猶豫著要不要馬上確認這個地方。「讓我和琳達確認一下?」
幾天後,琳達回答說:「這個地方絕對不是在拐角處。肯定是街區的中段。試著回憶一下我對這個地方的印象,我記得它基本上是水泥牆和一個懸掛在天花板上的燈泡。(它)當然不迷人。我不記得牆上有什麼東西。但我記得在那裡玩得很開心,上完課後去吃點心。」

所以它就是前陸榮昌亞洲博物館和《西華報》前辦公室所在的建築。這是Sue記得的地下室,那間曾是學生們「學青蛙跳和練習彼此過招」的場所。
Polk說李曾在 S. King St. 教書也是對的,因為Sue的弟弟、來自夏威夷的Roger Kay也是李的學生,他告訴記者父親邀請李在 S. King St. 的舊華人浸信會教堂教童子軍武術 。
根據Roger的說法,李小龍不僅在華埠教過武術,還在西雅圖和表爾威的各個地方的某個人的家裡、公共車庫、公園、Ruby Chow 餐廳和舊的Beacon Hill 學校(現在的 El Centro dela Raza)教過武術。
Au與414大樓也有關係。由陳胡袁三姓組成的《至孝篤親公所》去年買下了這棟樓。Au的妻子姓陳,岳父是該公所的一位年長領導。
被問及當得知公所大樓曾是李小龍第一所武術學校的所在地時,TonyAu的反應如何,他說:「我很感動。這座建築有著驚人的歷史,是文化和武術的獨特結合。它曾經是陸榮昌博物館、自1927年以來太平洋西北地區的第一份中文報紙《西華報》,以及李小龍的功夫學校的所在地。這也是《西華報》英文姐妹報《Northwest Asian Weekly》由《Seattle Chinese Post’ s English edition》更名的地方。在中華文化中人地同具備文武雙全的稱譽是不可多得的財富。
該建築的歷史也反映了種族主義的明顯證據。當華州在1960年代決定擴大I-5時,華埠被從中切斷。因此,當年這楝建築物後面30%的部份被砍掉拆除,以便為高速公路讓路。
「至孝篤親公所成員會驚訝地發現這座建築是如此獨特,」Au繼續說。「市政府應該買下這座建築,把它變成地標,以突出華埠的重要歷史性和價值。」我丈夫有另一觀點:「西市府不應該收購,而應該是博物館。 保持原狀不要拆建或裝修,因為它是博物館的第一個家。」
另一個有趣的消息是,Sue告訴我,她和李小龍及朋友們去以前的《國際劇院 – Kokusai Theater》(現在是西華報的辦公室)看電影。Roger說他記得在電影院看過李小龍以前拍的中國電影,比如《孤兒》。所以李小龍踏入過我的房產物業。
「這是天意」
Au陳述著這份意想不到的巧合。我們稱之為「命運」。不管是什麼,它激勵我去發現隱藏的歷史和人間冥冥中的聯繫和緣份,我完全同意。
交通延誤經濟損失不菲
交通數據公司Inrix的調查顯示,2022年交通堵塞給美國造成了超過81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去年美國通勤者平均「損失」了51小時的交通堵塞時間,比2021年增加了15小時。而且由於燃油價格上漲和其他通貨膨脹,去年每個司機平均比前一年多支付了134美元(32%)的燃油費用,這還不包括869美元的時間損失。
雖然不像2020年或2021年那麼嚴重,但從Inrix的數據中還是可以看出疫情的影響。在美國,車輛行駛里程(vehicle miles traveled/VMT)年增長1%,但我們每年的行駛里程仍比疫情前少9%。有趣的是,這是因為更多人繼續在家工作,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稱,目前有17.9%美國人在家工作,在疫情之前,在家工作的人數僅佔工人總數的5.7%。
美國聯邦公路管理局的資料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美國汽車行駛了約390億英哩,比2021年同期增長1.6%。
可悲的是,道路安全仍然很糟糕。每1億VMT有1.27人死亡的估計死亡率,比2019年高出17%,儘管與2021年每1億VMT有1.3人死亡率的高點相比略有下降。雖然報告中發現的其他一些趨勢存在於英國或德國等國家,但道路死亡人數的上升似乎是美國獨有的。
Inrix不僅收集汽車行駛的數據,在公共交通方面,情況看起來比疫情開始以來的任何時候都好。 COVID導致美國人減少了50%的公共汽車、火車和有軌電車使用,但在2022年,乘客增加挽回了33%的損失。總體而言,美國的公共交通使用率仍比2019年下降了39%。
雖然過去幾年騎自行車在德國和英國變得更加流行,但在美國,這並沒有真正發生。紐約市和華盛頓特區的自行車共享租金有所增加,但西雅圖和三藩舊金山等城市的騎車人減少了,Inrix將其歸因於在家工作的影響。
除了關注美國趨勢外,Inrix還對全球各地的城市進行交通堵塞評分。倫敦再次位居榜首,比上年增長5%。倫敦市中心的平均行駛速度僅為每小時10英哩,2022年倫敦人因交通堵塞平均損失了156小時。
但芝加哥的情況幾乎同樣慘淡,芝加哥躍升四位,在2022年排名第二。風城的司機在交通上浪費了155小時,比2021年增加了49%。芝加哥人可以感到安慰的是,他們在市中心的平均行駛速度比倫敦快1英哩/每小時。
巴黎排第三,居民在交通中損失了138小時,比去年減少了1%。美國波士頓和紐約市分別位列第4和第5位。波士頓地區的司機損失時間增加了約72%,總共有134個小時被堵在路上。但紐約人的情況要好一些,因為擁堵而失了117個小時。
西雅圖去年重返擁堵最嚴重城市前20,堵塞時間比前一年增加了16個小時,但西雅圖的交通延誤仍比大流行前的水平低38%,並且比其他幾個大都市要小得多。
全球交通延誤時間最多的十大城市
倫敦 156 小時
伊利諾伊州芝加哥 155小時
巴黎 138 小時
馬薩諸塞州波士頓 134 小時
波哥大 122 小時
巴勒莫 121 小時
多倫多 118 小時
紐約州紐約市 117 小時
蒙特雷 116 小時
賓夕法尼亞州費城 114 小時
美國城市堵塞程度
1. 芝加哥 損失155 小時
2. 波士頓 134 小時
3. 紐約 117 小時
4. 費城 114 小時
5. 邁阿密 105 小時
6. 洛杉磯 95 小時
7. 舊金山 97 小時
8. 華盛頓特區 83 小時
9. 休斯頓 74 小時
10. 亞特蘭大 74小時
11. 新奧爾良 77 小時
12. 波特蘭 72小時
13. 康州斯坦福德 73 小時
14. 達拉斯 56 小時
15. 巴爾的摩 55 小時
16. 聖地亞哥 54小時
17. 丹佛 54 小時
18. 奧斯汀 53 小時
19. 西雅圖 46小時
一紙訴狀!西雅圖某公立學校控告抖音等平台危害青少年心理健康
(本報訊)近期美國西雅圖一公立學校對抖音(TikTok)、臉書(Facebook)、Instagram、Snapchat與油管(YouTube)等知名社交平台提出訴訟,因為校方認為這些網站已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產生嚴重影響。
根據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報導指出,西雅圖這間學校在本月6日時對法院遞交一份長達91頁的訴狀,內容控訴這些知名社交網站將目標客群鎖定在青少年的行為已經造成公共滋擾危害。
訴狀中表示,社交網站氾濫惡化了青少年心理健康與行為障礙,同時也讓青少年出現焦慮、憂鬱、飲食失調與網路霸凌等行為,這也逼得學校必須要因應這些情形採取反應,比如聘用更多心理諮商專業人員,甚至還要為學校內的教師進行相關的培訓。
西雅圖公立學校認為,這些社交網站成功利用了青少年脆弱的大腦,讓全美數千萬的學生陷入過度使用和濫用社交平台的循環中。而更糟糕的是,這些平台所規劃直接面向青少年的內容,往往是有害的和剝削性的。
報導中指出,美國當地的《通信規範法》第230條的確有規定「提供平台服務的公司可以免於因第3方用戶在其平台上發佈的內容而承擔責任」,但在這次的訴狀中認為,這個條款並不能夠保護科技巨頭在案件中的行為。
XBB.1.5變種病毒肆虐 專家稱傳播速度前所未有
(本報訊)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於去年12月30日在新冠病毒變化監測儀表板發現,與病毒變異株「XBB.1.5」相關的染疫率在12月從4%飆升至40%。專家坦言,XBB.1.5肆虐的速度之快可說是前所未有,是截至目前為止散播速度最快的病毒株。
根據《CNN》 報導,來自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病毒實驗室的新冠病毒定序主任Pavitra Roychoudhury表示,過去幾個月以來,我們還沒看過以這種速度傳播的變異株。她認為這株變異株很可能導緻美國境內的染疫數大增,儘管目前尚不清楚這一規模會多大。
而「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透露,雖然人們擔心中國邊境解封後會造成另一波新疫情的擴散,專家指出「XBB.1.5」似乎已在美國出現,於去年10下旬在紐約和康乃狄克州首次被發現。
西雅圖福瑞德哈金森腫瘤研究中心(Fred Hutchinson Cancer Center)的計算生物學教授貝佛德(Trevor Bedford)則是指出,「XBB.1.5」散播的速度和它的遠親「BA.5」非常相似,他預估「XBB.1.5」將在未來幾週內將快速增加,而老年人的入院率將是最好的觀測指標。
2022年的最佳和最差獎項
靜雯博客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the opinion section
2022年對亞裔社區來說是不同尋常的一年,因為社區同時受到了各種打擊。由於疫情和公共安全問題,如無家可歸者營地和高犯罪率,我們目睹了企業大量外流,導致失業和疾苦。但關閉企業的數量還是被低估了。
盡管華埠遭遇了各種打擊,但我們想讓大家知道,仍然有好的事情值得我們慶祝,同時表彰那些為了讓我們的社區變得更好而不懈努力的人們。
最佳獲獎者獎
對於一個以前從未參加過競選,並且必需在金郡的39個城市進行競選活動的人來說,Leesa Manion已被證明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Manion贏得了近58%的選票,將在2023年成為金郡第一位亞裔女性檢察官。她的支持者名單很長, 令人印象深刻, 包括前州長駱家輝( Gary Locke)、西雅圖市長哈雷爾(Bruce Harrell)、金郡郡長Dow Constantine、28名議員、17名退休法官、16個勞工組織以及許多其他知名官員。
西雅圖警察局長Adrian Diaz在擔任西雅圖警察局副局長和臨時警察局長後,贏得了今年的最佳警察職位。對於Diaz來說,過渡期並不輕鬆,因為西雅圖警察局面臨著人員短缺和內部挑戰,如文化變革和士氣。Diaz表示願意傾聽並與社區合作。
Steve Hobbs去年被州長Jay Inslee任命為華盛頓州州務卿,是首位擔任該職位的亞裔和有色人種。該職位以前由共和黨人Kim Wyman擔任,他現在任職於拜登政府。幾十年來,這個職位一直由共和黨人把持。
然而,Hobbs表現出了勝任這份工作的能力,並獲得了很高的支持。在今年的選舉中,他受到了一位無黨派人士的挑戰。共和黨人宣稱這個席位應該是無黨派席位。自1975年以來,我們州有5個共和黨人擔任州務卿,為什麼共和黨人不這麼說!?
主流媒體將Hobbs贏得的250多萬張選票稱為49.8%的微弱優勢。「勉強」這個詞公平嗎?他以超過10萬張選票的優勢獲勝。如果讓10萬選民站在Hobbs身後,即使是流明球場(Lumen Field)也容不下那麼多人。該球場最多可容納72,000人。所以不要只看百分比,要看投票的實際人數。
最大輸家獎
華盛頓州的共和黨。從參議院到國會,共和黨幾乎在每一場主要競選中都失敗了。民主黨人能夠將第三區的席位從共和黨人手中轉向民主黨人,這都要感謝否認2020年大選結果的前總統川普。
史上最佳比賽獎
阿根廷隊擊敗法國隊贏得了世界杯冠軍。我沒時間看完整場比賽。僅僅是觀看比賽的精彩片段就會讓人心跳加速。很高興看到阿根廷隊和法國隊進行如此激動人心的比賽。你無法預測誰會是贏家。球踢得好,阿根廷隊和法國隊!
最佳組合獎
Matt和Gei Chan是一對了不起的夫婦,他們非常努力地對抗金郡要擴建在華埠相鄰的大型SODO無家可歸者收容所。雖然Matt身患癌症,但這並沒有阻止他為正義而戰。他們與郡政府官員會面,組織抗議活動,並與社區和支持者接觸。在短短37天內,由於社區的壓力,郡政府放棄了擴建庇護所的想法。
由於搬遷和環境影響,Gei一直積極組織社區反對Sound Transit(ST)在華埠建造連接巴拉德(Ballard)和西西雅圖(West Seattle)車站的提議。在這一點上,我們不知道ST會做什麼。但它已經表現出願意更多地傾聽社區的關切。與第一次宣佈計劃時相比,這是在態度上的重大轉變。
劉娟娟(Betty Lau)和周英烈(Brien Chow)也是社區積極份子,她們與Chan氏夫婦並肩作戰,支持社區,發出我們的聲音。和Chan氏夫婦一樣,他們參加耗時的會議,向其他人匯報,並徵求意見。然後,這些積極份子想出了解決每一個麻煩的策略。
Chan氏夫婦、劉娟娟和周英烈為這些事件付出了他們的全部精力和時間。他們團結其他人,支持和統一基地以對抗這些外部勢力。
持續強烈獎
Tanya Woo是反對ST和SODO項目的最年輕的活動家領袖之一。她組織並領導了所有的耆老抗議活動,並出席了每一次會議,與郡政府分享了對社區的詳細影響。在西雅圖市議會和金郡的預算聽證會上,她將耆老抗議者帶到最前沿,要求提供緩和資金,以保護社區免受造成負面影響的項目的影響。
去年,她還是華埠反亞裔仇恨運動和集會的組織者之一。多才多藝的她還是農曆新年等許多華埠節日的中國舞表演者。作為一名藝術家,她還和姐姐一起為中華會館(Chong Wa Benevolent Association)的遊樂場設計了一幅藝術壁畫。
新星獎
華盛頓州、愛達荷州( Idaho)、俄勒岡州(Oregon)和阿拉斯加(Alaska)小型企業管理局(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區域主管方威武(Mike Fong)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在不到一年的時間,他就能夠為小型企業調動資源,特別是有色族裔企業。10月,方先生被要求擔任代理區域行政長官,包括愛荷華州(Iowa)、密蘇裏州(Missouri)、內布拉斯加州(Nebraska)和堪薩斯州(Kansas)。拜登的團隊認可人才。如果方威武在未來被要求做更多的事情,我們不會感到意外。
方威武是前西雅圖市高級副市長。
無名英雄獎
華埠在阻止大型SODO無家可歸者庇護所擴建方面的成就,也讓ST在將自己的立場強加給社區時三思而後行,而這歸功於許多無名英雄,包括許多社區成員和耆老。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在抗議、集會和西雅圖市議會和金郡議會的會議上什麼都沒說。但毫無疑問,他們的存在是有力量的。這是很重要的一課,不要袖手旁觀。必需參與進來。政治是他們的事。當他們出現時,他們的信息很明確。他們不會受人擺佈。他們已經受夠了過去幾十年來官方的所有廢話。
許多社區領袖和成員參加了集會和抗議活動。他們的參與體現了團結的精神。這就是社區成功扭轉局勢的原因。
最讚獎
今年10月,仁人服務社(Chinese Information and Service Center )在表爾威威斯汀酒店(Bellevue Westin Hotel)舉辦了50週年聯誼晚會,籌集了超過54萬美元,這是該機構成立以來籌集的最高金額。
那天晚上出現的20世紀70年代早期義工的人數令大家印象深刻。前執行董事Alaric Bien甚至捐了5000美元。
為了紀念1886年350名鐵路工人、農業工人和煤礦工人被驅逐出西雅圖136週年,600多名亞裔美國人於2022年2月12日在華埠集會,向華人被驅逐的海濱遊行。這次遊行由幾個華裔團體組織,由幾位民選官員和社區領袖領導,提出了種族主義的弊病,以及在疫情期間制止種族主義的意識形態高漲。
覺醒之聲獎
當我們第一次報道S T 在第四和第五大道南(4th and 5th Avenue South)的兩個備選車站的提議時,我們不知道該怎麼做。關於社區影響的信息並不多,只知道ST把車站設在華埠很方便,靠近西雅圖市中心和I-5、I-90、火車站、公共汽車與渡輪等交通樞紐。
正是Larry Matsuda寫給《西華報-Asian Weekly》的信,令許多社區成員對ST的提議警醒,即華埠將承擔所有負面後果,甚至在車站建成時可能會摧毀整個華埠的做法。
而陸美鳳(Bettie Luke)放大了對不公平的呼聲,指責ST的侵佔和我們在過去一個世紀中遇到的所有不公正。
Patty Fong 經常在《西華報-Asian Weekly》發表一針見血的評論,一再提醒當局,華埠不會被忽視或沈默。
英雄獎
反對俄羅斯和普京的烏克蘭總統Volodymyr Zelenskyy,動員全國人民反抗暴政和不公正的入侵。
勇氣獎
當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時,普京認為不會遭受太多抵抗,烏克蘭人民會逃離,並一寸一寸地交出國土。普京大錯特錯了。烏克蘭人民為了自己的國家拼死戰鬥。一場接一場的戰鬥,俄羅斯人低估了烏克蘭人民的意志、他們的堅強與堅韌。他們的勇氣是不可被打垮的。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1/4的美國人為烏克蘭人民的不同需求捐款,如難民救濟和其他方式。烏克蘭人民鼓舞了許多人。每當我想抱怨的時候,我就會想到烏克蘭人民所經歷的一切,我很感激,與他們的創傷和痛苦相比,我的難處真的微不足道。
社區精神獎
越華超市(Viet Wah Supermarket)在華埠經營了40年後關閉了。在華埠期間,他們一直支持社區。當我們請求他們支持表彰急救人員時,他們非常慷慨地捐贈了禮券。他們甚至把我們要求的數額翻了一倍,當時我們並不知道他們在疫情期間正在賠錢,而且面臨著無家可歸和犯罪問題。感謝你們這些年來對社區的理解和支持。
現在讀者已經看到本文的結尾,會發現我並沒有說出多少最差獎項或「年度魔鬼」。我原本可以,但我決定不這麼做。今年的負面新聞已經夠多了。所以此文只關注社區的積極方面。畢竟,我們要慶祝社區能夠在2022年團結一致,學會相互支持,並在2023年繼續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