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kip to primary navigation
  • Skip to main content
  • Skip to primary sidebar
  • 主頁
  • 關於本網站
  • 聯繫
  • 姊妹刊Northwest Asian Weekly
  • Asia Pacific Cultural Center

西華報 Seattle Chinese Post

西華報

ad_WADOH_Stay_Safe

  • 新聞
    • 本地新聞
    • 美國新聞
  • 短評
  • 副刊
  • 意見
    • 吳靖雯博客
  • 分類廣告

亞裔

紐約長島亞裔激增41% 優質學區是關鍵

February 14, 2025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據統計,近十年來,長島亞裔人口增長近41%,許多亞裔民選官員及社區領袖認為,亞裔人口在長島迅猛增長,主因為亞裔家長希望子女能夠在當地的優質學區接收教育,並為孩子們提供安全與舒適的成長環境。

新聞媒體Newsweek援引美國人口普查局數據的指出,近十年來,長島兩郡的亞裔人口增長近41%,從2014年的17萬3648人增至2023年的24萬4287人。

其中,北罕普斯狄鎮(North Hempstead Town)的多個社區最為突出,根據最近一次在2020年的人口普查,其中Herricks、Lake Success、Manhasset Hills以及Searingtown,亞裔人口比率已經過半。

在蠔灣鎮(Oyster Bay Town),傑瑞柯(Jericho)以及賽奧塞(Syosset)的亞裔比率也相當高,分別占48%以及36%,當地學區的亞裔學生比率亦居高不下。

數據也顯示,若是單看在外國出生、而後在長島定居的亞裔社群,出生在中國及印度的移民為最多,在納蘇郡(Nassau)以及薩福克郡(Suffolk),來自中國的移民分別有2萬7237人以及9858人。

另一方面,在2023年,長島的家庭收入中位數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而亞裔家庭在長島的收入中位數則仍高於整體水平,納蘇郡以及薩福克郡的家庭收入中位數分別為14萬1568元以及12萬4045元,長島亞裔家庭的收入中位數則分別達16萬4976元以及13萬2415元。

長島中華協會前主席及董事梁培珍對此表示,亞裔都喜歡來長島,特別是北岸地區,他們希望孩子能進入最好的學校,繼而被最優秀的大學錄取。

北罕普斯狄鎮鎮議員劉巧怡說,她選區的學校排名相當靠前,教育在大多數亞洲文化中都是首要考量,許多家庭因此願意搬入,為子女的未來和生活投資。

紐約賽奧塞特華人協會聯合主席劉家銘表示,他是地產經紀,知道許多人搬來這裡就是為了學區。

Filed Under: 新聞, 美國新聞 Tagged With: 亞裔, 北罕普斯狄鎮, 紐約, 蠔灣鎮

亞洲美食不是解決亞裔種族歧視的靈丹妙藥

January 24, 2025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作者: Juliet Fang

和許多第一代移民的孩子一樣,我在小學和中學的時候也被一種強烈的願望所困擾,那就是拋棄我的中國根,讓自己看起來像一個「美國」孩子。我不穿媽媽從中國帶來的衣服,不好好練習普通話,最重要的是,我拒絕吃我的食物。把我的魷魚乾藏在油膩的食堂餐桌下,最讓我尷尬的就是別人聞到我的食物時捏起鼻子的舉動。

但現在,就像哈比芥末豌豆(Hapi wasabi peas)、擔擔麵(dandan noodles)和米餅(rice crackers)這些我從小就吃的「民族」小吃已經擺滿了每一家庫存充足的雜貨店的貨架。海苔是常見的零食,而像魚露、泡菜和壽司這類所謂「有挑戰性」的食物,現在非常流行,甚至吸引了許多廚師和美食博主的好奇。

事實上,根據市場研究公司Euromonitor的數據,亞洲食品是美國增長速度最快的美食。John Bender在《早餐俱樂部— The Breakfast Club》中評論Claire壽司(Claire’s sushi)稱,「你不會接受一個男人的舌頭在你嘴裏,但你要吃那個嗎?」從那以來,所有這些炒作似乎已經讓我們走了很長一段路。然而,作為一個仍在尋求了解自己種族身份複雜性的年輕華裔美國人,我對目前這種追捧持保留態度。

最讓我困惑的是,人們怎麽能夠一邊大口地吃著餃子,一邊卻對那些包餃子的人視而不見。對亞洲食品的需求伴隨著亞裔仇恨犯罪同步增長。自2020年第一季度以來,直至2021年第一季度,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報告增加了164%,此前亞裔仇恨犯罪的歷史性激增在很大程度上源於新冠疫情。與此同時,當亞裔的老奶奶和老爺爺在奧克蘭和紐約的街道上被吐唾沫、被踢得渾身是血,直到哀嚎時,整個國家都在擔心卻是會不會出現珍珠粉圓的短缺。

《大雜燴:美國中餐文化史–Chop Suey: A Cultural History of Chinese Food in United States》一書的作者Andrew Coe認為,對亞洲文化的採集始於舊金山的第一批中國移民,他們創建了名為「chow chow house」的成功餐廳。美味的食物不足以緩解中國移民和美國白人之間的緊張關係。很快,關於中國人應對薪資和就業機會的減少負責的指控就引發了前所未有的反華情緒。

血腥、暴力和仇恨在1882年的《排華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中達到頂峰,該法案禁止「華人和其他亞洲人」移民到美國,這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一部阻止特定種族或民族的所有成員移民到美國的法律。盡管1965年的《移民與國籍法–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Act》撤銷了這一禁令,但直到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 總統臭名昭著的北京之行,以及21世紀後期的美食浪潮,才激發了人們對亞洲食物的好奇心,尤其是對中餐以外的美食。

在一個拒絕承認亞洲人是美國人的歷史長達數百年的國家,美國對亞洲食物的接受是一個關於同化、種族主義和文化復原力的故事。當我們的食物成為一種趨勢的同時,也意味著它總有一天會過時,會步上阿拉斯加火焰雪山(baked Alaskas)和焰火焦糖香蕉(bananas Foster)的後塵。而且,因為吃餃子比解決偏見和評判要容易得多,我擔心,當顧客離開早茶店時,會為自己嘗試過「小籠包」的中文發音和啃過雞爪而感到了不起,然而這種表象不過是在填補他們種族主義的愧疚感。

簡單地吃另一種文化的食物並不意味著一個人已經成為文化探索的種族先鋒,或著開始理解作為亞裔美國人的細微差別。這只是一個解決各種問題的權宜之計,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的,它助長了系統性種族主義的力量,讓很多人感覺自己不受歡迎。正是這種種族簡化主義使得亞裔在美國起初的經歷如此缺乏話語權。

關於亞裔美國人的經歷,美國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當然,並不僅僅局限於食物。不過,盡管美食的流行有種種缺點,但我還是很開心看到我朋友的弟弟妹妹們在Zoom上大方地展示和講述他們的越南河粉(pho)和雞肉阿多波(chicken adobo)。他們興奮的雙手幾乎把食物灑在了鍵盤上。我希望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為自己的家鄉感到自豪,即使在有人反對的情況下,也會勇敢地享用自己喜歡的食物。

Filed Under: 特色文章, 首要 Tagged With: 中國, 亞洲, 亞裔, 美國

亞洲的影響為感恩節盛宴增添色彩

December 6, 2024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譯自:Nina Huang (NORTHWEST ASIAN WEEKLY)

亞裔和亞裔美國人家庭參與了許多不同的感恩節傳統,包感恩節大餐。雖然傳統感恩節大餐菜餚包括火雞、土豆泥、青豆和南瓜派,但今年有些人決定為他們的菜餚注入一些亞洲風味,為他們的飯菜增添文化。

Kimberly Chan的丈夫Ani Vijay喜歡每年嚐試不同的火雞食譜。Chan說,Vijay的火雞靈感來自於他從印度抵達美國後第一次體驗的美國感恩節。「在過去的十年裡,他每年都在掌握油炸和紅外線火雞(deep frying and infrared frying turkeys),每年更換醃料和香料。他媽媽是一位熟練的家庭廚師,所以他從小就學會尋找好口味。 今年,我們將舉辦一個20人的派對,所以他將處理三隻傳統火雞:一隻在紅外線油炸鍋裡,兩隻在煙燻爐裡(one in the infrared fryer, two in the smoker),」Chan說。她補充說,他們的火雞總是多汁(因為油炸)和美味。

Sarah Chan和她的家人總是用醬油和蠔油醃製火雞。他們先打泡(lather),然後塗上混合了醬油和蠔油的黃油。

Diane Saw受到她母親的啟發,她的母親擅長提供讓人垂涎欲滴的菜餚。「她有很多招牌菜,讓朋友們滿意,我們的大家庭或朋友都喜歡打包剩菜回家。其中一道菜是她的咖哩雞配土豆。這是一種馬來西亞風格的咖哩,香料豐富,比傳統的泰式咖哩更鹹。今年,我重新創作了那道菜,稱它為咖哩雞鍋派(curry chicken pot pie)。黃油酥皮(puff pastry)是完美的升級,」Saw分享道。

Mina Huynh和她的家人通常在她表弟家吃感恩節晚餐,表弟家做大部份的佳餙美食。她和丈夫通常做一道與典型的感恩節菜餚不同的菜餚。去年,他們做了一道山羊咖哩菜。今年,他們堅持以家禽為主題,並計劃製作一種讓眾人滿意的菜餚:用椰子水和椰子奶油製作的走地雞肉咖哩配芋頭(free range chicken curry with taro)。

Emily Jen和她的丈夫喜歡吃和做飯。對他們來說,糯米餡是感恩節盛宴的完美補充,味道很美味,讓人聯想到家。「我長大後並沒有吃一頓典型的感恩節大餐。我媽媽在感恩節給我們做螃蟹和糯米飯,因為她不知道怎麼做火雞和餡料。因此,從我們的文化中帶來一些東西來慶祝感恩節的傳統,這增加了節日固有的溫暖和感激之情。此外,我兒子有很多過敏症,用糯米更容易避免過敏原,」Jen說。

屢獲殊榮的美食記者Hsiao-Ching Chou即將與她的女兒Mei-lee Riddle一起推出她最新的烹飪書《好運盛宴-Feasts of Good Fortune》,Mei-lee Riddle是這本書的共同作者。在她的食譜中,他們以他們獨特的亞洲特色,在傳統餐桌上經常看到的兩道蔬菜菜餚:芽甘藍和羽衣甘藍(Brussels sprouts and kale)。他們創造炒鍋燒焦的芽甘藍(wok-charred Brussels sprouts、的食譜,配上煙燻醬油(smoked soy sauce)炒羽衣甘藍,配蔓越莓乾。

這對母女分享說,她們想把羽衣甘藍加入她們的食譜中,因為它非常受歡迎。「在感恩節前後,人們開始思考使用蔓越莓的不同方式。兩者一起做這個炒菜,又鹹又甜,看起來很喜慶。我們更喜歡斯卡納羽衣甘藍(Tuscan kale),也被稱為恐龍羽衣甘藍(dinosaur kale),」她們在食譜書中說。

「我通常用臺灣製醬油做飯。但我真的很喜歡白煙燻醬油(Haku smoked shoyu)的煙燻味,它是在日本釀造的,用日本白橡木燻制的。這是一種輕微的煙霧,為芽甘藍增添了許多味道。和任何醬油一樣,你可以用煙燻醬油來調味任何數量的菜餚。搭配壽司卷味道很好,」Chou說。

「感恩節,我可能會做芽甘藍,因為它們是當季的,我喜歡向不喜歡芽甘藍的人證明它們的味道很美味。每年的這個時候,芽甘藍會出現在農貿市場——這意味著它們超級新鮮。我們利用這種季節性的食材做佳餚,」Chou補充道。

Olivia Foster是臺灣裔美國人,今年有兩名額外的助手來幫助他們做感恩節大餐。她今年嘗試了一種新食譜,並得到了她4歲的兒子的幫助。「長大後,我的家人用傳統的感恩節菜餚和亞洲甜點來慶祝感恩節。帶有黑芝麻餡的湯圓是主食,這些黑芝麻巧克力卷結合了我最喜歡的口味和我兒子對肉桂卷的熱愛,」Foster 說。

Samantha Thompson來自香港,喜歡烹飪傳統的亞洲菜餚,但決定在這個假期嘗試一些新的和有創意的東西。她查了紅薯砂鍋(sweet potato casserole recipes)食譜,並想到了融入亞洲風味的不同方法。她決定吃ube、紅薯和芋頭球,並想新增質地,所以她添加了麻糬(mochi)。 配料通常是山核桃(pecan),所以她用澳洲堅果和栗子代替了亞洲風味。

Fadzrul Jamaluddin正在製作一款名為seri muka的馬來西亞奶油凍甜點,通常用pandan製作,但他受到感恩節的啟發,用南瓜代替。甜點的底部是糯米,頂部是南瓜奶油凍(pumpkin custard)。

Kristen Morita是第四代中日裔美國人。出生在加利福尼亞州,但她是一個龐大的日裔美國人社群的一員,其中許多人首先移民到夏威夷,她的日本曾曾祖母在那裡出生。

沖繩紅薯豪皮亞派(Okinawan sweet potato haupia pie )是一道眾所周知且深受喜愛的亞洲–夏威夷融合菜餚,在夏威夷被稱為「當地美食」,她的許多家庭朋友也有自己的食譜。沖繩紅薯是牽牛花(morning glory)家族的紅薯,皮淺棕色,果肉亮紫色。煮熟後,肉會變成醒目的深紫色。顧名思義,這種紅薯在日本沖繩通常種植。Haupia是一種由椰奶製成的傳統夏威夷甜點。

Morita還有另一個亞洲融合的柚子蛋白酥餅食譜。柚子是一種非常酸的柑橘類水果,原產於東亞。它主要在日本和中國種植,但在許多亞洲國家很受歡迎。它是圓形的,通常為黃色。柚子因種子多而臭名昭著,這使得它很難從新鮮水果中獲取大量果汁。在美國也很難找到新鮮的柚子,所以她的食譜大多需要瓶裝柚子汁。

Filed Under: 特色文章, 首要 Tagged With: 亞洲, 亞裔, 亞裔美國人, 感恩節

精密策劃加高科技手段 盜竊團夥瞄準亞裔

November 8, 2024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據科羅拉多州警方透露,多戶亞裔家庭最近遭到了有針對性的入室盜竊,這可能與「南美盜竊集團」有關。

過去一年里,這個「集團」從Douglas County不同的亞裔家中盜走了近$100萬的現金和奢侈品。警察將這種模式比喻成了流行病,目前已經影響了幾個州。

「這是一個全國性的趨勢,很多犯罪團夥已經發現了這一點並開始針對亞裔社區,進入他們的家中盜走錢和珠寶。小偷們精心策劃了這些行動,會花時間尋找目標並瞭解他們的行為。他們會在受害者的房子里安裝隱藏攝像頭、在他們的車上安裝跟蹤設備,以便查看房子里什麼時候沒有人,能讓他們肆無忌憚的上門。」

除此之外,這些小偷還可能使用Wi-Fi干擾器來屏蔽安全攝像頭並關閉警報,甚至曾在受害者的工作場所划破他們的輪胎,導致其無法及時返回家中。

「這些人之所以瞄準亞裔,是因為很多第一代的亞裔會將大量的現金放在家裡,尤其是那些不一定信任銀行的新移民。」

目前科羅拉多州正在與亞利桑那州、加州和佛州的警方合作,這些地方也都發現了類似的犯罪團伙。

Filed Under: 新聞, 美國新聞 Tagged With: Douglas County, 亞利桑那州, 亞裔, 加州, 科羅拉多州

1/5 亞裔美國人隱瞞文化遺產

October 18, 2024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在2022年7月至2023年1月進行的一項揭示性研究中發現,美國有1/5的亞裔美國成年人在生命中的某個時刻向非亞裔隱瞞了自己的文化遺產元素。

害怕嘲笑和渴望融入是最常見的原因。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涵蓋了文化習俗、食物、服裝和宗教習俗,揭示了亞裔美國人在與更廣泛的美國社會互動時所面臨的複雜動態。

出生地和移民根源在決定誰更有可能隱藏其傳統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調查結果顯示,32%的美國出生的亞裔成年人承認隱瞞了自己文化的某些方面,而移民中這一比例為15%。值得注意的是,至少有一位移民父母的第二代亞裔美國人更有可能隱藏自己的血統,38%的人承認這樣做,而第三代或更高一代亞裔美國人的這一比例為11%。

在各種亞裔群體中,韓裔美國人最有可能承認隱瞞了自己的部分血統,25%的人承認有這種行為。其次是中國(19%)、越南(18%)、菲律賓(16%)和日本(14%)成年人。

在美國出生、父母是移民的亞裔美國人在成長過程中隱藏了自己的血統,以融入白人為主的社會,避免強化刻板印象。一些多種族的亞裔美國人和那些有較遠移民根源的人表示,他們有時會隱藏自己的血統,冒充白人。但許多第二代亞裔美國人對自己的文化背景表示自豪,並渴望與非亞洲人分享。

代際差異——18至29歲的亞裔美國人隱藏自己的文化、食物、宗教或服裝的可能性是年長同齡人的兩倍,其中39%的人承認這樣做。在30歲至49歲的亞洲人中,有21%隱藏了自己的血統,而50歲至64歲的這一數字下降至12%,65歲及以上的人則為5%。

政治立場和語言——政治立場在隱藏文化遺產方面發揮了作用,與那些認同或傾向於共和黨的亞裔成年人(9%)相比,認同民主黨或傾向民主黨的亞裔成年人更有可能(29%)隱藏自己的文化。語言也發揮了一定作用,與那些會說雙語的人(14%)或主要講亞洲母語的人(9%)相比,以英語為主的亞洲成年人更有可能(29%)隱藏自己的血統。

調查受訪者分享了隱藏部份遺產的各種原因。最近的亞洲移民經常這樣做是為了融入美國社會並避免潛在的負面判斷。

Filed Under: 特色文章, 首要 Tagged With: 亞裔, 文化遺產, 皮尤研究中心, 美國

叫囂「滾回中國去」 麻州白人老翁被判18個月監禁

September 13, 2024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一名麻州(Massachusetts)白人男子因威脅殺死並駕駛汽車反復撞擊亞裔美國人而被判處18個月的監禁。他於今年4月認罪。

男子是70多歲的沙利文(John Sullivan),他於4月承認犯有一項聯邦仇恨罪,並於週三被判刑。

司法部發言人表示,出於種族動機和仇恨的襲擊不應在社會上存在,被告針對受害者的唯一原因是後者是亞裔美國人。這種行為是不能容忍的。

2022年12月,沙利文在麻州昆西市(Quincy, Massachusetts)遇到一些亞裔美國人,其中包括兒童。他當時朝人群大喊「滾回中國」,並威脅要殺死他們,然後用車反復撞擊其中一名越南裔男子。

聯邦調查局(FBI)駐波士頓辦事處的發言人表示,麻州的所有社區「都應該得到尊重」。

沙利文的辯護律師在量刑備忘錄中辯稱,不應僅憑這一行為來評判他的當事人。律師表示,「有壞人做壞事,也有好人做壞事。沙利文是個好人,但在犯罪當天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他將為他的錯誤決定承擔後果……他在本案中的行為是一種反常行為,而不是他的常態。」

自新冠病毒大流行開始以來,針對亞裔美國人的言語、身體和網絡攻擊急劇增加。記錄顯示,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期間共有9000多起仇恨亞裔的事件,其中大部分是受害者自報。

去年,FBI報告稱,2022年的仇恨亞裔犯罪總體增長了7%,儘管該機構的數據顯示,2022年仇恨亞裔事件比2021年下降了33%。

Filed Under: 新聞, 美國新聞 Tagged With: 中國, 亞裔, 美國, 麻州

AP-NORC民意調查發現大多數AAPI成年人認為應該在學校教授種族主義的歷史

June 21, 2024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大多數亞裔美國人、夏威夷原住民和太平洋島民認為,美國學校應該教授與種族有關的問題。根據一項新的民意調查,他們還反對限制在課堂上討論哪些科目。

在AAPI資料和美聯社-NORC公共事務研究中心的調查中,71%的AAPI成年人贊成在K-12公立學校教授奴隸制、種族主義和種族隔離的歷史。同一人還表示,他們支援關於美國亞裔美國人和太平洋島民社群歷史的教學,而大約一半人支援關於性和性相關問題的教學。

AAPI民主黨人比AAPI共和黨人更支援在課堂上教授這些主題。儘管如此,只有17%的AAPI成年人認為學校董事會應該能夠限制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上談論的主題,大約四分之一的AAPI共和黨人贊成這些限制。

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公共政策教授、AAPI Data的創始人Karthick Ramakrishnan說,結果表明,透過文化戰爭問題將教育政治化的努力並沒有在亞裔美國人社群獲得強有力的進展。在全國各地,州立法機構和地方學校董事會的保守派成員都努力限制課堂上關於種族和性別的教學。

他說:「即使家長以各種方式參與K-12教育,文化大戰也不會引起AAPI家長的共鳴。」「我認為這很重要,因為有很多關於它的新聞報道,當然也有很多政策活動。」

AAPI美國人是一個快速增長的人口群體,但小樣本規模和語言障礙往往妨礙他們的觀點在其他調查中被分析。

Filed Under: 特色文章, 首要 Tagged With: AAPI, 亞裔, 加州大學, 太平洋, 美國

回顧:健康健康篩查博覽會的第三次旅程

April 26, 2024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亞太文化中心(APCC)很榮幸地宣佈,APCC健康之旅-AANHPI(亞裔美國人和夏威夷原住民 /太平洋島民)健康賦權計劃第三屆健康篩檢博覽會於2024年3月23日成功舉辦。

這是今年的第三次篩檢展覽會,也是今年的第一次,重點在於結核病和糖尿病的認知、篩檢和教 育。由本地醫療保健專業人員、APCC 工作人員和志工組成的團隊全天提供健康檢查和教育。塔科馬-皮爾斯郡(Pierce County) 衛生部門的代表也出席了會議,以提高結核病意識並促進結核病教育。APCC 計劃在未來與塔科馬-皮爾斯郡衛生部門合作進行更多結核病宣傳計劃。

在AANHPI社群,語言障礙、低健康素養和文化恥辱等障礙導致了許多健康差異。健康之旅計劃側重於透過與當地衛生專業人員合作、擁有多語言志願者和使用低成本篩查工具來改善 AANHPI社群的健康。

APCC 將繼續舉辦社群健康活動。在這次過去的健康博覽會上,調查APCC與會者對結核病的認識。憑藉這些寶貴的社群資料,APCC的目標是申請贈款資金以擴大外聯。

Filed Under: 亞太文化中心 Tagged With: AANHPI, APCC, 亞裔, 夏威夷, 美國

COVID-19成功案例和CDC最新指南

April 8, 2024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作者 Kai Curry
NORTHWEST ASIAN WEEKLY

儘管 COVID-19 帶來種種挑戰,但我們在持續對抗病毒的過程中,仍獲得顯著的成功和收穫。《The Asian Weekly 》最近對當地的亞裔進行採訪,他們直到最近都在設法避免感染 COVID-19。雖然有些人在盡最大努力並接種疫苗的情況下仍在疫情中被感染,但也有一些令人鼓舞的故事,講述人們即使在旅行和社交互動中,仍然保持免於感染 COVID-19。

根據截至去年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CDC) 的統計,已有一半或一半以上的美國人口感染過 COVID-19。此後,這些數字逐步小幅增加。截至 2024 年 2 月,美國雖有約 60% 至 70% 左右的人接種初始疫苗系列,但後來繼續接種疫苗的數字卻急劇下降,華盛頓州約有30% 的居民每年繼續接種最新疫苗,尤其年齡超過 65 歲的人士更是如此。

鑑於這些統計數據,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CDC) 最近關於 COVID-19 隔離方案的更新至關重要。該機構已經放棄先前對於輕微或無症狀患者隔離 5 天的建議。現在,他們建議患者只需在發燒消退後的 24 小時,且症狀也同時改善的 24 小時內待在家中。這代表隔離期可能因人而異。此外,新的指南強調在接下來的 5 天內佩戴口罩並保持社交距離的重要性,以盡量減少傳播病毒的風險。

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主任曼迪·科恩 (Mandy Cohen) 表示:「我們的目標是繼續保護那些面臨嚴重疾病風險的人,同時向大眾保證這些建議簡單、明確、易於理解並且可以遵循。」科恩強調疫苗接種在減緩 COVID-19 傳播方面的關鍵作用,並強調數據顯示在最近冬季因 COVID-19 住院的患者中,超過 95% 的患者尚未接種 2023-2024 年的更新版疫苗。

隨著這些新變化,個人保護自己的主動性變得更加重要,無論是經常洗手、戴口罩、及時接種疫苗或以上所有措施。最近,更建議 65 歲及以上的民眾額外接種更新版的 2023-2024 年 COVID-19 疫苗劑量,以增強保護。

我們的受訪者所分享的故事,正與疫情的整體敘述息息相關,可產生深刻的共鳴。

Lisa Soranaka and her beloved pet. (Photo courtesy of Lisa Soranaka)

例如,艾瑞克·P (Eric P) 目前仍未感染過新冠病毒 (COVID-19),他自去年 (疫情期間) 以來,一直沒有改變過自己的衛生習慣。自從我們上次的訪談後,他甚至還去旅行。艾瑞克和新婚妻子前往紐約和西班牙舉行婚禮和蜜月,曾與許多人互動,但並未感染病毒。

「當[在西班牙]時,我們仍然戴著口罩並採取標準的安全預防措施,」艾瑞克說。「雖然我們確實在很多餐廳用餐,但我們最近都接種了 COVID-19 加強疫苗,因此並沒有對 COVID-19 感到太擔心。」

相反地,麗莎·索拉納卡 (Lisa Soranaka) 的經歷則清楚地提醒我們,如果沒有接種更新版的 COVID-19 疫苗,仍然存在著脆弱性。她談到自己在保持嚴格健康習慣的情況下,仍與突破性感染抗爭的經歷。

「去年年底,我的一些學生帶著 COVID-19 來上課,」麗莎說 (儘管她強調,她確信自己的學生普偏遵循明智的健康預防措施),但也表示一些學生已經不像以前那麼小心了。

「我想班上已經有幾個人感染了,但卻沒意識到自己已經感染,而且我太接近這些學生,再加上由於我現在正在服用免疫抑制劑藥物,所以我無法避免感染。」

Dustin Lee masking on the plan during a recent trip. (Photo courtesy of Dustin Lee)

醫學專業人士達斯汀·李 (Dustin Lee) 對於一線工作人員所面臨的持續挑戰,以及保持疫情期間習慣以防止再次感染的必要性,提供了寶貴的見解。

「即使我的醫院放寬非患者區域的一些政策,我仍然戴著口罩。」 達斯汀在回家途中感染冠狀病毒。他雖然也接受最新的疫苗接種,但卻錯過 2023-2024 的最後一劑疫苗。

我們之前的另一位受訪者譚亦飛 (Yifei Tan,譯名) 仍然沒有感染 COVID-19。他將自己迄今為止未感染 COVID-19 的幸運歸因於保持對某些人來說可能被視為是高度警戒的狀態。他和家人很少外出,總是戴口罩、洗手,並對物品表面和食品雜貨等進行消毒,也就是一直保持與疫情最嚴重時相同的習慣。譚亦飛已經完全接種至更新版的疫苗。

詹姆斯·李 (James Lee) 則是一直到我們的調查結束時,他的 COVID-19 檢測結果才呈現陽性。

「我一直在採取與平常相同的預防措施,但不幸的是,我的工作加強了面對面工作的規則,因此我被同事傳染病毒,對此我感到相當不高興。」

雖然有些受訪者表示他們的個人習慣略有放鬆,但我們的受訪者普遍持有謹慎樂觀的態度。麗莎主張在社會參與和負責任的行為之間保持平衡,並強調個人選擇對社區福祉的連鎖效應。

此外,接種 COVID-19 疫苗並遵守安全規則是至關重要的。隨著各行各業重新恢復到現場上班工作,以及大眾變得更加放鬆,在適當時候及時接種最新疫苗更是至關重要,這樣一來,大眾就可以降低再感染病毒時罹患重病的風險。通過接種疫苗、小心謹慎及遵循健康指南,都可以幫助阻止COVID-19 的傳播,並使我們的社區更安全、更健康。

還有,根據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CDC) 的最新指南指出,如果出現呼吸道疾病症狀,進行檢測相當重要。及早檢測有助於迅速獲得治療,以降低重症的機會,並避免將疾病傳播給他人。通過將檢測納入保持安全和負責任行為的常規部份,我們可以確保能更有效地預防 COVID-19 和其他呼吸道疾病的侵害。

值得注意的是,華盛頓州衛生部 (DOH) 剛於 2024 年 3 月 18 日宣佈針對COVID-19 和其他呼吸道疾病的更新指南。雖然 DOH 新指南的大部份內容與 CDC 最近宣佈的更新內容相似,但卻另提供關於如何在染病後防止呼吸道疾病,以及如何保護免疫系統較弱和其他高危重症風險者的額外建議。你可以通過所提供的鏈接閱讀完整的更新指南:https://doh.wa.gov/emergcies/covid-19/prevent-spreading-respiratory-viruses

若想聯繫本文作者 Kai,請電郵至 info@nwasianweekly.com。

Made possible in part by the Washington State Department of Health through a grant from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This information does not necessarily reflect the official policies of the Washington State Department of Health or the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本內容為外展計劃的一部份,該計劃由華盛頓州衛生部 (Washington State Department of Health) 從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CDC) 獲得的補助撥款贊助。此信息不全然反映華盛頓州衛生部或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的官方政策。

Filed Under: 健康, 副刊 Tagged With: CDC, COVID-19, DOH, 亞裔, 疫苗, 病毒

2023年整體勞工年收入亞裔最高

March 22, 2024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今日美國報(USA Today)「藍圖」(Blueprint)財經研究團隊公佈最新報告指出,根據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資料,全美收入最高的人口族群為亞裔男性,平均年收入9萬元,西語裔及拉丁裔勞工最低;各州居民收入最高是麻州,平均年收入8萬6840元,密西西比州平均年收入4萬8048元最低;心臟病醫師平均年收入42萬多居冠,地毯清洗工(shampooers)平均年收入2萬7870元最低;若以年齡區分,35歲至44歲之間的壯年人口,收入比全國平均薪資多出大約 13.8%。

統計顯示,2023年第4季全國平均薪資為5萬9384元,比2022年同期成長5.4%。相較之下,從2021年到2022年之間,全國薪資成長幅度則有7.3%。族裔仍是薪資差別的明顯條件,亞裔整體勞工年收入7萬9456元,在各族裔當中位居第一,超過白人整體勞工的6萬164元平均年收入。

亞裔男性勞工平均年收入9萬12元,亞裔女性勞工平均年收入7萬512元,白人男性勞工平均年收入6萬4636元,白人女性勞工平均年收入5萬4340元。西語裔及拉丁裔整體勞工平均年收入4萬5962元,非洲裔整體勞工平均年收入5萬284元。

家庭年收入方面,能取得的最近官方數據為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2022年資料,全國家庭平均年收入為7萬4755元,其中非洲裔家庭平均年收入5萬1374元位於排行榜最後一名,大約是位居排首的亞裔家庭平均年收入10萬6954元的一半。

Filed Under: 特色文章, 首要 Tagged With: 亞裔, 勞工統計局, 美國, 非洲

  • « Go to Previous Page
  • Go to page 1
  • Go to page 2
  • Go to page 3
  • Go to page 4
  • Interim pages omitted …
  • Go to page 19
  • Go to Next Page »

Primary Sidebar

亞太文化中心專欄

從夢想到現實:APCC開啟通往新家園的大門

經過幾十年的辛勤工作和堅定的決心,亞太文化中心美麗、充滿活力、最先進的設施已經完工。 APCC已於2025年8月29日舉行節日盛大開幕式以紀念這一里程碑。 新地址是:4851 South Tacoma Way, Tacoma, Washington 98409。 29年來,APCC一直在穩步發展,並一直在尋找一個永久的家。 多年來,APCC員工在Sheraton … [繼續閱讀……] about 從夢想到現實:APCC開啟通往新家園的大門

宣佈新的APCC會員計劃!

探索與亞太文化中心聯絡的多種方式,同時享受獨家會員福利。 成為會員意味著加入一個充滿活力的社群,慶祝亞太地區的多樣化文化和傳統,同時支援APCC對社群的使命。 作為會員,您將全年享受特殊福利,包括: 1、Judie … [繼續閱讀……] about 宣佈新的APCC會員計劃!

Patsy Surh O’Connell 個展

展期: 8月29日至9月6日(2025年) APCC Jade Choe Gallery地址 • 4851 S. Tacoma Way, Tacoma, WA 與藝術家會面: 9月4日下午四點至六點 《永恆的綻放牡丹致敬Eternal Blooms: Peony … [繼續閱讀……] about Patsy Surh O’Connell 個展

社區活動 / 文藝訊息

生活訊息

西雅圖市長辯論會 由大西雅圖韓人會攜手多家亞裔及少數族裔組織共同舉辦的「一城多聲——西雅圖市長辯論會」將於9月24日晚7點在Town Hall舉行。現任市長布魯斯·哈雷爾(Bruce … [繼續閱讀……] about 生活訊息

活動報導

生態博覽會 9月20日(上午10點至下午2點)。訪問40家可持續產品和服務供應商,修理破損物品(如破損的傢俱、腳踏車、電子產品、電器、珠寶),玩遊戲、做工藝品、聽現場音樂,讓孩子們在Bothell市政 … [繼續閱讀……] about 活動報導

生活訊息

西市公立學校的安全觀察監測中心 從今年秋季開始,西雅圖公立學校將開始推行「安全觀察」應用程式和相關電腦程式。其目標是將發生在校內的威脅事件進一步惡化之前盡早進行通報;通過應用程序、短信或網絡來識別可疑 … [繼續閱讀……] about 生活訊息

更多社區活動 / 文藝訊息

Copyright © 2025 · News Pro on Genesis Framework · WordPress ·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