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kip to primary navigation
  • Skip to main content
  • Skip to primary sidebar
  • 主頁
  • 關於本網站
  • 聯繫
  • 姊妹刊Northwest Asian Weekly
  • Asia Pacific Cultural Center

西華報 Seattle Chinese Post

西華報

ad_WADOH_Stay_Safe

  • 新聞
    • 本地新聞
    • 美國新聞
  • 短評
  • 副刊
  • 意見
    • 吳靖雯博客
  • 分類廣告

亞裔

高管們解釋為什麼亞裔未能在美國企業中崛起

September 8, 2022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本文作者:Mahlon Meyer

據一家為亞裔專業人士提供培訓和教育的非營利組織稱,在美國,亞裔是所有族裔中最不可能晉升到高級管理職位的族裔。

耐克(Nike)高管Iris Yen在Ascend基金會(Ascend Foundation)贊助的一個論壇上說,盡管亞裔佔美國總人口的6%和專業勞動力的12%,但只有1.5%的亞裔能夠晉升到高管級別。

5月11日的網上論壇是系列論壇中的第一場,亞裔企業領導人匯聚一堂,他們認為,過去兩年公開的種族主義也使亞裔社區對其所面臨的鬥爭有了賦權和理解。高管們表示,盡管美國對亞裔的種族主義已經存在了兩個世紀,但新的數據和理解為應對這種歧視提供了新的思路。

根據PEW 研究中心( PEW Research Center)的數據,76%的亞裔認為自己受到了歧視,Yen說,看到這樣的統計數據證實了她自己的觀察。她說:「你認為可能發生的事情正在發生,這讓我鬆了一口氣,讓我覺得自己沒瘋。」她說,從專業角度來講,了解這些數據對企業至關重要。「任何擁有亞裔員工的公司都需要了解這一點,」她說。

文化差異

Rob Ohno

美國職業高爾夫球協會(PGA Tour)的高管Rob Ohno說,除了公然的歧視和侵犯外,亞裔被提升到高層職位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原因有兩個,即截然不同的工作文化和對他們的無意識偏見。他承認自己指的是一個包含不同文化的多元化群體,並引用了Joyce Chen的一篇名為《巨大的文化鴻溝 — The Massive Culture Gap》的論文。

「我希望這是我一開始的時候就知道的事情,」Ohno說。他說,亞裔人重視社會秩序與和諧,他們不想破壞現狀。此外在工作場所強調任務,而不是情感聯繫,尤其是下屬和老闆之間。「要謙虛,讓老闆高興,」提到在一家典型的亞裔公司取得成功的關鍵時,他如此說到。

然而,在西方或英美世界,權力來自「影響力」。雖然取得成果很重要,但晉升更加取決於與其他所有級別的員工建立情感聯繫,甚至是與自己老闆之上的人。對亞洲人來說,這樣的要求似乎不合適。「你的職位愈高,這就愈重要,」他說。

Chen在她的論文中描述了許多亞洲移民家庭的謬論,他們認為「哈佛加努力」就意味著成功。她的父親從台灣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的全額獎學金,但卻避開了公司的聖誕派對,因為他「害怕與白人交談」,他的晉升因此受到了影響。她還對「財富500強公司 – top Fortune 500 companies」的領導人進行了調查,發現其中很少有人上過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 school)。

「在美國,常青藤盟校的學位在你30歲之前,也就是在你大學或研究生畢業後找第一份工作的時候對你最有幫助。在那個時候,這確實是一個巨大的優勢。一些最負盛名的法律、銀行和管理諮詢公司幾乎只從最精英的學校裡招聘,」她寫到。

但是,她補充說,許多亞裔父母教導孩子們努力學習,不要貪玩,而這阻礙了他們的孩子發展必要的人際關係和社交技能,而這些技能最終決定了誰能在美國公司裡成為頂尖人物。她寫道:「在成長過程中,當其他孩子在玩耍、學著成為朋友、交朋友時,我們卻是獨自一人,努力學習,為了獲得優異的成績,贏得數學競賽,為了進入哈佛。」

她補充說,「現在我們明白了為什麼『哈佛加努力』的信條對我們的社區來說是如此危險的謬論。它不僅會誘使家庭投入大量的時間、金錢和精力去爭取常春藤盟校的學位,更糟糕的是,它會阻礙我們發展用來利用和引導所受教育所需要的人際關係技能。」

無意識的偏見

對亞裔的無意識偏見是阻礙他們在企業晉升的另一個因素。Blue Buffalo的高管 David Wurm在五年前參加了Ancestry.com的測試後才意識到自己基本上是菲律賓人。

正是在他發覺並選擇接受自己的亞裔血統之後,他才完全意識到,在幾乎每次關於領導力提升的談話中都對亞裔進行了分類,包括他之前在General Mills擔任高管時。「我當時在房間裡,」他說。

諸如「不適合」、「安靜」或「缺乏領導能力,無法領導多元化的團隊」等語句,都表明了對亞裔的無意識偏見。和其他人一樣,他的現任和前任僱主現在都有強制性的領導力培訓。他說,公司層面愈來愈了解無意識偏見的本質。

如何提升

Iris Yen

與此同時,高管們鼓勵亞裔從自己的背景和文化中汲取力量和靈感。來自移民家庭的Yen說,她在面對挑戰時想到的是「特立獨行」的移民精神。她說:「我每天都在思考能為我的團隊帶來一些什麼,並想到我的前輩為我和我的家人所做的事情而產生的巨大的責任感。」

面對近年來針對亞裔的暴力和敵對情緒的增加,以及參與Ascend的活動所帶來的鼓舞,Yen說,她直面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們代表著什麼?」部份答案可能會讓非亞裔感到驚訝。

人口來自20多個原國籍,「我們體現了多樣性,以及多樣性帶來的一切,」她說。她補充道,亞裔也代表著未來。目前2200萬的人口預計到2060年將達到4600萬。她說,除了作為購買力增長最快的消費群體之外,亞裔還特別擅長駕馭日益多元化的工作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新想法會從「混雜的文化」中產生。「作為一個社區,我們確實分享了很多跨文化和多元文化的見解。」至於教育他人,她說,分享個人故事非常有效。

Ohno在電子郵件中寫道,這個系列虛擬論壇「旨在幫助亞裔專業人士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潛力,我們有幫助下一代亞裔領導人的宏偉願景,無論他們是剛剛開始職業生涯,還是職業生涯的中途,或介於兩者之間的任何階段。與會者不一定要從事銷售或創收工作。他們可以是從事任何學科的工作者,因為主題與所有亞裔專業人士有關。」

欲知更多ASCEND活動,請瀏覽RISE SERIES LinkedIn群組。

Filed Under: 副刊, 社會, 首要 Tagged With: 亞裔, 企業, 常春藤盟校, 移民, 種族主義, 耐克

高等法院首位韓裔女法官的非尋常之路

September 8, 2022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靜雯博客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the opinion section


法官虞瑪麗(Mary Yu)主持法官Janet Chung宣誓就職典禮。

法官Janet Chung為自己開闢的大法官之路從來都非比尋常。她的故事激勵著移民和女性,不管這些障礙看起來多麼的不可逾越,但一切皆有可能跨過。

53歲的Chung是華盛頓州22名法官中第一位擔任上訴法院(Court of Appeals)法官的韓裔女性。和很多從基層法院起步的法官不同,Chung從來沒在基層法院任過職。她被州長英斯利(Jay Inslee)任命為上訴法院法官,距離華盛頓州最高法院(Washington State Supreme Court)的職位只有一步之遙。三人上訴法院(The three-person appeal court)有權撤銷(推翻)、發回、修改或確認下級法院的判決。

「Chung的移民父母都是醫生,他們是20世紀60年代初被允許從韓國進入美國的少數特權人士之一,以幫助填補當時美國醫療專業人員的短缺,」8月25日,Chung的弟弟Donald在陸榮昌亞洲博物館(Wing Luke Asian Museum)舉行的宣誓儀式上說。

法官Janet Chung的母親Helen幫她穿上法官袍。

但是Chung並沒有跟隨父母的腳步成為一名醫生。Donald開玩笑說,他的父母出席了宣誓儀式,「證明他們終於原諒了Janet沒有從醫這件事。」

Chung的人生冒險始於11歲。據Donald說,她在筆記本上寫道:「我一生中最大的抱負……就是成為一名律師……我喜歡為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挺身而出的想法,也喜歡為別人的想法挺身而出……這樣,我就能幫助其他人。」

我們當中有多少人在她那個年紀就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也許,當我們再大一些的時候會知道。而且如果我們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許多顯而易見的選擇或由經濟回報作決定,而早在年輕時的Chung想到的就是自己會帶來的影響。

法官Janet Chung的姐姐Susan和弟弟Donald分享了Janet童年的故事。

同年,Chung成為了一名企業家。她創辦了自己的雙週刊,報導自己的家族史和鄰里事件。作為出版人、編輯和記者,她甚至還請了她的姐姐和弟弟來寫作。

盡管Chung並沒有進入醫學領域,但她從父母的故事中獲得了激勵,尤其是27歲時就守寡的外祖母Halmony。Donald說:「作為一個撫養女兒的單身母親,她不得不依靠自己的機智和毅力挺過兩場戰爭,最終把我們的母親送進了醫學院。」「Chung繼承了外祖母致力於創造機會的傳統,」Chung的姐姐Susan說。

事實上,這一傳統不僅為包括移民、有色人種女性、LGBTQ的邊緣人群創造了機會,也為她自己創造了機會。Chung說:「我感興趣的是幫助人們融入這個體系。」

不尋常的職業道路

Chung出生在馬里蘭州(Maryland),在德克薩斯州的休斯頓(Houston, Texas ) 長大, 她在耶魯大學( Yale University)獲得學士學位,在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Columbia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獲得法學學位。

大多數法官遵循的傳統做法是競選地方法院和高等法院等基層法院,或者獲得任命。Chung也承認,她並不是通過傳統的途徑取得今天的成就。

Chung說:「我從沒想過進入高等法院。她說,上訴法院需要不同的技能,而不是像挑選陪審團和量刑這樣的審判經驗。」但這不是必要的條件。「大多數法官都不是初審法官,」 曾任金郡高等法院法官的華盛頓最高法院法官虞瑪麗說,「直到最近,州長才意識到讓具有其他方面經驗的法官進入上訴法院的重要性。」

從法學教授到非營利機構的法律顧問,Chung的經歷跨越了私人和公共部門。但她職業生涯的大部份時間是在非營利部門為公眾利益服務。她是前身為西北女性法律中心(Northwest Women’s Law Center)的「法律之聲- Legal Voice」的法律和立法顧問。其使命是在法院和立法機構中促進和捍衛西北地區女性和LGBTQ+人群的權利。

法官Janet Chung的家人。

曾在「法律之聲- Legal Voice」與Chung共事的律師David Ward說:「Janet在很多方面都在法律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記。她撰寫法規並打贏官司,以保護孕婦和育兒者的權利。她幫助加強了反歧視保護措施,並確保更多的工人在需要時有權享受帶薪休假。她保護了華盛頓、愛達荷(Idaho)和西北其他州人民的生育權利。」

在《律師協會-Bar Association》的一篇文章中,Jamila Johnson將Chung描述為「政策專家」,她一直是弱勢群體的倡導者,也「一直在制定前沿政策方面擁有一席之地」。

Chung還是州級機構哥倫比亞法律服務(Columbia Legal Service,簡稱CLS)的宣傳主任。「Janet是一個傑出的人,聰明,勤奮,致力於社會正義,」她的前同事,CLS倡導部副主任Blanca Rodriguez說。

「她總是支持我和其他女律師。」Rodriguez說,她認為「多樣性很重要」。

左起:上訴法院法官Linda Lee、最高法院法官虞瑪麗、上訴法院法官Janet Chung、上訴法院法官Linda Coburn、聯邦法院-華盛頓西區法官Tana Lin、聯邦法院-華盛頓西區法官John Chun。(照片來自:虞瑪麗)

女性怎樣才能得到她們想要的

研究發現,「有色人種女性通常不會主動擔任職務,除非她們被要求或被鼓勵,」 Chung說。根據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Daniel Li 的一項研究表明,女性不太可能主動要求升職。

在另一項研究中,教授Kelly Shue和合著者發現,「女性得到的績效評價高於男性,但一直被錯誤地判斷為缺乏領導潛力。」Chung說,缺乏自信是女性面臨的一個問題。

「如果年輕的律師可以申請,為什麼我不能?」Chung說,雖然有些女性會回答,「我永遠做不到。」她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並追求它。她將目光投向了上訴法院,為獲得任命做好了準備。

「傾聽、提問,」Chung說,對於女性獲得她們想要的東西很重要。「不要害怕被問問題,要學會如何讓別人認真對待你,」她說。「誠實可靠,不斷學習。不用假裝自己什麼都知道。你得釋放自己出去。獲得信息。」

Chung說,你可能會感到驚訝,其他人可能不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

左起:法官Janet Chung、Tana Lin和John Chun

共享漏洞就是連接

她說:「尋找導師來支持你。我有很多導師……我的同事,虞法官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對Chung來說,時機正好。由於退休,今年有幾個職位空缺,Chung有信心贏得支持和推薦,擊敗競爭對手。州長辦公室通常不會透露競選該職位的人數,Chung猜測還有十幾個候選人。而結果非常令人滿意,因為她在11月的選舉中沒有對手,免去了競選活動和將她介紹給選民的辛苦。Chung正在履行退休法官Marlin Appelwick的任期。兩年後她還得再競選一次。早些時候,Chung說,她擔心自己可能會遇到對手,因為「女性,尤其是有色人種女性,總被認為是脆弱的。」

Chung老師

在西雅圖大學法學院( SeattleUniversity Law School,簡稱 SULS)擔任法律寫作專業的法學教授的Chung是什麼樣的老師?

一名曾就讀於該校的有色移民女性寫道:「收到一份標記的文件並必需自己弄清楚是一回事,而當你的法律寫作教授坐下來逐句閱讀時,那就是另一回事了。Chung法官和我在一起的時間是對生活的肯定。」

Chung的工作是監督實習生和外聘人員,將他們培養成律師。

「Chung法官是一名成功的訴訟律師和說客,是社會正義的熱情倡導者,也是老師、導師和榜樣,」SULS律師技能副教授Mimi Samuel說。

Samuel說:「她幫助學生們獲得在法律學習中取得成功所需的工具。」

非傳統的宣誓就職

對於Chung和到場嘉賓來說,這並不是一場傳統的宣誓就職儀式。因為它並不是在法院舉行的,而是在華埠。

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大法官虞瑪麗為Chung宣誓就職,Chung的父母等家人幫她穿上了法官袍,而她的兒子、姐弟和伴侶則一同在臺上。

我從沒見過這麼多的法官(將近20位)參加同事的宣誓儀式。他們中的一些人來自最高法院,而亞裔美國法官在這個房間裡有很多代表。對現場的嘉賓和記者來說,這是一種充滿力量的體驗。

Chung 說:「我想在哪裡可以讓人們了解我的旅程?」陸榮昌亞洲博物館(Wing Luke Museum)在她腦海中閃過。許多人以前從未來過這裡。

「讓人們看到我們的社區, 」Chung說,同時「把錢回饋給社區」,是她選擇陸榮昌亞洲博物館的原因。

Rodriguez說,Chung「找不到比這裡更好的地方來舉行她的宣誓就職儀式了,這是一個致力於為民權和社會正義而戰的亞裔美國人的博物館。」

Chung的正式宣誓就職已在早前舉行。在陸榮昌亞洲博物館舉行的儀式是為她的家人、同事和社區而設計的。從場地到餐飲,從具有影響力到普通人的嘉賓名單,從嚴肅的演講到有趣暖心的軼事,這些都顯示了Chung的個性和工作方式。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可以期待她會有一個非常不同的視角,為上訴法院貢獻人性、教訓和未來幾代人的見解。

Filed Under: 吳靖雯博客, 意見 Tagged With: LGBTQ, 亞裔, 移民, 英斯利, 陸榮昌亞洲博物館, 韓裔, 高等法院

李小龍在西雅圖不為人知的李小龍往事之—

September 1, 2022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靜雯博客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the opinion section


你知道以李小龍(Bruce Lee)為封面的雜誌比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的還多嗎?

只要用谷歌搜索一下,就會發現李小龍不僅登上過武術領域中成百上千的雜誌封面,還登上過《滾石-Rolling Stone》、《時代-Time》和《人物-People》等主流媒體的封面。如果加上亞洲多語言的武術和娛樂媒體,那麼以李小龍為封面的雜誌數量很容易超過數千本。

如果計算一下有關李小龍形象的玩具和其他紀念品的數量,會發現有關李小龍的收藏價值不菲。據西雅圖的李小龍歷史學家和收藏家Perry Lee(與李小龍沒有親屬關係)說,李小龍的粉絲遍佈全球,不僅在美國和亞洲。

他與其他美國動作英雄的區別在於他是亞裔美國人。即使在他死後49年,超越一代人的時間後,他的人氣仍在飆升。

「他(李小龍)在今天仍然很重要,」Perry說,他在1964年見過李小龍。Perry當時只有14歲,他目睹了李小龍如何戰勝了一位高大的非亞裔拳王。「沒有人能比得上他的才華。他徹底改變了武術。」

李小龍自創了一種功夫風格,那就是截拳道- Jeet Kune Do(簡稱 :JKD),被聯邦政府認為是獨特的亞裔美國功夫,它不同於其他形式的功夫,因為其他武術風格皆起源於亞洲。作為一個革新者,他融合了東西方的武術哲學,並發展出了自己的現代品牌。

1959年至1964年,他在西雅圖的那段時間,在華埠和大學區(University District)創辦了功夫學校,教授柔道和武術,JDK的靈感正是由此產生的。全世界有數百萬的截拳道學生和學校。

為了解他是如何自學將哲學應用於功夫中,陸榮昌亞洲博物館(Wing Luke Asian Museum)的《李小龍新展覽- new Bruce Lee exhibit》將從他32年的生涯中收集的2800本書籍中揭示他對知識的渴望。在他收藏的230多本書中巧妙地展示了他高舉拳頭和高踢腿的剪紙(cut-out image)。

博物館的執行董事Joël Barraquiel Tan說:「這是對自我發現之旅的令人興奮和美好的延續。」

「它指出了年輕的李小龍是如何被這個社區塑造的。他的許多教誨和學習都來自這西雅圖。在一個安全的養育社區中的能力讓他能夠嘗試,並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這就是他成為偶像李小龍的原因。」

他的女兒李香凝(Shannon Lee)早些時候在西市為新展覽揭幕。

逛舊書店是李小龍的消遣之一。他的書中有一小部份,約230本書,是展覽的一部份。

李香凝說:「他在每一本書上都簽了名。他從書本中學習,在書上劃線和標記,在頁邊空白處寫註釋。他是一個積極的閱讀者。他想自學,並將他從書本上學到的東西付諸實踐。」

在他積累的大量書籍中,包括哲學、電影、東西方武術,以及不同類型的運動,包括拳擊、重量訓練、瑜伽,甚至還有如何踢美式足球。為什麼是足球?我想李小龍學習足球是因為這是一項格鬥運動,暴力和毅力是主要組成部份。他或許在武術上可以運用其中的一些策略。

水是他哲學中的一個重要元素。通過師父葉問(Ip Man)的訓練,李小龍會練習擊打水面。他發現水是「功夫的精髓」。這次展覽的主題是「水,我的朋友:李小龍的教誨」。展覽展示了他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是如何進化的。通過水,可以窺見李小龍的內心世界。

展覽具有一種冥想的風格,不同於在舊金山和香港的任何其他李小龍展覽。李香凝說:「人們可以體驗到我父親前所未有的另一面。站在他的身邊,接觸他的知識、哲學和書籍。他如何培養自己的思想、身體和哲學,並將其融入他的生活中。」

李小龍的一部份書籍是用中文、英文甚至法語等其他語言寫的。他不全懂那些語言,但他研究了格鬥書籍的照片。李香凝說,這些書都很好讀,因為李小龍在書中劃線並做了筆記。還加入了自己的寫作,自我修習的階段,你可以看到他一生的整個過程和他獲得知識的過程。

李小龍在西雅圖

如果你讀過李小龍的書,會發現他教過好幾個好萊塢名人,從Steven McQueen到Chuck Norris。但在本地,他的學生也同樣令人印象深刻,包括前州長駱家輝(Gary Locke)、前法官Park Eng和法官周英熊(Mark Chow)。

李小龍出生在舊金山,1941年隨全家搬回香港。1959年,19歲的李小龍回到了美國。

根據陸榮昌亞洲博物館組織的「李小龍之旅- Bruce Lee Tours」,他在南景街(South King Street)開設了一所武術學校,又在南威勒街( South Weller Street)開設了另一所武術學校。

李小龍的父母是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的粵劇和電影明星。1940年,李小龍出生時,他們正在舊金山演出。他在年滿18歲後回到美國以保留美國公民身份。父母把他留給了自己的好朋友、Ruby Chow餐廳的老闆前市議員周馬雙金和周少平夫婦( Ruby and Ping Chow)。李小龍在那裡做過餐館雜工和服務員。他還住在餐廳的閣樓上。

周馬雙金的兒子周英烈在11歲時曾向李小龍學習柔道。現年71歲的周英烈說,他從未見過李小龍對學生大吼大叫,並還記得李小龍曾給他表演過魔術。

「他可以用手指穿過蝙蝠俠面具(Batman mask),速度之快,你根本看不出來。他就是這麽厲害。」所以當他打你的時候,你也不知道他是何時和如何出手的。

周英烈還說,李小龍練功很刻苦,用拳頭打在沙礫上,所以長了老繭。

李小龍曾經的學生74歲的Wendee Ong說:「和李小龍在一起最難忘的時刻就是當我把他從我的肩膀上翻過來,看著他在空中飛得很高!那一刻,我對自己的功夫充滿了信心。然而,在我內心深處,我知道他是故意飛得高高的,給我帶來信心和成功的感覺!」

沒有多少西雅圖人知道他還是一個狂熱的舞者。Ong說,李小龍是「一個惡作劇的人」。在周馬雙金餐廳的生日派對上,李小龍教西雅圖華人女子訓練隊(Seattle Chinese Girls Drill Team)的一群女孩跳恰恰舞(cha-cha)。

Ong說:「他會把敏捷的腿高高地踢向空中,然後在兩秒鐘內旋轉360度同時迅速回到原位,讓臀部隨著恰恰恰的節奏前後擺動!李小龍的表現令人驚嘆。」根據維基百科(Wikipedia),李小龍在1958年贏得香港學校拳擊錦標賽(Hong Kong schools boxing tournament )和香港恰恰舞錦標賽(Hong Kong’s Cha-Cha Championship)的冠軍。

多數大師都會武術,但不會交際舞。這兩者需要的技巧截然不同:功夫需要有力的出拳和踢腿,充滿男子氣慨,而恰恰舞溫柔優雅,動作性感。能夠兩者兼備,體現了李小龍的天賦和陰陽兼備。

Ong說:「只要他在場,人們就會永遠記住他頑皮的笑容和笑聲。」

「李小龍擅長的事情太多了,」92歲的陳秀杏(Vi Mar)說,李小龍在西雅圖稱她為阿姨。「他是個詩人,是個智者。他喜歡寫詩。他學會並教會別人保護自己。他為華裔美國人被當作二等公民的待遇挺身而出。」

在李小龍的好萊塢之旅中,由於口音和擔心他不受歡迎,他被安排飾演了一些不太重要的角色,或沒有被選上。到了香港之後,李小龍證明所有人都錯了。他的電影票房大賣。

 

Filed Under: 吳靖雯博客, 意見 Tagged With: 亞裔, 功夫, 截拳道, 李小龍, 瑪麗蓮.夢露, 聯邦, 西雅圖, 谷歌, 陸榮昌亞洲博物館

華埠接連發生兩起搶劫案 作案手法類似引起警覺

August 18, 2022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遭到搶劫的台山同鄉會暫時關閉

(本報訊)日前,華埠發生兩起武裝搶劫案,由於二者存在諸多相似之處,引起社區成員警覺。(目前搶劫案中有一名嫌犯落網,將被送往金郡監獄進行關押。)

首先,這兩起搶劫案針對的目標是聚集在麻將俱樂部和家庭協會中,打麻將作為社交消遣的亞裔老年人,他們均無法使用英文交流。其次,搶劫並不像過去那樣在無人且黑暗的條件中進行。最令人不安的是,這兩起事件相隔不到10天。兩個組織的受害者都表示,他們在襲擊發生前被監視。另外,在這兩起案件中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暴力行為,劫匪使用槍支擊打試圖藏錢的老年人頭部,還砸爛他們的手機,防止他們打電話求救。

第一起搶劫案發生在7月27日晚7點後,3名槍手進入位於S. Weller St的華埠大家樂麻將館搶劫。 一位在俱樂部幫忙的女顧客說:「一開始,那些不會說英語的老人,不知道發生了搶劫案,他們還在打麻將,(嫌疑人)大喊大叫要錢。我告訴他們,你們已經從麻將桌上拿到錢了。」一個槍手還在過程中襲擊了一些老人。 華埠國際區社區觀察頁面稱,「老人被毆打到幾乎失去知覺」。

據店主和女顧客說,案發過程中沒有出現任何反抗行為,他們甚至懷疑其中一名劫匪手持玩具槍。搶劫嫌疑人似乎很熟悉麻將桌,知道上面的小口袋可以裝籌碼或錢。

這是大家樂麻將館第2次被搶劫。去年9月該麻將館曾被盜,東主表示說損失並不大。但一位熟悉該麻將館的消息人士稱,那次損失價值至少為3萬美元。有顧客何女士損失600元,還有其他人損失900元。一位鄰居事後告訴大家樂老闆,嫌疑人在案發前就已經監視他們3天。

第2次搶劫發生於8月5日下午獎金1點左右,地點位於南積臣街(S. Jackson St.)的台山同鄉會,距離大家樂麻將館僅約500英呎。

據該協會前主席Ken Chen稱,此次搶劫導致協會損失估計超過1萬美元。稱:「3名歹徒持槍搶劫20多名老人,搶走受害者佩戴的珠寶和身上的現金。」

同鄉會今年曾多次遭到搶劫,但沒有向警方報案。Ken說,一名負責打掃場地的成員在晚上8點打掃衛生後被搶劫。從他身上拿走100多美元現金。Ken稱自己曾建議受害者報警,但他沒有受傷,因此不想聯繫警察。

台山同鄉會日前表示將關閉一個月,為未來安全作出計劃。

對於這兩起搶劫案,有目擊者稱嫌犯均為黑人,他們中有人佩戴口罩作案。

「我們不能總是責怪警察,」中華會館(Chong Wah Benevolent Association)領袖之一邱美瑞說。 「社區應該共同努力。 打麻將時要用籌碼,不要用現金」,以免招來搶劫。「華人應該報告所有發生的犯罪事件。 但許多人有語言溝通上的困難。」

邱美瑞同時表示民眾不應該購買贓物,因為這會鼓勵並助長嫌疑人偷竊和搶劫。

邱美瑞說,每個企業都應該在室內和室外安裝攝像頭,這樣當犯罪發生時就有證據向警方出示。 如果這些相機是個體企業私有的,就不會有隱私問題。 她說,有些相機具有面部識別功能。邱美瑞正致力於為華埠社區的相機和語言資源籌募資金。

雖然許多亞洲國家允許打麻將為合法娛樂,但在華盛頓州卻被認為是一種賭博形式。

Filed Under: 新聞, 本地新聞 Tagged With: 亞裔, 偷竊, 台山同鄉會, 大家樂麻將館, 搶劫, 搶劫案, 華埠, 金郡監獄, 麻將俱樂部

密歇根大學聘請首位亞裔校長

July 28, 2022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密歇根大學(University o f Michigan)7/13任命Santa Ono為新的大學校長, 使他成為第一位擔任該大學職位的亞裔美國人。該校在新聞稿中表示, 其董事會在同日舉行的特別會議上一致投票批准了小野的任命。小野,出生於日本移民,曾任辛辛那提大學校長,現任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兼副校長。他還曾擔任埃默里大學的高級副教務長和副教務長。(president o f t he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and currently serves as president and vice chancellor at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He also served as senior vice provost and deputy to the provost at Emory U niversity)這位59歲的生物醫學研究員和前教授說:「我期待著擁抱大學社區,支持他們的教育、學術、創新和服務。」

Filed Under: 人物特寫, 新聞, 社區新聞, 首要 Tagged With: 亞裔, 密歇根大學, 校長, 移民

慶祝日裔美國人的成就 《日本天皇旭日獎》獲得者Lori Matsukawa

July 21, 2022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靜雯博客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the opinion section


6月29日,各界人士在日本總領事官邸齊聚一堂,慶賀獲得《日本天皇旭日獎 Japanese Emperor’s Rising Sun Award》的前KING電視臺(KING TV)主播Lori Matsukawa的頒獎禮。

日本大使Koji Tomita在西雅圖為Matsukawa頒發了該獎項,表彰她作為華盛頓州日本社區文化中心(Japanese Community Cultural Center of Washington State , 簡稱JCCCW)的聯合創始人所做的工作。

該獎項設立於1875年,旨在獎勵那些在國際關係、日本文化推廣和其他服務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人士。

Lori Matsukawa和駐美大使Koji Tomita。(攝影:吳靜雯)

JCCCW的創立

JCCCW的歷史也是當地日本社區歷史的寫照,無論是光明的還是黑暗的。雖然這一想法是在21世紀初提出的,但事實上,JCCCW的根基早在20世紀初就已奠定。

21世紀初,當JCCCW的想法被提出時,包括我在內的一些社區成員擔心它會與陸榮昌亞洲博物館(Wing Luke Asian Museum)的資本運作競爭,因為它計劃搬到位於南景街(South King Street)的一個更大的場館,那裡是博物館目前所在的位置。

我們當時被假設和不充分的信息蒙蔽了雙眼。JCCCW的概念之所以能夠成功,是由於其領導層的遠見卓識和足智多謀,以及日本社區的承諾和決心。就像我去年對Matsukawa說的那樣:「我很高興是我錯了!」

陸榮昌亞洲博物館和JCCCW是兩個獨立的組織,有不同的目標和目的,吸引特定的受眾。這兩個機構為我們的社區和後代賦予了力量,正在保護亞裔美國人那些不為人知的歷史,這些歷史大部份都已經被美國公立學校的教科書遺忘。

JCCCW大樓(圖片來自JCCCW)

JCCCW的歷史

JCCCW現在的所在的位置曾經是一所日語學校。在亞裔社區,很少有人知道日語學校在20世紀以前曾經繁榮過。據Matsukawa介紹,為了容納不斷增長的學生人數,1902年建造的原學校搬出了先鋒廣場(Pioneer Square),董事會又建了三所日語學校,因為每所學校的規模都已達到極限。第一所學校建於1913年,第二所建於1917年,第三所建於1929年。

在戰爭爆發之前,學校一直發展的很好。多達1500名學生就讀於這些日語學校。學生們一放學就去上日語課。直到戰爭結束後,學校才改為只在星期六上課。這些學校由日語學校董事會和日本社區服務機構管理,逐漸演變成社區會議場所等。第一代和第二代日本移民,Issei和Nisei,也用這些學校迎接來自日本的遊客。Matsukawa說,甚至日本新娘也想來學校與其他日本人見面,在中心看日本書籍。

但戰爭改變了一切……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裔美國人被關進集中營,學校被美軍接管,變成陸軍空軍訓練中心。

戰爭結束後,這些建築被歸還。但是從集中營回來的日裔美國人失去了一切。他們發現自己無家可歸,沒有工作。沒有人會租給他們公寓或給他們工作。JCCCW在戰後充當了臨時應急住房。從1945年到1959年,它為32戶家庭,130個人提供了住所。他們還為自己建造了廚房,讓他們可以做飯。直到1960年,所有的家庭才全部搬離。

Lori Matsukawa展示她的新獎章(攝影:吳靜雯)

JCCCW執行董事Karen Yoshitomi寫道,社區成員多年來一直在收集東西,一些古老的社區寶藏多年來一直被存放在大樓裡。因此,2008年後,博物館誕生了。除了作為社區聚會的場所,還開設了一些商店,包括理髪店、空手道和柔道學校。

Yoshitomi 說,2003年,華盛頓日經遺產協會(Nikkei Heritage Association of Washington , 簡稱NHAW)成立,希望創辦一個文化和社區中心。

Matsukawa和另外兩位創始人,已故的眾議員Kip Tokuda和法官Ron Mamiya,正在為JCCCW尋找合適的地點。後來,他們找到了語言學校董事會和日本社區服務機構,希望與學校董事會合併。2008年合併後, NHAW將自己命名為華盛頓日本文化和社區中心(Japanese Cultural & Community Center of Washington)。Matsukawa還記得那些老守衛說過的話:「如果你們搞砸了,我們就把它收回去。」 Yoshitomi澄清說,西北日經博物館(Northwest Nikkei Museum)是JCCCW的一個項目。

但語言學校的核心仍然存在,不僅是在日裔美國人之間,而且在非日裔美國人之間培養日本文化和語言,並通過他們對日本精神的熱愛在兩者之間架起橋樑。在過去的20年,JCCCW一直在成長。疫情促使該中心增加了在線日語課程,並增加了西雅圖以外地區的登記人數。Matuskawa說,這些課程不僅適合孩子,也適合成年人。到目前為止,已有超過200名學生註冊,而且還有等待名單。10年前,只有一半數量的學生參加面授課程。

左起:華盛頓州州務卿Steve Hobbs、西雅圖港務局局長Toshiko Hasegawa、Lori Matsukawa、駐美大使Koji Tomita、日本總領事Hisao Inagaki、副州長Denny Heck以及西雅圖市長Bruce Harrell(攝影:吳靜雯)

Matsukawa扮演的角色

「提高知名度」就是Matuskawa在JCCCW的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她在組織Tomodachi籌款活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該活動旨在表彰那些在日本社區中與日本遺產、文化和產品相關的人。

對於獲得天皇獎,Matsukawa說她很震驚。她的願望是讓日本人更多地了解日裔美國人的故事,並為他們的成就感到自豪。

「我希望我的祖父母和父母還在世。他們會很驚訝,也很高興日裔美國人受到日本的讚賞。當你離開祖國,總是很容易就會覺得自己被遺忘了。現在,日本正在了解日裔美國人,了解他們經歷了什麽,他們如何存活下來,以及他們如何成功。」

頒獎典禮是展示日裔美國人成就的最佳時機,包括州務卿Steve Hobbs、西雅圖市長Bruce Harrell、副市長Monisha Harrell和Kendee Yamaguchi,以及西雅圖港務局局長Toshiko Hasegawa等一批政壇新星。他們都是在2021年選舉和任命的。

日本總領事Hisao Inagaki和他的團隊組織了這次活動,同時達成了多個目標。我參加過不少這樣的頒獎典禮,但大使從來沒有出席過。Tomita宣佈今年是西雅圖和神戶(Kobe)建立姐妹城市關係65週年。西雅圖代表團計劃將於秋季前往神戶。Tomita還在訪問期間會見了州長Jay Inslee。

這次活動完美的詮釋了「一舉數得」!

Filed Under: 吳靖雯博客, 意見 Tagged With: 亞裔, 日本, 日本文化, 日本社區文化中心, 日裔, 華盛頓州, 陸榮昌亞洲博物館

社區領袖表示:Sound Transit 在華埠 「搶地」

July 7, 2022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本文作者:Mahlon Meyer

華埠的社區領袖說,一個多世紀以來,主流社會一直在侵蝕亞裔和他們的土地。現在,主流社會想拿走剩下的部份。

上週, 陸美鳳和其他人譴責了Sound Transit(簡稱ST)計劃在華埠社區動工,使該地區在10 年內被噪音、汙染、交通和商業阻塞所佔據。這是對該社區的一系列攻擊中的又一次入侵。

她在給ST 董事會和西雅圖市議會的一封公開信中寫道:「夠了!不要再對我們的社區進行土地掠奪和剝削侵犯!」

這封被抄送給其他亞裔美國人社區領導人的信引發了強烈的反響,並引發了同樣的憤怒,這些領導人說,在他們地區的整個歷史中都存在著制度性的種族主義。他們說,ST撕裂和扼殺華埠的計劃正是這些努力的結果。最後,陸美鳳寫道:「最明智和人道的選擇是不允許ST在華埠內開展他們的計劃。」

陸美鳳說她之前提出過一個建議,現在她想修改。她寫道:「我最初認為ST的第四大道方案是可行的,但經過深思熟慮和研究,我反對以任何形式對華埠進行侵犯。」。

一個世紀的侵佔

陸美鳳寫道,亞裔社區遭受的傷害貫穿了其整個歷史,但在今天,它是「僅存的少數族裔社區」。「華埠內的任何交通計劃都將對這個歷史悠久的社區造成極大的破壞。過去幾年對華埠的侵佔使我們產生了共同的潛意識,

那就是對我們族裔的種族漠視,導致的結果就是使用土地的損失和安全問題的增加。」

陸美鳳是已故的陸榮昌(Wing Luke)的妹妹,陸榮昌曾是華盛頓州的助理司法部長,後來成為第一位入選西雅圖市議會的有色人種。陸美鳳回憶起了她在華埠度過的童年時光,因為當時的交通項目,早年的華埠面貌已經不復存在了。她列出了亞裔美國人社區不得不忍受的災難性侵佔。

她寫道:「為了更快地從市中心到達火車站,第二大道(Second Avenue)的通道被切斷了。那條路幫助拆除了老華埠。我們失去了我們的地方。然後華埠向東南移了大約半英里,並在現在的華埠街區重建造,而華埠現在又受到新的交通計劃的影響。」

下一個侵佔是州際高速公路的建設,該高速公路將社區一分為二,並帶來了令人窒息的交通廢氣。「當I-5的建設貫穿華埠東半部時,我們失去了華埠的土地,破壞了商業和住宅街區,帶來了嚴重的、永無止境的汽車尾氣汙染。華埠的居民、工作者和遊客的空氣質量受到嚴重影響。這種嚴重並有害的侵害目前仍在日以繼夜地持續著,」她寫道。

第三次攻擊是在20世紀70年代建造Kingdome。

她寫道:「建造Kingdome的時候,我們失去了華埠的土地。這座體育場拆除了一大片為亞裔耆老提供的經濟適用房,給華埠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因體育賽事造成的交通混亂。隨著額外體育場館的修建,交通擁堵和空氣汙染大幅增加。這兩個體育場館並未給華埠的餐廳和商業帶來客人。相反,華埠變成了停車場!」

她補充說,其結果是,由於體育場觀眾佔用了商業所需的停車位,從而影響了華埠原來的顧客和食客。

她寫道:「這對華埠商業造成的額外損失就是令那些原本想在華埠吃飯或購物的非體育迷們因為找不到車位而不得不離開。」

隨之而來的是鐵路線的建設,以及在社區東北側的每個角落建造公共汽車站。

華埠的另一個損失是南第八大道(Eighth Avenue South)變成了單行道,這意味著它不能再被用作進入該地區的入口街道。然後市政府在華埠修建了導航中心(Navigation Center),讓無家可歸的人淹沒了社區。

陸美鳳寫道:「在沒有通知、沒有社區意見的情況下,它成了無家可歸者的住所,這些人面臨著更大的障礙,比如心理健康和毒癮。在我看來,這種冒險的強制做法像是制度性的種族主義入侵。」

她寫道:「安全問題立即成為老年人、社區組織、企業和想要在華埠吃飯和購物的遊客所面臨的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

最後,在華埠的東北角,即第12大道和南傑克遜大街(2th Avenue and South Jackson Street),「四個角落中的每個角落」都建了一個公交車站。

她寫道:「無論白天還是黑夜,公共汽車在各個方向縱橫交錯,帶來了更多持續不斷的汙染、尾氣、安全和步行問題,這是一種無休止的侵佔。」

大西雅圖地區OCA亞太倡導組織主席(president of OCA Asian Pacific Advocates of Greater Seattle)、華盛頓大學美國民族研究教學教授(teaching professor in American Ethnic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Connie So 讀了陸美鳳的信後,補充了幾個事件,加深了人們對該地區亞裔所受傷害的理解,同時將ST對該地區文化的認同描述為似是而非。

她寫道:「ST將華埠描述為『對西雅圖及其亞裔美國社區具有重要文化意義的中心』, 但不承認當地政府機構對該社區的歷史性、系統性的遷移和士紳化。」

So 提到了1886年的一場暴亂, 襲擊並洗劫了居住在這裡的華人的家園, 並迫使他們離開了這座城市。她還提到二戰期間12萬名日本人和日裔美國人被關押在集中營的情況。對他們的監禁在當時經常被白人至上主義者用作搶奪他們土地的藉口。

Sound Transit:最新的針對有色人種的掠奪者?

陸美鳳說,之所以選擇華埠是因為它是一個有色人種社區。

她寫道:「這些被提議的對華埠的侵佔不會被規劃在市中心或先鋒廣場(Pioneer Square),因為這將摧毀如此之多的建築和商業。這些侵犯不會發生在白人社區!」So說ST對待白人社區和對待有色人種社區的方式是不同的。

她寫道:「ST在黑人、土著和有色人種社區與以白人為主的社區之間的區別對待由來已久。例如,當Roosevelt社區推動並倡導地下替代方案時,ST公司默許了。相比之下,南西雅圖社區並沒有提供解決他們對零售和住宅遷移、交通擁堵和公共安全的擔憂的替代方案。ST忽視有色人種社區關注的歷史在華埠地區車站的擬議路段中繼續出現。」

陸美鳳強調,目前的華埠對年來一直是亞裔唯一可以居住的地方。從20世紀初開始,房地產經紀人和社區協會就找到了在合同中寫明城市其他地區的土地不能出售給有色人種的方法,在某些情況下,還包括猶太人。

即使美國最高法院的裁決推翻了非法的「限制性契約」,經紀人和社區也找到了執行這些契約的方法,比如威脅有色人種家庭的孩子如果搬進白人社區,就會對他們實施暴力。如果房地產經紀人把房子賣給黑人、亞裔或猶太人,他們也會受到被封殺的威脅。

陸美鳳寫道:「有趣的是,在早期限制性條款、紅線和歧視性做法將亞裔限制在華埠,這是我們唯一可以生活的地方。這麼多年來,我們一直把華埠作為我們的基地和文化中心,現在我們面臨著新的威脅,外部利益想要奪走我們的土地,影響我們的社區。」

陸美鳳表示,ST公司目前為華埠提供的方案中,第四大道和第五大道的方案都將摧毀多達21家華埠企業,並導致就業機會、居民和顧客的流失。

她寫道:「長達10年的建設將為餐館、商店、企業、活動和組織造成持續不斷的障礙。華埠在這種條件下無法生存和發展。」

「去他的系統性的種族主義」

陸美鳳進一步譴責了她所說的ST對「種族平等工具包」的口頭服務。

她寫道:「我沒有發現任何證據表明它真的被使用過。如果種族平等工具包沒有被積極、誠實和現實地應用,這是一種系統性的種族主義行為。」

如果它被使用,「它會得到一個結論,ST計劃對華埠來說將是一場災難。」

Al Young是第一位獲得全國賽車冠軍的華裔美國人, 也是一位終身教育家, 他和陸美鳳一起譴責了擬議的建設路線。

他寫道: 「去他的系統性的種族主義必須被大聲疾呼。」兩種方案都是「不可接受的」。Young建議在先鋒廣場(Pioneer Square)進行建設,「一個既不是真正的歷史也不是社區的『歷史街區』。它到底講述了什麼故事?又有誰真的住在那裡?」至於華埠,他說,它是「堅韌、堅毅和團結的美國編年史」。

其他人將華埠受到的威脅比作黑人社區已經發生的事情的可能的預兆。社區成員Irmtraut Brielmaier寫道:「這讓我想起了發生在西雅圖中區的事情,那裡曾是歷史悠久的黑人社區,是美國黑人的避風港,他們在建設這個國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已經脆弱、邊緣化和貧困的社區修建高速公路和基礎設施總是可以的。當我們作為一個不被社會重視和尊重的多樣化社區時,我們總是會失敗。我們是否要以『進步』的名義繼續這一殖民遺產? 」

失去華埠對該地區來說將是災難性的,就像幾十年前失去派克市場(Pike Place Market)一樣,當時開發部門想要摧毀這個旅遊景點,而社區的倡導挽救了它。

波音公司( Boeing ) 退休的持續質量改進顧問Jean Chen寫道:「我懇請你們每個人都做出大膽而必要的決定,來保留和保護一個像派克市場一樣有價值的脆弱而多樣化的華埠社區。這將鞏固西雅圖在支持家庭和幫助當地企業繁榮發展方面的一貫聲譽。」

作者在發稿前一天聯繫了ST公司,但截至發稿時尚未得到回覆。

然而,據全民運輸權益(Transit Equity for All,簡稱TEA)的聯合創始人Betty Lau說,西雅圖市已經通知ST公司需要暫停6到9個月。

Lau 還為社區居民提供了可採取的行動步驟:

通過瀏覽TEA網站了解最新情況:https://transitequityforall.org/

在6月23日的Sound Transit董事會上發表2分鐘(半頁打印紙)的公眾意見:(https://www.soundtransit.org/get-to-know-us/newsevents/calendar/board-directors-meeting-2022-06-23)

發表意見後將您的評論通過電子郵件發送至emailtheboard@soundransit.og和council@seattle.gov,並抄送至Nicole.kistler@seattle.gov

ST董事會分佈在整個地區。尋找朋友、親戚或同事聯繫他們的代表:

Everett( Mayor Cassie Franklin:cfranklin@everettwa.gov)

Auburn(Mayor Nancy Backus:nbackus@auburnwa.gov)

University Place(Kent Keel, ST Chair and UP City Council member:kkeel@cityofup.com)

Renton(City Council member Ed Prince:eprince@rentonwa.gov)

Lynnwood(Mayor Christine Frizzell:mayor@lynnwoodwa.gov)

Tacoma(City Councilmember Pos. 8 Kristina Walker:Kristina.walker@cityoftacoma.org)

Kenmore(Mayor David Baker:dbaker@kenmorewa.gov)

Fife( Mayor Kim Roscoe:kroscze@cityoffife.org)

也可以聯繫Snohomish高管Dave Somers:dave.somers@co.snohomish.wa.us和皮爾斯郡(Pierce County)的Bruce Dammeir:https://www.piercecountywa.gov/FormCenter/Executive-20/Executive-Contact-Us-176

從Chong Wa辦公室領取「SAVE the CID」的海報貼在商店櫥窗上。與TEA聯繫領取時間。

所有人都可以聯繫Sound Transit董事會成員和運輸部秘書Roger Millar:https://wsdot.wa.gov/about/contacts/send-us-your-feedback

Filed Under: 副刊, 社會, 首要 Tagged With: Sound Transit, 亞裔, 少數族裔, 華埠

Frank Irigon:民權活動家和非傳統的父親

June 17, 2022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靜雯博客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the opinion section


有關華盛頓大學2022年最高社區服務獎(UW 2022 highest community service award)的一切都充滿了諷刺意味。

華盛頓大學Charles E. Odegaard獎於今年5月頒發給美籍菲律賓裔的Frank Irigon。Irigon和他的朋友們一起,對UW的政策、制度和設想進行了不止一次,而是多達三次的激烈鬥爭。

Frank Irigon

「我驚呆了!」Irigon得知獲獎消息時說。「我因為佔用施密茨大廳(Schmitz Hall)而被捕入獄。我在HUB的時間比在圖書館還多。我和亞洲學生聯盟的其他成員在民族文化中心(Ethnic Cultural Center)策劃了我們的抗議和示威活動。」

被稱為麻煩製造者、激進份子、活動家和抗議者,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眾多社會正義運動的最前沿,Irigon曾因抗議活動而兩度入獄,其中一次是為了抗議南非種族隔離制度。最近,他從2021年開始參與打擊近期發生的反亞裔仇恨犯罪。

這些抗議活動改變了華盛頓大學在70年代和80年代對亞裔美國學生的不公政策。華盛頓大學的假設是,亞裔美國學生是模範少數族裔,他們不像其他貧困學生那樣需要幫助。這種誤解把包括Irigon在內的那些在學術或科學和數學方面成績不佳的人排擠出去了。Irigon說,很多亞裔學生被排除在外。

Irigon說,為了讓華盛頓大學做出改變,其人事、招生和經濟援助部門需要聘用亞裔美國人。然而,這些部門卻僱用了黑人和墨西哥裔的招聘人員和經濟援助主管。

這些缺乏亞裔美國人代表的辦公室會轉化為另外的信息,那就是聘用亞裔美國人並不重要,無需考慮。在華盛頓大學,亞裔沒有工作機會。但這對財務辦公室的影響更為糟糕。那些負擔不起高等教育的學生不會意識到他們可以獲得的經濟援助和資源。然而,不論在當時還是現在,亞裔美國學生都是校園裏最大的少數族裔群體。

諷刺的是,Irigon與學生們的第三次抗議與平等機會計劃(Equal Opportunity Program,簡稱EOP)有關,該計劃隸屬於現在的少數族裔與多元化事務辦公室(Office of Minority & Diversity Affairs OMDF ,簡稱OMDF),同時也是Odegaard獎的組織者。

要加入EOP,學生需要有三封學校 的推薦信,比如老師和輔導員,再加上SAT成績和GPA等其他因素。Irigon認為,當時的EOP更關心的是留住現有的學生而不是招收新生。他說:「我無法滿足這些加入EOP的要求。我的老師永遠不會給我寫推薦信。」他補充說,對於學生來說,滿足這些要求是一種負擔。

自從這些抗議活動以來,華盛頓大學已經廢除了所有那些過時的規則。不僅如此,OMDA的負責人Rickey Martin還親自打電話給Irigon,告訴他,他是獲獎者。

Frank Irigon的朋友及家人。

在當天早些時候,曾在2021年參加紐卡斯爾市(Newcastle City)議會競選的Irigon得到了以10票之差落敗的消息。他已經是第二次競選這個席位了。那是一個喜憂參半的時刻,「這是最好的安慰獎,」他說。「得到華盛頓大學的認可比得到紐卡斯爾(Newcastle)選民的認可更棒。」

沒有說的是,這個獎項對Irigon來說是一個完整的時刻。過去他可能曾與這所大學抗爭過,但幾十年來,他一直是華盛頓大學許多針對有色人種學生的項目的熱心支持者。此外,他也是該獎項自1973年設立以來首位獲獎的菲律賓裔美國人。

Frank Irigon過去曾與大學抗爭,但他也是UW的校友,前UW員工。這就是美國之美,建立在民主的基礎,也將其嵌入其教育系統。學生有權對不公正現象發表意見,並且仍然可以畢業。學生甚至有權起訴大學,仍然可以獲得他的學位。永遠不要在俄羅斯或其他專制國家嘗試這樣做,這將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這是美國領導力能夠發展到極致的部份表現和成果。

這對華盛頓大學來說也是一個令人欣慰的時刻,這是疫情以來第一次現場活動,籌集了超過41萬美元的獎學金。當晚共有413人參加,245名現場參與者和168名網絡參與者。由於新冠疫情,Odegaard活動曾在2020年被取消。

對於那些不支持Irigon的人來說,他們只能看到他的硬漢形象,不會知道他也有溫柔的一面。他的孩子們欣賞他的幽默感和他對朋友與家人的愛,並為他在社會正義中的立場感到自豪。他的大兒子Jean-Mario形容父親「很隨和,但對自己的事業充滿熱情。家庭聚餐和慶祝活動總是令人愉快的。然而,如果政治或任何形式的不平等,以種族和經濟差異作為觸發點」,那將會「在他身上出現明顯的變化」。

Jean-Mario說,父親影響了他,讓他「考慮和關心社區的大局,關心菲律賓族裔的自豪感,為那些無法發聲的人發聲。但是,他也不聽廢話。」JeanMario還繼承了父親爽朗的笑聲和幽默感,以及他對家人朋友的愛。

Jean-Mario說:「最讓我產生共鳴的事情是他在當地大使館因抗議南非的種族隔離而被捕。我從出生起就接觸到政治和不公正的做法,我聽過餐桌上的談話,讀過《時代-Time》雜誌的文章,看過《60分鐘-60 Minutes》的新聞片段。南非是一片如此遙遠的土地,但事實上,我們的父親在當地參與了變革,這真是太了不起了。」

「我還記得,我們的母親Felicita 非常理解他,不僅不懼怕,還為他感到驕傲,並支持他。當談到不平等和差距時,他們有著同樣的熱情。」

Irigon的次子Paixi也有同感。如果他必需用一個詞來形容他的父親,那就是「堅定」。無論他做什麼,他都會全力以赴。對他的家庭、他支持的事業、甚至是吃光他盤子裡的所有食物。

「我喜歡並欽佩我的父親,他總是能記住別人的名字,而且還會特意介紹我們認識。他還擁有將人們聚集在一起並建立牢固關係的天賦。我既喜歡又討厭我父親的幽默。」

這個父親節對Irigon的孩子們意味著什麼?

「當你的父親做了心臟移植手術以後,每個父親節都是特別的,」 Paixi說。

編者按:Frank Irigon曾在1988-1993年擔任ICHS的執行主任。他和他的朋友們抗議並向金郡施壓,要求資助ID診所,以減輕Kingdome的負擔。

Filed Under: 吳靖雯博客, 意見 Tagged With: GPA, 亞裔, 抗議, 有色人種, 民權, 華盛頓大學

亞裔青少年面臨大學入學壓力

June 9, 2022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本文作者:Juliet Fang

每年5月,數百萬高中生在他們的大學申請網站上點擊「接受」按鈕,承諾他們將在那裡度過未來四年的生活。

他們已經正式完成了大學申請——這是一個令人生畏、難以承受、充滿壓力和精神挑戰的過程。過去兩年,新冠疫情的不確定性影響著2026屆學生,從他們高中二年級開始,申請大學只會變得更加困難。

「疫情開始時,我的日常生活被完全打亂了。我和我的朋友們都感到完全不知所措,」加州弗雷斯諾市布坎南高中(Buchanan High School in Fresno, California)的高三學生Emily Chen說。「突然變成遠程學習,不僅使我的成績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難保持,而且我的暑期實習被推遲了,辯論比賽也被取消了。」

這些課外活動,包括暑期夏令營、科學博覽會和社團活動正在變得愈來愈重要,因為學生們試圖在愈來愈多競爭激烈的申請者中脫穎而出。跟據大學招生網站「大學機密-College Confidential」的數據顯示,過去兩年申請人數激增,部份原因是可選考試政策。哈佛大學的錄取率下降到歷史最低點,為3.19%,斯坦福大學為3.95%、布朗大學為5%、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為14%,全部都有所下降。而對學生來說這些數字意味著什麼?答案是壓力,很多壓力。

「我的心理健康受到了打擊,就像我的很多同學一樣,」加州弗雷斯諾大學高中(University High Schoolin Fresno , California )的高三學生Emilea Okayasu說。

「我被孤立了,所以我高中的大部份時間都待在自己的房間裡,對未來四年要做的事情感到困惑和壓力。」

「大學錄取過程非常困難,我幾乎是一個人在摸索。你不能把事情搞砸,忘記提交文件,尤其是像助學金這樣的事情。更糟糕的是,我身邊沒有輔導員這樣的人來幫助我。」

事實上,由於大學在申請中要求多篇論文、助學金文件、成績單、考試成績和推薦信,因此錄取過程往往是模糊的。

由於無法親自接觸到學校的指導顧問,許多學生不得不自己應對一些棘手的問題,例如我應該參加SAT考試嗎?我要申請多少所大學?申請哪一所大學?助學金如何運作?我要參加什麼活動?

Christie Saetang是加州奧蘭治市(Orange, California)奧蘭治高中(Orange high school)的一名高三學生,她發現自己很難回答這些問題。

「在高中二年級的時候,我就已經計劃好了大學生活。我要在大學取得好成績,在SAT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參與課外活動,與老師建立有意義的聯繫。但疫情打破了這一切。突然間,我覺得自己無處可去,我所做的一切都不夠好,永遠都進不了大學。那是一段艱難的時期。」

她說內部和外部的壓力是她焦慮的根源。「我害怕失敗。我也害怕讓我的父母和家人失望,因為我一直承受著考上名牌大學的壓力。家裡關於我上大學的氣氛讓我覺得如果我沒有被斯坦福大學、常春藤盟校或麻省理工學院錄取,我就會失去職業生涯的機會。」

Saetang的故事很普遍。文化和父母的期望是亞太裔高中生經常遇到的問題。不僅僅是教育聲望的價值,比如成為斯坦福大學的學生,而且許多有移民背景的亞太裔家庭,尤其是東亞家庭,將大學教育視為對小學、中學教育、音樂課以及學校導師多年投資的回報。

《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的Allison Singh表示:「來自嚴格的亞太裔家庭的學生總是被寄予厚望,就讀常春藤盟校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從本質上說,上一所「好學校」意味著在研究生或專業學校有更好的機會,意味著更高質量的職業選擇和未來的經濟保障。

這是一個很大程度上錯誤的假設。精英本科學校不是精英研究生院的「附屬」學校。例如,在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 所代表的本科院校就像學生本身一樣多元化。通常,通往職業生涯的道路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麼死板。

Saetang、Chen和Okayasu分別計劃報考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a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和巴納德學院(Barnard College),現在他們很高興大學申請流程結束了。

「當我進入伯克利時,我如釋重負,」Saetang說。「我很感激能被錄取,但是,回顧過去,我知道我在任何一所學校都會很開心。我花了一段時間才擺脫那種以成就衡量價值的思維定式。現在看來,那種心態是多麽的不合理,但對當時的我來說是非常真實的。」

她祝願即將升入高中的學生們都有好運和勇氣。不要去在意別人的想法,尤其是那些你幾個月後就不會再見到的人。在學校之外,我想說,我希望亞裔美國父母和家庭能更加理解斯坦福或哈佛不是終點,但這需要一些時間。你知道,這是雙向的。父母只是真心希望兒女們能夠得到最好的。」

Filed Under: 副刊, 社會, 首要 Tagged With: 亞裔, 伯克利,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南加州大學, 大學, 常春藤盟校, 移民

為什麼我拒絕某些亞洲文化的價值

June 2, 2022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靜雯博客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the opinion section


備註:1. 此文內容為2013年5月的重印版,但照片是付梓的新版。

2. 有讀者來電稱04-09-2100期「化劣勢為優勢——靈活的工作時間安排,新冠帶來的革新」的博客一文為舊稿。此文中的現象曾在其他博文中提及,但2100期內容是採訪本報員工後撰寫的新作品。

當讀到這個標題時,讀者可能會想,「她瘋了嗎? 她在想什麼?」

在我的身上,蘊含著五千年的中華文化和智慧。尤其適逢慶祝亞裔美國人傳統月的時候,我宣佈我不認可部份亞洲文化價值觀是毫無意義的。

但老實說,即使是亞洲文化也有其缺陷。那麼,我遠離中國傳統的陰暗面是什麼?

我最認同的中國文化價值觀是什麼?

我喜歡我們是辛勤工作的事實。忠誠是我們的名字,我們會犧牲一切來養家糊口。家庭是我們的基礎。謙卑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們塑造品格。

亞裔社區不需要像Suze Orman這樣的金融大師,因為我們的座右銘是「儲蓄、儲蓄和儲蓄」。美國人喜歡消費和借貸,而我的許多亞洲朋友討厭負債。

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與其族群相比,亞裔美國人的收入和教育水平最高。我們高度重視教育。我們可能不會在奢侈品上花太多錢,但我們非常願意為孩子在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 colleges)和私立學校支付昂貴的學費。

左起: Ming Fung、Stephanie Schuessler、Melissa Camp 和 Ellen Bjorge 在一個節日的生日派對上。這些女士們說她們的中式服裝和旗袍是在網上買的(照片由吳靜雯拍攝)

等級制度阻礙進步

亞洲文化教導我們要服從權威和長輩,尊重排名論輩的等級制度。

當長輩說話時,我們不僅要聽,還要接受他們所說的話,即使他們可能是錯的。 到了50多歲的時候,我才敢鼓起勇氣,多次告訴父母他們錯了。但是我的兒子們則會經常告訴我,「媽媽,你犯了一個錯誤。」

他們喜歡糾正我的英語發音,並指出我從來就對技術和流行文化的無知。我不介意孩子似乎比我聰明,他們有時是我最好的老師。他們成長得愈多,我就愈平等地對待他們。如果我對媽媽這麼說,她會覺得我很不尊重她。

「愛面子」毀人生

我們會過分在意別人對我們的看法。面子是亞裔移民的一大文化負擔。有多少次我們害怕做某事,是因為有人不贊成或有機會八卦,即使我們知道這是正確的做法。是取悅自己重要?還是取悅他人?

一些亞裔因為「愛面子」強迫自己買昂貴的房子或接受一份有聲望的工作。擺脫「愛面子」的包袱需要勇氣,只有解放自己才是回報。

謙虛不是最好的答案

一些亞洲文化強調謙虛。結果是即使在關鍵時刻我們也不願宣揚自己和說真話。在美國,你有義務分享你的知識,因為這樣做可以節省同事的時間和老闆的鈔票。

這樣做可能涉及推銷自己,甚至引起別人對自己的關注,但是,對我來說,分享技能和專業知識並不是吹捧自己。有時這對自己和公司來說是最好的事情。畢竟如果別人不知道你的能力和貢獻,你怎麼能得到星級的獎章呢?你想打破玻璃天花板嗎?

在正確的時間和正確的地點推銷自己,是亞裔美國人成為領導者的關鍵。

Jerry Kirsch 和 Terry Allen 最近在西雅圖中心的西雅圖櫻花節上展示了她們的摺紙藝術作品(照片由吳靜雯拍攝)

讓氣氛更熱烈

我被培養成安靜和順從,不製造噪音或惹事。但是,不說出自己的想法是錯誤的。作為報社的出版商,我了解到,當權威和不公正出現時,我們必需挑戰它。

提問會改變生活。你有發言權,應該善用它。當你用得愈多,提問的功力就會變得愈強大。

多樣性是一份禮物如果我不來美國,我可能會成為種族主義者。我的家人向我灌輸了很多好的價值觀,但也灌輸了對黑人和其他亞洲民族的偏見,因為我的家人在甲午戰爭(Sino-Japanese War)期間所經歷的一切,在他們的心目中認為所有日本人都是一樣的沒有人性。

正如社區領袖李權忠(Jerry Lee)所說,「那是60年前的歷史事件,當年那些日本人已經死了。」

美國使我變得能夠接受新思想和新文化。我很感激我與日裔美國人和其他有色人種分享了一些美好的友誼。他們打開了我的思想和心靈。

為了表明我對多元化的承諾,我通過西華報基金會啟動了多元化機制。我們根據白人、黑人、西班牙裔、美洲原住民、亞洲人和其他學生在多樣性方面的工作,向他們提供獎學金。

另一個多元化項目是女性賦權午餐系列(Women of Color Empowered lunch series)活動。我們將最多元化的女性群體聚集在一起,互相學習、分享和支持。只有在美國我才能發起這樣的項目。

不要忘記,多樣性是一份禮物。

失敗推動我們前進

在亞洲文化中,失敗是難以被接受的。失敗會使當事人感到內疚和羞愧。

在中國,我見過離婚的女性被視為敝屐(破鞋),即使是她們丈夫的過錯。 在亞洲文化中,不能賺錢也被認為是一種失敗,不快樂的年輕人遭受的痛苦,比他們需要的要多,因為他們認為造成今天的結果完全是自己有錯。如果你犯了罪,那麼在亞洲你將永遠沒有第二次翻身的機會。

但美國相信救贖。已經花費了數百萬美元來幫助當上父母的青少年,重返學校獲得高中水平的學術技能 (GED)文憑。前吸毒者和幫派成員在社會獲得了第二次改變向上的機會。這些被感化的人會走出去與年輕人交談,幫助年輕人保持生活正常,避免誤入歧途。

2022年5月1日,一個韓國舞蹈團在西雅圖中心舉行的亞太裔AAPI 傳統月節上表演。(攝影:吳靜雯)

回饋

我對亞洲文化價值觀最大的不認同是認為家庭應該是我們唯一要關心的人。然而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對我們的社區、我們的城市、我們的州和我們的國家負有責任。

我們應該向不同姓氏的人慷慨解囊。

這就是我欽佩美國人總是為陌生人提供幫助。2010年海地(Haiti)發生7級大地震後,成千上萬的美國人前往該島幫助重建。我認識許多美國白人,包括比爾.蓋茨(Bill Gates)通過他的基金會前往非洲開發清潔水,努力根除脊髓灰質炎、瘧疾(eradicate polio, malaria)和其他疾病,並利用自己的時間、金錢和才能改善農業系統。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三週後,二戰以來最大的人道主義危機之一發生了,危機初期就引起美國人的注意,並激發了許多人捐款或參與其他支持行動。1/4的美國人以某種方式打開錢包以應對危機——包括向慈善機構捐款或其他形式對烏克蘭的援助。

美國文化宣揚慈善和慷慨。亞裔美國人在理解回饋和接受慈善事業的重要性方面進展緩慢。

同時身為亞洲人和美國人的我,給了我一點自由。那就是展示了我必需成為我自己、選擇我所相信的東西,並過上我想要的生活的自由,全然不虞恐懼。我慶祝自己拒絕傳承我原生文化中的缺點,保持並擁有東西兩個世界文化中更好部份的能力。

Filed Under: 吳靖雯博客, 意見 Tagged With: 亞洲, 亞裔, 儲蓄, 文化, 移民

  • « Go to Previous Page
  • Go to page 1
  • Go to page 2
  • Go to page 3
  • Go to page 4
  • Go to page 5
  • Go to page 6
  • Interim pages omitted …
  • Go to page 18
  • Go to Next Page »

Primary Sidebar

亞太文化中心專欄

亞太文化中心透過 GiveBIG項目需要您的鼎力支持 還有時間捐款請繼續發揮您的力量和愛心

對您的繼續支持我們衷心感激! 我們非常感謝在GiveBIG 項目推廣期間付出的每個人——您們的支援為APCC的心臟加強動力! 目前仍還有時間給予和幫助我們在保護文化,支援青年,並建立跨代社群的努力。 … [繼續閱讀……] about 亞太文化中心透過 GiveBIG項目需要您的鼎力支持 還有時間捐款請繼續發揮您的力量和愛心

公共衛生中的文化代表:與AANHPI流行病學家的對話

隨著公共衛生部門的不斷發展,對不同觀點和文化代表的需求從未如此重要。在最近對一位公共衛生專業人員的採訪中,我們探討了文化認同和代表在公共衛生部門的重要性,特別是在亞裔美國人、夏威夷原住民和太平洋島民(AANHPI)社群。 公共衛生對流行病學家意味著什麼 受訪者是華盛頓州當地郡衛生部門的流行病學家,是來自韓國的第一代移民。她對公共衛生有著深刻的承諾,在監測和分析健康資料以預防疾病和促進我們社群的健 … [繼續閱讀……] about 公共衛生中的文化代表:與AANHPI流行病學家的對話

Kīkaha O Ke Kai獲APCC Heal Grant項目 $25,000 贊助金

Kīkaha O Ke Kai正在期待所謂的「雙胞胎」,預產期有望在今年夏天。在獲得亞太文化中心25,000美元的贈款後,俱樂部購買兩輛被稱為「雙胞胎」的Kai Wa'a Hydra Pro OC6獨木舟。這筆贈款還允許俱樂部翻新三艘舊的獨木舟。         Hydra Pro是最新、最輕的設計。 Kai … [繼續閱讀……] about Kīkaha O Ke Kai獲APCC Heal Grant項目 $25,000 贊助金

社區活動 / 文藝訊息

生活訊息

CID的 Chew Lun 大樓懸垂倒塌  4月25日位於第7大道南416號的Chew Lun … [繼續閱讀……] about 生活訊息

活動訊息

非洲節 5月10日。非洲精神節在西雅圖中心的軍械庫提供音樂和舞蹈表演、時裝秀、工藝品市場和食品供應商。 波蘭節 5月10日(下午12點至4點)。Pierogi Fest … [繼續閱讀……] about 活動訊息

生活訊息

CID社群成員繼續反對Sound Transit 唐人街-國際區(CID)社群再次為未來而奮鬥,讓他們的聲音被聽到,他們的需求被優先考慮。隨著Sound … [繼續閱讀……] about 生活訊息

更多社區活動 / 文藝訊息

Copyright © 2025 · News Pro on Genesis Framework · WordPress ·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