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kip to primary navigation
  • Skip to main content
  • Skip to primary sidebar
  • 主頁
  • 關於本網站
  • 聯繫
  • 姊妹刊Northwest Asian Weekly
  • Asia Pacific Cultural Center

西華報 Seattle Chinese Post

西華報

ad_WADOH_Stay_Safe

  • 新聞
    • 本地新聞
    • 美國新聞
  • 短評
  • 副刊
  • 意見
    • 吳靖雯博客
  • 分類廣告

華人

選民與非選民 您為什麼不能不參加這次選舉

October 29, 2020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靜雯博客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the opinion section


我年輕的亞裔朋友聰明,有才華,說話甜美,受過良好教育,但卻不投票……這真是讓我發瘋。她不投票的原因是許多千禧一代的典型情況,我們以後再談。

我承認,過去有些選舉的確是非常無聊,荒唐可笑,包括候選人表現不佳,缺乏婦女和有色族裔候選人,以及普通一般人無法理解的冗長且複雜的倡議或是提案。

但是2020年是全美和地方的熱門選舉年。我們有很多問題需要決定。我的選票很長,有36個類別項目。今年每個公民都應該為投票感到興奮,因為下一任總統將決定我們國家的方向。

如果您不願意在每個類別項目中圈選,也沒有問題。我的朋友只簽了選票中的一項,即總統競選人。因為他不想為不確定的議題和候選人投票。

川普與拜登

如果您是反川普者,這次選舉是個機會。如果您在2016年時投票支持川普總統,但現在您對當年的投票感到遺憾的話,那麼請投票支持民主黨提名的候選人喬.拜登,這是個機會,因為能讓您做出新的決定。有時候很多事情不是都能這樣幸運的。哦!如果您喜歡川普在過去四年中為美國所做的事情,就請再次投票給他,即使您的某些朋友可能不喜歡您這麼做。但不用擔心,因為沒有人會知道您投票給誰。填寫選票後只要閉上嘴就行了。

對於共和黨或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都感到失望的選民,我能感受到您對政治和候選人的鄙視。我們並不總是能得到我們想要的生活。然而參與投票是一種發展思維方式的能力,我們需要適應不斷變化和不完美的世界。

華州重要選舉

此次大選 (又稱普選),在我們的華盛頓州,從州政府的行政部門到司法部門都,從未有過如此多的關鍵席位參加角逐。誰將成為我們的下任州長,副州長,州務卿,州財政司,州核政司,州司法部長,公有土地專員,公立教育總監和保險專員?華盛頓州最高法院的9個職位中,有4個席位正在競逐。當選這些職位的官員將塑造我們州的未來。華盛頓州的命運掌握在每個選民的手中。無論您是贏家還是輸家,選舉的結果總是很有趣。

今年也是您的聯邦(國會)和地方立法區代表參加競選的年份。每兩年選民有檢核他們是否對您或整個社區克盡職責。如果還沒有,那就用選票把那個人趕出去。

南非之鑑

我永遠不會忘記在種族隔離(apartheid)制度結束後,成千上萬的南非人排隊投票,參加1994年第一次自由且民主的選舉畫面。一些人是坐在獨輪車(wheelbarrows)裡被推著來的,而一些80多歲的老人,則是由兒孫輩們背著,進行了他們人生的第一次投票。有些人整日不吃東西,就只是等著參加這場歷史性的投票機會。

通過航拍畫面顯示的一排排的投票長龍隊伍。選民得等待長達8個小時才能進入投票站。幾十年前,只是試圖行使其投票權,在住家附近黑人被私刑,毆打和威脅,他們的房屋被燒毀。這個情形很難讓擁有選舉特權,而又不願投票的美國人感到困惑不解!

我出生於中國,在香港長大,那時,我甚至不知道投票是什麼。來到美國前,我不了解民主的含義。我的許多華人移民朋友為我們的祖國所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但是當被問及是否想回到中國生活時,他們的回應是沉默不語。在中國的中國人永遠不會經歷投票的驕傲,滿足和喜悅。中國共產黨選拔各級領導人,包括區,縣,省和人大代表。

我們參與選舉是因為我們在乎我們的投票權。我推測那些討厭投票的人,不全然是因為他們不在乎而已。我的一位出生在美國無投票權朋友,從來沒有生活在壓迫性的政權下,去切身體會人們為何為了爭取投票權去奮鬥,鬥爭甚至犧牲生命。我希望她有機會在第三世界國家生活兩年,去了解獨裁統治下的日子。她只是沒有那種生活經驗,導致無法同情那些缺乏自由投票選舉的人。

一個名叫Samuel Cook的人之前不投票,後來去投票了。他在Medium.com上的標題上寫道:「您不投票嗎? 好吧!我知道了,讓我告訴您為什麼?」

這個國家有很多人比我受政治的影響要來得更大,他們是陷入貧困的孩子,殘疾人士或罹患慢性病症者,以及從家庭暴力下逃離的人。我想要給這些人更好的生活。如果我在工作中不停個10分鐘,用我的選票來爭取他們的權益,我怎麼能說我支持他們? 如果連這樣的事情都不做,我如何能去面對他們?

影響決策

我不投票的朋友的理由是,我只是數百萬張選票中的一張,不差我這一票。它不會改變選舉的結果。

她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我不投票,是因為我不希望我的激進主義具有表現力,而投票通常對千禧一代具有表現力。」 「我希望我的行動主義能夠個人化,有意義,深刻並且始終是有目的。」

「當我承認自己不投票時受到很多批評,沒有人給我不投票的想法並與我進行對話,或者通過我為BIPOC(黑人,土著人和有色人種)社區做出貢獻的知名度,以找出我不投票的邏輯是什麼?他們只是以為我不在乎,而我的理由是以冷漠淡視待之。」

她的這些話中隱藏著一個自我問題。 然而投票既是個人的事,也可以是非個人的事,但它起到為更大更多人共同利益做事的作用。

無論您做什麼,都不需要藉由您的聲音在其他所有人中脫穎而出,也無需讓捐助者知道您支持他們。在這種不參與投票的情況下,您會錯過投票的關鍵點和重要意義。我的朋友可能會對我的話感到生氣。

投票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選舉結果。 這是言論自由的一種形式。這是一種使人們能夠共同決定自己國家和當前環境所面臨風險及問題的方法。投票數愈多,對當選者的確認就越肯定,並且對議案和問題的重視程度也愈高。我們在共同支持並共同努力下,通過例如像總統大選這樣的最重要選舉。

您的參與可以增強他人的能力,反之亦然。這有助於增強民主力量和選民塑造國家福祉的願望。

我為什麼投票

我承認我沒有完美的投票記錄。我錯過了幾次只有一個選項的特別選舉。當我住在郊區時,早上去投票站並不是我們路線的一部份。到下班的時候,我更喜歡直接回家為孩子們做飯,而不是去投票站。 簡而言之,我太累了無法去投票。

由於工作和家庭責任,這些可以是不投票的合法藉口。但是現在,華盛頓人沒有理由不投票,因為所有選票都是郵寄的。選民們要做的就是填好選票然後將其郵寄回去。郵資已經由你的稅金中支付,所以也不用貼上郵票了。

我投票是因為這是我回饋美國的機會。這是支持亞裔社區的重要一步。政府擁有所有選民的數據,例如性別,年齡,種族和地理區域。因此,公眾知道每次選舉中有多少亞洲人,白人和黑人參加投票。想一想,不管您為亞裔同胞所做的一切,如果您放棄投票權,會對亞裔社區造成怎樣的傷害和損失。投票率低會立即貶低並損害亞裔社區的利益。我們將獲得更少的政府資金,更少的尊重,更少的社區權力,更糟糕的是,在桌面上的發言權更少。

前網絡新聞主播宗毓華(Connie Chung)告訴前西雅圖籍人士Albert Shen說:「我要站出來了」,去鼓勵亞裔美國人投票。作為一名新聞從業員,她本來應該保持中立,但是卻決定冒險大聲疾呼,因為這次選舉影響美國未來太大了。她的視頻剪輯帶有幾種亞洲語言的字幕,敦促亞裔美國人投票。

「您知道亞裔最不可能投票嗎? 這讓我很驚訝,」她說。

「然而,我們亞裔在美國的人口……可以使獲勝者有所作為。我們的投票可以發揮作用。人們說我們應該知道我們的角色、聲音和位置…而這些就建立在投票站。我們為成為亞裔美國人而感到自豪。我們要自豪地投票。這是我們的權利。」

作為移民,我為能投票給美國總統,參議員,國會議員,市長,郡行政人員,州議員和市府官員而感到自豪。我從未將我的任何投票權或特權視為理所當然。

投票的責任太重要了,我們千萬不可輕忽。

我的榜樣也傳給了我的孩子們。 我從未明確要求我在美國出生的兒子投票。當他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的一個兒子是不關心政治的。現在,他特別關心政治和投票。我的另一個兒子自從在國外工作以來一直在海外投票,金郡選舉辦公室已將選票郵寄給了他。

我的孩子們理解我的投票,代表的是一個積極的信息,我感謝美國並且非常關心美國人民的福祉和未來。

Filed Under: 吳靖雯博客, 意見 Tagged With: 亞裔, 川普, 投票, 拜登, 總統, 美國, 華人, 華州, 選票, 選舉

為什麼大多數亞洲移民都知道川普對COV-19撒謊?

September 17, 2020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靜雯博客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the opinion section


著名記者Bob Woodward的著作《憤怒—Rage》表明,川普總統對COV-19撒謊。他1月18日已經拿到關於病毒非常嚴重的報告。2月,川普在錄音帶上告訴Woodward,COV-19是一種致命疾病。但當他數次與公眾交談後,除對此病毒輕描淡寫外,也淡化處理。

無論有沒有讀過這本書,我都知道,我們不能也不應像對待流感一樣對待新冠狀病毒。川普的謊言對我預防病毒的想法,生活或工作沒有任何影響。我和丈夫都同意,自封鎖以來我們不會在家裡做任何改變。儘管我們希望COV-19消失,但我們知道它不會消失。

自3月以來,從州長傑伊.英斯利(Jay Inslee)實施封鎖、居家令到社交疏離,再到強制戴口罩以來,我們就對該病毒進行了認真的對待。並不是說我們比普通大眾更聰明。我們的身份,來歷,共事的員工同仁,以及華人社區的經驗,為我們提供了2003年SARS疾病在中國傳播的寶貴經驗。

起初,並非所有員工都認為戴口罩是必要的。甚至美國衛生官員都拒絕了必需戴口罩的想法,誰能責怪我的一名不戴口罩的工作人員呢?因為甚至連外科醫生Jerome Robert博士在2月份,都還曾嘲笑人們應該停止購買口罩,但他後來卻改變了觀點。Anthony Fauci博士也發表了不清晰的信息。但他後來在6月16日才改變了信息,鼓勵並告誡人們需要戴口罩,因為一開始連醫療人員都沒有足夠的保護設備,怕造成民眾的恐慌和搶購。

一些非亞裔嘲笑戴著口罩的亞裔移民。如果他們知道自己在祖國經歷了什麼,就應該不會有這樣的態度。2003年SARS在中國廣泛傳播時,我人在香港。中港兩地居民常在香港和中國邊界之間自由旅行。當時,適逢農曆新年期間,中國政府很難對疫情作深入的研究,因此也就沒有作出相應的警告或是措施,而一般人也很難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件。然後,SARS傳播到香港。然而,香港人直到發生一例嚴重病例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事情是由一位不知道自己染上SARS的深圳居民,到香港去探望兄弟,在兄弟住的35層高的淘大花園公寓樓中感染了107人,加上之後在醫院的醫護人員,總計有300多人被波及。之後 SARS也經由人傳人的方式發生在其他亞洲國家,一些人感染了這種疾病,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是由一個帶病毒的人傳播擴散的。這些報導當時在整個亞洲成為爆炸新聞。

我的家人,母親和阿姨以及我丈夫的家人都住在香港。 幾個月以來,他們一直感到恐懼,自我隔離並避免外出。 每棟建築物都在進行消毒,工人花費大量時間清潔公共場所。 政府已經對那些居民被感染的建築物進行了封鎖。 當時我可能已經被感染,因為我們都沒有採取任何預防措施。 當我離開香港時,居民得知這個名為SARS的疾病,正在整個亞洲蔓延擴散。我回到美國讀到這個報導的兩週後,我的脊柱發冷,因為本地醫生和護士根本不知道SARS的傳染性,也不知道患上SARS時病患會感到多麼不舒服。

亞洲國家沒有忘記非典期間發生的事情。我沒有忘記在非典期間我的家人充滿了恐懼和壓力。香港人從「非典」教訓中學到了東西。他們這次準備好了如何對抗COV-19。每個人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戴著口罩,以保護自己和他人。目標是阻止擴散。現在,中國,香港,台灣,泰國,日本和越南沒有或只有很少的感染和死亡病例,人人戴著口罩居功甚偉。

早在2月中旬Covid開始在華州擴散,我的員工Nancy就要求晚來上班提早下班。因為她是利用公共交通工具通勤,要避開在上下班尖峰時間的擁擠人潮。她也是最早戴著口罩上班的員工,之後她更要求只在星期六,沒有其他員工在辦公室的日子,她一個人進辦公室工作,其它時間則在家工作。我問她為什麼這麼小心翼翼,她表示非典期間亞洲國家受到嚴重創傷,也學到深刻的教訓。現在武漢封城,中國政府嚴陣以待。她在台灣的親朋身歷過非典的肆虐,因此都嚴重的告誡她,千萬不要掉以輕心,新冠病毒比非典來得更凶猛更可怕。因此她就從別人的經驗中,學習儘可能去貫徹落實防疫的工作。

之後在疫情逐漸升溫時,兒子問我為什麼還要員工進辦公室工作,這是十分不安全的。我接受了他的建議,在3月2日開始了西華報第一次部份員工在家的遠距工作,3月9日所有員工在家中工作。3月17日,每位員工都出現在辦公室,大家戴著口罩且保持社交距離,參加一次短暫的會議,共同討論如何改善在家工作的溝通和程序。西華報從此正式進入了全程遠距工作的新頁。

作為一名記者

問問題是我身為記者的工作。我們不能接受任何在乎面子的東西。我們提出問題,核實事實,並研究問題的所有含義,同時報導雙方的問題、作法和立場。

川普說我們不應該擔心COV-19,那麼他將如何解釋破記錄的死亡和感染人數?病毒殺死的美國人比越戰還多,他仍然說這不是危險的疾病。然而數字不會說謊,如果我們不認真對待,將會有可怕的後果。我不明白為什麼有些人至今仍然認為Covid-19是個騙局,或認為川普處理疫情的政策是對的。為什麼他的粉絲還在愚弄自己,這是問題的所在,值得我們關注。

只有一條命

有人說:「我不喜歡戴口罩,很不喜歡。」、「我想參加聚會。」、「我不能不去酒吧逛逛。」

但是,這些行為的風險,對您和其他人而言都是很高的。您可能會說因為做了上述的行為,只會有很小的感染機會。是的,或許您是幸運者,否則那會怎樣?就會像德克薩斯州(Texas)一個30多歲的男人因感染Covid-19身亡前那樣說:「我犯了一個錯誤」已經為時已晚、為時已晚。記住,你只有一條命。為什麼要去冒險呢?

在中國文化中教育我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孝之始也。」我們相信我們有責任照顧好自己的健康,不要生病。這是孝順的一種方式。我們的身體是父母的禮物。爸爸在世的幾年前,我在生日那天打電話給他說:「謝謝您給我生命。」雖然父親從沒養過我,我是由繼父撫養。但是,如果沒有父親和母親,我將永遠不存在。我們要對自己的身體負責。

要信任科學

我不信任川普,因為我不僅信任科學,且更甚過於不信任他那誇張,虛假陳述和戲劇化的詞語。川普是一位商人,他對科學一無所知,也不尊重科學。他不為因自己的國家和百姓,去對學習科學感到興趣。他只會為自己的利益做事。更糟糕的是,他認為自己比科學家聰明。這讓我很害怕。無論他說什麼, 請讀者仔細核查數據和事實, 以免造成任何不可挽回的後果。

Filed Under: 吳靖雯博客, 意見 Tagged With: COVID-19, SARS, 中國, 亞洲, 口罩, 居家令, 川普, 新冠狀病毒, 病毒, 社交疏離, 華人

人口普查局向華州居民告急 2020年人口普查最後被計算機會

August 27, 2020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本報訊)人口普查局日前向加利福尼亞,華盛頓,俄勒岡,內華達州和夏威夷的亞裔告急,他們如果不參與今次的普查,在未來十年可能會失去社區資源。人口普查的最後期限在九月三十日,迫在眉睫,華人社區有在接下來的十年中無法獲得公平分配資源的危險。現在僅剩一個月的時間來做出貢獻。

在全國范圍內,美國百分之四十的家庭尚未填寫人口普查。換句話說,回應率低於百分之六十五。社區中的每個人都需要在九月三十日之前被統計在內。

如果人數被低估,各州可能會在緊急服務,教育,醫療設施,道路改善和其他福利上每年每人損失數千美元的公共資金。社區也有失去政治代表權的風險,包括國會席位。

人口普查局將在日內做出最後的努力,以縮小包括華人社區在內的亞裔美國人在普查回覆率上的剩餘差距。為支持這項工作,超過三十個組織和二十位著名人士致力於在八 月二十四日至三十日,即將舉行二O二O年人口普查亞裔行動週,動員其社區,發動最後加把勁的推廣。這些組織包括公民參與團體,社會服務提供者,和電子商務品牌,都在敦促人們對人口普查做出回覆,因為這對於社區利害攸關。

由於新冠疫情,開展本地推廣活動變得更具挑戰性,但是這些二O二O 年人口普查合作夥伴組織和個人正在幫助填補這一空白。他們正在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獲得更完整的數據。這是美國人口普查局決定呼籲他們參加二O二O年人口普查亞裔行動週的關鍵原因。

這些組織和個人專門針對難以統計的人群,例如具有中文語言需求的人群,經常出行的年輕人,嬰幼兒以及五十 歲以上的人群。

隨著新冠疫情的影響,人口普查局局長Steven Dillingham 在八月中旬發表聲明:「我們正在採取措施調整我們的行動,以確保每個人都被統計在內,同時保證每個人的安全。」

作為行動調整的一部分,人口普查局將派出人口普查員,以幫助家庭填寫問卷。接受普查的人員必須經過培訓,才能遵守公共衛生準則,並在進行這些親自訪問時穿戴個人防護設備。

Dillingham 強調了緊迫性:「 如果您還沒有回覆,那麼現在就該行動!通過在線,郵寄,電話或與人口普查員親自交談回覆2020 年人口普查,有助於保障社區的重要資源。」

亞裔美國人社區的未來從現在開始。不要再等待了。要在線響應,請訪問2020census.gov 。要通過中文電話回覆, 請致電844-391-2020 ( 普通話) or 844-398-2020 (廣東話)。

Filed Under: 新聞, 特寫, 社區新聞, 首要 Tagged With: 亞裔, 人口普查, 俄勒岡州, 內華達州, 加州, 夏威夷, 華人, 華盛頓州

大數據與小市民

August 13, 2020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近日與中國相關的兩大集大數據的社交軟件抖音與微信,因隨著中美關係惡化與大選期臨近,其命運頓成為政治籌碼之一。美方以國安為理由禁用或禁交易是大原因,但卻擾亂了成就這些受小市民歡迎軟件的用戶,特別是在美國生活的海外華人,微信基本上維繫著他們在本土生活及與海外親朋戚友的通訊。當然還有便捷商戶與大眾的業務運作用途。

雖然目前還未公佈實質的禁用詳情,但大家也開始以「不能用」作為最壞打算,也有人解釋祗是某部份功能不能使用,一般閒聊不受影響。不過最後解釋權還是要看美國;所以目前誰也沒有答案,祗能靜候九月時的宣佈。

同是「大事」,但卻有不同層次,絕對不能相提並論。國與國談的大數據與安全機密是國家大事;小市民關心的是自家的生活程序。舉凡影響生活就是他們的大事。小市民被扯入國家大事中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雖然市面上有著眾多社交平台與軟件可供選擇,馬上轉移不是難事,但卻是煩事;這相等於手機或電腦突然壞死,大家需要重新學習與適應;同時由於並不是每一個用戶都是科技專才,一些人用上一個社交平台軟件,就會從一而終非常專一,被迫在短時期內將所有聯絡一個不漏地轉移,實在是苦差。

在目前因應疫情與社會動蘯,小市民都寧願一動不如一靜,減少波動,祈求平安過渡。緃使看來情況將會事與願違,在未來數個月中或會迎來更多不安與經濟蕭條,小市民也唯有逆來順受吧。

Filed Under: 短評 Tagged With: 中國, 微信, 抖音, 疫情, 社交軟件, 美國, 華人

針對亞裔美國人遭到的種族仇恨罪發表評論

July 9, 2020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查爾斯.J.赫爾曼律師
Charles J. Herrmann Attorney at Law
赫爾曼法律集團
賀明律師事務所法律集團電郵
Herrmann Law Group charles@hlg.lawyer


賀明律師事務所來信

親愛的編輯:

針對近來本地亞裔美國人,遭到上升的仇恨犯罪案傷害,令我們十分擔憂。亞裔美國人在疫情爆發後,每天都受到騷擾,毆打,甚至遭到惡毒襲擊。自3月以來,我們的西雅圖警察局報告了9次仇外襲擊。儘管種族偏見一直是生活中的醜陋事實,但我們從未見過像現在這樣對本地亞裔美國人的襲擊,這麼多急劇增加的案例。我在此強烈的呼籲,所有美國人都應該團結一致,譴責這些卑鄙的行為。

我們的賀明律師事務所(Herrmann Law Group),是一家專業辦理人身傷害的律師事務所,服務亞裔社區70年之久。我們最近發現,一家為所有移民提供幫助的非營利組織仁人服務社(CISC),因針對亞裔美國人遭到仇恨犯罪的提議,被拒絕提供運作的資金。我們的事務所在事情發生後,即與仁人服務社執行董事Michael Itti討論,我們認為這是賀明律師事務所回饋服務社區的一種機會和方式。我們正在全額資助仁人服務社所需項目推展的資金。

恐懼和無知催生了種族偏見。 COVID-19產生的恐懼將無知升級為仇恨甚至犯罪行為。不幸的是,一些政客以政治言論煽動偏見,指責是中國引起了新冠狀病毒造成了在美國甚至全球的爆發,所有的中國人都應該被譴責。

一些無知的美國人更將問題擴大,他們長期以來把所有的亞裔混為一類。因此,我們所有亞裔美國人除了華人外,日本人,韓國人,越南人和菲律賓人,在今天的處境下,同樣容易受到此類攻擊。恐懼和無知已經為所有的亞裔和亞裔社區蒙上了陰影。

不管中國政府是否在處理新冠病毒犯了錯誤,但這肯定不是我們亞裔美國人,中國人民或其他亞裔的錯。儘管事實是如此,然而許多亞裔美國人現在仍生活在遭到報復的恐懼中。他們的恐懼並非沒有根據和原因。

在我們的歷史中,揭示了幾起曾發生在我們社區的醜陋事件。1885年,塔科瑪市長Jacob Weisbach領導一群武裝白人,強行將所有華人趕出塔科瑪。一些白人嘗試拯救,但最終仍無力阻止塔科瑪暴民的惡行。著名的事蹟是牧師W.D. McFarland和Ezra Meeker,他們私底下保藏了一些華人,後來想方設法讓這些人偷渡到西雅圖。該事件被稱為臭名昭著的「塔科瑪法」,是一個在不殺死任何人的情況下驅逐華人的事件,然而排華的行逕開始由此傳播了。

三個月後,西雅圖的華人面對另一群要驅逐他們的白人暴民。這次,幾位有影響力的白人為他們辯護。聯邦法官Roger S. Greene裁定中國人有合法居留權。領土總督Watson Squire召集了當地民兵,後來得到了Cleveland總統派遣的聯邦部隊的支持。當大多數中國人打算乘船開往舊金山時,一些人仍願意留在西雅圖。儘管如此,在事件發生後,西雅圖要再次享受繁榮的華埠,是需要花費數十年的經營和努力。

另一事件是1907年9月,在我們華州北部的一群Bellingham暴民,迫使東印度人(East Indians)逃往加拿大,但他們無法擺脫種族仇恨。三天後,所謂的「亞洲排斥聯盟—Asiatic Exclusion League」的約10,000名白人成員,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溫哥華舉行了遊行。華埠和日本城爆發了一連串的暴力襲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超過100,000名日裔美國人被剝奪了財產權,並被拘留在拘留營中。那個時候,中國公民戴著徽章宣稱自己不是日本人以求自保。美國政府於事件發生後的46年,才正式向日裔美國人道歉。

可悲的是,我們不能說這種事不可能在這裡發生。畢竟種族仇恨事件已經在華盛頓州和全美有好幾次了。我們的賀明律師事務所法律集團呼籲每個有善意和有良心的人站出來。尋找自己的方法,使種族仇恨在進一步蔓延之際,幫助遏制這種情況和社會病態。

正如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所寫:「黑暗不能驅趕黑暗;只有光才能做到。—— Darkness cannot drive out darkness; only light can do that」賀明律師事務所很自豪我們能夠努力為仁人服務社提供真相和正義,並消除黑暗的恐懼和無知的陰影和陰謀。

尊敬的
賀明律師事務所 敬上

Filed Under: 副刊, 社會, 首要 Tagged With: COVID-19, 中國, 亞裔, 仁人服務社, 疫情, 種族偏見, 華人, 賀明律師事務所

人口普查局最新公告

March 25, 2020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資訊來源 : 2020 Census

 值此COVID-19疫情升高,全美國,各州,到地方都必須動用聯邦經費支援緊急救援,如何將居住在美國的所有人都計算進去是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  懇請貴媒體協助宣導,讓社區中的華人深切認識到參與人口普查是攸關個人,家庭和社會切身利益的當務之急. 截至3/18上午,全美已經有1千1百萬住戶(11 Million)完成了人口普查問卷的填寫.

 隨著COVID-19疫情升高,人口普查局也因此調整現階段運作計畫,最新出爐的改變請參照人口普查局局長Steven Dillingham的最新回應.

https://2020census.gov/en/news-events/press-releases/operational-updates.html

 每個住戶儘快詳實填寫人口普查問卷, 人口普查員就不須上門造訪

 美國每年有6750億元的聯邦經費要依靠人口普查的數字分配.住在美國的人口沒在2020年人口普查計算進去, 一下子影響大家未來10年的公共建設和社會福利項目. 有資料顯示,每少算一個人,每個人就是損失平均2千美元的預算,再乘以10!

 參加2020人口普查非常簡單,只要10分鐘回答9個問題,民眾可以上網,打電話或填寫紙質問卷等三個方式參與.

 1上網 

www.my2020census.gov, 點選網頁右上方的地球標示,可以選擇回答中文問卷, 沒有Census ID(人口普查號碼)也可以填問卷

2.打免費電話由普查員完成問卷

人口普查專線(普通話)

1-844-391-2020

人口普查專線(廣東話)

1-844-398-2020

3.等到紙本的問卷(紙本只有英文和西班牙文)寄到家裡,完成後再寄出.

 事實上,3/12-3/20,全美國95%的住戶會收到人口普查局分時段寄出的有Census ID(人口普查號碼)邀請信,邀請民眾參加2020人口普查,而將近5%的住戶因為沒有實際的住址,(這些住戶可能用的是郵局的信箱,因為普查局不會投遞普查表到PO Box, 或是受到天然災害影響的地區)會收到由人口普查員上門送達的人口普查邀請信. 

 人口普查局送出邀請信之後對那些還沒有即時回答普查問卷的住戶還會再寄出提醒信函和提醒明信片數次.目前的計畫是5月底前會有普查員登門造訪那些還沒有完成人口普查問卷填寫的住戶(請注意,人口普查以地址為單位,邀請函上沒有姓名),協助完成普查.但是也要看未來完成普查的比率和疫情的變化而調整.

Filed Under: 新聞, 美國新聞, 首要 Tagged With: 人口普查, 美國, 華人

一疫淡幾墟?

February 14, 2020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在數個月內發生的武漢肺炎,已不僅是危害人體健康的惡疾,疫症引起全球恐慌,癱瘓病菌源頭地中國,再經由各方面的感染,散播到世界各地,疫情所到之處,不管是確診或懷疑症狀,都令大家忐忑不安。

中國人講究天時、地利與人和的配合,但武漢肺炎卻徹底弄反了這原則。在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農曆新春裡發生嚴重疫情,惶恐緊張心情取代了傳統春節歡樂的團圓氣氛,讓華人今年過了一個很不安生的春節。

舉凡有華裔旅居的海外地區,無論在心理或經濟上,或多或少也受到疫情影響。今年本地的春節也因此失色。很多吃喝玩樂的活動,都在怱忙中被取消或無限期押後。還好有些如常舉行的少數活動,雖然參者少了,但相信對開解大家郁悶的心情也有幫助。

春節是海外傳統僑社最重要的日子,鄉親父老們都珍惜年度一聚的春宴。即使每年都在同一餐館多次吃著相同的酒菜,見的大部份也是熟悉的故人,但大家還是樂此不疲。西雅圖僑界春宴陸續取消,不單止讓部份華僑感到失落,也意味著華埠的餐飲與其他消費行業,正面臨著飲食界的低潮。

春節原是華人的黃金消費檔期,結果未到農曆正月結束大家就開始感到一節淡三墟的壓力。武漢肺炎對全球所產生的無形影響,與其對病患的危害不相伯仲。這一切都需要大家沉著應付,期望能隨著春暖花開,慢慢迎來艷陽高照的日子。

Filed Under: 短評 Tagged With: 中國, 春節, 武漢肺炎, 華人, 華裔

危機意識過敏

January 30, 2020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武漢肺炎事件令喜氣洋洋的中國春節變得黯然無光,皆因過新年事少,性命安危事大。想今年最受歡迎的新年祝福語必然是身體健康、百病不侵等時令吉祥祝賀,大家都討來個健康好意頭。

雖然華州不是武漢,但卻因為有武漢肺炎病患在此而受牽連,輕輕爆發數宗個案卻觸動了很多人的神經。華人社區原計劃舉行的新春活動,有取消有繼續。決定取消的東區瑟馬米什市政府成了新聞主⻆,也被一些網民留下微言,不滿政府大驚小怪,掃了來沾中國新年喜氣氛圍非華裔群眾的雅興。

瑟馬米什市政府無耐表示,他們認同目前武漢肺炎對本地是低危情況,但華裔主辦單位與參舉團體最後決定取消,政府也沒法子,這才令不滿者釋懷。

看來本地華裔較非華裔對武漢肺炎更憂心耿耿,更小心提防;華人超市與坐公車的華裔戴面罩者突然多了。大家聽到操湖北口音者時立即提高警覺,生怕身旁來了帶病的湖北或武漢人。

提高危機意識是好事,但大家不要過份反應,以訛傳訛,擴大恐慌。凡事要理性處理,請不要歧視武漢肺炎病人,他們是急切需要幫助的人。更敦請不要把所有華人都視作帶菌者看待。請不要妖言惑眾,胡亂散播未經證實的傳言,為恐天下不亂。

三大社交平台包括臉書、谷歌與推特已聲明嚴正處理武漢肺炎不實報導與假消息。身為海外華人,大家最需要是以正能量,正確態度來對抗武漢肺炎,減少一切負面影響。

Filed Under: 短評 Tagged With: 推特, 春節, 武漢肺炎, 臉書, 華人, 華州, 華裔, 谷歌

西華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我們可以奇蹟再現嗎?

January 16, 2020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靜雯博客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the opinion section


第一部份

當嚴峻的新聞不斷困擾著您時,您會怎麼做?這句話與我們新聞記者報導的新聞無關,而是關於我們作為社區媒體所面臨的逆境。實際上我要說的是我們還能持續多久?

2019年《紐約時報》報導,有1/5以上的報紙在過去15年已經陸續關閉。美國有1,400多個社區沒有自己的報紙。一些報紙已取消印刷版,僅保留在線版(Online version)。隨著一些出版物的消失,印刷業務大幅下降。許多社區報社不得不關閉辦公室以削減成本,讓業主和工作人員只在家裡,以線上方式處理工作。這些報社不再保留員工,而是解僱了他們,僱用不需付任何福利的自由作家,使企業得以生存。

現在甚至連賣報紙和雜誌的商人也已過時。位於派克市場(Pike Place Market)的First&Pike News東主Lee Lauckhart在經營了40年後,於12月31日關門。他的商店在1982年就代售《西華報》。

Lauckhart 說:「人們經過我的店說:『噢!你還在這裡。』然後就走開了。」這意味著沒有顧客從他的商店買任何東西。現年78歲的Lauckhart說,在過去12年中,他沒給自己發工資,但需付員工報酬。我和丈夫也是處在這樣的狀況,我們工作,但沒有收入。Lauckhart依靠他的社會福利金發的支票(social security check)維生。

每週刊登中英文版報紙,印刷和在線發佈,花費了我幾乎所有時間。我發現這反而引起焦慮及怨聲四起等反效果,即使姊妹報Northwest Asian Weekly也在面對類似的挑戰。

危機也帶來轉機。我更加清楚我們應該做什麼。我和我的「部落-tribe」竭盡所能地努力創造,包括追搶報導和生意的機會。同時,我們抓住藉口去支持個人和社團,幫助他們克服障礙,作為回饋我們的方式。只要我們力所能及地支持社區,我們都會這樣做。

《西華報》和其姊妹報《the Asian Weekly 》與其他當地報紙的不同之處在於,許多忠實的社區支持者與我們密不可分。以北邊的厚德福餐館為例,老闆符媽媽儘管她成功的生意,大部份的客源不是來自華人,根本不需要在華文報紙上作任何的促銷。卻都在每個農曆新年在我們兩份的中英文報紙上做廣告。去年,符媽媽走進我們的辦公室,將報紙訂閱續簽了10年。

「你確定嗎?」我問了她兩次。我的意思是:「您確定我們會在這裡呆這麼久嗎?」這種作法使我感動得熱淚盈眶,只要能表達我的感激之情,我就會努力工作。

儘管面臨困境,我們仍有很多值得慶賀的歷程,包括汗水、鮮血和眼淚以及我們的里程碑。我們將於1月20日慶祝報社成立38週年。

點點滴滴的過去

當《西華報》及其姊妹報紙《the Asian Weekly》首次開始發行時,人們深表懷疑和抵制。甚至一些社區成員對我說:「我會給你6個月的時間。」另一位成員彼此互相說:「給她一年的時間,她就會關門了。」然而,我們38年後仍在這裡。他們的預言成為了我的鼓舞力量。但是我從來沒有遇到過反對者,我也從不認真對待因拒絕我們而有的失落感。重要的是,他們後來都是我的盟友。

開始的英文版《the Asian Weekly》,僅僅是在中文版的《西華報》中附帶的幾篇英文文章。《西華報》是以中文發行,目的是希望華人移民能以自己的母語,閱讀主流新聞和事件。我們最後決定將英文版,從中文版中獨立分開, 並賦予了新的身份和名稱,稱為《the Asian Weekly》。

《西華報》的創始編輯司徒洪先生,當時以不同的內容,堅持這中英文的兩份報紙,都必需要每週發行。他說:「如果是每兩週一次或每月一次發行《the Asian Weekly》,那麼很可能沒有讀者會記得該何時來取報紙。」由於我們當時經驗不足,人力和資源有限,一星期發行中英文的兩份報紙,這種沈重的工作就像在地獄中掙扎般的痛苦。

今天,我們面臨著一系列不同的令人生畏的、無法解決的、不可逆轉的挑戰。我們繼續前進的唯一原因是,我們對服務社區的承諾。

現今與我們當初開始的方式和地點相比,不可同日而語,但仍以開展業務並以多種方式回饋社區為經營方式和宗旨不變。我們為包括美國出生的亞裔,和主流人士在內的多代人及華人移民提供服務。早年我們的社址是在現今布殊酒店的地下室。

或許各位會因為我們還沒關門大吉,就稱我們成功嗎?但這是每週我們努力、適應、拼搏、協作,為大家帶來最好的內容,我們辛苦工作直到對每個修訂版本滿意為止,包括標題、故事、照片和所有版式,然後再將PDF檔,經由電腦發送至我們的印刷廠。我認為從工作的樂趣過程這點來看,我們是絕對成功的。

自1990年代以來,長達16頁的英文版《the Asian Weekly》和28頁中文版的《西華報》,一直以來每週都是出版不同內容的獨立社論。幾十年來我們在這兩份報紙裡發佈的新聞和故事,要比其他任何華州本地亞裔媒體都來得更多,也更豐富。

想像一下,如果我們把這37年來所有發行的報紙都堆積起來,我們可以建造一座比其他亞裔社區報紙都要高的摩天大樓。 然而,我並不以此認為是項成就。

定義成就

令我們感到自豪的是,儘管我們在為報導獨家新聞,追求硬新聞而戰中遇到困難,但我們仍然具有韌性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尤其是在其他族裔媒體避免報導的最困難的故事、最不受歡迎和具有爭議的事實時。

我們對犯罪、經濟、商業、政治、教育和健康的及時報導顯示了這些事件如何影響我們的社區。這些主題反映了社區面臨的動盪,複雜的挑戰和實際問題。當我們涵蓋社區中發生的事情時,也就是我們逐章為社區記錄下寶貴歷史的見證。

對大多少數族裔媒體而言,放棄對硬新聞的處理,改以副刊版發行。要知道處理硬新聞是很耗時曠日,更需要團隊的合作和挖掘。當我們講出故事真相時,我們是踩在別人的腳趾上。反對者會以川普總統最喜歡的話「那是假新聞」,陷我們聲名狼藉且失信讀者。無論批評者對我們如何攻訐,我們都絕不以反擊個人為手段和目的。經過多年的實踐,我們已經學會了「就此放手」的寬容且不耿耿於懷。

幾年前,賀明律師事務所的律師Charles Herrmann說:「如果您取悅所有人,您不是報紙,而是公共關係通訊。」Herrmann是我們的長期廣告商,他不希望《西華報》只是拍拍每個人的背部,去向大家示好。我父母最初反對我開報社,因為辦報是一項不討好的生意。當時我不相信,我很天真。但他們最大的反對理由是:「辦報你是不會賺錢的。」

數碼媒體的祝福與詛咒

如果我告訴你我過去很喜歡我的工作,那我是在撒謊。

就像前總統肯尼迪(Kennedy)所說,多年來,我這樣做,不是因為它很容易,而是因為它很困難。如此艱辛,以至於我在頭十年裡由於勞累、疲憊和養家的需要,經常因為身體疾病和壓力而痛苦不堪,我哭了好多次。

具諷刺意味的是,當互聯網進入人們的生活後,我們的工作量減輕了。多功能電腦是我們處理新聞需要的利器。過去我們得在狹獈的暗室進行照相的膠片處理,用笨拙的複印機,對所有照片進行半色調篩選,逐層分色,然後用出租車,將紙版樣本送到印刷廠。

使用膠帶、剪刀和紙張進行紙版佈局,以手動方式輸入英文和中文文本,並用白色乳膠塗掉過程中犯的任何錯誤來掩蓋它們。僅佈局一頁版紙就是一項費力的工作。我們目睹了從黑白到彩色,從紙版到數碼版的轉變,從而減少了人工和生產成本。我們有時會在幾小時內將故事在線上發佈,因此有時甚至能與主流媒體一樣快地發佈我們的故事。

數碼媒體的發展既是福也是禍。但是,即使它最終會扼殺我們所有人的工作機會,我也不想讓時間倒轉。

去年,我們預計它將是像2017年和2018年那樣災難的一年。然而「奇蹟」出現在我們最絕望的時光和日子中。然後我想起了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所說的話:「只有兩種方式可以過上自己的生活。一個好像沒有什麼是奇蹟,另一個好像一切都是奇蹟。--There are only two ways to live your life. One is as though nothing is a miracle. The other is as though everything is a miracle.」

我將在下一期中與您分享這些奇蹟。問題是:我們能否捕捉到這些奇蹟,並在2020年複製它們?

Filed Under: 吳靖雯博客, 意見 Tagged With: 報紙, 派克市場, 紐約時報, 華人, 西華報

2019年的好與壞 第二部分–好

January 9, 2020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靜雯博客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the opinion section


我最喜歡新年,因為不僅是設定具前瞻性新目標,也是對我們收到的禮物加以反思和感謝的時候。有趣的是,我在今天2019年的最佳榜單的博客文章上,並不全是包括曾刊登在《西華報》頭版新聞的事件,但仍然突出了我們社區的進步、優勢和美麗,頗值得與大家分享。

賦予超級力的一天

2019年5月3日是亞裔社區特別的一天。總統候選人楊安澤(Andrew Yang)在訪問西雅圖期間,於煤氣廠公園(GasWorks Park)有超過1000人的集會共襄盛舉。在表爾威舉行了小組會議,並在西雅圖舉行了500人的籌款宴會。《西華報》是唯一參與以上3個全部活動的媒體。對於亞裔美國人來說,這是令我最振奮人心的日子之一,見證了我們自己的日子,見証了我們亞裔,正努力角逐美國最高的官職--總統大位。

剛開始時,楊安澤的競選活動並非真的針對亞裔美國人。然而,許多亞裔人湧向他,並支持他。如西雅圖社區領袖Wayne Lau,在17位總統候選人中,Lau僅向楊捐款。

楊安澤以一種非常規的信息,鼓舞了自己這位非政治的人物。作為移民之子,他的背景與我們相似。楊安澤將美國的夢想和亞裔美國人的形象,提昇到另一個層次。我們需要亞裔社區中有更多像楊安澤這樣的人出來競選公職,為我們代言當我們的喉舌,打破陳規定型保守的觀念,熱心為社會大眾提供服務,貢獻出自己的心與力。

華人耆老是新興的力量

華埠有許多新項目將陸續展現衝勁和實力。在此之下,華埠國際區的許多華人移民長者,發出的聲音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響亮,他們現在已然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在華埠國際區居住著接近一千多名的耆老,他們的選票至關重要。在多項示威、抗議活動和集會中,活動家、企業主和組織者都將他們的選票納入考量。

這些耆老在遊說市政廳以支持警察合同和老人食品券方面,已然發揮了關鍵作用。他們還在ISRD董事會議上發表講話。我們向這些參與和大膽的耆老們致敬。

健安養老院仍向前進

儘管由日裔美國人建立的熟練看護養老院-日本西北Keiro養老院-因財務困難不得不關閉的不幸消息讓社區震驚,然而相對的由華人創立的健安療養院,在財務和運作方面卻十分良好。健安新設的輔生活區於去年完工,並將在2020年3月14日在華盛頓湖畔的凱悅酒店(Hyatt)舉辦慶祝成立35週年慶。

感謝所有已故創始人,如已故的陳德堯、胡國恩,Ed Wong和執行長余海量,及長期奉獻的志願者如陳潤妹。如果不提及健安超過30年的領導層執行董事溫重德先生,這份名單將是不完整的。他是健安的堅強後盾,為養老院提供了穩定、遠見和財務基礎。

最美麗的「金豬」

在豬年,華埠國際區歡迎派克市場的豬在社區裡進行改造。在藝術家鄧作烈的神奇設計下,普通的玻璃鋼豬形體被改造成具有多種顏色、文化符號和新身份的美麗中國豬。她的英文名字現在叫Golden Pearl,中文名字叫「金珠」。意指豬和珍珠,是兩個不同漢字但諧音是相同的。她在華埠上上下下的巡遊了好幾個月。

金豬現在回到市場了。去年12月,她高高的被包圍在聖誕樹和燈飾的市場屋頂上供眾人瞻賞。

最佳演講

我有幸每年參加40多個社區活動,並有機會聆聽一些很棒的演講。日裔長谷川(Toshiko Hasegawa)在InterIm年度晚宴上的主題演講是最好的,她是名單上最年輕的講者,是華盛頓州亞裔事務委員會的執行董事,也是州長傑·英斯利(Jay Inslee)最年輕的內閣成員。

長谷川的演講周全涵蓋了許多方面。以31歲之齡的她,不僅針對老年人,還針對來賓群體中的年輕人。她的演講傳遞出完美無瑕的內容和言辭,贏得了來賓們熱烈起立的鼓掌。我已經看到她從一個年輕的女孩,成長為一個自信而有能力的領導者。她的父親是參議員長谷川(Bob Hasegawa),對女兒的表現感到十分驕傲自豪。

日本航空JAL首航剪綵。

前往亞洲的最佳旅行

對於亞洲航空公司直飛西雅圖的航空公司來說,2019年是令人振奮的一年,其中包括新加坡航空、國泰航空和日本航空JAL。為什麼他們決定在同一年開始經營直飛西雅圖的航班,這絕非偶然。日航高管表示,日航「喜歡去有競爭的地方」。

航空公司的舉動不僅為西雅圖和亞洲的旅遊業注入了活力,而且還為旅行者節省了前往亞洲的大量時間。我仍然記得國泰航空的高管們在市區的一個公寓,以普捷灣(Puget Sound)的180度視角為背景,為一小群媒體舉辦了愉快的午餐,對話生動有趣,內容豐富。

日航在西塔克機場(SeaTac Airport)的首航受到了廣泛的讚揚,乘客對贈送的紀念品都愛不釋手。

最難忘的照片

旨在推動華埠國際區老年人參與公民活動的《耆老行動基金會》創始人陳馬淑怡(Nora Chan),和前宇和島屋董事長森口富雄(Tomio Morguchi),在1998年因反對關閉現在部份屬於宇和島屋商店的南Lane街,成為競爭對手。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們在晚餐時一起合影。他們之所以在一起,是因為都共同認為市場價格住房,在華埠國際區的生機與活力中起著重要作用。

仁人年度籌款晚宴

籌款活動中最感人的時刻

Denise Louie幼兒中心於10月在Sodo公園舉行了230位客人與會的年度籌款晚宴。與ACRS的盛大晚宴或亞洲陸榮昌博物館的晚宴相比,這是一個較小的人群,後兩者的宴會廳容納了500多人,宴會場所是Denise Louie幼兒中心活動的兩倍。

然而,籌集的總金額令人印象深刻,共計是190,000美元。

他們中沒有一個人體認到,因為工作機會,廉租房和附近居民生活水平較低以及他們的孩子免費接受教育,讓自己更快地實現了美國夢。

在表爾威威斯汀酒店(Westin Hotel)舉行的《仁人年度籌款晚宴》上, 我也倍受感動。通常,非營利機構的客戶,無論想要多麼盡可能的作出回饋,都無力作出許多的捐款。另一方面,我目睹了一些移民的成功,他們從華埠國際區搬到郊區,甚至再也沒回訪過華埠。但是,沒有參加此次活動的前仁人客戶Amy Lee,向該機構捐贈了25,000美元。真是個好例子!

西雅圖警察局長Carmen Best身著服裝走秀。

最好的驚喜

是什麼能造成一件大事發生?靠的是「驚喜!」

但是, 如何能在年復一年樣板似的年度活動中,有效地植入這個元素?

二手店 Goodwill的年度晚宴上, 邀請西雅圖警察局長Carmen Best作為其《閃閃發光的時裝秀-Glittering Fashion Show》的模特兒之一,結果大受歡迎。大多數來賓從未見過她穿裙子。大多數從事非傳統工作的女性,經常會遭受性別歧視。為了塑造專業形象並成為其中一員,Best總是在工作時穿著制服,也就是只穿長褲,不著洋裝,襯衫。看到她當晚的變化,真是令人耳目一新,穿著晚禮服的她,真是優雅美麗。

最佳幕後工作者

駐西雅圖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於12月下旬,在中國海景大酒樓舉行歡送秘書莊足金女士的榮休晚會,她擔任秘書一職已有35年。因為她為辦事處和社區服務作出卓越的貢獻,遠超過她當秘書的頭銜。一家旅行社說,莊足金介紹了該公司的商機。另一位代表說,她將許多組織聯繫在一起, 並為文化交流提供了多重背景。

最好的食物

為了確保所有要人都出席會議, 雷尼爾谷合夥公司(Rainier Valley Partnership)執行董事Wayne Lau,在活動舉辦前通過電子郵件,將其《代理商年度會議》的20多道菜單,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給客人,我是個美食家,顯然是無法抗拒這些食物。另一場美味的招待會,是由亞太地區董事聯盟(Asian Pacific Directors Coalition-簡稱APDC)向市政府官員致敬的活動。招待會確實把各種亞洲美食混合一起宴饗來賓,還包括了日本壽司。

最有創意的甜點

執行發展研究協會( Executive Development Institute-簡稱EDI)提供了今年最精美的甜點拍賣之一。我還需要說更多嗎?只看一下我拍的照片,就會全然明白了。EDI以專業和個人的方式,訓練各個領域的領導者,培訓成員如何應對挑戰。

主持人很體貼。每個客人的盤子上都有一個單獨包裝很好吃的餅乾。我是其中的一位不是專為每人150至200美元的晚餐而興奮的客人。雖然甜點仍需額外付費,但這與錢無關,而是不要讓捐贈的施主遛之大吉。

Tracy Luu 創作的Yoda蛋糕

最佳派對

Geekwire出版商Jonathan Sposato每年在他Queen Ann的家中舉辦聚會。這是我喜歡的聚會之一,有客人名單、有趣美味食品介紹、科技和多種行業、多族裔和文化的客人,飽覽普捷灣的360度視角的美景,以及有趣的對話。

具亞裔血統的Sposato和他的妻子熱情好客,慷慨地招待客人,讓大家在他美麗的家中漫遊閒談。

最相關的無聲拍賣品

低收入住房協會
(Low Income Housing Institute-簡稱LIHI)在11月舉行了籌款晚會。引起我注意的是它的無聲拍賣品-鳥屋。「小房子」象徵著LIHI在西雅圖建造房屋的小房子。這些鳥屋與該機構的任務最相關。他們不僅賣得很快,而且看起來很有趣,並激發競標者思考低收入住房者的環境和性質。

從市區到華埠國際區到海濱的免費巴士

感謝《耆老行動基金會》創始人陳馬淑怡,大家現在可以從華埠國際區免費乘坐公共汽車,從中華門到先鋒廣場,海濱區等地方遊覽。

最自豪的觀眾

2019年,舉世聞名的鋼琴家郎朗不僅在歐洲與韓裔德國鋼琴家結婚,而且於10月9日在西雅圖演出。約40%的觀眾是亞裔,入場人數超過2300。

當他進入舞台時,歌迷們鼓掌。他的魅力在古典音樂家中很少見。他那令人著迷的表演使觀眾激動。

讓我們不僅歡樂迎接2020年,更迎接充滿希望、和平、快樂、歡笑和樂趣的新十年。

Filed Under: 吳靖雯博客, 意見 Tagged With: ACRS, APDC, Goodwill, ISRD, 中華門, 亞裔, 先鋒廣場, 國泰航空, 新加坡航空, 日本航空, 楊安澤, 美國, 華人, 華埠, 西華報, 西雅圖, 郎朗, 養老院

  • « Go to Previous Page
  • Go to page 1
  • Go to page 2
  • Go to page 3
  • Go to page 4
  • Go to page 5
  • Interim pages omitted …
  • Go to page 7
  • Go to Next Page »

Primary Sidebar

亞太文化中心專欄

從夢想到現實:APCC開啟通往新家園的大門

經過幾十年的辛勤工作和堅定的決心,亞太文化中心美麗、充滿活力、最先進的設施已經完工。 APCC已於2025年8月29日舉行節日盛大開幕式以紀念這一里程碑。 新地址是:4851 South Tacoma Way, Tacoma, Washington 98409。 29年來,APCC一直在穩步發展,並一直在尋找一個永久的家。 多年來,APCC員工在Sheraton … [繼續閱讀……] about 從夢想到現實:APCC開啟通往新家園的大門

宣佈新的APCC會員計劃!

探索與亞太文化中心聯絡的多種方式,同時享受獨家會員福利。 成為會員意味著加入一個充滿活力的社群,慶祝亞太地區的多樣化文化和傳統,同時支援APCC對社群的使命。 作為會員,您將全年享受特殊福利,包括: 1、Judie … [繼續閱讀……] about 宣佈新的APCC會員計劃!

Patsy Surh O’Connell 個展

展期: 8月29日至9月6日(2025年) APCC Jade Choe Gallery地址 • 4851 S. Tacoma Way, Tacoma, WA 與藝術家會面: 9月4日下午四點至六點 《永恆的綻放牡丹致敬Eternal Blooms: Peony … [繼續閱讀……] about Patsy Surh O’Connell 個展

社區活動 / 文藝訊息

生活訊息

西市公立學校的安全觀察監測中心 從今年秋季開始,西雅圖公立學校將開始推行「安全觀察」應用程式和相關電腦程式。其目標是將發生在校內的威脅事件進一步惡化之前盡早進行通報;通過應用程序、短信或網絡來識別可疑 … [繼續閱讀……] about 生活訊息

活動報導

參觀現代住宅 9月13日(上午10點至下午4點)多個地點。西雅圖現代住宅之旅是自駕參觀西雅圖和東區的現代住宅,有機會與建築師、設計師和建築商會面,適合10歲以上(可以)。 交響樂的開幕之 … [繼續閱讀……] about 活動報導

生活訊息

西雅圖公共圖書館博物館 通行證計劃又回來了而且比以往更大,有15個景點可以免費參觀。在中斷了幾個月之後,這是在預算內參觀西雅圖博物館、水族館和動物園的好方法!在2025年8月又增加了兩個景點後,西雅圖 … [繼續閱讀……] about 生活訊息

更多社區活動 / 文藝訊息

Copyright © 2025 · News Pro on Genesis Framework · WordPress ·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