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3日德州發生嚴重槍擊案,事隔不到24小時,俄亥俄代頓市4日凌晨又爆發槍案,槍手在30秒內共射殺9人,隨後被巡邏警察擊斃。
代頓警察局局長理查德•比爾(Richard Biehl)週一表示,調查人員尚未查明嫌犯的作案動機。死者包括他的妹妹、他的好友。比爾稱:「他會射殺自己的妹妹聽上去似乎令人難以置信,但說他沒有意識到那是他妹妹更加難以置信,所以我們還沒弄清楚。」
當地警方稱嫌犯是24歲的白人男子貝茲(Connor Betts),事發當晚,槍手和妹妹,好友三人一起驅車前往代頓的酒吧,之後分開。槍手在向他的妹妹和朋友開火之前,已在一個小巷裡射殺了一名行人。事件中至少有27人受傷,是槍傷和逃離危險時的踩踏受傷。
當局表示,貝茲的步槍是從網上合法購買,並將它運送到代頓附近的一家槍店。警察局長稱,貝茲當時隨身攜帶了250發子彈,至少射出41發。
據貝茲的兩名高中同學透露,貝茲就讀貝布魯克高中時,他當年在校期間就曾因編了「獵殺名單」和「強暴名單」而遭停學。貝布魯克校方婉拒評論這兩人的說法,只證實貝茲曾上過這所學校。
其中一位女同學表示:「有份獵殺名單和強暴名單。我的名字在強暴名單上面。」據悉,這位女同學曾是拉拉隊隊員,她說,其實她不算認識貝茲,但當警方聯繫她,說她被列在貝茲的強暴名單上時,她非常驚訝。她表示,「警察說他有陣子不會來學校了。」
據報導,貝茲2012年編纂的獵殺名單被發現後,警方展開調查,後來貝布魯克高中大約有1/3學生因為害怕沒去上課。雖然貝茲當年因為才17歲,姓名未被公開,但這兩名同學表示,學校里大家都知道貝茲是因此事停學。
警察局長比爾週一表示,無法確認有關「獵殺名單」的報導,他補充說,即使報告證明是真的,他也會對名單與槍擊事件的聯繫持謹慎態度。「我有點不情願,即使有這樣的證據,也不能用它來解釋10年後發生的這件事。」
由於德州和俄亥俄州這兩起惡性槍擊事件,共導致31人死亡數十人受傷。全美反槍控槍聲浪也再度四起。近日就有數百名反槍人士在白宮門前抗議,呼籲政府和國會積極推動控槍法律。


華盛頓州州長傑伊·英斯利(Jay Inslee)也宣佈參選總統的意圖。我深刻地記得他和他同時競選州長對手的Rob McKenna,在西華報於西雅圖喜來登酒店(Sheraton Hotel)慶祝成立20週年的晚宴上,兩人各自分別舉著龍頭進入會場,真是壯觀又隆重!
2009年,適時前任州長駱家輝宣誓就任奧巴馬總統的商務部長,我在白宮有幸會見了前副總統喬·拜登 (Joe Biden)。這次見面,他沒有像其他11名指責他的女人那樣不恰當地碰觸我。拜登最近宣佈參選2020年民主黨的總統競選。

我第一次看到楊安澤的臉是在全國新聞(national news)的報導中。什麼?一位亞裔面孔出現在10多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中間!我看得對嗎?這只是一個兩秒鐘的鏡頭。很快,來自我們社區的許多人知道有一名亞洲人要出馬競選美國總統, 但沒有人記得他的名字或知道他是誰。他的族裔背景對許多亞裔美國人很重要。











華府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在2018年9月3日報導,白宮官員正研擬的一項有關「公眾負擔-public charge」的移民方案,主要影響對象是已經在美、正申請綠卡的合法移民,以及正申請合法入境美國者。白宮希望在期中選舉前提出此案,以提振共和黨選民的熱情。然而此方案也會影響到希望未來申請永久居留的無證移民,因為此政策改變,將擴大「公眾負擔」的定義。



川普對中國極為強硬,除了發動貿易戰令中國陷入兩難外,近月亦對在中國企業在美資產進行嚴格審查。《華爾街日報》(WSJ)8月10日報導,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下令海南航空集團強制出售位於紐約曼哈頓區的紐約海航大樓。

川普就職以來與媒體間的戰爭愈演愈烈。他最近在全美各地的助選集會上,更頻繁也更用力地攻擊媒體。白宮幕僚及接近川普的人士表示,川普攻擊媒體,除了反映他內心感受的不公平,另也經過算計,是競選策略的一部份,希望在期中選舉前刺激共和黨選民。

川普再度發出關閉美國政府的威脅——如果國會不為他在美墨邊境建造隔離牆的計劃撥款,表明他決心在11月中期選舉前強調他在移民問題上的強硬立場。
有別於傳統的多邊國際合作,世界各國的單、雙邊外交有增長的趨勢,專家解讀為「川普現象」。其中包括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島與伊朗核協議,過去多透過聯合國或多國談判來協力解決, 現今的中美貿易戰、美國制裁伊朗等等,多是一對一的處理,顯示各國有放棄聯手傳統盟友解決問題的趨勢。現在的單邊行為多半是因川普而生,其他各國仍尋求國際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