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kip to primary navigation
  • Skip to main content
  • Skip to primary sidebar
  • 主頁
  • 關於本網站
  • 聯繫
  • 姊妹刊Northwest Asian Weekly
  • Asia Pacific Cultural Center

西華報 Seattle Chinese Post

西華報

ad_WADOH_Stay_Safe

  • 新聞
    • 本地新聞
    • 美國新聞
  • 短評
  • 副刊
  • 意見
    • 吳靖雯博客
  • 分類廣告

美國

拜登總統就職典禮服裝花絮

January 29, 2021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在美國總統就職典禮上,穿著總是備受關注。1月20日新上任的總統拜登和賀錦麗的丈夫Douglas Emhoff都選擇了來自Ralph Lauren的禮服。相比於女士,男士們的衣服總是要稍微無聊一些。今年就職典禮上代表女性穿著的時尚,那就是順色搭配和長大衣。以下我們來欣賞一些重要女性來賓的風釆!

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穿了一身有點發藍的深紫色,由兩位美國黑人設計師設計,Christopher John Rogers和Sergio Hudson。這對設計師曾經給前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設計過衣服,可以說是美國最炙手可熱的黑人設計師之一了。雖然兩位設計師以大膽的配色和誇張的廓形著稱,但是副總統還是選了非常簡潔的款式,符合她一貫的風格,盡量不讓自己的衣服惹出爭議。而鞋履則同樣是黑人設計師Sergio H udson的作品;再來看看前來觀禮的賓客們,原來不只Kamala Harris 一人選了紫色。媒體評價紫色是民主藍和共和紅的混合,很長時間以來都是兩黨制的像征。它也是代表婦女選舉權運動的顏色之一,標誌著對這一事業的忠誠。

新第一夫人Jill B iden身穿海藍色的長大衣和禮服,還戴了同色系的口罩。外面的大衣袖口用天鵝絨包裹,而裡面的裙子則用施華洛世奇的水晶和珍珠做點綴。這一套出自在科羅拉多出生的設計師Alexandra O’Neill 之手。他在給媒體的郵件中說,能在今天給Dr. Biden設計衣服,真是難以置信的榮耀。總統和總統夫人的服裝除了考慮品牌外,顏色搭配也是一大重點:喬拜登選擇海軍藍是因為這個顏色代表了美國一直以來信奉的榮譽和勇氣,而夫人選擇的藍色綠套裝則是希望明亮感能消靡疫情之後造成的人民恐慌、對立與不信任,同時藍色也是民主黨的標準色系之一。

米歇爾.奧巴馬穿了一身紫紅色,有點像李子色,搭配了一條大腰帶。這套也是黑人設計師Sergio Hudson設計的,聽說引發了不少追捧和討論。

希拉莉.克靈頓選擇明亮的紫色套裝,佩戴同色的圍巾,外套搭配深紫色的大衣。這一套來自Ralph Lauren。

賀錦麗的姪女Meena Harris,穿著綠色的裙子和毛絨絨的墨綠色外套。

勞拉.布殊身穿蔓長春花藍,同色系的口罩,還有小布殊身上同色系的領帶。看起來蠻和諧。

前副總統Pence的夫人Karen Pence,身上也是順色搭配,黑色的外套和內搭。

藝人Lady Gaga以深藍色喀什米爾外套、紅色絲質撐群現身並演唱美國國歌,身上服裝來自法國高訂品牌Schiaparelli,設計師Daniel R oseberry同樣身為美國人自然引以為傲,他同時寫下一段感言:「感謝Lady Gaga穿上Maison Schiaparelli參與美國總統就職典禮,品牌與有榮焉。」而Jennifer Lopez則選擇了CHANEL服裝登場並演唱多首愛國歌曲,包含「這片土地就是你的土地」(This Land is Your Land)。

Filed Under: 副刊, 圖片, 首要 Tagged With: 共和黨, 就職典禮, 民主黨, 總統, 美國

美國總統就職典禮趣聞

January 29, 2021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美國總統就職典禮是為了總統在新的四年任期開始而舉行的儀式,即使是連任總統也不例外。自1789年4月30日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作為第一任美國總統,在紐約市的聯邦大廳舉行的就職典禮,到眾所周知的2021年1月20日當選總統喬·拜登,在美國國會大廈西線的宣誓就職,在歷經兩個多世紀的過程中,仍有很多值得人們了解和銘記的瞬間。

為什麼是1月20日?

在第一任總統就職典禮之後,從1793年到1933年的所有後續常規就職典禮,都在聯邦政府根據美國憲法開始實施的當年3月4日舉行。而在1937年批准美國憲法《第二十次修正案》後,就職典禮日期移至當年1月20日。此後一直保持至今。

「任期」最短總統

特例是如果就職典禮當天為星期日,那麼公開儀式將被移至下個星期一。在上下的空檔日,就會出現美國歷史上有「任期」最短總統的現象。就是因為週日的特殊情況,美國第12任總統Zachary Taylor宣誓就職的時間是1849年3月5日星期一, 而上一任總統James K . Polk已在1849年3月3日卸任。

據美國憲法總統、副總統缺位時由參議院臨時議長代行職權,這樣當時參議院臨時議長David R ice Atchison就成為了3月4日那一天的美國總統。在他1886年逝世後,墓碑上還刻有「David Rice Atchison為任職一天的美國總統」幾個字,但他並不是正式的民選總統。

非常規的就職典禮

此外,因總統去世或辭職,舉行了九次非常規的就職典禮。最近一次發生在1974年,是年8月8日第37任美國總統尼克松(Richard Nixon),因水門事件宣佈將於次日辭職,於是1974年8月9日美國第38任總統福特(Gerald Ford)在華盛頓特區白宮東廳舉行了就職典禮。

舉辦地點

傳統上來說, 總統就職典禮是戶外的公共儀式, 總統去世或辭職後的內部儀式除外。1909年,由於暴風雪,William H. Taft的就職演說被移至參議院。
1985年,由於惡劣的天氣,羅納德.里根(Ronald Reagan)的第二任期的就職典禮在圓形大廳國會大廈的室內舉行。

自1981 年羅納德. 里根(Ronald Reagan)首次就職以來,就職典禮就一直在國會大廈的西線舉行。此舉旨在降低成本並為觀眾提供更多空間。

與時俱進

隨著通訊技術的不斷發展,就職典禮活動向公眾傳達的方式也在不斷變化。這些發展和演變除了體現著美國在人文、立法和科技上的不斷進步,也從側面體現了通訊技術發展的里程碑:

◆1801年,托馬斯.傑斐遜(Thomas Jefferson)就職典禮,第一次通過報紙向廣大民眾進行傳播就職典禮。

◆ 1845年,James K. Polk就職典禮,第一個由電報報導的就職典禮。

◆ 1857年,James Buchanan就職典禮, 第一次已知的被拍照的就職典禮。

◆ 1897年,William McKinley就職典禮,第一次被電影拍攝下的就職典禮。

◆ 1905年,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 oosevelt)第二任期就職典禮,第一次將電話安裝在國會大廈就職典禮上。

◆1925年,Calvin Coolidge第二任期就職典禮,首次通過廣播在全國範圍內播出。

◆ 1929年,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就職典禮,這是第一次被有聲新聞記錄的就職典禮。

◆ 1949年,哈里.杜魯門(Harry S . T ruman)第二任期就職典禮,首次通過電視轉播。

◆ 1961年,約翰.肯尼迪(John F. Kennedy)就職典禮,第一次以彩色電視轉播的就職典禮。

◆ 1981年,羅納德.里根(Ronald Reagan)就職典禮,首次為聾啞人和聽力障礙者提供電視字幕。

◆1997年,比爾.克靈頓(Bill Clinton)第二任期就職典禮,首次在互聯網上現場直播就職典禮。

◆ 2021年,喬·拜登(JoeBiden )的就職典禮由於安全和疫情的考量,大多數慶祝活動都是虛擬的。拜登夫婦照例在多支軍樂隊陪同下從國會大廈前往白宮,但賓夕法尼亞大道兩旁不會聚集大量人群。虛擬遊行將通過電視直播,展現全美各地舉行的表演活動,包括音樂演奏、樂隊彈唱、詩歌朗誦、舞蹈表演,節目並致敬抗疫一線的英雄人物。

Filed Under: 副刊, 政治, 首要 Tagged With: 拜登, 總統, 美國, 華盛頓

新年新氣象: 如何讓自己感覺好些?

January 28, 2021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靜雯博客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the opinion section


醫生說,如果想心情好點的話就養隻寵物狗吧!我同意,但我不是個喜歡動物的人……

我們從未想像過2020年會是個瘋狂的,同時也是顛覆整個世界的一年。圖片: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CBS News)的屏幕截圖,人們開車排隊領取救濟食品。

圖片: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CBS News)的屏幕截圖,人們開車排隊領取救濟食品。

過去的一年,我們所有人都經歷了很多事。 很難不對新冠大流行感到悲慟,創傷或憤怒:因為疫情導致重症監護病房(ICU rooms)裡到處都是垂死的病人,棺材堆積如山,醫護人員為挽救生命精疲力竭,人們排隊搶購民生用品,學校被關閉導致學生對遠距教學感到沮喪 ,無助的人被孤立在家中困坐愁城。

報告顯示,在美國,有57%的人經歷了抑鬱和焦慮的情緒,其中年輕人遭受的打擊最大。令人不寒而慄的是,有1100萬人想到過自殺。這場新冠大流行給生活在美國的人們帶來了精神健康危機。

盡管我不屬於上述任何一類情況。但是,我確實有感到壓力和沮喪的時刻。我能感覺到那些灰暗時刻一次又一次的蔓延至我的全身。我們都有應對的機制。最糟糕的方法即是暴飲暴食。那並不是自我修復的好辦法,那是在懲罰我們的身體。

當你緊張或沮喪時,得想方設法去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不要只是坐在那裡發呆。值得慶幸的是,在過去的8個月裡,我擁有的希望多過失望。無論受到什麼影響,我都在嘗試通過唱歌,跳舞,笑看YouTube上的節目,在公園散步、和朋友通話以及寫作來放鬆心情。

如果要說COVID有任何價值的話,那就是它將改變我對生活的看法。如果我在2019年就知道自己將在2020年被限制旅行,那我一定會很沮喪。現在,我不僅接受了它,而且我真的很感激自己能夠安全的待在家中。

當我為了每週的目標在工作,我的家人都安好康泰時,有些人正承受箸死亡的逼近;當我的餐桌上有食物,我待在家中這個安全的避風港時,有些人即將走到他們生命的盡頭。此時此刻,我還有什麼權力感到悲傷、抱怨甚至去責怪他人?

至少在2021的上半年大家的日子都不會變得多輕鬆。社交距離仍將持續數月。隨著愈來愈多的人接種疫苗,我們可能會看到封鎖有所緩解。在過去的一年,我一直夢想著一旦國境開放,就到世界各地的名勝景點去旅行觀光。現在,我意識到這些都是不切實際的願望,但它們並不是我清單上最引人注目的事項。世界的走向如此不可預料,我在內心深處思考了應對當前狀況所能夠做的事情。

為了應對即將來臨的不確定性和挑戰,我應該制定哪些新年目標?

我們該怎麼做才能讓2021年的生活更加輕鬆?

做出積極的改變以應對未來

圖片:Stella Fong和她的小狗Sox。

我有個親戚在養狗之後變得更加快樂。我的阿姨更喜歡跟她的狗說話,而不是她已故的丈夫。

所以,養個寵物吧!無論是狗,貓還是鳥。狗給主人無條件的愛。牠們從不評判您。我推薦養狗,因為您可以帶牠們出去散步,並給您帶來很多樂趣和陪伴。狗喜歡和人玩耍,但是關於貓……我知之甚少。一位朋友說她和她的貓一起睡覺很舒服。這從另一個層面說明我真的不了解動物!

觀鳥很有趣。但是鳥可能很貴。如果您無力買鳥,不妨去樹林裏觀鳥。一樣有趣。或尋找其它不時可以與您玩耍的動物,藉此分散精力,不去擔心那些無法改變的事情。

音樂

在這場新冠大流行中,我最想的是去聽音樂會。在這個悲慘的隔離期,音樂拯救了無數音樂家和普通人的生命。還有什麼比在Zoom上和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一起唱卡拉OK更有趣。我很欽佩那些能在Zoom上一起協作表演的音樂家們。這樣的合作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在這非比尋常的時刻,這樣的合作猶如一個里程碑。許多音樂家利用COVID這段時間仍在創作歌曲。其中包括前頭甲殼蟲樂隊(former Beatle)、現年78歲的Paul McCartney,他正在英國譜寫和製作許多新歌。很顯然,有些人能夠充分利用封鎖的這段時間。

圖片:卡拉OK大賽的決賽選手們。 (照片由John Chen提供)

我在2018年到2019年間斷斷續續地學了鋼琴。我彈的不怎麼樣,但是每當我彈錯的時候,也是我覺得最好玩的時刻,所以我經常彈錯。音樂就是這麼神奇,一旦投身其中,它就會讓您忘記煩惱。

為了讓自己開心,我請一些同事和朋友與我分享他們最喜歡的10首音樂。這樣不僅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朋友,還能聽到一些自己以前沒聽過的好歌。同時我也在聽YouTube上的新歌。

學習演奏樂器是另一個選擇,但這並不適合所有人。

在這不平凡的一年裏,如果沒有音樂 為伴,我真不知道日子要怎麼過下去?

尋求幫助

我不願承認自己是個弱女子。我的人生目標是幫助和鼓舞其他女性。作為一個在離異家庭中長大的孩子的我,從小到大都在隱藏自己的弱點。特殊的家庭情況一旦被人知道,意味著我可能會被嘲笑,讓我臉上無光。

有一學期在付了華大的學費和其他費用後,我銀行賬戶上只有不到20美元。我從來沒有向任何人尋求幫助或同情,甚至是我最好的朋友。我知道她也沒有多少錢。所以我什麼也不想說。另外一個原因是,我羞於告訴別人我很窮。我認為凡事只能靠自己。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我都不願流露出我脆弱的一面。

從事新聞行業一段時間後,我開始比較坦然地能與別人分享我的不足處。當有人問到一些我不了解的事情時,我會直率地告訴他們我不知道答案。

盡管如此,主動告訴別人我的問題並不符合我傳統的中華文化教養。但是COVID給了我一個新的視角,我願意在寫作中分享自己。只是我仍然需要學習如何面對它。

「脆弱是創新、創造力和變革的發源地。」《勇敢地冒險— DaringGreatly》一書的作者Brene Brown說。

《勇敢傳說— Brave 》的作者Maggie Warrell寫道:「在自己不需要時尋求幫助,就是剝奪了給予其他人幫助的機會。從而使大家都每況愈下。」

「當你向其他人尋求幫助時,並不會成為他人的負擔,相反,他們會因此變得更加優秀。就如同我們與他人分享禮物時,我們不僅不會失去什麼,反而還會使我們變得更加富足。」

《男孩, 鼴鼠, 狐貍和馬— The Boy, the Mole, the Fox and the Horse》的作者Charlie Makesy寫道:「尋求幫助不是軟弱而是內心強大的象徵。而且,『哭泣也是一種堅強』」他補充道。這句話也是我最喜歡的。

美國脫口秀節目主持人Oprah Winfrey說:「弱點是自信的基石。」

不必為自己的軟弱感到抱歉,因為你和所有人一樣,我們都是普通人。

「我能提供什麼幫助?」

圖片:Julia Douthwaite
Viglione和她縫製的口罩。

這場新冠大流行讓我們從很多地方看到了好的一面。人們加緊腳步,為需要的人提供幫助。根據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 News)的報導,一位成功的商人裝扮成神秘的聖誕老人,捐給窮人10萬美元。許多餐館老闆和慷慨的捐贈者已將餐食捐送給急救人員。食品銀行增加了對貧困家庭和個人的分配。人們正在盡己所能去幫助他人。

在這場健康危機中我們每個人都該捫心自問:「我能提供什麼幫助?」以使他人的生活更加輕鬆。去年7月,一位陌生人給我發了電子郵件,向我尋問如何向華埠耆老捐贈可重複使用的口罩。以及她可以在哪裏分發這些口罩?讓華埠耆老在COVID期間四處走動拿到捐贈口罩是不明智也不安全的,而且我不知道哪個組織願意去做這些事。因此,我自告奮勇做了4個星期的義工,親自為一棟老年公寓的住戶派送口罩。梁崇西雅圖功夫會(Seattle Kung Fu Club)的太極拳學生、前教授Julia D. Viglione每週都會縫製約14個口罩,並將其塞入《西華報》大門的信箱口。然後,我將它們派送給耆老。有時,我會為老年人帶去幾份《西華報》。這是讓這些老年人走出他們公寓的一個理由,也讓我與他們建立起聯繫的關係。因此,連續4個星期,我派送了一堆口罩。能夠拿到免費口罩對這些老年人家來說已經變成一項重大活動,而對我來說則是一次意外的經歷。

2020年是改變人生的一年。我們都有獨一無二的經歷、技能和需求的聯繫。讓2020年發揮出您人生最好的一面,去改變弱者和貧困者的生活

圖片:華埠公寓樓的居民劉光華(右)協調分發捐贈的口罩。 (照片由吳靜雯拍攝)
圖片:拿到Julia口罩的耆老。(照片由吳靜雯拍攝)
圖片:拿到Julia口罩的耆老。(照片由吳靜雯拍攝)

Filed Under: 吳靖雯博客, 意見 Tagged With: COVID, 口罩, 新冠, 疫情, 美國

2020年幾位美國女性戰機飛行員

December 31, 2020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美海軍首度出現非裔女性戰機飛行員

中尉Madeline Swegle以T-45蒼鷹教練機完成戰術飛行訓練。

7月11日美國海軍航空訓練司令部表示,中尉Madeline Swegle以T-45蒼鷹教練機完成戰術飛行訓練(TACAIR),是美國海軍110年來首位非裔女性戰機飛行員。據《Military.com》報導,美國海軍學院畢業的Madeline Swegle,在結束TACAIR訓練後未來可駕駛F/A-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艦載型電戰機EA-18G咆哮者、F-35C等機種,她將被分發到德州基地的紅鷹訓練中隊(VT-21)。

Madeline Swegle無疑打破了美國海軍飛行員的框架,從過去的數據來看,F/A-18大黃蜂、EA-18G咆哮者、E-2空中預警機、C-2運輸機的飛行員當中,只有1.9%是非裔。另外,截至2018年為止,美國海軍只有765名女性飛行員,僅佔全數的7%左右。

另外,Brenda Robinson是首位從美國海軍軍官候選學校畢業的非裔女性,1980年取得飛行資格後,隔年就成為第一位駕駛艦載運輸機C-1A的非裔女性,並於2008年退役。

1999年,Shawna Rochelle Kimbrell成為美國空軍歷史上第一位非裔女性戰鬥機飛行員,她曾在2001年於伊拉克執行戰鬥任務。

美特種部隊綠扁帽出現首位女性成員

美國陸軍特種部隊綠扁帽,即將迎來首位女性成員。綠扁帽示意圖。(圖擷自美國陸軍特種部隊網站)

美國陸軍特種部隊綠扁帽,即將迎來首位女性成員。據了解,美國前國防部長Ashton Carter於2015年開放女性參與所有軍事部隊,但綠扁帽還是只有男性,如今該名美國陸軍女兵經歷了53週的資格測試,終於突破了性別框架!

《福斯新聞》報導,綠扁帽資格測試一共有6個階段,例如小隊作戰、高級特種部隊戰術、語言培訓、非傳統作戰訓練等等,女兵最後還通過了長達3週期的Robin Sage野外演習。在這場演習中,綠扁帽預備成員被投入到模擬的游擊戰現場,必須要依靠著之前所有訓練出來的技術,分析戰場情況並和友好的部隊建立關係,才能避免被淘汰的命運。

紐約州眾議員Elise Stefanik表示,如果她通過演習訓練,那麼首位女性綠扁帽是相當重要且來之不易的里程碑,這不僅證明了女兵的力量、勇氣和奉獻精神,也說明了綠扁帽接受了文化改革。

美部署F-35首位執行戰鬥任務女飛官

Emily Thompson整裝待發。(圖擷自美國空軍網站)

美國新一代的戰鬥機F-35先前已有女飛行員,不過美空軍近來透露,首位駕駛F-35A進行戰鬥任務的女飛官已確認,那就是代號名為Banzai的上尉Emily Thompson。美國空軍於6月9日表示,Emily Thompson已被部署戰鬥任務,但未透露地點與時間。另外,她在創造歷史的飛行當中,其後勤維修人員也全部都是女性。

Emily Thompson表示,這是她第一次被派遣戰鬥任務,她知道之前已有不少女性駕駛其它戰機與敵方作戰,也有F-35女前輩例如海軍陸戰隊首位F-35女飛行員Anneliese Satz,而她如今身為F-35A首位進行戰鬥的女飛官,不僅充滿著榮耀同時也意義重大。

Emily最初的人生志願是想成為飛航工程師,但當她發現自己有機會駕駛飛機而不只是修理飛機後,立即改變了人生夢想,並在大學期間接受F-16訓練,在飛了一年半的F-16機型後,轉換成為F-35A飛行員。

美軍F-35B正妹飛行員縱橫南海

美國空軍上尉飛行員Melanie Ziebart,目前在印太地區美利堅號兩棲突擊艦(USS America)駕駛最新型的F-35B艦載戰鬥機,而美利堅號近來多次航行南海並起降F-35。(圖擷自美國第7艦隊網站)

又帥又漂亮的美國空軍上尉飛行員Melanie Ziebart出身軍旅世家。美國第七艦隊指出,她的父親是駐韓美軍群山空軍基地第35戰鬥中隊F-16的飛行員;母親從美國空軍學院首屆女軍官班級畢業後,先是成為T-37鳴鳥式教練機的教官,後來則駕駛KC-135同溫層加油機,是女性參與空軍的先驅。

Melanie Ziebart說,她始終在仰望自己的母親,就算是當時男人認為女人不能當飛行員,也完全阻止不了母親往前邁進。Melanie Ziebart表示,媽媽的積極和決心鼓勵她進入空軍,並證明了駕駛艙內的性別無關緊要。她回憶,小時候某天父母帶她去參加了空軍學院的足球比賽,她看到天空中風馳電掣的雷鳥中隊,激發出她對於飛行的熱情,再加上父母的啟發,讓她下定決心成為一名戰鬥機飛行員。

隨著年齡的增長,Melanie Ziebart持續朝著自己的童年目標邁進。在南加州大學就讀的時期,加入美國ROTC儲備軍官訓練團,並成為航空隊傑出畢業生和年度最佳學員。結束大學學業後,Melanie Ziebart被選中參加德州謝巴德空軍基地北約噴射機飛行員培訓計劃,在那裡,她成為了正式飛行員,並選擇駕駛F-16V,和她父親的座駕一樣。

Melanie Ziebart服役後首個調派指令,就是被派往駐韓美軍群山空軍基地第80戰鬥機中隊,和30年前的父親馳騁在同個天空。Melanie Ziebart說,在基地內還可以看到父親的名字標籤,她把自己的名字貼在爸爸的旁邊,「這真的是非常酷的經歷」。

目前Melanie Ziebart被美國空軍交換至美利堅號兩棲突擊艦並負責駕駛F-35B,和美國第31海軍陸戰遠征隊的海陸戰鬥機第121攻擊中隊「綠色騎士」一同飛翔。據了解,美國空軍現在共有6名飛行員交換到海陸部隊駕駛F-35,藉此提升各軍種的聯合作戰能力,Melanie Ziebart是其中唯一在艦載機上服役的軍官。

Filed Under: 副刊, 政治, 首要 Tagged With: 女兵, 戰鬥機, 特種部隊, 美國, 飛行員

加航試飛MAX遇故障 美航首個完成載客復飛

December 31, 2020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本報訊)加拿大航空公司(Air Canada)25日證實,該公司一架波音737 MAX 8客機日前在從美國亞利桑那州(Arizona)飛往加拿大蒙特利爾市(Montreal)的途中,因發動機出現故障被迫返航後緊急降落。

報導援引加拿大航空公司的電子郵件聲明說,這架飛機22日在從位於亞利桑那州圖森市(Tucson)西北的馬拉納鎮一處飛機停放和存儲設施起飛後不久,飛行員就收到左側發動機液壓低的警告提示。飛行員因此決定「關閉一個發動機」,並「轉向圖森,正常降落」。

聲明指出,現代化的飛機設計都使其有能力以單發動機飛行,而加航的飛行員也接受過此類訓練。

有報導說,此次發生故障的這架波音客機自今年2月份開始停放在馬拉納鎮附近設施。該飛機當時正在執行測試飛行,機上只有3名機組人員。加拿大航空公司目前共有15架波音737 MAX客機,尚不清楚此事故會否對737 MAX客機復飛計劃造成衝擊。加拿大運輸安全委員會已經表示將對此進行調查。

另一方面,美國在FAA通過MAX復飛的消息發佈後,日前首次完成了該機型的載客飛行。美國航空(American Airlines)718號航班承載87名乘客,返程承載151名乘客,往返拉瓜迪亞(LaGuardia)機場與邁阿密。美航方面表示,將在1月4日前,每日安排波音MAX機型執飛此航班1次,在確認安全性後安排其執飛更多航線。聯合航空(United Airlines)表示,預計將於2月份正式恢復MAX機型航班。西南航空方面稱將稍晚一步,於3月份讓MAX恢復正常飛行。這3家提前表態的航空公司一致稱,若乘客得知航班由MAX機型執飛感到不安,將給予他們最終更改航班的機會。

波音737 MAX客機在2018年10月和2019年3月曾發生兩起重大空難,造成總計346人喪生。隨後,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停飛或禁飛737 MAX系列客機。由於馬拉納鎮位於亞利桑那州乾燥的沙漠地帶,有利於飛機保養維護,部分737 MAX客機在停飛後被所屬航空公司轉飛至馬拉納鎮附近的飛機存儲設施保存。

Filed Under: 新聞, 美國新聞, 首要 Tagged With: 737 MAX, FAA, 加拿大航空, 波音, 空難, 美國, 美國航空

疫情下的節日 仍要過得多采多姿來提振自己

December 25, 2020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靜雯博客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the opinion section


有人說,在接下來的三個月美國將是地獄,因為假期後COVID死亡人數可能飆升至500,000。

令我驚訝的是,我已經習慣了2020年的壞消息,以至於前言所說的飆升死亡人數,也並沒有影響到我。失望,麻木和痛苦不是我情緒的一部份。儘管我們最近面臨挑戰,包括員工母親的溘然去世,以及在感恩節的前五天辦公室淹水了,然而我的內心還是感激不已。我得到了在封鎖下的假期中為自己加油向前的能力。作者和冥想大師Deepa Chopra表示,能夠在生活中「永遠感到驚訝」是一種幸福。

我一直對自己所做的、看到的和接收的事情感到敬畏。收到祝福時,您必需儘自己的一份力量,將這些快樂傳播給包括陌生人在內的其他人。每天,我都發現了如孩子般的幸福,並驚訝於自己能夠放手且開心的過好每一時刻。

要不要有聖誕樹

Joan Seko問道:「我要裝飾房子和聖誕樹嗎?」這位作者寫道:「唯一能看到我裝飾的人就是我自己。」 在過去的三個聖誕節裡,我沒有一棵樹在家裡,因為我沒時間去處理。家裡沒有聖誕樹有段時間了,要去購買活樹的過程(不是在存儲庫中挖出人造樹)突然讓我變得很新奇、很興奮。即使我和丈夫都是空巢老人,也是唯一一個喜歡樹的人,對我們來說,保持傳統以營造生活樂趣很是重要。

裝飾聖誕樹具有療癒作用。很久以前我在西雅圖的一家商店裡發現一隻可愛的熊貓飾品時,就把它買回來成了聖誕樹上的裝飾品和幸福的回憶。但是最好的部份是一週後。當我們決定掀起窗簾時,樹上的燈光被反射在玻璃上,像宇宙中的星星一樣閃爍。真是迷人的景象!

熱心的義工

現在,在華埠向老年人運送食品已經成為一種需要。由於COVID,許多耆老不敢出門。12月20日,幾名義工向400名華埠居民分送了雜貨。活動由耆德會會長侯安娜及副會長李程天組織,招募了慷慨的捐助者(包括健安、國際診所)和義工,其中包括副市長方威武,大家共同將雜貨運送到一些華埠的公寓樓。每個袋子裝有中式香腸,餅乾和調味料等。

捐贈禮品籃

Chopra說:「要獲得快樂,就必需送出快樂。」儘管我不是參加虛擬籌款活動的忠實擁護者,但通過捐贈禮物籃進行拍賣來儘自己的一份力量,並支持我們的社區生意。我很樂意在購物籃子裡裝滿異國美食。我的藝術員工幫我包裝,並用回收的色帶來裝飾籃子。

我們很高興能夠為亞洲商店提供支持並同時回饋社區。目前,宇和島屋的saki禮品套裝是我們未來禮品籃的好物品。

烘烤樂趣

我媳婦Tracy的烘烤食品常常讓我十分高興和期待。有次,她的麵包上有張熊的臉。上週,她用碎豬肉製成獅子臉的麵包立刻引我發笑。她知道我喜歡這種創意麵包。 令我驚訝的是,每次她做的食物都超出了我的期望和想像。

魚頭

在這種大流行疫情中,我最喜歡的新菜是三文魚頭。各位是否知道它們是很好的美容食材,可為皮膚和骨骼提供大量膠原蛋白和鈣。猜猜看每個頭大約要花多少錢?不到$3.00。典型的美國人扔掉魚的頭和骨頭不吃。真是個錯誤!它們是一條魚中最美味的部份。我常常很高興在亞洲的超級市場找到新鮮的魚頭。怎麼知道它的新鮮?魚肉顏色鮮豔有彈性,魚眼突出而不凹陷。

通常,一個三文魚頭足夠做4個人喝的湯或做成一盤蒸菜,也可以炸魚頭。許多亞洲商店的伙計們會提供很好的服務。他們會將魚頭切成小塊,這樣我家先生就可以用蔥和姜來蒸魚頭。我們家裡沒有合適的刀砍骨頭。好吧!也許我們有點懶。在亞洲烹飪中,蒸魚頭或火鍋式魚頭,都是美味佳餚和主菜。

注意到郵票了嗎?

在過去的聖誕節中,當我在12月收到郵件時,我從不留心去看郵票。現在,我注意到美麗的郵票,它們使我心喜微笑。

過去我經常是丟掉信封,卻不注意到它上面的東西。聖誕郵票真的很漂亮。在大流行期間,將喜歡的郵票為信封拍張照片,甚至保存它們。2020年將是大家永遠不會忘記的一年。郵票是這一特殊年份中我們歷史的一部份。

巧克力挑戰

長期以來,健康專家聲稱,黑巧克力可以延長我們的壽命。吃黑巧克力不必擔心體重增加。我通常在聖誕節就餐時吃了很多巧克力甜點。但是今年,我們無處可去。有什麼補救辦法?

因此,上個月,我為自己提出了巧克力挑戰,去找出哪種黑巧克力品牌最適合我。自從我十幾歲以來,吃巧克力一直是我的惡習之一。那時我沒錢買巧克力。現在,優質巧克力的價格要合理得多。我吃過的牌子看Sees Candy,FRANCO 和Seattle Chocolates。

最近,我嘗試了15家黑巧克力品牌來挑出不那麼甜口的。一次又一次,我發現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渴望著一家本地公司FRAN’S Chocolate。它含有72%厄瓜多爾(Ecuadorian)出產的可可豆製成的黑巧克力,正好適合我的味蕾,而不是太苦或含糖。

很高興找到我愛的巧克力。然而作為一名巧克力愛好者,無論它多麼甜,我都很難輕易去拒絕任何巧克力的。

Filed Under: 吳靖雯博客, 意見 Tagged With: 健安, 國際診所, 美國, 義工, 聖誕樹, 聖誕節, 華埠, 西雅圖, 郵票, 黑巧克力

別再亂搶購囤貨

November 20, 2020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大節當前,因受制於嚴峻的新冠疫情,我們再度被送回暫時宅家的生活模式,生活自由受到限制。猶記年初第一次宅家措施實行時引起的恐慌,很多人都排隊瘋狂囤貨搶購,情況惡劣。現在這緊張情景開始重現,搶購者還是沒領悟大事當前時,要從容鎮定應變,才會為自己為別人,減少不必要的壓力。

身為自由民主的先進大國,或許很多美國人都一直活在福中不知福。不管是貧人富戶,大部份人都享有不同層次的豐富物資,都能過著滿足基本需求的生活,家中還可以儲存滿滿緊急備用的求生物品;數量之多,遠超出政府指示的卻比比皆是。

過量囤積行為主要是滿足心理要求多於物質需要。面對堆積如小山的物資,某些人是可以為此而得到一份安全感。但他們沒有顧及別人也要為自己的安全感而要付出代價。這一大堆存放不用的物資,剝削了真正有需要者的購買機會與使用權利,逾期後又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最後祗能輕描淡寫用一句「可惜」來交待。

新冠影響全球,世人從未想到會被新冠疫情弄到這般遍體鱗傷,束手無策。雖然目前疫情較諸本年初時來勢更兇猛,但政府多次強調,要求市民無需恐慌囤貨,祗要大家不搶購,不損害物資供應鏈運作,本地是能夠提供足夠日常物資。回顧在平常日子,我們使用的物資數量,根本與疫情時期無大差異。每當大家有搶購衝動時,先盤點自己的小庫存,有足夠就不要強搶他人的機會,三思而後行是目前的良心購物良策。

Filed Under: 短評 Tagged With: 囤貨, 搶購, 新冠疫情, 美國

2020大選專文: 亞太裔、少數族裔及跨性別當選人大放光芒

November 19, 2020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在今年的美國大選中,競選聯邦公共職位的亞裔美國人數創下紀錄,達到兩年前中期選舉的兩倍以上。亞太裔美國人國會研究協會(Asian American Institute for Congressional Studies)主席米爾克(Madalene Mielke)表示,包括初選在內,有超過100名亞裔美國人以候選人的身份參與了競選。而在2018年的中期選舉時,這個數字只有48。作為美國政壇的新興力量,亞裔美國人在今年大選季中的表現可圈可點。

今年破紀錄的數字體現出愈來愈多的亞裔美國人希望參加公共服務。同時,亞裔參選人數量增加也有利於提升亞裔選民的投票率。舉例來說,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亞裔美國人是美國成長最快的族群,以內華達州 (Nevada) 為例,該州人數增加最為快速;根據「亞太裔投票協會」(Asian and Pacific Islander American Vote,APIAVote)表示,在內華達州共有20萬9000多人投了票,約佔11%,也是助民主黨總統當選人拜登勝選的關鍵之一。

亞裔的力量來自基層社區,大家希望聲音被聽見。特別在疫情期間,亞太裔選民願意關心社會,也願意接受改變。而少數族裔及跨性別當選人也不落人後,在此次大選中出人頭地,以下我們來看看這些大放光芒的當選人:

·這些參選人中最吸引目光的自然是如今的民主黨副總統當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她的母親來自印度,這使得她成為了美國歷史上首位亞裔副總統當選人,她也是首位非裔、首位女性副總統當選人。

·新澤西州首位亞裔國會眾議員金安迪(Andy Kim)以約55%得票率,宣佈連任成功,擊敗共和黨對手David Richter,也是該選區首位民主黨議員成功連任。金安迪是前總統奧巴馬任內的國安助理,進入國會後競選募款累計400萬元,在新人中表現出色,也獲得州長墨菲支持。他是國會新冠疫情小組成員,政見包括優先照顧社區小商家。

·角逐伊利諾州(Illinois)州眾議員連任的華裔候選人馬靜儀(Theresa Mah)、江珍妮(Jennifer Gong-Gershowitz)及王迪奈(Denyse Wang Stoneback)都順利出線,而首度參選的州眾議員楊啟華(Janet Yang)得票數領先,當選機率相當高,這四位女將同時當選,州議會華裔議員將寫下歷史新高紀錄。

48歲的江珍妮說祖父母,是在1920年代從廣東台山移居到美國,經歷「排華法案」差點被遞解出境的艱困,開啟她對移民權益的關注,在從事多年移民律師工作後,決定投入參選。她擁有羅耀拉大學法學博士學位。

擁有芝加哥大學歷史博士學位的馬靜儀,出生於加州舊金山,25年前,她因為求學移居到芝加哥至今,2016年馬靜儀首度參選就贏得選戰,並連任至今。

王迪奈的父親為來自中國的工程師,她擁有馬德里大學碩士學位,在出任民代前,她在海外教授英語及翻譯多年。

楊啟華擁有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不但具有專業背景,而且關心社區事務,且力促亞裔權益,她曾擔任瑞柏市203學區教育委員會委員。

·加州眾議員朱感生今年轉戰聖他克拉拉縣議員的選舉,他所留下加州第25區眾議員的空缺由民主黨華裔的李天明(Alex Lee)順利當選。李天明是香港移民的第二代,今年才25歲。他在中半島與南灣長大,父親是工程師;從香港移民來美後就落腳加州,在矽谷成家立業,並且感受美國給的機會與強大的亞裔社區。李天明當選之後,為史上最年輕的加州眾議員。

·Marilyn Strickland以民主黨候選人身份參加華盛頓州第10選區競選。結果顯示,以58.3%的得票率戰勝獲得41.7%選票的競爭對手Beth Doglio,贏得了該席位。Strickland是美國聯邦眾議院首位韓裔女性議員。繼前眾議員金昌準和再次成功當選眾議員的安迪.金後,Strickland是第3位韓裔眾議員。Strickland 1962年9月出生在首爾。

Ritchie Torres
Mondaire Jones

·兩名紐約州非洲裔同性戀候選人在大選中獲勝將進軍國會,雙雙創造歷史:競選國會眾議員第15選區的民主黨籍紐約市議員Ritchie Torres在大選中戰勝共和黨對手Patrick Delices,代表威徹斯特郡的民主黨籍國會議員候選人Mondaire Jones則戰勝對手Maureen McArdle Schulman。

·德拉瓦州(Delaware)30歲的民主黨候選人Sarah McBride以七成得票率勝出,成為全美首位當選州參議員的跨性人,也是民選官員中職位最高者。McBride是LGBTQ維權人士,奧巴馬政府時期曾於白宮實習。2013年參與推動該州性別平等法案,去年經州長簽署生效。2016年民主黨於費城舉辦的黨代表大會登台,McBride也是首位在政黨大型造勢活動演說的跨性人。

順時針起:Ayanna Pressley, Alexandria Ocasio-Cortez, Rashida Tlaib, Ilhan Omar

·聯邦眾院選舉,民主黨少數族裔女性眾議員「四人幫」,明尼蘇達州(Minnesota)Ilhan Omar、紐約州Alexandria Ocasio-Cortez、密西根州(Michigan)Rashida Tlaib和麻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Ayanna Pressley都以壓倒性優勢輕鬆勝選。Ocasio勝選後表示,在國會為勞工階級爭取權益「是我人生最大的榮幸和責任」;Ayanna Pressley也發文向選民謝票:「我相信我們的力量,這才只是開始而已。」民主黨2018年期中選舉掌眾院多數後,「四人幫」更是聲名大噪,成為矚目焦點;2019年,川普總統曾嗆四人幫,要她們「回你們的國家」

Filed Under: 副刊, 首要 Tagged With: 亞裔, 大選, 州眾議員, 新冠疫情, 美國, 賀錦麗

華州疫情是那一波?

November 13, 2020 by WA Chinese Post 2 Comments

正當世界各地在迎戰一波復一波的新冠疫情時,剛進入深秋初冬的華州,也開始迎來疫情數字步步高時刻。單日上升個案接近一千宗之多,開始令人擔憂大家要如何應對,才能安然渡過這個冬天。

基本上華州疫情沒曾消停過,祗能說中間有回落現象,但不能硬說成功結束了一段落。紀錄中自開始第一宗新冠以來,華州沒有試過零疫情出現的日子。所以我們理論上還是應該是停留在第一波。

美國全國疫情控制敗筆不用說也能理解是拜川普個人風格與管理所賜。信奉川普理論的地區祗見越來越失控,並有蔓延及拖累其他地區的現象。

所謂拖累,除了散播病毒外,最糟的是部分重災區或新疫區如美中地域,因為大部分都是農牧區,醫療設施不足以應付新冠疫情,疫情爆發時,他們需要將病患移送到週邊先進地區救治,華州醫療中心也要準備接收外來病患。

華州控制新冠疫情雖是遠離安全要求,但醫療設施暫時是足夠應付。假若未來當疫情變惡劣,有碰上要服務外來鄰居,情況就難以估計。唯一能避免醫療緊張情況出現就是繼續減低傳播,控制疫情。

華州七百多萬人口中已有逾二百四十六萬九千人接受測驗,其中十萬八千多人確診,死亡者二千三百六十六人。住院八千六百一十一人。死亡率百分之二點二。在疫苗出現前,大家能將華州感染率降回一比一水平,才算是成功結束第一波疫情。

Filed Under: 短評 Tagged With: 疫情, 疫苗, 美國, 華州, 醫療

疫情不容樂觀

November 12, 2020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本文作者:袁慶成

美國的新冠肺炎疫情,從3月下旬至6月中旬為第一波;此後至10月上旬為第二波現在是第三波。在這三個波段,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死亡人數遞增,拿前者來說,從疫情變化曲線圖看到,其峰值已明顯超越第二波。

我統計了9月末至10月末31天的疫情數據,即累計確診病例由7440993例增至9402590例,增加1961597例。這當中,單日增加逾5萬例以上20天,其中增加逾5萬例7天,逾6萬例5天,逾7萬例4天,逾8萬例2天,逾9萬例1天,逾10萬例1天。累計死亡人數,從211624人增加至236072人,增加了24448人。累計確診病例佔全國人口的2.9%;累計死亡人數佔累計確診病例的2.5%。

以上同一時段,華州累計確診病例由89856例增至111090例,增加了21234例。單日增加0位數3天,3位數26天,4位數2天。累計死亡人數,由2125人增至2366人,增加241人。其中,增加0位數10天,增加1位數11天,增加2位數10天。累計確診病例佔華州人口的1.5%;累計死亡人數佔累計確診病例的2.1%。已由9月末居全國第25位下降至第29位。

總體看,全國疫情失控,華州稍好一些,但勢頭都在惡化。數據可以駁斥總統大選一方候選人根據自己競爭的需要作出的「樂觀預測」,有意淡化疫情,說什麼疫情已經平穩,很快就會好轉,大家就會過上正常生活。這麼一忽悠,造勢現場的選民信以為真,掌聲四起,支持候選人的喊聲震天。不僅是那些人,在華州我所接觸的人中也有人說現在恢復正常了,並無拘無束地出行。

明尼蘇達大學傳染病研究與政策中心主任邁克爾.奧斯特霍爾姆(Michael Ostholm)日前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采訪時警告說,照目前趨勢發展,單日新增病例會達到6位數。接下來的6到12週或許將是美國新冠肺炎大流行中最黑暗的時期。也有專家預測,未來兩個月,將會再死亡20餘萬人。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入秋以後疫情將更加嚴峻,尤其世界北部地區更險惡。如所周知,白宮包括總統夫婦在內多人感染了新冠病毒,近日又傳出副總統身邊有5個人新冠病毒檢測為陽性。疫情如此狀況,白宮辦公廳主任馬克·梅多斯(Mark Meadows)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採訪時竟說,我們不會去控制疫情,因為這只不過是一種像流感一樣具有傳染性的病毒而已。此言令人恐懼!

面對3/4的州病例仍在不斷增加並使人不安的形勢下,美國疾控中心(CDC)在白宮政治干預其工作沉默了近3個月後,於近日舉行了8月以來首次疫情通報會。主任羅伯特·雷德菲爾德(Robert Redfield)在會上警告說,美國正面臨新冠肺炎大流行的「關鍵階段」。

人們注意到,CDC對美國疫情的專業判斷,與美國政府的「樂觀預測」不符,其仗義執言不會對白宮抗疫態度產生什麼影響。羅伯特·雷德菲爾德還抱怨說,白宮應對新冠病毒工作組將被噤聲。對此,美國傳染病學專家安東尼·福奇(Anthony Fauci)予以證實,他說一週一次的白宮應對新冠病毒工作組會議形同虛設,總統已經連續數月缺席工作組會議。

針對美國疫情失控,國際權威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發表社論《在領導力真空中死去》,批評美國政府未能通過疫情對領導力的考驗,將危機變成悲劇。該雜誌主編埃裡克.魯賓(Erik Rubin)殷切地說,我們不是政治刊物,是醫學刊物,但是我們看到美國政府在應對疫情方面種種錯誤做法,迫使我們很難不「跨界」發聲。

具有175年歷史的《科學美國人》雜誌,在該刊物10月號社論中指出,雖然疫情給所有國家帶來壓力,但白宮排斥證據和科學,一直在嚴重損害美國及美國人民的利益。

羅列以上種種,只想提示對美國的疫情不容樂觀,大家千萬要保護好自己。

Filed Under: 健康, 副刊, 首要 Tagged With: CDC, CNN, 世界衛生組, 新冠肺炎, 疫情, 白宮, 美國, 華州

  • « Go to Previous Page
  • Go to page 1
  • Interim pages omitted …
  • Go to page 79
  • Go to page 80
  • Go to page 81
  • Go to page 82
  • Go to page 83
  • Interim pages omitted …
  • Go to page 99
  • Go to Next Page »

Primary Sidebar

亞太文化中心專欄

快報——即將舉行的活動、盛大開幕、候選人論壇

即將舉行的活動 K-POP惡魔獵人漢吉繪畫工作坊-10月17日和18日。 點選此處註冊。 沖繩日-10月18日上午10點至下午2點 K-Pop惡魔獵人手鍊製作-10月24日下午4點至7點。 點選此處註冊。 菲律賓日-10月25日。上午8:30至下午5:00 看不見的護士電影放映和小組討論-上午8:30至中午 美食網明星-Jan … [繼續閱讀……] about 快報——即將舉行的活動、盛大開幕、候選人論壇

APCC的菲律賓日嘉年華 – 2025年10月25日

上午8:30開始一整天(上午8:00開門),放映《看不見的護士》,然後是晚上1:00到5點的Bayanihan活動(下午12:45開門) 事件一覽 亞太文化中心 | 4851 S Tacoma Way, Tacoma, WA | 上午8:30 – 下午5:00 看不見的護士 - 上午8:30 – 下午12:00 | 電影、演示和討論 … [繼續閱讀……] about APCC的菲律賓日嘉年華 – 2025年10月25日

從南韓到APCC 的Jade Choe 畫廊 MinHwa 南韓藝術展覽

2025年10月13日至10月19日。 以來自南韓 Samwon Art Studio的藝術家為特色。 由Kellis Partlett策劃。 Jade Choe畫廊營業時間:週一至週三上午9:00至下午5:00。週四至週六上午9:00至晚上7:00 請參加10月18日下午4點至6點在蓮花室(Lotus Room) … [繼續閱讀……] about 從南韓到APCC 的Jade Choe 畫廊 MinHwa 南韓藝術展覽

K-POP Demon Hunters Hanji 繪畫工作坊 來自韓國的實踐文化藝術體驗

2025年10月17日-星期五下午6點到8點。 2025年10月18日-星期六下午1點至3點 這個研討會使用了圍繞最近Netflix動畫《K-Pop Demon Hunters》中的角色「Duffy the Tiger」開發的繪畫工具包。 參與者使用專門用於東方繪畫的顏料在預先設計的韓國桑紙面板上作畫。 參加一個特別研討會,由Netflix的K-POP惡魔獵人中的Tiger … [繼續閱讀……] about K-POP Demon Hunters Hanji 繪畫工作坊 來自韓國的實踐文化藝術體驗

社區活動 / 文藝訊息

生活訊息

西雅圖輕軌擬試行閘機收費 Sound Transit董事會主席Dow … [繼續閱讀……] about 生活訊息

活動報導

波蘭食品和集市 11月1日(下午12點到5點)。在樓下吃餃子、香腸、白菜卷、羅宋湯、啤酒、咖啡和糕點(或買食物外賣),然後在西雅圖第18大道1714號波蘭文化中心的波蘭秋季集市瀏覽樓上出售的波蘭工藝品 … [繼續閱讀……] about 活動報導

更多社區活動 / 文藝訊息

Copyright © 2025 · News Pro on Genesis Framework · WordPress ·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