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kip to primary navigation
  • Skip to main content
  • Skip to primary sidebar
  • 主頁
  • 關於本網站
  • 聯繫
  • 姊妹刊Northwest Asian Weekly
  • Asia Pacific Cultural Center

西華報 Seattle Chinese Post

西華報

ad_WADOH_Stay_Safe

  • 新聞
    • 本地新聞
    • 美國新聞
  • 短評
  • 副刊
  • 意見
    • 吳靖雯博客
  • 分類廣告

健康

為準媽媽注入保護力:懷孕期間接種 COVID-19 疫苗的重要性

March 7, 2024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作者 Kai Curry
NORTHWEST ASIAN WEEKLY

在懷孕期間,伴隨準媽媽的無數擔憂和決定中,一個至關重要的層面近期日益凸顯,那就是接種 COVID-19 疫苗對於準媽媽的重要性。

一項新研究發現,接種疫苗的次數和時間對新生兒的 COVID-19 抗體 (anti-Spike 抗刺突抗體) 有所影響。為能最大程度地保護新生兒免受病毒感染,華盛頓大學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UW) 醫學院於 1 月 19 日發表的一項醫學研究中指出,母親應該接種的不僅僅是兩次的 COVID-19 初始疫苗。換句話說,她們應該接種一些加強針及/或 2023-2024 年的疫苗,還應該在懷孕期間接種最近一次或「最後一次」疫苗。

Dr. Vicky Hwang

但山谷醫療中心 (Valley Medical Center) 的婦產科醫生 Vicky Hwang 表示,任何時候都是接種疫苗的好時機。

「我建議在懷孕期間的任何階段都可以接種。」 她補充道:「如果你已經到時間應該接種加強針,或者以前沒有接種過疫苗,我都建議要接種。」

Hwang 醫生任職於奧本 (Auburn) 和連頓 (Renton) 的山谷婦女保健診所 (Valley Women’s Healthcare Clinics)。她成長於貝爾維尤 (Bellevue),在芝加哥洛約拉大學 (Loyola University Chicago) 獲得醫學學位,並在德州沃斯堡 (Fort Worth) 的約翰彼得史密斯醫院 (John Peter Smith Hospital) 完成其婦產科住院醫師培訓。

她向準媽媽們保證,COVID-19 疫苗對母嬰的風險極小,這與懷孕期間接種疫苗的相關誤解恰恰相反。

「我們知道疫苗可以保護母親免受嚴重疾病的侵害。這項研究增加了更多新的證據,證明在懷孕期間接種疫苗可以賦予嬰兒免疫力,並在嬰兒出生後的最初幾週,為嬰兒增添一些保護,因為那時他們尚未有良好的免疫力且無法獨立抵抗疾病。」

根據 Hwang 醫生和這項由華盛頓大學醫學院母胎醫學專家 Alisa Kachikis 博士所領導的研究顯示,前兩劑 COVID-19 疫苗可確實為母親和嬰兒提供一定的保護。

然而,如果母親接種了「三劑或更多」COVID-19 疫苗,其保護效果會逐漸增加,達到「10 倍以上」。 Hwang 醫生補充說,嬰兒是足月出生還是早產似乎沒有任何區別,這是另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

該研究建議,為了「最大程度地保護嬰兒」,接種 COVID-19 疫苗/加強針的最佳時間是在妊娠晚期的最後三個月,此時醫生已經建議接種破傷風、白喉和百日咳混合疫苗 (TDAP)。

Hwang 醫生說:「這相當常規。」 然而,「懷孕期間接種 COVID-19 疫苗的做法目前還不是常規做法。我們可以考慮將其作為一項建議。」

但是,如果準媽媽未接種 COVID-19 疫苗或在懷孕期間感染 COVID-19,會有哪些風險?

「如果媽媽在分娩時患有活躍的 COVID-19,那麼嬰兒出生時可能會出現呼吸系統問題,」Hwang 醫生表示。 此外,「我們有時會在分娩時看到胎盤出現一些發炎反應。」

另一種可能性是嬰兒出生後「通過立即與母親接觸」,會從母親那裡感染 COVID-19。 Hwang 醫生提醒說,在這方面,新生兒和其他人一樣容易透過「呼吸道飛沫」感染冠狀病毒。

「我們不知道對嬰兒的長期影響,」Hwang 醫生說,這還有待全面研究。 「但我們知道,如果你在懷孕時感染 COVID-19,胎兒可能會比預期的要小。」

Hwang 醫生表示,大多數的輕度感染不會出現進一步的妊娠併發症。

她強調,懷孕期間需要在家中保持警覺並採取積極措施,以保障母嬰健康。

「勤洗手、擦拭物體表面、徹底煮熟飯菜」,總而言之「稍微小心一點」是Hwang 醫生對「任何孕期」的建議。

談到大家普遍對於接種疫苗猶豫不決的問題,Hwang 醫生知道有些患者提出各種各樣的擔憂,從對於醫療干預措施的系統性不信任到意識形態上的反感。 她說,重要的是要促進公開對話,並提供基於證據的信息,以減輕有關疫苗接種的焦慮。

Hwang 醫生希望透過向準媽媽們提供準確的資訊和指導,克服疫苗接種的障礙,確保母嬰獲得最佳的健康。

請瀏覽華盛頓州衛生部 (Washington Department of Health) 網站 (提供多種語言版本),以了解有關 COVID-19 和懷孕的更多資訊。

若想聯繫本文作者 Kai,請電郵至 info@nwasianweekly.com。

Made possible in part by the Washington State Department of Health through a grant from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This information does not necessarily reflect the official policies of the Washington State Department of Health or the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本內容為外展計劃的一部份,該計劃由華盛頓州衛生部 (Washington State Department of Health) 從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CDC) 獲得的補助撥款贊助。此信息不全然反映華盛頓州衛生部或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的官方政策。

Filed Under: 健康, 副刊 Tagged With: COVID-19, 健康, 嬰兒, 懷孕, 疫苗, 華盛頓州衛生部

專家們破解有關COVID的謬誤

September 12, 2023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作者 Mahlon Meyer

NORTHWEST ASIAN WEEKLY

據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稱,超過 500 個網站正在散佈有關COVID-19的錯誤信息或虛假消息。 即使疫情已從急性期減弱,此類謠言仍在繼續傳播。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的記者團隊Newsguard表示:「名單上的網站包括因發佈虛假健康內容而臭名昭著的出版商、對陰謀論的追捧遠遠超出政治範疇的政治網站,以及專門為傳播有關COVID-19錯誤信息而創建的新網站。」

由於僅僅通過谷歌(Google)搜索來核實一個人的說法或一個人的資歷可能會導致錯誤信息,Northwest Asian Weekly採訪了知名醫院的兩位經過認證的COVID-19專家,以打破一些關於該疾病的更普遍的「謠言」。

兩位專家

Dr. Anne Liu (相片由Stanford Medicine提供)
Dr. Catherine Liu (相片由Fred Hutch提供)

兩位專家都是任職於領先業界知名醫療機構的執業醫生。

第一位是Anne Liu,她是一位經過委員會認證、接受過專科培訓的過敏/免疫學和傳染病專家,也是斯坦福大學醫學院(Stanford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醫學系傳染病科和兒科、過敏及免疫學科和風濕病學的臨床副教授。

第二位是Catherine Liu(兩人無親屬關係),她是一名醫生,專業從事預防和治療免疫系統低下患者的傳染病。

Catherine Liu還負責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的門診腸外抗菌治療項目,並且是Fred Hutch疫苗和傳染病部門的教授和感染預防部副主任,同時擔任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的副教授。

謬誤

在接受Northwest Asian Weekly採訪時,她們澄清了有關COVID-19的五個最有害的謬誤。這些謬誤阻礙了人們接種疫苗,而接種疫苗正是預防疫情的首要方法。

這些謬誤是由不可靠或惡意網站所散佈傳播,其中包括美國政府強制要求接種COVID-19疫苗以控制大眾等謊言。

它們還包含有關副作用或哪些人應該接種疫苗的虛假信息,進一步降低一些人對於接種疫苗的意願。

兩位專家均表示,此類謬誤並不可靠,事實上,接種COVID-19疫苗不僅可以挽救生命,而且對於健康和生活都有好處。

謬誤一:家用檢測試劑盒

最具破壞性的謬誤之一就是涉及家用檢測試劑盒,因為它首先會減弱人們對確定自己是否被感染的信心。

這個謬誤就是:如果使用了過期的試劑盒,結果就無效,而且無一例外。

Catherine Liu表示,這種結果是有可能發生的。但她說,許多檢測試劑盒仍可在過期後使用。

而且,更重要的是,製造商可以告訴你哪些檢測試劑盒可以使用,以及超過有效期多長時間後仍可使用。

「使用超過授權有效期的家用Covid檢測,有可能得出不準確或無效的結果。」她說。「儘管如此,如果製造商收集到更多的穩定性數據,家用Covid檢測的有效期也可能延長到包裝盒上所列的日期之後。在這種情況下,使用這些測試仍可能是合適的。」

對於那些家裡有看似過期檢測試劑盒的人來說,事實上有一個可以諮詢的網站來讓他們鬆一口氣。

Catherine Liu表示:「你可以查看網站中授權的家用非處方COVID-19診斷測試(OTC COVID-19 Diagnostic Tests)列表中的有效期一欄,以了解你的家用檢測有效期是否已經延長,以及如何查找任何新的有效期。」

要檢查你的家用檢測試劑盒的有效性,請瀏覽:

https://www.fda.gov/medical-devices/coronavirus-covid-19-and-medical-devices/home-otc-covid-19-diagnostic-tests#list

斯坦福大學的Anne Liu證實了這種做法,並表示過期測試的可靠性可能「因品牌而異」。

謬誤二:政府「控制」

說到疫苗,一個更有害和更廣泛的謬誤是,美國政府試圖通過強制接種疫苗來控制大眾。

事實上,政府有關疫苗的政策是為了社會福祉,以保持如醫療保健等基本服務的運行。

Catherine表示:「在疫情最嚴重的時期,美國政府實施了疫苗接種要求,以促進健康和安全,保護基本勞動力,並最大限度地減少對於關鍵服務干擾,其中也包括我們的醫療保健體系。」

歸根結底,政府別無選擇。最終,這個政策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

Catherine Liu說:「這是在疫情嚴重階段出於必要而採取的戰略措施,最終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不過,既然現在疫情不再肆虐,疫苗接種的要求也就已經結束。

她說:「隨著我們走出疫情急性階段,這些要求已經發生變化,從2023年5月12日起,聯邦疫苗接種的要求已被撤銷。」

然而,一些錯誤信息仍然存在,例如疫苗可能被用來以其他方式控制大眾。

Anne Liu說:「包括政府在內的任何人都不能利用疫苗來控制、追踪或監視人們。」

謬誤三:副作用

還有一些關於疫苗副作用的謬誤。其中最普遍的說法是,加強劑會以某種方式給過去沒有此類問題的人帶來健康問題。

但在過去的幾年裡,已收集到大量有關疫苗的數據,並沒有任何跡象顯示它們會導致健康問題。

「過去幾年,我們積累了Covid疫苗出色的安全數據;沒有證據表明接種疫苗或加強劑會導致健康問題增加。」Catherine Liu說。

事實上,接種疫苗反而有助於預防至少一種疾病,這種疾病可能已持續數年,但非更長時間。

Catherine Liu並說:「事實上,有數據表明「疫苗可能會導致傷害」的相反情況,也就是若在感染之前接種Covid疫苗,可能會降低長期Covid的風險。」

兩位專家都表示,接種疫苗和出現健康問題之間的聯繫純屬巧合。

人們經常會出現健康問題,而這些問題與接種加強劑無關。

「沒有證據表明接種加強劑會給大眾帶來更多健康問題」Anne Liu表示。

極少數人可能會出現暫時性的心肌炎症。根據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的數據,只有0.007%的人因此住院或死亡。

此外,在未接種疫苗但感染COVID-19 的人中,罹患心肌炎的風險比接種疫苗後發展成心肌炎的人高出至少11倍。

「人們總會一如既往地會出現健康問題,除了已知的心肌炎風險外,這些健康問題在接種疫苗後出現很可能是巧合。」Anne Liu說。

謬誤四:老年人

另一個謬誤是針對老年人,鼓勵他們質疑疫苗的必要性——也許因為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沒有接種過很多疫苗,也許因為他們可能相信已經接種過的疫苗足以保護他們。

但其他疫苗並不能保護他們預防COVID-19。

「針對如流感或麻疹等其他疾病的疫苗,並不能提供針對Covid的任何保護。」Catherine Liu說。

事實上,老年人面臨的危險更大,而疫苗是自救的最佳途徑。

她說:「老年人因COVID-19而住院和死亡的風險增加,接種疫苗是他們保護自己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在某些情況下,接種疫苗甚至可能挽救他們的生命。

「老年人有更高的風險因COVID而死亡和出現其他併發症,因此他們將從接種疫苗中受益最大。」 Anne Liu說。

與此同時,其他風險較大的體弱群體也需要接種疫苗,而且比其他人更需要。

她說:「對於老年人、高血壓患者、超重者、糖尿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來說,這種病毒尤其兇猛。」 

謬誤五:年輕健康者

在這一點上,可能很容易得出這樣的結論:只有老年人和其他風險較大的體弱群體才需要疫苗。這是被另一個謬誤所誤導的錯誤結論,也就是如果你年輕、健康,就不需要疫苗。

事實上,每個人都需要接種疫苗。即使是年輕健康者也可能同時感染COVID-19和長期Covid。

Catherine Liu說:「在美國,建議所有6個月以上的人都接種Covid疫苗。Covid不單只是是體弱者和老年人的疾病,即使是那些年輕又健康的人也可能會因感染Covid而出現嚴重的併發症,包括長期Covid。」

即使對於年輕健康者來說,接種疫苗也是保護自己避免這種風險的首要方法。

「接種疫苗是保護自己和周圍眾人的最重要一步,」她表示。

對於屬於體弱群體中的年輕人來說也是如此。

Anne Liu說:「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超重和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的年輕人,如果不接種疫苗,仍然是Covid併發症的高發人群。」

最後,雖然目前在美國最流行的病毒株比最初的病毒株致命性低,但年輕健康者如果不接種疫苗,仍最起碼會損失工作時間,並將病毒傳播給其他人。

她說:「那些健康的人也應該考慮接種疫苗,因為如此可以減少感染後對你生活的影響,並有助於保護你周圍的人。」

若想與本文作者Mahlon聯繫請電郵至info@nwasianweekly.com。

請瀏覽網站vaccinelocator.doh.wa.gov或致電1-800-525-0127查找接種COVID-19疫苗或加強劑的地點。

Made possible in part by the Washington State Department of Health through a grant from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This information does not necessarily reflect the official policies of the Washington State Department of Health or the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本內容為外展計劃的一部份,該計劃由華盛頓州衛生部(Washington State Department of Health)從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獲得的補助撥款贊助。此信息不全然反映華盛頓州衛生部或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的官方政策。

Filed Under: 健康, 副刊, 首要 Tagged With: COVID, COVID-19, 健康, 疫苗

應付食品漲價指南

January 19, 2023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A:從採購開始

1、改變採購清單:先清點家裡的糧食庫存制定80%的菜單,然後到現場看看促銷的食材和家中庫存可以如何組合,再做最後定案;不囤積才能省。

2、找替代方案:想烘焙鹹派買冷凍魚肉比較省錢,因為最後完成的餡料與新鮮魚肉一樣好。熬湯用洋蔥代替昂貴的紅蔥頭,打奶昔用冷凍莓果,做蛋糕買打折的過熟香蕉。

3、比單價:某些商品乍看很便宜,但仔細看每100公克或每公斤的賣價,就會更清楚到底差多少,做到更準確的比價。淨重、包裝、單價、幾人份等都是幫助找到適合商品的評估細節。

4、混合蛋白質:肉類和海鮮屬較昂貴的食材,可以聰明地與相對便宜的植物性蛋白質輪番上桌,如可用蔬菜丁混合漢堡肉。

5、換店家.減零食:不一定非去高檔次雜貨店,尤其是大賣場,因多數人會忍不住買過多的零食,而非可以吃飽的食物;少買零食不僅省荷包,還能減重、有益健康。無需捨不得換店家,但需避免車程過長,否則可能得不償失。

6、反思「方便」的意義:剔骨的魚肉、醬料包、免洗沙拉、切好的水果蔬菜等,這些方便食材事實上比較貴,需要慎選。此外,減少逛商店的頻率,而且不要餓著肚子去。把每週購物拉長成每兩週購物一次,絞盡腦汁物盡其用,減少不必要的開銷。

7、比較成分:知名廠商的食品一般比通用品牌貴,因此購買時改為先比較成分,再比較價格、品牌。若不是製作細緻的食品,那買通用品牌是否也不錯呢?

B:下廚原則

1、清空盤子及冰箱:把「剩」菜變「盛」餐,吃完了再買,不浪費就是省錢。《美國農業經濟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發表的研究指出,每戶人家約有30%食物浪費;若吃完規劃的菜色,相對是省下了30%的金錢。

2、加大肉感:絞肉是家常菜常用的食材,藉由添加乾燥燕麥、煮熟的扁豆、或其他豆類,可以加大肉的口感與份量,同時把其他營養素放入菜餚裡。肉類與根莖蔬菜一起熬燉,也可增加飽足感和甜度,減少糖和醬料的使用,節省又健康。

3、簡單飲食:減去不必要的醬料和抹醬,用省下的部份購買新鮮食物。懂得欣賞簡單菜。有時野菜也是簡單飲食的另一趣味。

4、學會,保存食物:即使買了大量便宜又新鮮的當令蔬果,也很難一次吃完,所以學會如何醃漬或乾燥食材是很有用的。自製不加糖的果乾、水果酒或者冷凍蔬果,都不失為延長品嚐期的選擇。

Filed Under: 副刊, 食物, 首要 Tagged With: 健康, 冰箱, 肉類, 菜單, 蔬菜

南瓜派對

October 20, 2022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靜雯博客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the opinion section


如果你在前半生中並不喜歡南瓜,那麼你可能會驚訝於這種水果(由於南瓜含有種子,從植物的產花部份發育而來,所以它在植物學上是一種水果)會在你的後半生取悅你。我屬於後者。南瓜的好處多到我說不完。

和許多移民一樣,我也沒有冒險自己去買超大號的橙子。感恩節時有人向我推薦南瓜派,我立刻拒絕了。人們在餡餅裏放了太多的糖,抹殺了南瓜真正的味道。除了糖的味道,我嚐不出任何南瓜的味道,南瓜完全淹沒在糖裡了。所以,如果你想享受吃南瓜的好處,那麼忘掉南瓜派吧!

攝影:吳靜雯

我最近的興趣是研究不同類型食物的營養價值,而南瓜的健康價值令人著迷。它的多功能性是無與倫比的。它的熱量、鈉和飽和脂肪含量都很低。它富含纖維和水分。最重要的是,它對心臟有好處。是抗氧化劑的重要來源。對視力很好,因為是維生素A的絕佳來源,富含β-胡蘿蔔素,維生素C和鉀,這是抗衰老的絕佳武器。如果你,想要皮膚擁有年輕的狀態,試試南瓜吧!最重要的是,它可以強健骨骼,減少關節炎症。我最喜歡的是,它是一種可以讓人快樂的水果,因為它有助於降低抑鬱感。

令人驚訝的是,即使是很小的一顆南瓜籽也含有健康的脂肪、蛋白質、纖維、鉀、鎂、鈣、鐵和抗氧化劑。至於說它可以提高男性的生育能力,嗯,我不太了解。

兒媳Tracy Luu告訴我,如果把南瓜放在陰涼的地方,即使過了一年也可以吃。所以,如果你為萬聖節雕刻了南瓜,不要事後就把它們扔掉。可以用它們做晚餐。即使是可愛的小南瓜。是的,也可以烹飪它們成美食。

真的!我的兒媳是這麼說的。我以前從來沒有這樣做過。但是可以試一試。

如果你想在南瓜烹飪上有些創意,可以做南瓜燉肉、南瓜湯,甚至南瓜炒飯。這些菜都很好吃,帶出了南瓜的味道。我吃過南瓜焗炒飯,就是把南瓜去籽後放入炒飯。用小火烤半小時或更長時間,讓米飯吸收南瓜汁,美味極了。

準備燉南瓜這樣的菜餚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因為必需先把它煮熟,然後再把果肉拿出來。我付錢請我的保潔阿姨給我做既美味又令人愉悅的南瓜湯。她還擅長用南瓜做排骨。

南瓜還能變出很多花樣。最近,兒子對他在華埠的多樂之日麵包店(Tous Les Jours bakery)買的南瓜拿鐵讚不絕口。你看,南瓜幾乎可以和任何東西混合。

每年的這個時候,南瓜隨處可見。從附近的雜貨店買個南瓜。然後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你的朋友們,南瓜並不是大傻瓜。和他們一起享受美食、裝飾、遊戲和藝術。南瓜是生活的調味品,只需要充分利用它。

Filed Under: 吳靖雯博客, 意見 Tagged With: 健康, 南瓜, 華埠, 萬聖節

華州獲評全美最注重健康州之一

July 14, 2022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本報訊)根據lifeextension.com的一項最新研究,華盛頓州是全美最健康的州之一。

這家健康公司在美國50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DC)使用了來自3個主要類別的11項指標進行評比,其中包括身心健康、國家公園和自然景觀的可到達性、對綜合健康實踐的興趣等。

華州在全美最健康州中排名第4。加州位居榜首,其次是亞利桑那州(Arizona)和佛羅里達州(Florida)。夏威夷(Hawaii)、猶他(Utah)、阿拉斯加(Alaska)、懷俄明(Wyoming)、華盛頓特區和新澤西(New Jersey)分別進入前10名。阿拉巴馬州(Alabama)排名墊底。

新聞稿稱:「我們都通過正確的營養、體育鍛煉和其他生活方式的選擇來主宰自己的命運。無論您稱哪個州為家,您都可以過上最健康的生活。儘管如此,當您得到支持時,實現目標總是更容易。所以如果您正在考慮搬家,可能值得選擇一個更注重健康的州,在這些州內健康活動比比皆是,健康計劃將得到州級支持。全國各州的健康活動都在增加,但有些地方比其他地方走得更遠。如果您的家鄉還沒有幾十個瑜伽工作室,那麼在不久的將來情況可能會發生變化。」

Filed Under: 新聞, 美國新聞, 首要 Tagged With: 亞利桑那州, 佛羅里達州, 健康, 加州, 夏威夷, 懷俄明, 新澤西, 猶他州, 華盛頓州, 華盛頓特區, 阿拉斯加

新冠尚未結束 我們仍要保護自己

June 30, 2022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靜雯博客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the opinion section


2020年新冠病毒在華盛頓州爆發時,我焦慮地想「我會不會被感染?」26個月過去了,這個問題依然存在。但不同的是,我不再感到焦慮或害怕,即使我周圍已經有人感染了新冠。

是因為有了治療新冠的疫苗和藥物嗎?還是因為低死亡率和低住院率?又或者是因為那些目前感染了新冠的人只有輕微的症狀?我想以上這些都是。然而在過去兩年裡我學到的最重要的教訓是,那些病死於新冠的人是全然不把自己健康放在首位的人。

我很難理解為什麼這麼多人反對疫苗。當你沒有健康和活力時是什麼也做不了的。沒有健康,你就無法實現你的夢想,無法作出明智的決定,更無法照顧好自己和你愛的人。

新冠前我只在理論上理解健康的重要性,但卻沒有真正做到讓自己生活的健康。我的精神壓力很大,身體常感到疲憊,即使在我去南美洲休假後也無濟於事。

我在新冠期間設定的目標是恢復健康。健康的身心需要什麼?運動、睡眠、休息、補水和良好的營養。這五個方面我都做到了,感受到自己的身心在2020年和現在有了巨大的不同。好像我擁有了完全不同的身體和心態。我現在身心都很健康並充滿著活力。

新冠現在嚇不到我了。我們都必需評估我們應該做些什麼來提高我們的整體健康,我做到了。新冠還將會持續一段時間。我周圍的人感染了Covid,包括兩名員工、我的朋友和親人,但他們的症狀很輕微,並且已經康復了。看看Covid-19的發病率。盡管與去年相比,住院率有所下降,但仍然很高。無論你屬於哪個年齡段,病毒都不會歧視你。它們隨時隨地攻擊並感染你。更糟糕的是,大多數人被感染了,卻幾乎不知道他們是如何感染的,在哪裏感染的。由於症狀不會立即出現,這意味著他們可能會在症狀出現之前已經感染了其他人。

餐廳裡坐滿了人。沒有人再檢查疫苗接種卡或陰性檢測證明。航空公司和機場更是人滿為患。人們都不戴口罩。公共環境比2021年更加危險。但誘惑一直在入侵我們,告訴我們去擁擠的地方,在擁擠的地方吃飯,做一些我們知道會帶來風險的事情,以彌補我們在2020年和2021年所失去的東西。我們現在該怎麼辦?

以下是我為確保自己的安全和健康所做的事情:

維生素C或鹽水

家裏要常備維生素C。它是你永恒的盟友,能夠增強免疫力。有時候,我出門的時候也會帶上它。不冒險是一種寶貴的作法。有幾次我回家時頭重腳輕,感覺不太舒服。吃完維生素C後,我會待在家裡直到第二天。確保那天晚上睡個好覺。好好休息。良好的睡眠是身體最好的防禦。

如果你沒有維生素C,那麼可以用鹽水漱口。當呼吸空氣時,新冠病毒往往會停留在喉嚨和鼻腔周圍。鹽水能殺死細菌,並在一定程度上殺死病毒。就從今天開始,用鹽漱口後,再用清水漱口,這樣還能預防蛀牙。

我有一些親戚更戒慎小心。他們在每次出門回家後,都會立刻把穿過的衣服洗乾凈。然後再洗個澡,以確保潛在的病毒被清洗掉。

避免去人多的地方

盡管我很喜歡旅行,但在過去的兩年裡,我只旅行了一次。如果餐廳擠滿了人,我就會縮短就餐時間或選擇另一家餐廳。

我更喜歡像西雅圖交響樂團(Seattle Symphony Orchestra)在Benaroya 音樂廳(Benaroya Hall)這樣的場館,那裡仍在檢查入場聽眾的疫苗卡或陰性檢測,並規定需要戴口罩。

6月12日戴著口罩的Lisa An與韓國音樂協會的其他小提琴手一起在Benaroya音樂廳演奏
(攝影:吳靜雯)

父親節是餐館的熱門日子。我們和兒子安排下週去餐館慶祝父親節,而不是在節日當天,這樣我們就可以避開人多的時候。

注意飲食

在新冠初期對患有肥胖症和糖尿病等疾病史的人面臨著巨大的風險,現在仍然如此。為什麼不利用新冠的威脅,作為激勵自己重建健康的機會。

我做到了。事實上,這是新冠能給我的最好的禮物。活得長不是目標,在沒有痛苦和疾病的干擾下,活得更久,活得更充實,才應該是我們的目標。

如果你需要減肥,那麼現在就開始。少吃多運動,尤其是碳水化合物和糖。完全不吃糖更好。剛開始的幾天會很難,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愈來愈容易。甚至可以訓練你的味蕾去品嚐不那麼甜的食物。如果你需要替代品來代替糖果,那就來一碗你最喜歡的湯吧!湯會令人產生飽腹感,會減少對食物的渴望。現在就開始,仍然為時不晚。

左上起:煮紫薯;洋蔥炒蝦仁佐以薑蒜;骨湯青菜佐以薑蒜;薑蒜炒三種蘑菇
(攝影:吳靜雯)

健康飲食

嘗試植物性飲食,少吃肉。多吃海鮮。我最近準備了煮紫薯;洋蔥薑蒜炒蝦;骨湯蔬菜,佐以姜蒜;還有蒜薑炒三種香菇。這就是我們的晚餐。

無論我做什麼菜,薑和蒜都是增加身體免疫力的必備食材。它們是我每天必不可少的食材,因為它們有消炎的特性。

準備薑蒜(攝影:吳靜雯)

步調慢下來

2020年我的日程表上的所有安排都被取消了,相比之下,現在我的日程表已經被很多活動填滿了,包括外出就餐。現在,大多數企業重新開業,各種活動如火如荼,我們忍不住要享受和參與一切。但是要精挑細選,不要過度貪心。不需要一次做完所有的事情。我盡量限制自己每週只參加兩項活動。最多三項。合理的做法是重新安排時間。這樣想吧,我們已經等了兩年多,想出去玩或享受我們想要的活動,再多等一星期又何妨!

戴上口罩

在許多活動中,我都是為數不多的戴著口罩的人。我不擔心別人怎麽想。我一點也不在乎他們說我很奇怪。我不是怕生病,而是怕影響了《西華報-Northwest Asian Weekly》和《西華報中文版-Seattle Chinese Post》的出版。我也不想給我的家人帶來麻煩。我見過有人因小失大。所以戴上口罩是值得的作法。

新習慣

現在每當我遇到陌生人,他們經常會想要握手,忘記了疫情期間撞肘是怎麼回事。人們很快就忘記了握手和接觸是傳播病毒的一種方式。我們也忘記了要在吃飯前洗手。所以無論你什麽時候去餐館吃飯,記得在吃飯前務必洗洗手。回家後要做的第一件事也是洗手。

我很欣賞許多餐廳和活動重新安排了一種全新的用餐方式。

Frank Irigon於2022年5月接受華盛頓大學Charles Odegaard獎項
(攝影:吳靜雯)

華盛頓大學向Frank Irigon致敬的慶祝晚宴,除甜點外已經在桌子上準備好了8道菜,供客人自己享用。這就減少了服務員必需到來賓餐桌的次數。服務員從一張桌子走到另一張桌子會帶來傳播細菌的風險。NiseiVets Hall的炒麵籌款晚宴(Chow Mein fundraising dinner)改為開車送餐服務,以保護會館、義工和來賓。

抗擊新冠是一場漫長的戰鬥。我們無法控制新冠病毒,但我們可以鍛鍊耐心的藝術。正如英國政治家George Savile所說:「一個擁有耐心的人就能掌控一切。」

華盛頓大學慶祝晚宴
(攝影:吳靜雯)

Filed Under: 吳靖雯博客, 意見 Tagged With: COVID, 健康, 口罩, 新冠, 病毒, 華盛頓州

華州法官一致駁回罷免州長要求

May 5, 2022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本報訊)由於州長英斯利(Jay Inslee)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作出的響應引起部分民眾不滿,早前一個名為華州人(Washingtonians)的公民團體向法院提出罷免英斯利的請求,聲稱州長在大流行期間限制活動和集會的命令干涉了民眾權利。

該團體提交的請願書認為,英斯利違反了三權分立,禁止房東起訴租戶拖欠租金;通過禁止公共機構舉行面對面會議,侵犯了憲法允許集會和向政府請願的權利;並通過限制面對面聚會的規模來侵犯集會權。

這一罷免要求早前已被瑟斯頓郡(Thurston County)高等法院駁回,華州高院於4月28日維持原判,稱對英斯利的指控並未提供事實或充分的法律理由來支持罷免,法院稱英斯利對疫情的處理完全在他的緊急權力範圍內。

Debra Stephens大法官在法庭上稱:「英斯利州長運用他的自由裁量權來應對這一流行病,做出艱難的決定,以平衡華州人的健康和安全與他們的個人自由。雖然部分民眾可能不同意州長的決定,但這樣的分歧不足以支持罷免。」

Filed Under: Uncategorized, 新聞, 本地新聞 Tagged With: 健康, 新冠病毒, 罷免, 英斯利, 華州

Covid期間嚐新的美食

April 7, 2022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靜雯博客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the opinion section


當看到「喜馬拉雅—Himalayas」這個詞的時候,人們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高大的山峰。而我最不會想到的就是食物。

前不久,YouTube上的一個教程說,將喜馬拉雅鹽與姜黃(turmeric)和芝麻油混合,可以改善牙齦。哦!真的嗎!我的牙齦沒有問題,但是可以更好。

所謂的喜馬拉雅鹽是真的存在嗎?直到幾週後,就在我快要忘記這件事的時候,我無意中在Lam’s Seafood的頂層貨架上發現了喜馬拉雅鹽。後來,在宇和島屋(Uwajimaya)的底層貨架上,我也看到了喜馬拉雅鹽。

疫情和我愈來愈喜歡奇怪的食物有什麼關係嗎?

事實上,確實如此。在Covid期間,我們沒有太多機會出去玩,所以最後我選擇用從超市買的不同種類的食材來探索烹飪。這是我走出家門同時鍛練身體的藉口。抱歉,網上商店,我不會選擇你的。過去的兩年裡我一直在抗拒你。

喜馬拉雅鹽Himalayan salt

我這輩子可能都不會去喜馬拉雅山了。但是,我喜歡嘗試一些來自那雄偉山峰上的東西。我用谷歌搜索了喜馬拉雅鹽。我還問了我的牙周病醫生有關鹽的問題,他是印度裔美國人。他向我保證這是一種全面的食物。

因為一個令人不安的因素使得喜馬拉雅鹽比普通海鹽更好。普通海鹽來自海洋。「90%的海鹽都含有微塑料」Berg博士在他的YouTube上說。「塑料對大腦有害。然而,喜馬拉雅鹽不含有塑料,因為形成鹽的沈積物來自塑料出現之前的古代海洋。」

喜瑪拉雅鹽的味道怎麼樣?還不錯。它的含鹽量與海鹽相同。但它的顏色很漂亮,半透明的粉紅色。這種顏色很養眼。它的質地大小不均,晶體比加工過的海鹽大得多。到處都能買到喜馬拉雅鹽。不論是亞洲超市,還是非亞洲超市,包括QFC也有。

當你下次把塑料瓶扔進海裡之前一定要想清楚。第一、你這樣做是在破壞我們的環境。其次,如果你食用海鹽,那麼你可能會在飲食中烹飪並吃掉這些塑料。

三文魚/鮭魚肚Salmon bellies

前幾天,宇和島屋的一位顧客要求賣魚的人把魚腹切掉,因為他想要的是魚背肉而不是魚腹。那位顧客不知道他錯過了什麼。我丈夫正好站在賣魚的櫃臺前,他說:「我買了。」魚肚是買給我的,因為我愛吃三文魚腹。以前,超市常常扔掉魚腹。現在,他們可以賣掉它賺錢。

三文魚含有omega-3脂肪酸、維生素B、鉀和硒(potassium and selenium,),也是蛋白質的重要來源。這些營養物質對心臟和大腦都有好處。丈夫喜歡買三文魚片,包括魚肚的部份。有時候,要找到側面帶魚腹的三文魚並不容易。我喜歡魚腹,他喜歡魚背肉。該怎麼辦?

在宇和島屋我們可以用比三文魚片低得多的價格買到三文魚腹。不過,可我也不想老吃一盤沒有太多魚肉的魚肚。兩者兼有是最好的。

我們如何烹飪呢?作為三文魚烹飪專家,丈夫將三文魚肉和魚肚一起用微波爐加熱約兩分鐘,加入少許用水稀釋的醬油以降低鹽分。美味 !

有機雞蛋Organic eggs

隨著通貨膨脹的加劇,普通鷄蛋近$3塊錢,有機雞蛋的價格差不多$6塊多美元一打。在Covid之前,我不會買當地小農戶的有機雞蛋,因為它們很貴。而現在,因為我不會去旅行,所以那些旅行經費就全部用於我的飲食預算。而且我也不購物。我不認為買更多的東西是對自己的犒勞。所以我們以購買健康食品來投資我們的健康。

有機雞蛋的味道更好麼?事實上,我吃不出有什麼不同。我喜歡吃雞蛋,僅此而已。而且知道這些雞是自然放養的,不含抗生素,這對我來說就夠了。

綠色花椰菜Green cauliflower

它們就只是綠色的花椰菜。但應該更有營養。綠色花椰菜很可能是雜交品種,通過雜交授粉,發展成一種新的蔬菜品種。它們比花椰菜或西蘭花(cauliflowers or broccolis)更好吃嗎?並不是。綠色花椰菜口感粗糙。但它們的營養價值比花椰菜或西蘭花更豐富。那兩種蔬菜都具有抗炎作用和很高的營養價值。如果你不想在吃飯的時候同時吃花椰菜和西蘭花,那麼吃綠色花椰菜似乎是個好主意。

現在由於供應鏈受到影響,綠色花椰菜並不總是可以買到。另外如果你想吃到口感軟嫩的綠色花椰菜,就要把它們煮的久一些。

註:Cauliflowers中文翻譯名稱:花椰菜、椰菜花、菜花、花菜。Broccolis中文翻譯名稱:西蘭花、青花菜、綠花菜、綠花椰菜、百加利(一些海外的中國餐館所用音譯)。

粉紅檸檬Pink lemons

粉紅檸檬於1930年在加州的伯班克(Burbank, California)被發現。幾個月前,我買了一個,因為我對「粉色」這個詞很好奇。它嚐起來不那麼酸,還有點甜,更像是葡萄柚(grapefruit)。我把檸檬加在茶和其他食物中。粉紅檸檬含有高濃度的番茄紅素,一種給水果和蔬菜帶來紅色素的抗氧化劑。但並不總是能在商店買到它們。它們被認為是一種特殊食品。你可能得在專賣店才能找到。

新冠期間無論食物多麼美味,如果不健康,我都會考慮再三。假如我一時衝動買了它們,那麼我可能只吃幾口,然後就把它們放在我家的架子上或冰箱裡很長時間。是的,我比以前更注重健康了。

Covid是養成良好新習慣的最佳時機。你也可以稱之為紀律。我不怕死,但我不想像許多新冠患者一樣,生病住院,喉嚨和肺部都插著管子。也不想像那些忍受了諸多後遺症和副作用的長期新冠患者一樣 (西華報最近刊登了有關長期新冠的文章—Long Covid)),實在不值得冒這個險。

我會選擇那些能夠為我提高免疫力的食物。如果它們味道很好,我一定會大力提倡推介。如果它們易於烹飪,那對於像我們這樣忙碌的人來說,就是額外的好處和方便。

Filed Under: 吳靖雯博客, 意見 Tagged With: COVID, 三文魚, 健康, 喜馬拉雅山, 檸檬, 花椰菜, 雞蛋

長期新冠(Long COVID) 一種無法描述的疾病

March 31, 2022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本文作者:Mahlon Meyer

在新墨西哥州一個偏遠小鎮的臨終關懷所,Robin Macnofsky全職照顧她的母親。第二年,她患上了長期新冠(long COVID),並且至今仍被這種疾病困擾著。

現年61歲的Macnofsky的故事凸顯了這種可怕疾病體現在患者精神上和身體上的複雜性,以及醫學的局限性和希望。

截至3 月中旬, 全球已有超過4.6億人感染了COVID-19。研究表明,在那些出現輕微症狀或沒有症狀的人中,有30%的人可能會面臨長期新冠,這種新冠病毒源於最初的感染開始,然後演變成其他通常更可怕的症狀。

另一項研究顯示, 在經歷更嚴重的新冠發作後出院的人中, 超過87% 的人會出現長期新冠的症狀。Macnofsky說:「在我看來,即使只有10%的新冠患者演變為長期新冠,那仍然是數以百萬、千萬的人。」

被汙名化的疾病

在新冠疫情最初的幾個月以及直到最近,在許多地方,長期新冠一直被認為是受心理影響的疾病。患者被告知,他們正在經歷恐慌症發作等症狀。

對於Macnofsky來說,最初的症狀很簡單,就是頭痛和疲勞,而她選擇忽視自己的症狀,她剛剛照顧了母親六個月,她的母親一直被疼痛折磨著,直到生命的盡頭。

Macnofsky在疫情初期決定不進行鼻咽拭子檢測,當時鼻咽拭子很少,她認為症狀更嚴重的人可以使用。當她的症狀惡化並最終接受檢測時,結果是陰性的。她當時想:「不管這是什麼,至少不是新冠。」

神秘的疾病

博士Eric Chow (圖片來源:華盛頓大學醫學院)

沒有對這種疾病的定義,更不用說了解它是如何作用於病患,而這所帶來的其中一個問題就是,醫生無法為患者進行診斷測試來確認其是否患有長期新冠。相反,醫生必需首先排除可能導致這些症狀的任何其他疾病或健康問題。

呼吸道病毒性流行病學家兼華盛頓大學醫學院首席傳染病研究員EricChow說:「沒有實驗室測試可以確診長期新冠,並且其中很大一部份是確保我們不會錯過可以用藥物治療的替代診斷。」Chow也是Macnofsky的醫生之一。

斯坦福長期新冠診所的創始人之一Upinder Singh表示,這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其他疾病也可以模仿長期新冠。她說:「如果有人來問診,如果我是一名初級保健醫生,我會確認其他所有情況,進行健康維護,確認沒有貧血,甲狀腺正常,所有這些事情,確認沒有其他問題。」

博士Upinder Singh
(來源:斯坦福大學)

在Macnofsky的案例中,她最終到了無法行走、思考或移動的地步。她像「僵屍」一樣在床上躺了好幾天。最後,她的丈夫發現她昏倒在臥室地板上,並帶她去了醫院。之後開始出現了更嚴重的症狀。

她感覺自己躺在停屍間用的那種不銹鋼板上,她想她沒有戴眼鏡,模糊地看著十幾名外科醫生在她身邊走來走去。在這個手術中,病人必需完全清醒。她感到有一根長長的針紮進了她的心臟,只停了一下,這樣就可以把包裹在心臟周圍的心包內的積液抽出來。護士給她看了一個大塑料袋,裡面裝著四杯他們抽出來的粉紅色漿液。

她說:「我無法用語言形容我在住院期間的極度焦慮、失眠或全身不適。」

沒有明確界限的疾病

長期新冠的危險之一是會觸發和削弱免疫系統。研究人員認為,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人在出現長期新冠癥狀的基礎上,再次感染冠狀病毒,並發展為另一個新冠病例。

博士Linda Geng
(資料來源:斯坦福大學)

Macnofsky出現了發燒、呼吸急促、思維混亂、語言障礙、認知能力下降「就像一輛汽車無法換擋」、嚴重頭痛、失眠、極度疲勞「就像我的血管裡有混凝土而不是血液」、抑鬱和焦躁,以及最近,她擔心的是短期記憶喪失和多任務處理能力的喪失。

這就是為什麼在斯坦福這樣的診所,研究人員每天都在研究關於這種疾病的新研究和新報告。

斯坦福大學長期新冠診所的聯席主任Linda Geng說:「每天都有新的論文出現,有時會有很多,然後你必需辨別,這是否會影響我的實踐方式?這是否會影響我們對長期新冠的看法?你必需根據研究的嚴謹性和背景,當然還有你面前的病患個體做出判斷。」

幫助的跡象

手術後,Macnofsky被隔離在一個房間裡,她心臟周圍的心包上連著排水管。

一天晚上,她的母親出現在她的夢中,穿著古怪的服裝,但卻很符合她的經歷和性格。在成為榮格心理治療師之前,她的母親是一名藝術家和面具製造者。而且在她居住的聖地亞哥很有名氣。有一段時間,她曾與飾演盧克·天行者(Luke Skywalker)的Mark Hamill的妹妹合作,所以她是《星球大戰 – Star Wars》的粉絲。

在夢裏,Macnofsky看到她的母親乘坐參議員Palpatine在後來的一部電影中使用的那種星際飛船從雲層中降落。她穿的衣服看起來像新冠肺炎疫情初期護士穿的防護服,但卻是用日本紙製成的。而她的臉幾乎無法看到,因為她的面具很像狼。

Macnofsky說:「但我能看到她的眼睛, 她對我說, 『我在這裏』。」Macnofsky曾是一名特約作家、詩人,現在是《伯克利詩歌評論 – Berkeley Poetry Review》的編輯。

認識到危機的廣泛性,政府開始投入資源來增加對長期新冠的研究,從一項為期四年的研究開始,需要在全國招募1.5萬人。像Chow這樣的研究人員表示,評估整個疾病過程中的數據至關重要。

Chow說:「一些預先存在的條件或早期跡象可以表明一個人將會患上長期新冠,而這種情況只能在早期階段被檢測出來。如果醫生嘗試晚些對一個正在經歷長期新冠全面症狀的病人進行檢測,那麼有些人可能不會檢查出來。」

令臨床醫生和研究人員感到驚訝的是,這種疾病能夠侵襲那些幾乎沒有任何症狀的年輕人,而不是那些人們認為易受感染的老年人。Macnofsky也對此感到驚訝,因為她最終在網上找到了一群同樣被長期新冠困擾的人。

她說:「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健康的年輕人,身體狀況非常好,有些人正在接受馬拉松和冬季兩項的訓練,有些人是專業舞者。今天,擁有健康生活方式的人們……認為他們有強大的免疫系統,所以他們不擔心,但病毒會來對付他們——這對長期新冠來說並不管用。因為你可能有一個無症狀或非常輕微的病例,而在幾週內,它會一次又一次地復發。」

未完待續

本健康系列由華盛頓衛生部(Washington Department of Health)提供資金支持,該部門對此內容沒有編輯意見或進行監督。

Filed Under: 健康, 副刊, 首要 Tagged With: 健康, 斯坦福大學, 新冠, 華盛頓大學, 長期新冠

華大專家稱: 永久夏令時不利於健康

March 17, 2022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本報訊)研究表明,永久保持夏令時會對健康產生不利影響,特別是對於居住在太平洋西北地區的人來說,因為這一地區冬季陽光照射時間非常有限。

華大生物學教授Horacio de la Iglesia對睡眠行為進行了廣泛研究,他認為雖然夏令時讓下午獲得更多的陽光照射時間,但是在西雅圖的冬至前後,如果繼續實行夏令時,太陽要到接近上午9點才會升起。由於冬季缺乏晨光,更容易讓人患上季節性抑鬱症。

De la Iglesia稱,如果希望終止每年兩次換時間的困擾,他建議永久保持標準時間,即冬令時。他認為夏令時是一種人為的時間設置。

Filed Under: 新聞, 本地新聞 Tagged With: 健康, 夏令時, 抑鬱症, 華大, 西雅圖

  • Go to page 1
  • Go to page 2
  • Go to page 3
  • Interim pages omitted …
  • Go to page 5
  • Go to Next Page »

Primary Sidebar

亞太文化中心專欄

亞太文化中心透過 GiveBIG項目需要您的鼎力支持 還有時間捐款請繼續發揮您的力量和愛心

對您的繼續支持我們衷心感激! 我們非常感謝在GiveBIG 項目推廣期間付出的每個人——您們的支援為APCC的心臟加強動力! 目前仍還有時間給予和幫助我們在保護文化,支援青年,並建立跨代社群的努力。 … [繼續閱讀……] about 亞太文化中心透過 GiveBIG項目需要您的鼎力支持 還有時間捐款請繼續發揮您的力量和愛心

公共衛生中的文化代表:與AANHPI流行病學家的對話

隨著公共衛生部門的不斷發展,對不同觀點和文化代表的需求從未如此重要。在最近對一位公共衛生專業人員的採訪中,我們探討了文化認同和代表在公共衛生部門的重要性,特別是在亞裔美國人、夏威夷原住民和太平洋島民(AANHPI)社群。 公共衛生對流行病學家意味著什麼 受訪者是華盛頓州當地郡衛生部門的流行病學家,是來自韓國的第一代移民。她對公共衛生有著深刻的承諾,在監測和分析健康資料以預防疾病和促進我們社群的健 … [繼續閱讀……] about 公共衛生中的文化代表:與AANHPI流行病學家的對話

Kīkaha O Ke Kai獲APCC Heal Grant項目 $25,000 贊助金

Kīkaha O Ke Kai正在期待所謂的「雙胞胎」,預產期有望在今年夏天。在獲得亞太文化中心25,000美元的贈款後,俱樂部購買兩輛被稱為「雙胞胎」的Kai Wa'a Hydra Pro OC6獨木舟。這筆贈款還允許俱樂部翻新三艘舊的獨木舟。         Hydra Pro是最新、最輕的設計。 Kai … [繼續閱讀……] about Kīkaha O Ke Kai獲APCC Heal Grant項目 $25,000 贊助金

社區活動 / 文藝訊息

生活訊息

CID的 Chew Lun 大樓懸垂倒塌  4月25日位於第7大道南416號的Chew Lun … [繼續閱讀……] about 生活訊息

活動訊息

非洲節 5月10日。非洲精神節在西雅圖中心的軍械庫提供音樂和舞蹈表演、時裝秀、工藝品市場和食品供應商。 波蘭節 5月10日(下午12點至4點)。Pierogi Fest … [繼續閱讀……] about 活動訊息

生活訊息

CID社群成員繼續反對Sound Transit 唐人街-國際區(CID)社群再次為未來而奮鬥,讓他們的聲音被聽到,他們的需求被優先考慮。隨著Sound … [繼續閱讀……] about 生活訊息

更多社區活動 / 文藝訊息

Copyright © 2025 · News Pro on Genesis Framework · WordPress ·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