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金融服務平台Bankrate日前發佈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在全美50個最大城市中,租房在經濟上普遍優於買房。
根據房地產平台Redfin數據,截至2025年2月,美國中等價位住房的月供為2768美元,較去年上漲2.4%;而平均租金加租房保險僅約2000美元,同比下降超過1%。這意味著相較買房,租房每月可節省約768美元,節省幅度高達38%。
Realtor.com高級經濟學家Joel Berner指出:「對於預算有限的家庭而言,租房無疑比承擔房貸壓力更易負擔。但人們也應意識到,購房能夠帶來資產增值與代際財富的積累,而這正是租房所無法提供的。」
研究還發現,不同城市之間的租購成本差異幅度巨大。租房與買房成本最為接近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中北部的傳統工業城市,例如相差2%的底特律,相差10.3%的費城,以及相差11.5%的克利夫蘭。
而差距最大的城市則多位於科技產業發達的西海岸地區,舊金山的買房成本比租房高出190.7%,同樣位於加州的聖何塞差距為185.6%。
在這些高成本市場,購房的月支出幾乎是租金的兩到三倍,使得租房成為多數中產家庭的首選。
另一方面,儘管部分城市的租購成本差距相對較小,但多位業內專家仍建議購房者謹慎對待投資房產的決策。
Zillow首席經濟學家Skylar Olsen表示:「購房是一項複雜且長期的決策。購房者應在深入調研、明確預算和獲得專業支持的前提下進行操作。」



3月份,在統計的美國253座城市中,92%的城市平均租金有所增加,只有2%的城市顯示為下降。
2018年10大預期成長的房市

數據顯示,中國留守在家的老人數量正逐年增多,除了沒有子女在身邊照料外,留守老人養老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沒有退休金,他們只能靠土地或住房維持生活,一旦失去勞動能力,也就失去了生活來源。 因此以土地或住房流轉支撐農村養老,即「以地(房)養老」,讓只有房子、沒有生活費的老人,可以向銀行貸款有錢安享晚年,是許多老年人養老資金來源的一種重要方式,藉此方式能有錢請到無能力或無時間照顧長者的兒女,也是老人自救的一種方式。
香港明報報導,湖北萬松街機場社區居委會開辦項目名曰「親情互換,空巢不空」,讓獨居長者讓出一間空餘房間予年輕人免費居住,大學生或職場新人每週抽出固定時間陪伴老人,彌補獨居老人孤寂感之餘。有人照顧老人家日常生活,又幫到有經濟困難的年輕人解決租房問題,目前已有47組人參加這個項目。64歲姚順建中風後半身不遂,以前總是獨居在家足不出戶;3個月前和24歲河南青年馮露晨簽訂「親情互換」協議後,大讚項目令帶給他很多歡樂:「讓我走出了家門與別人接觸,他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如今,智能科技一步步充實著這個世界,智能科技不僅投放在年輕人的市場,還投在老年人市場,目標於智能健康養老,幫助老年人更好地適應這個科技化智能化的社會,同時最重要的還是保障老年人的健康與安全。老年人通過購買這些產品,讓自己可以安心在家養老,同時也減輕兒女照顧上的時間。
陝西西安閻良區推出「共享養老」計劃,長者可獲得免費家政照顧,參與計劃的義工可領取報酬或「儲存服務時數」,他日自己家中老人需要服務時,可以換取「對等」服務。






週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發表聲明說,一名名叫弗朗西斯科(Emilio Francis-co)的律師總共從中國投資者手中得到7,200萬美元資金。聲明說,這名來自New-port Beach的律師弗朗西斯科和他的PDC資本(PDC Capital)公司四年來詐騙131名中國投資人超過7,200萬美元,把資金從一個項目挪到另一個項目,其中950萬元以上的錢未照約定開咖啡館或療養院,而是拿來經營自己的投資公司與買遊艇享受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