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據相關媒體稱,本月13日由洪都拉斯出發的移民大軍在21日衝破墨西哥政府的封鎖,從墨西哥南部繼續向美國邊境挺進。
據有關網站21日報導,一夜之間大軍人數增加到大約幾千人。媒體戲稱他們是「移民大篷車(caravan) 」,他們計劃從墨西哥邊境城市伊達爾戈步行約40公里到達該國另一座城市塔帕丘拉,並在當地落腳。

雖然媒體戲稱說是 「 移民大篷車 」,但這些人並不真的是一路坐著「大篷車」從中美洲來到美國的。他們通過步行、坐汽車、火車等方式,長途跋涉近2000英里抵達墨西哥和美國邊界。大部份偷渡者都來自中美洲,其中一些人會在墨西哥尋求避難,而其他一些人最終目的則是繼續前往美國尋求避難。
中美洲國家貧窮及黑幫暴力問題嚴重,其中薩爾瓦多更是全球僅次於敘利亞最多人口死於暴力的國家,有調查顯示,當地每10萬人中就有99.7人死於謀殺。
報導指出,很多移民在接受採訪時都提到了洪都拉斯普遍存在貧困和幫派暴力問題。洪都拉斯是世界上殺人案發生率最高的國家之一,而這也是他們加入移民大軍的原因之一。分析指,中美洲人偷渡到美國已不再為追逐美國夢,「而是要逃避死亡」。
這些移民者即便因長途跋涉身心俱疲,他們仍無懼川普關閉美墨邊境的威脅,也不理可能因尋求庇護失敗而遭墨西哥政府驅逐的風險,一心北漂赴美。
對於中美洲數千移民為尋求庇護而向美國進發,川普總統威脅說,如果墨西哥不能制止移民大軍,他將動用軍隊和關閉邊界。白宮改變拆散家庭的方案中,移民家長面臨二種選擇,一是自願把子女交給寄養部門收養,二是和子女一起被關在拘留中心。
聯合國估計,目前有逾7千人正穿越墨西哥向美國前進,川普亦批評墨國警方及軍隊「辦事不力,可悲,墨西哥警察及軍方無法阻止車隊」。
10月22日,川普離開白宮前接受記者採訪。他表示,由於中美洲國家洪都拉斯、危地馬拉和薩爾瓦多未能阻止民眾北上前往美國,美國將中斷或大幅削減對這三國的援助。



華府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在2018年9月3日報導,白宮官員正研擬的一項有關「公眾負擔-public charge」的移民方案,主要影響對象是已經在美、正申請綠卡的合法移民,以及正申請合法入境美國者。白宮希望在期中選舉前提出此案,以提振共和黨選民的熱情。然而此方案也會影響到希望未來申請永久居留的無證移民,因為此政策改變,將擴大「公眾負擔」的定義。












7.
9.
約翰·席德尼·麥凱恩三世(John Sidney McCain III,1936年8月29日-2018年8月25日),生於美國控制的巴拿馬運河區域,父親和祖父曾晉階至美國海軍上將,並共同成為編號DDG-56的Arleigh Burke級驅逐艦「約翰·S·麥凱恩號USS John S. McCain」的冠名緣由。
麥凱恩的新書《激湧波濤—— The Restless Wave》即將出版, 表示與腦癌奮戰使他擺脫束縛得以暢所欲言的狠批或暗批川普,曾表示他不相信川普總統有任何「原則和信仰」,在書中對川普更不假辭色,以下節錄幾段讓大家來認識這位麥凱恩:



川普對中國極為強硬,除了發動貿易戰令中國陷入兩難外,近月亦對在中國企業在美資產進行嚴格審查。《華爾街日報》(WSJ)8月10日報導,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下令海南航空集團強制出售位於紐約曼哈頓區的紐約海航大樓。

川普就職以來與媒體間的戰爭愈演愈烈。他最近在全美各地的助選集會上,更頻繁也更用力地攻擊媒體。白宮幕僚及接近川普的人士表示,川普攻擊媒體,除了反映他內心感受的不公平,另也經過算計,是競選策略的一部份,希望在期中選舉前刺激共和黨選民。

川普再度發出關閉美國政府的威脅——如果國會不為他在美墨邊境建造隔離牆的計劃撥款,表明他決心在11月中期選舉前強調他在移民問題上的強硬立場。
有別於傳統的多邊國際合作,世界各國的單、雙邊外交有增長的趨勢,專家解讀為「川普現象」。其中包括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島與伊朗核協議,過去多透過聯合國或多國談判來協力解決, 現今的中美貿易戰、美國制裁伊朗等等,多是一對一的處理,顯示各國有放棄聯手傳統盟友解決問題的趨勢。現在的單邊行為多半是因川普而生,其他各國仍尋求國際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