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kip to primary navigation
  • Skip to main content
  • Skip to primary sidebar
  • 主頁
  • 關於本網站
  • 聯繫
  • 姊妹刊Northwest Asian Weekly
  • Asia Pacific Cultural Center

西華報 Seattle Chinese Post

西華報

ad_WADOH_Stay_Safe

  • 新聞
    • 本地新聞
    • 美國新聞
  • 短評
  • 副刊
  • 意見
    • 吳靖雯博客
  • 分類廣告

經濟

成为民主党史上首位争取总统候选人提名的亚裔人士--杨安泽

April 11, 2019 by Hao Yi Xu 1 Comment

本文作者:敬恒

杨安泽(Andrew Yang)是美国近半个世纪以来首个宣布参与总统大选的华裔。

首位亚裔民主党籍总统参选人杨安泽日前拜访纽约美国福建公所时,透露自己上大学前曾在中餐馆担任打杂小弟,他说:「我从一个在中餐馆的打杂小弟,到现在想要竞选美国总统,我希望证明亚裔美国人能在各个领域与其他人竞争。」因此能了解华人在海外打拼的艰辛,并认同华人为美国创造许多就业机会,希望藉由自己的参选,证明亚裔美国人能够在各个领域与其他人竞争,甚至是竞选总统。

杨安泽表示他参选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希望告诉美国主流社会,「移民并非美国的最大危机,而是美国自己本身的技术和发展,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最大危机。科技取代人力,让普遍就业机会消失,影响许多仰赖劳工的州和产业,但美国人不愿意承认,最后就把问题怪在移民身上。」

杨安泽说,大部份的美国政客不在乎华人社区,他此次的竞选能够让更多人看到华人力量,证明华人和其他移民和所有的美国人一样都是平等的。

杨安泽在本年1月19日出席洛杉矶台美商会创会39周年活动。他在会上表示,「尽管我是第一个(亚裔参选总统),但选总统本是台美人应该做的事,我们热爱这个国家而且够聪明,能提供多数美国人需要的观点;我父母亲来到这里的原因跟大家一样,为了给下一代更好的生活;我们从这个国家获得了很多,现在国家需要我们。」

竞选政见

在争取2020年美国总统提名时,杨安泽提出的主要竞选目标之一就是提高每个美国成年人的基本收入以应对自动化快速发展而对劳动力市场的挑战。

看到因自动化(automation)带来的失业问题愈来愈严重,以「人性至上(Humanity First)」为竞选口号,宣布争取代表民主党参选2020年美国总统,竞选办公室位于纽约曼哈顿中城。

为预防自动化带来的失业危机,杨安泽提出「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的政见,亦称「自由红利(Freedom Dividend)」,给每位美国成年人每月1,000美元,予以让市民有金钱负担进修及学习去解决被自动化取代的危机。若落实此计划,每年需要约2兆美元的预算支出;除调整现有的福利预算结构外,杨安泽计划利用征收增值税(value-added tax)等方式,补足资金缺口。

对于曾被评价为「川普的反面」,杨安泽表示,他跟川普也有相同的地方,就是会试着找出问题所在,并想办法去解决,但他的解决方法是顺应时代潮流,而不是像川普一样走回头路。此外,川普认为美国经济的一大挑战是移民问题,杨安泽对此持反对意见称,人工智慧等新科技正在取代人力,不只现在已经发生在制造业上,接下来包括零售业、速食业、电话客服、卡车司机等行业也将面临冲击,「科技才是冲击美国经济的一大挑战,而不是川普所责怪的移民问题。」大多数政治人物没有兴趣谈这些,他们不懂科技、不懂经济,他们不想谈那些他们没有解答的问题,而「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出来选总统。」

杨安泽表示若他能在今年6月得到2%至3%的支持率,并筹得400万元竞选经费,将可参加民主党辩论,让更多​​人听见亚裔的声音,希望获得民众支持。 (相关报导请看头版新闻)

背景

● 出生日期:1975年1月13日-

● 出生地:美国纽约 Schenectad

● 代表的政党:民主党

●家庭背景

父母均是来自台湾到美国的移民,当二人都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研究院就读时相遇。父亲为物理学哲学博士,曾于IBM及通用电气的研究实验室工作,拥有69项专利权。母亲则以统计学硕士学位毕业,随后从事艺术。父母现在住台北,杨安泽几乎每年拜访台湾,并以身为台美人为荣。妻子是伊芙琳杨,他们有2个儿子,分别是6岁和3岁。

●教育过程

中学于新罕布什尔州(New Hampshire)的Phillips Exeter学院就读,于1992年毕业。其后考进Brown大学修读经济及政治学,于1996年成功取得学位。之后到哥伦比亚法学院进修,攻读法律博士学位,于1999年毕业。

●职业生涯

1999年,从哥伦比亚法学院毕业之后在纽约市的达维律师事务所开始他的律师职业生涯。

2000年,离开事务所创办Stargiving.com网站,这家网站是一个与名人相关联的慈善筹款网站。 Stargiving.com起初从投资者手中获得了一些投资,但在2001年关闭。

之后,加入了一家从事医疗保健软件的创业公司——MMF System。他在公司担任副总裁,这是他的第三次就业。在医疗保健软件行业工作4年之后,杨安泽离开了MMF System公司。

随后,他加入了由朋友Zeke Vanderhoek创办的一家小型备考公司——曼哈顿备考。 2006年,杨安泽出任这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在担任曼哈顿备考的首席执行官期间,杨安泽给公司制定的经营策略就是主要针对研究生管理科入学考试提供备考服务。在他的经营之下,曼哈顿备考从最初的5个门店扩展到69个门店,并于2009年12月被卡普兰公司所收购。 2012年,杨安泽辞去该公司的总裁职务。

在曼哈顿备考在2009年年底被收购之后,杨安泽开始致力于建立一个名为《为美国创业》的非营利性奖学金计划。该计划最终于2011年成立,其目的旨在「通过动员美国下一代企业家在美国城市创业来为美国制造就业机会,并为这些创业者提供创造就业所需的技能与资源。」2017年3月,辞去首席运营官一职。

●奖项

2012年获白宫变革领袖奖(White House Champion of Change)

获2015年全球创业精神总统大使奖(Presidential Ambassador of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Filed Under: 副刊, 政治, 首要 Tagged With: 亞裔美國人, 台灣, 失業, 就業, 川普, 民主黨, 科技, 移民, 經濟, 總統大選, 美國, 美國總統, 華人, 華人社區, 華裔

成為民主黨史上首位爭取總統候選人提名的亞裔人士--楊安澤

April 11, 2019 by Hao Yi Xu 2 Comments

本文作者:敬恆

楊安澤(Andrew Yang)是美國近半個世紀以來首個宣佈參與總統大選的華裔。

首位亞裔民主黨籍總統參選人楊安澤日前拜訪紐約美國福建公所時,透露自己上大學前曾在中餐館擔任打雜小弟,他說:「我從一個在中餐館的打雜小弟,到現在想要競選美國總統,我希望證明亞裔美國人能在各個領域與其他人競爭。」因此能了解華人在海外打拚的艱辛,並認同華人為美國創造許多就業機會,希望藉由自己的參選,證明亞裔美國人能夠在各個領域與其他人競爭,甚至是競選總統。

楊安澤表示他參選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希望告訴美國主流社會,「移民並非美國的最大危機,而是美國自己本身的技術和發展,成為國家未來發展的最大危機。科技取代人力,讓普遍就業機會消失,影響許多仰賴勞工的州和產業,但美國人不願意承認,最後就把問題怪在移民身上。」

楊安澤說,大部份的美國政客不在乎華人社區,他此次的競選能夠讓更多人看到華人力量,證明華人和其他移民和所有的美國人一樣都是平等的。

楊安澤在本年1月19日出席洛杉磯台美商會創會39週年活動。他在會上表示,「儘管我是第一個(亞裔參選總統),但選總統本是台美人應該做的事,我們熱愛這個國家而且夠聰明,能提供多數美國人需要的觀點;我父母親來到這裡的原因跟大家一樣,為了給下一代更好的生活;我們從這個國家獲得了很多,現在國家需要我們。」

競選政見

在爭取2020年美國總統提名時,楊安澤提出的主要競選目標之一就是提高每個美國成年人的基本收入以應對自動化快速發展而對勞動力市場的挑戰。

看到因自動化(automation)帶來的失業問題愈來愈嚴重,以「人性至上(Humanity First)」為競選口號,宣佈爭取代表民主黨參選2020年美國總統,競選辦公室位於紐約曼哈頓中城。

為預防自動化帶來的失業危機,楊安澤提出「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的政見,亦稱「自由紅利(Freedom Dividend)」,給每位美國成年人每月1,000美元,予以讓市民有金錢負擔進修及學習去解決被自動化取代的危機。若落實此計劃,每年需要約2兆美元的預算支出;除調整現有的福利預算結構外,楊安澤計劃利用徵收增值稅(value-added tax)等方式,補足資金缺口。

對於曾被評價為「川普的反面」,楊安澤表示,他跟川普也有相同的地方,就是會試著找出問題所在,並想辦法去解決,但他的解決方法是順應時代潮流,而不是像川普一樣走回頭路。此外,川普認為美國經濟的一大挑戰是移民問題,楊安澤對此持反對意見稱,人工智慧等新科技正在取代人力,不只現在已經發生在製造業上,接下來包括零售業、速食業、電話客服、卡車司機等行業也將面臨衝擊,「科技才是衝擊美國經濟的一大挑戰,而不是川普所責怪的移民問題。」大多數政治人物沒有興趣談這些,他們不懂科技、不懂經濟,他們不想談那些他們沒有解答的問題,而「這就是我為什麼要出來選總統。」

楊安澤表示若他能在今年6月得到2%至3%的支持率,並籌得400萬元競選經費,將可參加民主黨辯論,讓更多人聽見亞裔的聲音,希望獲得民眾支持。(相關報導請看頭版新聞)

背景

● 出生日期:1975年1月13日-

● 出生地:美國紐約 Schenectad

● 代表的政黨:民主黨

●家庭背景

父母均是來自台灣到美國的移民,當二人都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研究院就讀時相遇。父親為物理學哲學博士,曾於IBM及通用電氣的研究實驗室工作,擁有69項專利權。母親則以統計學碩士學位畢業,隨後從事藝術。父母現在住台北,楊安澤幾乎每年拜訪台灣,並以身為台美人為榮。妻子是伊芙琳楊,他們有2個兒子,分別是6歲和3歲。

●教育過程

中學於新罕布什爾州(New Hampshire)的Phillips Exeter學院就讀,於1992年畢業。其後考進Brown大學修讀經濟及政治學,於1996年成功取得學位。之後到哥倫比亞法學院進修,攻讀法律博士學位,於1999年畢業。

●職業生涯

1999年,從哥倫比亞法學院畢業之後在紐約市的達維律師事務所開始他的律師職業生涯。

2000年,離開事務所創辦Stargiving.com網站,這家網站是一個與名人相關聯的慈善籌款網站。 Stargiving.com起初從投資者手中獲得了一些投資,但在2001年關閉。

之後,加入了一家從事醫療保健軟件的創業公司——MMF System。他在公司擔任副總裁,這是他的第三次就業。在醫療保健軟件行業工作4年之後,楊安澤離開了MMF System公司。

隨後,他加入了由朋友Zeke Vanderhoek創辦的一家小型備考公司——曼哈頓備考。2006年,楊安澤出任這家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在擔任曼哈頓備考的首席執行官期間,楊安澤給公司制定的經營策略就是主要針對研究生管理科入學考試提供備考服務。在他的經營之下,曼哈頓備考從最初的5個門店擴展到69個門店,並於2009年12月被卡普蘭公司所收購。2012年,楊安澤辭去該公司的總裁職務。

在曼哈頓備考在2009年年底被收購之後,楊安澤開始致力於建立一個名為《為美國創業》的非營利性獎學金計劃。該計劃最終於2011年成立,其目的旨在「通過動員美國下一代企業家在美國城市創業來為美國製造就業機會,並為這些創業者提供創造就業所需的技能與資源。」2017年3月,辭去首席運營官一職。

●獎項

2012年獲白宮變革領袖獎(White House Champion of Change)

獲2015年全球創業精神總統大使獎(Presidential Ambassador of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Filed Under: 副刊, 政治, 首要 Tagged With: 亞裔美國人, 台灣, 失業, 就業, 川普, 民主黨, 科技, 移民, 經濟, 總統大選, 美國, 美國總統, 華人, 華人社區, 華裔

市長公佈$59億預算案 增加交通運輸、警力部署及消防開支

September 27, 2018 by Lei Pei Leave a Comment

圖片來自:Komo 4

(本報訊)本月24日,西雅圖市長杜爾肯(Jenny Durkan)公佈了價值59億美元的2019及2020年度預算案。相較於市府現有預算,此數值上漲3億美元。

此次預算案中,杜爾肯增加了交通運輸方面的開支,在此方面增加預算金額高達1.3億美元。

杜爾肯在競選市長過程中就承諾民眾,自己將在制定新稅收之前縷清市府預算,使其更加透明化。在公佈預算案同時,杜爾肯宣佈自己從現有工作和活動中削減了5千萬美元資金,該筆資金將被應用於其他項目和需求中。

杜爾肯此次的新預算案將允許市府在未來兩年內增加120名消防人員、40名警員及24名電力局(Seattle City Light)和公共事業(Seattle Public Utilities)客服部門接線員。

此外,在新的預算案中,杜爾肯還削減了跨部門自由支配資金。刪除150個政府部門職位,其中多數職位長時間空置。並要求市府減少10%公用車,以節約燃油使用成本。

西雅圖在前市長墨瑞(Ed Murray)任職期間,經濟迅速發展,新的稅收項目也隨之增加。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府的收入,但支出也逐年提高。

杜爾肯在24日的講話中提到:「我現在十分理解民眾並不一直信任政府,我們必須努力工作來重獲信任,兌現承諾,並展示我們的友好和善良。我們的市府是否存在缺陷?我們是否會做錯事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我們也並非聖賢,但市府也是一個永久的媒介,我們在西雅圖,每一天都在做好事。」

對於市長制定的新預算案,市議會將由現在開始進行審查及修改,並在11月底之前出台正式預算案。

Filed Under: 新聞, 本地新聞 Tagged With: 交通, 公共事業, 前市長, 墨瑞, 市府, 市長, 杜爾肯, 消防, 燃油, 稅收, 經濟, 警員, 運輸, 電力局, 預算案

關於美中貿易的6個誤解 誰獲得更多?是中國?是美國?

September 20, 2018 by Lei Pei Leave a Comment

靜雯博客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the opinion section


川普總統因不公平的貿易行為抨擊中國,導致他決定徵收關稅。美國與中國有5,000億美元的貿易,中國與美國有1,50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是3,500億美元。可能聽起來勢不可擋,但專家們已經證明,川普對貿易逆差的解釋已經過時,從而進一步加劇了大眾對美中貿易的誤解。

去年7月,川普聲明說:「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和各國之間的貿易一直非常不公平……例如,中國長期以來一直在從事與收購美國知識產權和技術有關的一些不公平做法。美國貿易代表(USTR)於2018年3月22日發佈的一份廣泛報告中,記載了這些做法損害了我們的經濟和國家安全,加深了我們與中國已經存在的巨大貿易不平衡。」

上週六,西華報對大中華區工業公司(Greater China Industries)首席執行長張斌(Ben Zhang)先生,和正在西雅圖訪問的中國新任駐舊金山總領事王東華,就美中貿易觀點進行了採訪。

張斌的大中華區工業公司(Greater China Industries)在中國製造的商品。

1. 如何正確導讀貿易逆差

川普對貿易的看法是基於企業的底線估計,而在衡量貿易成功方面是有不同的標準。

例如,華盛頓大學Foster商學院的Ed Rice,在西雅圖扶輪社(Rotary Club)的一個小組會議中,舉了一個關於他看牙科的例子。他說,他付錢讓牙醫不斷修理牙齒,沒有從牙醫那裡拿錢,這表明他與牙醫有赤字上的關係。

然而,現實情況是,我們不能把給牙醫師的費用稱為赤字。而且,我們也知道,牙醫所做的牙科診療愈多,對我們的健康狀況就愈好。

貿易逆差指的是一個國家的進口量超過出口量。根據Investopedia的說法:「一個國家與其它國家有巨額貿易逆差,意味著該國的百姓富裕可以買進口貨,有能力購買其他國家提供生產的東西。因此,將出口與進口進行比較並不是必要或公平的,更不用說,若將它們視為同一枚硬幣的兩面。除中國外,美國的出口量仍然超過任何國家。」

美國是世界上人口第三大國,與中國3,500億美元貿易逆差的數字,只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對經濟的危害影響不大。

王總領事說:「我們不能從表面上看待美中貿易,必需了解所有全面的角度。貿易為美國和中國帶來了互惠互利,中國不可能利用美國而自肥。」

2. 誰賺的錢最多?

王總領事說,美國公司賺的錢最多。張斌說:「我們無法就看書的封面,來評判一本書的內容。」

在5,000億美元的貿易中,蘋果產品僅佔2,000億美元,另外2,000億美元來自Target和Walmart兩家公司,但這些都是美國公司。剩餘的1,000億美元是來自像我這樣,擁有數百萬參與購買中國商品的其他企業。」

難怪蘋果公司現在是一家萬億美元的公司。它將自己的技術知識,利用中國廉價勞動力,為全球市場生產產品。猜猜中國工人為蘋果公司組裝一部iPhone要多少錢?據張說,不到2美元。但大家都知道iPhone在美國的售價是多少!僅僅通過銷售一部Apple手機,利潤就超過了500%。假設除了製造開銷外還有其他成本,蘋果仍然可以獲得很大一部份的利潤。

3,500億美元的貿易赤字,難道對美國來說真的是一筆不好的交易嗎?

3. 中國是否從美國人手中奪走了工作?

這是川普一貫的主張。張斌說:「在當今競爭激烈的世界中,每個國家都在競逐其競爭優勢。美國以波音和微軟等科技公司以及銀行、金融和保險等服務業而聞名全球,中國仍被視為發展中國家,但它的優點是低技能勞動力和密集製造。大部份的中國人口,是處在低工資的汗水店裡工作,每月約拿到的僅是450至500美元的工資。美國工人是否願意以每小時1美元的低工資去做這些工作呢?」

自4月中旬以來,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已下跌了逾7%,人民幣貶值使中國的出口商品對外國買家來說更便宜。對中國來說,以人民幣貶值來應對美國的關稅,可能比其他方法更具優勢。由於中國對美國的出口遠遠超過從美國的進口,中國能徵收關稅的美國產品價值,不可能接近美國能對中國徵收關稅的產品價值,反而對中國有利。

中國輪胎企業近年來在海外市場投資,這其中影響力最大的是三角輪胎股份有限公司投資5.8億美元在美國建設輪胎生產基地。美國是汽車工業發達國家排名世界第一,三角輪胎直接在美國生產消售,不需付進口關稅,固然為美國人提供了工作機會,但相關的技術服務與市場支持能力,也為三角輪胎美國本土化製造與營銷打下了堅實基礎。

川普上任,美國股市一路上漲,在去年11月份他將美國股市上漲的功勞攬在自己身上,稱「我們股市如此成功的原因就是我」。對於股市的上漲而言,華爾街的分析師們有一種略微不同的觀點,部份人並不願意明確地將政治因素歸結為股價上漲的原因。科技板塊的上漲為川普上任第一年的美股大盤上漲貢獻良多,但是科技板塊的上漲主要是因為該板塊公司的營收大幅增長,與政府政策相關的任何東西都沒有關系。另外的原因是美國和全球的經濟數據在改善,美國和全球企業的盈利也在大幅增長,以及得利於美聯儲施行的寬鬆貨幣政策。

4. 川普認為貿易戰會傷害中國

張斌表示:「川普認為貿易戰將使中國經濟崩潰,那是不可能的。他忘記了中國政府,已通過建設五大洲的高速列車和公路,來促進與世界其他地區的貿易。這在經濟活動中一種轉向技術的戰略。

既然美國的意圖是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和世界貿易組織,以及在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中,要與舊貿易夥伴間制定新的規則和保護措施,這些政策最終只會減緩美國經濟的發展,反倒會將推動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

5. 川普認為他將贏得貿易戰

隨著美國股市的膨脹和中國股市的下跌,川普認為他將從徵收中國關稅中贏得這場戰爭,事實是沒那麼快。一些經濟學家甚至預測,由於一系列因素,包括中產階級和房屋所有權的下降,與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數字相比,美國經濟不會持續增長。

川普可能認為,中國可以被其他發展中國家取代,成為美國的貿易夥伴。張斌說:「用中國產品創造價值,換取3,50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我認為其他國家是沒有像中國能有這樣的基礎設施和條件,來承擔起這個替代的角色。

我在孟加拉國和柬埔寨(Bangladesh and Cambodia)要出口的產品,好幾個星期都被困在碼頭,因為這兩個國家沒有足夠的船隻運送商品。像越南和泰國這樣的國家,可能會生產紡織品和服裝等商品,但他們沒有能力製造其他產業。」

總領事王東華表示:「中國為美國投資者提供了良好的勞動力。此外,美國消費者通過中國商品擴大了消費能力。」

6. 誰的犧牲更大?

張斌表示,中國所做的犧牲是巨大的。看看中國的水、空氣和環境, 都受到工廠生產排放的污染。中國人民的健康成本是巨大的,中國的父母被迫離開孩子出外去工作。這就是為什麼,大家看到有這麼多中國人,每年在農曆新年期間大舉返鄉的原因。此外,當中國供應商與Walmart等一些美國公司開展業務時,這些供應商在商品售出前不會獲得報酬。如果以折扣價出售,中國供應商將無法獲得全額付款。

據張斌說,對假冒商品如手提袋、外套和手錶等,也許中國在打擊這些仿冒品方面可以做得更好。中國以竊取知識產權而聞名,微軟的Window在美國的售價為700美元,但在中國大家用相當於10美元的價格就可以獲得。在中國盜版電影也是極猖獗。我在中國時,人們只需幾塊錢就可以在街上買到各類的美國電影,中國在這些方面的整頓力度需要加強。

華盛頓州前州長、美國前駐華大使駱家輝表示,中國很多商品根本不一定需要從美國買。以黃豆(大豆)為例,中國進口的美國黃豆佔美國黃豆出口的60%,是美國出口到歐盟的六倍多。中美貿易戰後中國已分別向其它國家進口黃豆。而中國若要報復美國加徵關稅,波音很可能受到影響,因為中國可以不買波音飛機而轉向歐洲的空中巴士,所以對美國來說是不利的。

編者按:

張斌先生將於9月27日中午,在Davis Wright Tremaine, 1201 3rd Ave.舉辦的華盛頓州中國關係委員會(the Washington State China Relations Council)上,就美中貿易發表講話。

Ed Rice
張斌
王東華領事
駱家輝

Filed Under: 吳靖雯博客, 意見 Tagged With: Ed Rice, iPhone, Target, USTR, Walmart, 中國, 人口, 住院護理保險, 保險, 健康, 出口, 匯率, 商學院, 大中華區工業公司, 孟加拉國, 川普, 州長, 張斌, 微軟, 扶輪社, 政治, 服務業, 柬埔寨, 歐洲, 水, 污染, 汽車, 波音, 泰國, 消費能力, 王東華, 環境, 知識產權, 空中巴士, 空氣, 經濟, 經濟學家, 總統, 總領事, 美聯儲, 股市, 舊金山, 華盛頓大學, 蘋果, 貿易, 貿易逆差, 越南, 進口, 金融, 銀行, 關稅, 駐華大使, 駱家輝

王東華總領事首訪華州 強調中美合作任重道遠

September 20, 2018 by Lei Pei Leave a Comment

(本報訊)剛在本年八月八日來美履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舊金山總領事館總領事一職的王東華總領事,日前首次正式出席華州僑民舉辦的十一國慶活動。王東華總領事在西雅圖慶喜公園主持升旗典禮後致詞時表示,這是他來美國後第二次出席升旗典禮,義意重大,升旗象徵了僑民思鄉之情,表達了僑民團結之義。升旗儀式同時提醒他自己作為總領事,當美國國旗與中國國旗升起時,意識到他的使命是盡最大努力促進中美良好關係。(相關圖片請參閱:西雅圖全僑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九週年 暨歡迎王東華總領事蒞臨華州)。

王東華總領事表示,新中國成立六十九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奮鬥、頑強拼搏、銳意進取、與時俱進,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二O一八年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年份,中國今年慶祝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明年將迎來中美建交四十週年。中美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國,相互間經濟依存度不斷上升,利益交匯不斷擴大,在推進各自發展進程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彼此合作。合作是兩國唯一正確選擇,也是最佳選擇。採取單邊貿易保護主義行為將阻礙雙方合作,影響兩國合作長遠發展。文化交流是兩國友誼的助推器,在當前中美關係發展面臨諸多挑戰的形勢下,中美雙方更應共同努力,用好中美社會和人文對話等機制,不斷拉近兩國人民心靈距離,築牢中美友好關係發展的社會和民意基礎。

中美為世界兩大國家,意見有分歧但在求存同異的大前提下,大家都能相處融洽。他表示地方交流合作是中美關係的重要支柱。他將懷著一顆赤誠之心,帶領總領館全體同事,努力推動中國與領區各州交流與合作,竭誠為僑胞服務,堅決維護中國公民和企業合法權益,為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盡心盡力。

Filed Under: 新聞, 社區新聞, 首要 Tagged With: 中華人民共和國, 僑民, 共產黨, 升旗, 單邊貿易, 國慶, 慶喜公園, 王東華, 社會主義, 經濟, 總領事, 舊金山, 華州

金郡女性晚育比例高 全美排第7

August 16, 2018 by Lei Pei Leave a Comment

(本報訊)隨著女性教育水平及職業發展的提升,全美女性生育子女隨之推後。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2016年數據顯示,金郡57%女性生育第一個子女的年齡超過30歲。

而這一比例在全美來講是否異常呢?答案是肯定的。在全美來看,初為人母的女性年齡超過30歲的比例僅佔26.7%,金郡較此高出一倍之多,排在全美各大郡第7位。而其餘晚育比例較高的郡也都位於以下7個大都會地區:舊金山、紐約、波士頓、華盛頓特區、波特蘭、丹佛及西雅圖。

分析人士認為,由於在大都會地區,女性擁有較高的社會經濟地位,多數人選擇推遲生育,以更好地完成學業及追求事業。等到事業發展至穩定階段,多數人已經年逾30,這是造成多數大都會地區女性晚育的最主要原因。

Filed Under: 新聞, 本地新聞 Tagged With: CDC, 丹佛, 事業, 大都會地區, 學業, 教育, 晚育, 波士頓, 波特蘭, 生育, 疾病控制中心, 社會, 紐約, 經濟, 職業, 舊金山, 華盛頓特區, 金郡

8月7日選票上的美籍亞裔候選人

July 26, 2018 by Lei Pei Leave a Comment

國會眾議員

第7號國會區眾議員:Pramila Jayapal(偏向民主黨)

Pramila Jayapal是第一位入選美國眾議院的印度裔美國女性,她16歲時來到美國,已經在西雅圖居住了將近30年。作為預算委員會副主席和司法委員會成員,Jayapal在第一任期內舉辦了十幾次市政廳會議。


州議會參議員

第31號立法區:Immaculate Ferreria(偏向民主黨)

菲律賓移民的女兒,Immaculate Ferreria出生在Puyallup,在Sumner Valley的一個小型家庭農場長大。

Ferreria是一位前小企業主,她說她將專注於無障礙和負擔得起的醫療保健、公共安全、環境保護、經濟增長以及確保居民獲得平等的教育機會。

第33號立法區:Kun Wang(偏向獨立共和黨)

他的朋友和家人稱Kun Wang為Kwan,出生於中國的青島,並於2011年成為美國公民。

根據在選舉手冊上的陳述,Kwan在23歲時開設並管理了他的第一家餐館。他是自營職業者,經營家族企業。他說,他將反對提高稅收,並對無家可歸危機採取強硬態度。

第34號立法區:Joe Nguyen(偏向民主黨)

Nguyen在第34號立法區出生長大,是越南難民的兒子。儘管經歷了巨大的逆境,Nguyen表示,他通過公共服務和努力工作的支持,打破了貧困的惡性循環,成為微軟的高級經理。

Nguyen畢業於西雅圖大學,獲得金融/人文學學士學位和經濟學輔修學位。

Sofia Aragon(偏向民主黨)

Sofia Aragon是一名菲律賓移民,曾在南西雅圖診所擔任註冊護士,並倡導奧林匹亞的平價醫療法案。她形容自己是改善醫療保健、經濟適用房、公共教育等方面的堅強支持者。

Aragon擁有 Loyola大學的法學博士學位,西雅圖大學的護理學學士學位和華盛頓大學的經濟學學士學位。

第45號立法區:Manka Dhingra(偏向民主黨)

Manka Dhingra是Chaya(現為API Chaya)的聯合創始人,Chaya是一家南亞反家庭暴力組織,並在其董事會任職7年。她還是金郡的高級副檢察官。

印裔Dhingra正在尋求連任以繼續她的工作,以確保社會公平、負責任的交通投資、環境保護,並保護我們的孩子的未來。

第47號立法區:Mona Das(偏向民主黨)

圖片來自https://www.electmona.com/

Mona Das表示,她不是「職業政治家。」她第一次受到啟發,並幫助我們的社區成為生活、工作和養家的最佳場所。

Das經營抵押貸款業務,主要與南金郡的首次購房者合作。她擁有Cincinnati大學的心理學學士學位和Presidio研究生院的MBA學位。


州議會眾議員

第32號立法區第1號席位:Cindy Ryu(偏向民主黨)

Cindy Ryu競選連任。她形容自己是小企業主、公立學校、公共交通、環境和消費者保護以及公共安全的堅定擁護者。

當她成為Shoreline的市長時,是美國第一位美籍韓裔女市長。Ryu在Thurston和Lewis的鄉村長大。她和她的丈夫有3個孩子。

第33號立法區第2號席位:Mia Su-Ling Gregerson(偏向民主黨)

Mia Su-Ling Gregerson曾在州眾議院任職兩屆。她以前是SeaTac市議會議員和SeaTac市長,畢業於華盛頓大學。

Mia表示,她的工作重點是基礎知識,支持公立學校,使我們的經濟為家庭服務、改善交通,並確保奧林匹亞負擔您的稅收。

第37號立法區第1號席位:Sharon Tomiko Santos(偏向民主黨)

自1998年以來,Sharon Tomiko Santos一直代表第37個立法區。Sharon在候選人聲明中說:「我致力於改善所有學生的公共教育,創造一個讓每個人受益的經濟,並維護我們的普遍公民權利。我支持為學生和學校提高公平和卓越的努力。我相信採取肯定行動來創造平等機會。」

第41號立法區第2號席位:My-Linh Thai(偏向民主黨)

作為越南的難民,15歲時My-Linh Thai與家人一起移民到華盛頓州。她是表爾威學校董事會主席,華盛頓州立學校董事會協會副主席、醫療保健專業人士和PTSA家長。

畢業於華盛頓大學藥學院。與丈夫和兩個孩子住在表爾威市。

第48號立法區第1號席位:Vandana Slatter(偏向民主黨)

是表爾威市議會前議員、公立學校家長、生物技術和醫療保健專業人士。她曾擔任華州參議員 Maria Cantwell的實習生,並於2007年被州長格萊戈瓦(Christine Gregoire)任命為華盛頓州藥劑局的4年任期。

作為一名美籍印度裔,Slatter在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British Columbia)獲得藥學學士學位。


州最高法院第8號法官席位Nathan Choi
上訴法院第1區第2分區法官席位Linda Lee
Snohomish郡Everett地區法院第1號法官席位Tam T. Bui
公用事業區第1區第2號專員David Chan

Filed Under: 副刊, 圖片, 首要 Tagged With: Cindy Ryu, David Chan, Immaculate Ferreria, Joe Nguyen, Kun Wang, Linda Lee, Manka Dhingra, Mia Su-Ling Gregerson, Mona Das, My-Linh Thai, Nathan Choi, Pramila Jayapal, SeaTac, Sharon Tomiko Santos, Shoreline, Sofia Aragon, Tam T. Bui, Vandana Slatter, 上訴法院, 中國, 亞裔, 交通, 人文, 候選人, 公共安全, 公共教育, 公用事業, 博士, 印度裔, 參議員, 國會, 奧林匹亞, 女市長, 家庭暴力, 州議會, 州長, 市政會議, 微軟, 教育, 最高法院, 格萊戈瓦, 檢察官, 民主黨, 法學, 法官, 消費者, 無家可歸, 無障礙, 獨立共和黨, 環保, 眾議員, 移民, 稅收, 立法區, 經濟, 經濟學, 經濟適用房, 華盛頓大學, 菲律賓, 表爾威, 西雅圖大學, 護士, 越南, 選舉, 醫療, 金融, 金郡, 難民, 青島, 韓裔

世界盃足球賽④

July 19, 2018 by Lei Pei Leave a Comment

2018世界盃盟主法國國家男子足球隊

法國早在1930年第一屆世界盃就出戰決賽週,在1998年和2018年取得世界盃冠軍,並在多項國際大賽有出色成績。

法國國家隊在世界足壇的地位舉足輕重,法國作為歐洲大陸較早開展足球運動的國家,參與創辦了世界盃、歐洲國家盃等一系列影響著現代足球的賽事,其中1984年和2000年歐洲國家盃法國勇奪冠軍。法國國家隊曾14次參加世界盃,1998年和2018年取得世界盃冠軍。

2006年在德國舉辦的世界盃,法國隊一路殺入決賽,只可惜一記故意頭錘,被判紅牌出場最終敗給義大利,此後法國陷入一段低潮期,球隊在大賽的表現也讓球迷嘆息,10年前更是爆出了更衣室醜聞。

在新黃金一代的噴出,法國足球藉此復甦,上屆世界盃8強,2016年歐洲盃亞軍就是最好的證明本屆世界盃,法國就是靠這批天才球員證明自己的最好時機。

贏球的法國隊除遊街接受民眾的歡呼、總統的接見外,連法國公共交通系統也加入慶祝,準備短時間更改車站名稱,換上球隊隊員、教練的名字為站名,更大的榮耀是球員們將獲得法國最高榮譽-榮譽軍團(Region of Honor)的頒發獎。

團隊合作戰術

法國國家男子足球隊(French National Men’s football team)成立於1904年,主場館位於法蘭西大球場,是法國足球總會領導的國家級別足球隊,參加國際比賽。

其實在世足開踢前法國不被各國看好,一直到8強賽前都被評斷奪冠率僅8%(排第4位)。就算如此,本屆法國隊主力奪下世足最佳新人的姆巴Kylian Mbappe、Antoine Griezmann和Paul Pogba都在冠軍戰中有所斬獲,幫助球隊以4比2奪下隊史上第二座冠軍獎盃。從賽前不被看好到最終奪得冠軍。

法國的勝利證明總教練Didier Deschamps受爭議的戰術是可以實行的。將中場Blaise Matuidi調度到左翼,確保防守的策略讓法國能夠利用速度反擊,更讓他得以大展身手。法國隊每個人都很有才能,但總教練放棄個人的攻擊能力改採團隊合作戰術,最終得到勝利。

隊員多移民

Kylian Mbappe
N’Golo Kante
Paul Pogba

具移民背景的各國球員,在本次世界盃大放異彩,他們的表現成為左右戰情的關鍵,也讓世界盃成為移民表現的最佳舞台。

移民問題不只在美國等地發燒,在俄羅斯進行的世界盃足球賽中,移民同樣讓4強賽展現截然不同的風貌,法國、比利時、克羅埃西亞(Croatia)、英格蘭4隊的組成,就是足球和移民交織的最佳典範。

本屆在贏球的法國隊陣中的23名球員有16名選手來自有非洲血統的移民家庭,他們分別和9個不同的非洲國家有血緣關係,這樣的事實對支持法國隊的球迷來說,根本不是什麼會特別去關注的議題,除了少數人以外,大家對這些移民都抱持熱誠的歡迎,而移民正反映了法國的價值。

顯著的例子就是法國新星Kylian Mbappe,他的母親有阿爾及利亞(Algeria)的血緣,父親則有喀麥隆(Cameroon)血統,不論他的背景如何,如今Mbappe都已是幾百萬法國年輕人的偶像; 另外, 包括N’Golo Kante、Paul Pogba等人也都具非洲血統。

事實上足球也被認為是各個移民社群相互融合的有力因子,不論貧窮、勞動階級的社群都被視為足球員的潛在人才庫,其中有些人甚至已經能進到國家隊。

2018年世界盃十大最貴球隊

排名國家隊總身價(歐元)平均身價(歐元)
1法國10.8億4,676萬
2西班牙10.4億4,500萬
3巴西9.5億4,130萬
4英格蘭8.74億3,800萬
5德國8.72億3,791萬
6比利時7.58億3,296萬
7阿根廷7.08億3,078萬
8葡萄牙4.68億2,036萬
9烏拉圭3.68億1,598萬
10克羅埃西亞3.41億1,483萬
23韓國8,438萬367萬
25日本7,240萬315萬

備註:

  • 2018年7月16日的美元對歐元匯率為0.852868
  • 排名榜首的法國隊中擁有身價1.2億歐元的Glitzman,1億歐元的Mbape和9,000萬歐元的Pogba等大牌球星。

主辦國俄羅斯

32支球隊,歷時32天,共計64場賽事,在全世界球迷的歡呼中,2018俄羅斯世界盃從6/14日到7/15日,將近一個月的賽事終於拉下了帷幕。

世界盃是俄羅斯繼2014年索契冬奧會(The winter Olympics in Sochi)後承辦的又一大重要國際賽事。作為全球第17大經濟產業,足球產業年生產總值達5,000億美元,超過世界不少國家和地區。在福布斯發佈的全球最具價值體育品牌中,世界盃排名第三。因此,對於主辦國而言,舉辦世界盃賽事就意味著收割紅利,俄羅斯政府也寄希望於此,盼著能夠大力提振本國經濟。

旅遊業無疑是最先被帶動起來的,為了吸引各國的球迷來俄羅斯觀看比賽,俄政府出台了一些免簽入境的便利措施,世界盃期間可以憑護照和門票多次免簽。世界盃已經為俄羅斯帶來了22萬個就業崗位,基於世界盃的長尾效應,未來5年還將再創造16萬~24萬個就業崗位。

據第一財經報導,60萬國外遊客平均在俄境內逗留12天;赴俄遊客帶來19.49億美元的收入;俄羅斯從遊客身上收回約17%的基礎設施投資和經營性支出。據俄羅斯政府的一份報告稱,在2013~2023年間,也就是俄羅斯成功申辦世界盃後的10年內,世界盃將拉動俄國GDP 260億~308億美元。

畢竟開銷也是龐大的數字。俄羅斯副總理達瓦科維奇(Arkady Dvorkovich)4月時就表示,俄羅斯為準備本屆世界盃已花費140億美元,相當於俄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被人調侃為「史上最燒錢世界盃」。不過他也說:「140億美元的投入,能給我們國家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推動。我想說,沒有世界盃,俄羅斯當前的經濟就不會這樣的發展。」

Filed Under: 副刊, 時尚, 首要 Tagged With: Antoine Griezmann, GDP, Glitzman, Kylian Mbappe, Paul Pogba, 世界盃, 俄羅斯, 冬奧會, 副總理, 喀麥隆, 德國, 教練, 歐元, 歐洲, 法國, 瓦科維奇, 移民, 經濟, 足球, 阿爾及利亞, 非洲

華埠國際區為何與眾不同

July 12, 2018 by Lei Pei Leave a Comment

對於在華埠國際區生活和工作的人來講,這個地方是十分特別的。華埠國際區於1951年得名,最初由西雅圖當時的市長德文(William Devin)命名為「國際中心」。

如今,這一區域包含華埠、日本城及小西貢三大鄰里社區,已不僅僅是一個旅遊景點,對於當地人來講,這裡已經是一個樞紐地區。

由於華埠的特殊性,許多家庭企業選擇在此紮根。社區民眾表示大家彼此照應,讓人十分感恩。更有像陳榮新那樣的社區代表性人物,為保護弱勢群體安全而做出努力並犧牲生命。

同時,華埠國際區還是一個美食天堂,在這裡經營的餐館,多數以合理價格為特色。食物選擇更是琳瑯滿目,從亞洲的中餐、日餐、越餐、韓餐及夏威夷餐,到卡津(Cajun,指以新奧爾良市為代表的文化特色,以洋蔥、辣椒和芹菜加以香料調和而成的特色菜系)、墨西哥、埃塞俄比亞及希臘餐,另有披薩店、麵包店和茶館,甚至還有一家星巴克及其他咖啡店。每家餐館都有其特定的客戶群,這使得華埠成為了一個蒸蒸日上的繁榮社區。

除美食、社區、歷史和文化外,便利的交通也是華埠地區的一大特色。座落於中心地帶的華埠國際區,除大巴士站和輕軌站外,還有市府巨資修建的第一山街車。民眾來到這裡,可以乘坐汽車、輕軌及街車去往任何想去的地方。

作為如此與眾不同的社區,華埠國際區值得探索及開發。支持這裡的企業,同樣也是對構成西雅圖經濟的大力支持。

Filed Under: 短評 Tagged With: William Devin, 交通, 國際中心, 小西貢, 巴士, 市長, 文化, 旅遊, 日本, 樞紐, 歷史, 社區, 經濟, 美食, 華埠, 華埠國際區, 街車, 輕軌, 鄰里

百餘商家及社區領袖聯名上書 要求重啟街車線路擴建工程

July 5, 2018 by Lei Pei Leave a Comment

(本報訊) 市長杜爾肯(Jenny Durkan)先前由於街車擴建工程超出預算2,300萬美元,將該工程暫時擱置。然而此舉卻遭到商家及社區的不滿,近日百名商家及社區代表簽署聯名信上書市長,要求重啟該項目建設。

聯名信指出,取消擴建工程將西市至於不利地位,可能會失去聯邦撥款,並提出街車對於經濟的帶動作用遠高於巴士,因為對於旅遊者及不熟悉公共交通系統的民眾來講,街車的應用更加廣泛直觀。

同時, 街車聯盟(The Streetcar Coalition)也支持重啟該項目,並表示可通過選擇其他比較簡潔的車站設計方案來節約成本。

簽署聯名信的代表人也表示,希望此次擴建工程可以順利完工,不要浪費之前設立兩條線路所付出的努力以及納稅人付出的金錢。

市長在今年3月時曾表示將請顧問研究擴建計劃,並在6月19日給予民眾一個交代及最終方案。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期限早已過去,街車擴建計劃卻處於一個進退兩難的境地。市長辦公室稱杜爾肯已就目前計劃要求增加補充分析。

Filed Under: 新聞, 本地新聞 Tagged With: 巴士, 市長, 撥款, 擴建, 旅遊, 杜爾肯, 社區, 納稅人, 經濟, 聯名信, 聯邦, 街車, 預算

  • « Go to Previous Page
  • Go to page 1
  • Interim pages omitted …
  • Go to page 3
  • Go to page 4
  • Go to page 5
  • Go to page 6
  • Go to page 7
  • Go to page 8
  • Go to Next Page »

Primary Sidebar

亞太文化中心專欄

亞太文化中心透過 GiveBIG項目需要您的鼎力支持 還有時間捐款請繼續發揮您的力量和愛心

對您的繼續支持我們衷心感激! 我們非常感謝在GiveBIG 項目推廣期間付出的每個人——您們的支援為APCC的心臟加強動力! 目前仍還有時間給予和幫助我們在保護文化,支援青年,並建立跨代社群的努力。 … [繼續閱讀……] about 亞太文化中心透過 GiveBIG項目需要您的鼎力支持 還有時間捐款請繼續發揮您的力量和愛心

公共衛生中的文化代表:與AANHPI流行病學家的對話

隨著公共衛生部門的不斷發展,對不同觀點和文化代表的需求從未如此重要。在最近對一位公共衛生專業人員的採訪中,我們探討了文化認同和代表在公共衛生部門的重要性,特別是在亞裔美國人、夏威夷原住民和太平洋島民(AANHPI)社群。 公共衛生對流行病學家意味著什麼 受訪者是華盛頓州當地郡衛生部門的流行病學家,是來自韓國的第一代移民。她對公共衛生有著深刻的承諾,在監測和分析健康資料以預防疾病和促進我們社群的健 … [繼續閱讀……] about 公共衛生中的文化代表:與AANHPI流行病學家的對話

Kīkaha O Ke Kai獲APCC Heal Grant項目 $25,000 贊助金

Kīkaha O Ke Kai正在期待所謂的「雙胞胎」,預產期有望在今年夏天。在獲得亞太文化中心25,000美元的贈款後,俱樂部購買兩輛被稱為「雙胞胎」的Kai Wa'a Hydra Pro OC6獨木舟。這筆贈款還允許俱樂部翻新三艘舊的獨木舟。         Hydra Pro是最新、最輕的設計。 Kai … [繼續閱讀……] about Kīkaha O Ke Kai獲APCC Heal Grant項目 $25,000 贊助金

社區活動 / 文藝訊息

生活訊息

CID的 Chew Lun 大樓懸垂倒塌  4月25日位於第7大道南416號的Chew Lun … [繼續閱讀……] about 生活訊息

活動訊息

非洲節 5月10日。非洲精神節在西雅圖中心的軍械庫提供音樂和舞蹈表演、時裝秀、工藝品市場和食品供應商。 波蘭節 5月10日(下午12點至4點)。Pierogi Fest … [繼續閱讀……] about 活動訊息

生活訊息

CID社群成員繼續反對Sound Transit 唐人街-國際區(CID)社群再次為未來而奮鬥,讓他們的聲音被聽到,他們的需求被優先考慮。隨著Sound … [繼續閱讀……] about 生活訊息

更多社區活動 / 文藝訊息

Copyright © 2025 · News Pro on Genesis Framework · WordPress · Log in